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0年周口恒大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面关于文学文化知识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萧红,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黑龙江人,代表作品有小说《生死场》《呼兰河传》等。
B: 《木兰诗》写于西汉时期,是一首叙事性的乐府民歌,其风格刚健质朴,塑造了富有传奇色彩的女英雄木兰的形象。
C: 《资治通鉴》是由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D: 纪昀,字晓岚,清代学者、文学家。其所著《阅微草堂笔记》主要讲述各种狐鬼怪谈、奇闻逸事,不少篇章包含着他的寄托和感慨。
2、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或俗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以前的科幻电影中的许多设想,当时看起来是不可思议的,现在却不断变为现实。
B: 与他人交往时,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身临其境地为对方着想,不能只顾自己。
C: 常言道,独木不成林,一花难成春。一个人再能干,离开了集体也做不成大事。
D: 村民依靠当地的水库资源发展养殖业,走上致富路,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象征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重要的表达方法。 ,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①使思想更加形象、可感

②委婉、曲折、含蓄地表达出来

③它能够使不容易或不便于直接说出的思想感情

④而且化“抽象”为“具体”

A: ①③④②
B: ①④③②
C: ③④②①
D: ③②④①
4、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最为世人嘱目的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
B: 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贴,坡踌躇了一会。
C: 恰指一算,分手快有半个世纪了,现在都已是风烛残年。
D: 关系多了,错综复杂,千头万绪,往往出现“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情况。
5、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当四野蛙声和其他虫鸣暂时沉寂时,我所听到的一点歌声则是非常柔和的,与夜色苍茫中的静谧气氛是再合适不过了。
B: 如果一只主教雀对着暖流歌唱起春天来,却发现自己搞错了,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继续保持它在冬季的缄默
C: “水光潋滟晴方好”,从游船上纵目四望,西子湖春风送暖,碧波荡漾,长堤缀绿,群山围翠,真是赏心悦目
D: 电影《狼图腾》,以场面的气势恢宏、情节的抑扬顿挫风格的奇异独特,赢得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6、下列关于古代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己亥杂诗》中的“己亥”是用天干地支纪年,《观潮》中“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的“既望”指农历十六日。
B: 《陈涉世家》中“足下事皆成”的“足下”和《惠子相梁》中“子知之乎”的“子”,都是古人称呼对方的敬辞。
C: 《公输》体现了道家反对战争的主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体现了孟子反对暴政、主张仁政的思想。
D: “世外桃源”“不为五斗米折腰”等典故,表现了陶渊明远离社会黑暗、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7、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接着运用战例,分别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突出了“人和”的重要性。
B: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辉,成为仁人志士不畏强暴、坚持正义的座右铭。
C: 遭腐刑而著《史记》的司马迁、幼年丧父发奋读书的欧阳修、身残志坚的张海迪,这三个人的故事不能证明“生于忧患”的道理。
D: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苦难是对人的一种磨炼,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有机会取得成功。
8、

请选出下列加下划线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

A: 空(lòu) 追(sù) 丽(qǐ) 风雪途(zài)
B: 两(qī) 繁(yǎn) 愧(zuǒ) 惟妙惟(xiāo)
C: 推(còng) 地(jiào) 胎(pǐ) 日西山(bò)
D: 红(yān) 归(jiù) 椎(jī) 手无策(shù)
9、下面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 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译:你也太不贤惠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B: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富贵不能淫》) 译:(他们)一生气,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便平安无事。
C: 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译:使他做事不顺,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所没有的能力。
D: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译: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10、

下列各句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
B: 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
C: 此时他有多么惊愕,凡是像他一样具有智慧和好奇心的人,都是可想而知的。
D: 这班猴子把课室弄得乱七八糟,结果最顽皮的几个被老师罚留堂。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秋行》

徐玑

戛戛秋蝉响似筝,听蝉闲停柳边行。

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细浪生。

( 1 )诗人描写了鸣蝉、________ 、________ 、等景物,有动有静,以动衬静,构成了一幅安谧恬静的早秋风景画。
( 2 )你从这首诗中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弓手乘隙》,完成 下面小题。

濠州定远县一弓手,善用矛,远近皆伏其能。有一偷亦善击刺,常蔑视官军,唯与此弓手不相下,曰:“见必与之决生死。”一日,弓手者因事至村步,适值偷在市饮酒,势不可避,遂曳矛而斗,观者如堵墙。久之,各未能进。弓手者忽谓偷曰:“尉至矣,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偷曰:“喏。”弓手应声刺之,一举而毙,盖乘其隙也。

注释:①步:同“埠”,码头。②曳:拖着。③尉:县里的尉官,主管治安。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有一偷亦击刺 ________

②适值偷在市饮酒 ________

③势不可 ________

乘其隙也 ________

( 2 )选出与“弓手应声刺”中“之”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久 , 各未能进(《弓手乘隙》)
B: 昂首观(《幼时记趣》)
C: 水陆草木花(《爱莲说》)
D: 鸣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 3 )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停两处)

适 值 偷 在 市 饮 酒

(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

①善用矛,远近皆伏其能。

②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 5 )有人说文中的弓箭手违背了高手比武的规矩,你不同意他的观点。请简述理由。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我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锤打这两条可怕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 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就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决没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家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内容。
( 2 )第一段画线句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 3 )第三段画线句母亲为何阻挡我看落叶?而又为何多次建议我去看菊花?这二者是否矛盾?
( 4 )试分析标题的作用。
( 5 )结尾提到“我”懂母亲的话,请你以作者的口吻,写出此时此刻作者相对母亲说的话。(50个字左右)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下列各题。

桌与案

马未都

①一般来讲,腿的位置决定了它的名称,与高矮、大小、功能都无关。腿的位置缩进来一块的为案,腿的位置顶住四角的为桌。

②桌与案更重要的区别,是精神层面的区别。这个区别在哪儿呢?在于案的等级比桌高。比如我们常说拍案惊奇、拍案而起、拍案叫绝,都是比较高等级的情绪;而拍桌子瞪眼、拍桌子砸板凳,都是低等级的情绪。再比如,我过去当编辑的时候,经常挑灯夜战、“伏案疾书”,如果“趴在桌子上”,恐怕不是睡着了,就是在写检查。

③中国人把承具分得清清楚楚,这正是我们文化的独特之处。我们平时不注意,跟“案”相关衍生出来的词语非常丰富,比如文案、方案、草案、议案。因为我们过去办公,大都使用案,通常情况下与桌无关。

④同样是案,也有很多形制。有一种叫作翘头案,它属于供案的形式,腿部非常夸张,过去都是在寺院或祠堂里使用,它表示对神灵、对祖宗的一种敬畏。衙门里也用供案,这里的供案翘头非常高,非常夸张。它具有威严感,从心理上暗示你,警告你。如今法院审理刑事案件时,法官坐的椅子靠背都非常高,就是起到一种威慑作用。如果法官搬一个小板凳坐那儿,估计犯人心里就该想怎么逃脱法律的制裁了。用家具作为文化符号传递给你,这是案子重要的本意。那么,衍生出来的词语就有“案件”,原指案子上的文件;后来把在案前审理事情,简称为“审案子”,没有人说“审桌子””。

⑤文人设计出一种适合自己用的书案,它非常温和,也有翘头,但把夸张的感觉去掉了,翘头很小。这个小翘头干吗用呢?我们知道,中国有一种特殊的书画形式叫手卷,卷起来是一个轴,比如《江山万里图》《清明上河图》,看的时候要横向打开。过去看手卷有讲究,你不能趴在地上看,也不能搁在方桌上看,就得在这种翘头案上看。我曾遇到一个附庸风雅的人,得到一幅手卷,急忙在桌子上打开,手卷的轴一下滚到桌边,一把没抓住,轴咣当就掉下去,画被撕破了。如果他在案头上看,轴滚到案的两头,就停住了,不会掉下去。

⑥由于案的陈设功能越来越大,它的实用功能就相对降低;相反,桌子的实用功能越来越大,陈设功能越来越小。所以,桌与案从功能上有了区分,这是在使用中发生的区分,并不是一开始就这么设计的。

⑦桌子在越来越突出实用功能的时候,就跟案发生了分野。桌,最早写成卓越的“卓”,它是高出来的意思。比如卓然而立、卓尔不群,就是超出别人,高高地立在那儿。后来才把“卓”字底下的“十”字变成了“木”字,写成现在的“桌”字。

(选自《读者》,有删改)

( 1 )请阅读全文,简要概括桌与案的区别。
( 2 )请从说明文语言的角度,品析下面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①我们过去办公,大都使用案,通常情况下与桌无关。

②文人设计出一种适合自己用的书案,它非常温和 , 也有翘头,但把夸张的感觉去掉了,翘头很小。

( 3 )第⑤段画线句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具体说说它的作用。
( 4 )很多传统物品既有实用功能,又有丰富的文化韵味。如太师椅、红灯笼、青花瓷、紫砂壶、油纸伞、纸折扇……请用“三字经”的形式补填两项。(不求押韵)

彩屏风,分隔间。

八仙桌,宴神仙。

四、写作(分值:60分)

写作
请以“阳光灿烂的日子”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雪狠美,人狠脏”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