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倏忽(shū) 发绺(liǔ) 颓唐(tuí) 鲜为人知(xiǎn)B: 憎恶(è) 惩罚(chéng) 弓弦(xián) 人声鼎沸(fèi) C: 脑髓(suǐ) 恣情(zì) 殷红(yīn) 长篇累牍(dú) D: 收敛(liǎn) 攒聚(cuán) 脊梁(jí) 蹑手蹑脚(niè) |
2、 | 请选出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 梅汕高铁通车后,从深圳到梅州最快不到三小时,比原来减少了一倍。 B: 中美贸易战的停战,不但有利于中美经济稳定发展,而且有利于世界经济稳步回升。 C: 承载着无数人童年记忆的哪吒再度成为热点,影片《哪吒》以全新的动画形式,呈现哪吒坚守自我、打破成见。 D: 我市正在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处理、分类收集、分类运输的垃圾处理系统。 |
3、 | 下列字形和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轧(yā)扁 顾忌 暴(bào)晒 联结 B: 折皱(zhóu) 鳍状 倒(dǎo)悬 坚韧 C: 纤(xiān)维 欢瑜 罅(xià)隙 孵化 D: 涂墁(màn) 臃肿 蜕(tuì)皮 储藏 |
4、 | 下列各组词语划线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黝黑(yōu) 粗糙(cāo) 酒肆(sì) 锃亮(zēng) 俯瞰(kàn) B: 炽热(chì) 窒息(zhì) 踱步(duó) 吹嘘(xū) 胆怯(qiè) C: 倔强(jiàng) 秀颀(qí) 颓唐(tuí) 缥碧(piǎo) 素湍(tuān) D: 鲜腴(yú) 辟邪(bì) 洗涤(dí) 遏制(è) 卑微(bēi) |
5、 | 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悔恨(huǐ) 确凿(zháo) 鉴赏(jiàn) 人声鼎沸(fèi) B: 徘徊(huaí) 搓捻(cuō) 祷告(dǎo) 人迹罕至(hǎn) C: 啄食(zhuó) 絮叨(xù) 憔悴(cuì) 咄咄逼人(duó) D: 绽开(zhàn) 倜傥(tì) 和蔼(ǎi) 小心翼翼(yì) |
6、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中国诗词大会》通过选手的激烈比拼及嘉宾的精彩点评,唤起了国人心中对诗词的记忆和情怀,使观众深刻感受到中国传统诗词文化的独特魅力。 B: 学校开展与策划的经典诵读活动,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有着重要作用。 C: 国防都新闻发言人任国强在5月25日的例行记者会上,就中国军舰识别查证、警告驱离美舰,军人住房公积金计息等问题回答了几个电视台的记者的提问。 D: 据调查,我国超80%左右的成年人全谷物摄人不足,导致膳食纤维、维生素B等的缺失。 |
7、 | 下列划线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倔(jué)强 感慨(kǎi) 悔(huǐ)恨 呵(hē)责B: 猝(cù)然 风韵(yùn) 堕(duò)落 反省(shěng) C: 殆(dài) 威慑(shè) 奢(shě)望 尴尬(ɡà) D: 蹂躏(lìng) 禀(bǐng)告 贪婪(lán) 屏(bǐng)息 |
8、 |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 B: 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淘神、费力? C: 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敬人者,人恒敬之”,尊重别人,自然会获得别人的好感和尊重。 D: 若干年过去了,我还会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起列车上的那个少女和展厅里的那些青年,不知他们现在怎样了? |
9、 | 下列字形和加下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捯(dáo)气 招徕(lái) 伧俗 各行其是 B: 门楣(mèi) 蓬蒿(hāo) 硌牙 震聋发聩 C: 谀(yú)辞 谮(zèn)害 呕气 五彩斑澜 D: 稽(qǐ)首 瘠(jǐ)薄 仰幕 涕泗横流 |
10、 |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 B: 邵阳市民都在努力为建设一个和谐、文明的城市。 C: 科学研究表明:人们在生活中获取信息,大约85%左右是通过视觉得到的。 D: 随着部分地区高大树木的减少,使某珍稀鸟类只能选择在高压电塔上筑巢。 |
阅读下面古诗,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1 )“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中的两个“笼”字好在哪里?这句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2 )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这首诗描绘的是歌舞升平,国家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 B: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不忘历史教训,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C: 这首诗表现了商女只知歌唱,不懂国破家亡之恨的现状。 D: 这首诗描绘的是江南处处春景,抒发了诗人流连忘返的心情。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某再拜启①:山州穷绝,比乏水泉。昨夏秋之初,偶得一泉于州城之西南丰山之谷中,水味甘冷。因爱其山势回抱,构小亭于泉侧。又理其傍为教场,时集州兵弓手,阅其习射,以警饥年之盗。或亦与郡官宴集于其中。方惜此幽致,思得佳木美草植之,忽辱宠示芍药十种,岂胜欣荷!山民虽陋,亦喜遨游。今春寒食见州人靓妆盛服但于城上巡行便为春游。自此得与郡人共乐,实出厚赐也。愧刻!愧刻! (节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书简》) [注释]①启:告,陈述,书信用语。这是欧阳修贬官滁州修建丰乐亭后写给韩琦的一封短信。 ( 1 )请用“/”给[乙]文画线处断句。(限断三处)今 春 寒 食 见 州 人 靓 妆 盛 服 但 于 城 上 巡 行 便 为 春 游。 ( 2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关于“比”的义项,主要有四项,[乙]文开头处“比乏水泉”一句中“比”的意思,最适合选用哪一项?( )A: 并列,挨着;引申为靠近、到处。 B: 及,等到。 C: 比较。 D: 比喻。 ( 3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关于“刻”的义项,主要有四项,[乙]文结尾处重复出现的“愧刻”中“刻”的意思,最适合选用哪一项?( ) A: 古代的一种计时单位。 B: 刀刻,雕刻。 C: 刻薄,苛刻。 D: 减损,削减。 (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②又理其傍为教场,时集州兵弓手,阅其习射,以警饥年之盗。 ( 5 )[甲][乙]两文都写到了滁州人出游,但在写法和具体内容上又有何不同呢?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记住回家的路
周国平
①生活在今日的世界上,心灵的宁静不易得。这个世界既充满着机会,也充满着压力。机会诱惑人去尝试,压力逼迫人去奋斗,都使人静不下心来。我不主张年轻人拒绝任何机会,逃避一切压力,以闭关自守的姿态面对世界。年轻的心灵本不该静如止水,波澜不起。世界是属于年轻人的,趁着年轻到广阔的世界上去闯荡一番,原是人生必要的经历。所须防止的只是,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迷失了回家的路途。
②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我的习惯是随便走走,好奇心驱使我去探寻这里的热闹的街巷和冷僻的角落。在这途中,难免暂时地迷路,但心中一定要有把握,自信能记起回住处的路线,否则便会感觉不踏实。我想,人生也是如此。你不妨在世界上闯荡,去建功创业,去探险猎奇,可是,你一定不要忘记了回家的路。这个家,就是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灵世界。
③寻求心灵的宁静,前提是首先要有一个心灵。在理论上,人人都有一个心灵,但事实上却不尽然。有一些人,他们永远被外界的力量左右着,永远生活在喧闹的外部世界里,未尝有真正的内心生活。对于这样的人,心灵的宁静就无从谈起。一个人惟有关注心灵,才会因为心灵被扰乱而不安,才会有寻求心灵的宁静之需要。所以,具有过内心生活的禀赋,或者养成这样的习惯,这是最重要的。有此禀赋或习惯的人都知道,其实内心生活与外部生活并非互相排斥的,同一个人完全可能在两方面都十分丰富。区别在于,注重内心生活的人善于把外部生活的收获变成心灵的财富,缺乏此种禀赋或习惯的人则往往会迷失在外部生活中,人整个儿是散的。自我是一个中心点,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够找到回家的路。换一个比方,我们不妨说,一个有着坚实的自我的人便仿佛有了一个精神的密友,他无论走到哪里都带着这个密友,这个密友将忠实地分享他的一切遭遇,倾听他的一切心语。
④如果一个人有自己的心灵追求,又在世界上闯荡了一番,有了相当的人生阅历,那么,他就会逐渐认识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世界无限广阔,诱惑永无止境,然而,属于每一个人的现实可能性终究是有限的。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一个人不论伟大还是平凡,只要他顺应自己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并且一心把自己喜欢做的事做得尽善尽美,他在这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于是,他不但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承受外界的压力,而且会有足够的清醒来面对形形色色的机会的诱惑。我们当然没有理由怀疑,这样的一个人必能获得生活的充实和心灵的宁静。
(选自《周国平自选集》海南出版社)
谈美感教育
①世间事物有真善美三种不同的价值,人美心理有知情意三种不同的活动。这三种心理活动恰和三种事物相应。真关于知,善关于意,美关于情。人能知,就有好奇心,就要求知,辨别真伪,寻求真理。人能发意志,就要趋善避恶,造就人生幸福。人能动情感,就爱美、喜欢创造艺术,欣赏人生自然中的美妙境界。真善美具备,人生才完美。人好比一棵花草,根茎枝叶花实都得到和谐发展,才繁茂有生气。
②教育的功用就在顺应人类求真、向善、爱美的天性,使人在这三方面得到调和的发展,以达到完美的生活。于是有智育、德育、美育。智有叫人研究学问,求知识,寻真理;德育叫人培养良善品格,学做人处世的方法和道理;美育叫人创造艺术,欣赏艺术与自然,在人生世相中寻出丰富的兴趣。只顾求知而不顾其他的人是书虫,只讲道德而不顾其他的人是迂腐的清教徒,只顾爱美而不顾其他的人是颓废的享受主义者。这三种人都非全人而是精神方面的跛子。
③美感教有是一种情感教育。它的重要我们的古代儒家是知道的,儒家教育重诗重礼乐。诗、礼、乐可以说都属于美感教育。诗与乐相关,目的在怡情养性,养成内心的和谐:礼重仪节,目的在使行为仪表规范,养成生活上的秩序。内具和谐而外具秩序的生活,从伦理观点看,是最善的;从美感观点看,也是最美的。这就高于柏拉图和托尔斯泰诸人,国为他们误认为美有妨碍德育,儒家则认定美育为德育的必由之径。道德并非陈腐条文的遵守,而是至性真情的流露。善与美不但不相冲突,到最高境界其实是一回事。
④我们通常把自己囿在习惯所画成的狭小圈套里,让它把眼界“蔽”着,使我们对它以外的世界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诗人和艺术家所以超过我们一般人者就在情感比较真挚,感觉比较锐敏,观察比较深刻,想象比较丰富。我们“见”不着的他们“见”得着,并且他们“见”得到就说得出。像一位英国诗人所说的,他们“借他们的眼睛给我们看”。
⑤这种眼界的解放给我们不少的生命力量,让我们觉得人生有意义、有价值,值得活下去。许多人嫌生活烦闷无聊,原因就在缺乏美感修养,见不着人生世相的新鲜有趣。美感教育可以使人吸收生命的活力。朱子有首诗说:“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诗所写的是一种修养的胜境。美感教育给我们的就是“源头活水”。
⑥从历史看,一个民族在最兴旺时,艺术成就必伟大,美育必发达。《诗经》《礼说》《左传》诸书所记载歌乐舞的盛况,文艺复兴时代的意大利、莎士比亚时代的英国、歌德和贝多芬时代的德国都可为证。现在我们要想复兴民族,必须提倡和普及美感教育。
(作者:朱光潜 有改动)
( 1 )请简述本文的写作思路。作文:
请以“记忆中最美好的片断”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用、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有关的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④字数在6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