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0年贵阳市青岩贵璜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孟子》是一部纪传体史书。
B: 词有多种词牌,各种词牌都有其固定的格式,包括字、句多少,平仄押韵等。其句式长短不一,又称为长短句。
C: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小说,范进、贾雨村、严监生等都是其中的艺术典型。
D: 我国古代科举制度每三年举行一次全省的考试,叫“乡试”。乡试中举,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亚元”。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如果“支付宝”里藏污纳垢 , 就可能吸引不法分子将病毒植入其中,对用户权益构成伤害。
B: 电影《战狼2》预告片中的部分章节对抑扬顿挫的故事情节进行了更为细致的描述。
C: 照片中她身穿深色西服套装,或是正襟危坐 , 或是嘟嘴卖萌,优雅俊美。
D: 他聪慧好学,多才多艺,阳光帅气,在我们年级鹤立鸡群 , 是学生会主席的热门人选。
3、下列对《渔家傲 秋思》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加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A: 从“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
B: 这首词既表达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
C: “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非“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D: “人不寐”三个字突出反映当时孤城危急的战况。
4、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艺术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比较核心的部分。因为______。但是审美教育包含的内容要远远超过单纯的艺术教育,不但范围上超过它,而且指向也比它更宏阔。虽然______,但艺术教育更多是要解决技术、方法和技巧的问题,而审美教育是教人如何认识美、创造美的精神性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______。以绘画为例,审美教育不是说我会画画,要怎么画好,而是说我为什么要画,怎么通过画画提高自身境界,进而为这个世界创造美。因此,______。

①审美是价值观、世界观的组成部分

②不能用艺术教育,特别是技术性的传授取代审美教育

③艺术是美的集中呈现,是美育的一个载体

④艺术教育也创造美


A: ③④①②
B: ①④③②
C: ①②③④
D: ④③①②
5、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那石板多年前由父亲从山上背下来,每块大约有三百斤左右。
B: 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
C: 我望着这群洁白的哈尼小姑娘和充满朝气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D: 你们的爹妈对你们的学习不够关心。他们宁可为了多赚一点儿钱,也不叫你们丢下书本到地里,到纱厂里去干活儿。
6、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给自己一点时间,背上行囊,带上简单行李和照相机,自己写字,自己拍照,走走停停。踏访古村落, ;梦游江南, ;游走大漠, ;探访名山, ;江南的烟雨客,独到塞北看寒雪……所有的一切,需要我们在路上!
①聆听佛语梵音,晨钟暮鼓
②坐在老房子前发呆,阳光温柔抚摸
③入目的便是黄沙白草,长河落日
④感受杏花春雨,听苏子吟唱,渔歌互答

A: ③①④②
B: ②④③①
C: ①②③④
D: ②①④③
7、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________。

②学问犹如苦根上长出来的甜果,我们要获得学问的甜果,就要学习和________古人勤学苦读的精神。

③我总认为这个青年之所以不再________而下定决心求婚,是因为有一天晚上我们给他看了于勒叔叔的信。


A: 热忱 发挥 怀疑
B: 热情 发扬 迟疑
C: 热忱 发扬 迟疑
D: 热情 发挥 怀疑
8、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 值得中学老师重视的是,目前许多学生学得很死,读书不求甚解 , 生吞活剥,死记硬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B: 面对愈演愈烈的“山寨”行为,有人建言应从法律和行政上采取手段,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有人认为“山寨盗版”与“山寨文化”是两个不同的观念,不要混为一谈
C: 在对大选起决定作用的政绩和个人魅力方面,宋楚瑜、许荣淑、蔡英文和洪秀柱是各得其所
D: 我们俩形影不离 , 语文老师管我俩叫“合二而一”。
9、

下面句子中的标点,恰当的一组是( )

A: 班长和同学们都经常对我说:“学习上的问题,要多跟大家探讨,要多向老师请教。”
B: 目录学专家张之洞也说:“读书不知要领,劳而无功。知某书宜读而不得精校精注本,事倍功半。”
C: 旧上海每到夜深,便有人叫卖“桂花赤豆汤”。(一种红豆桂花糯米稀饭)
D: 别的且不说吧,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
10、下列对这首古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A: 首联点题,以叙事为主,交代地点和事由,诗人乘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将到楚地游览,随着船的移动,两岸的景色像画卷一样展开、变换。
B: 颔联中“随”字化动为静,讲群山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入”字写出了江水脱离群山,向原野奔腾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万丈豪情和喜悦之情。
C: 颈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明月映入江水的状态比作飞下的天境,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江水的平静、美丽,展现了一幅壮阔的景象。
D: 尾联中作者在欣赏荆门一带风光的时候,不禁起了思乡之叹,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家乡之水情深义重,恋恋不舍,含蓄地抒发了思乡之情。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 1 )题目中的“行”,是全诗线索。请简要概括本诗围绕“行”都写了哪些内容?
( 2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唐睢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睢使于秦。

秦王谓唐睢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睢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睢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睢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睢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呼?”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 1 )对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下缟素(缟素:白色丧服)
B: 且秦灭韩魏(亡:灭亡)
C: 尸百万(伏:倒下)
D: 请广于君(广:扩充)
(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而君五十里之地存者/徒有先生也
B: 挺剑起/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C: 受地先王/休祲降
D: 聂政刺韩傀也/非士怒也
( 3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歌颂了唐睢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爱国精神,揭露了秦王骄横欺诈、外强中干的本质。
B: 文章内容精彩,情节完整,引人入胜;人物形象生动,秦王的色厉内荏、前恭后倨,唐雎的不畏强暴、英勇沉着,都写得栩栩如生。
C: 用对白交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局,重点突出,层次清晰;用对白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安陵君的委婉而坚定,唐睢的沉着干练,口锋锐利,义正辞严,秦王的骄横无理,无不跃然纸上。
D: 作者充分调动了对比、夸张等艺术手段以烘托气氛,同时对秦王和唐雎情态举止的变化略加点染,强化冲突,精心营造戏剧性的惊心动魄的场面。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的片断,完成小题。

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常常谈到写文章,他不只一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 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他这个意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朦胧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而叶先生则主张写完文章后,可以自己试念试听,看像话不像话,不像话,坚决改。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在文风方面,叶圣陶先生还特别重视“简洁”。简洁应该是写话之内的一项要求,这里提出来单独说说,是因为叶圣陶先生常常提到,有针对性。他是带着一些感慨说的:“你写成文章,给人家看,人家给你删去一两个字,意思没变,就证明你不行。”关于繁简,关于修改,鲁迅提到的是字句段。叶圣陶先生只说字,我的体会,一是偏重用语,二是意在强调,精神是可简就决不该繁。可是现实呢,常常是应简而偏偏要繁。举最微末的两个字为例。一个是“了”,如“我见到老师”,“他坐在前排”,简明自然,现在却几乎都要写“我见到了老师”,“他坐在了前排”,成为既累赘又别扭。另一个是“太”,如“吸烟不好”,“那个人我不认识”,也是简明自然,现在却几乎都要写“吸烟不太好”,“那个人我不太认识”,变得不只累赘,而且违理。像这样的废字,删去不只是意思没变,而且是变拖沓无理为简洁合理,可是竟然很少人肯删,也就无怪乎叶圣陶先生感慨系之了。

( 1 )下面两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 2 )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是什么?他在这方面是怎样严格要求自己的?
( 3 )叶圣陶先生对文风不简洁的现象为什么这么感慨呢?
阅读

成长

赵淑萍

①年轻的老师带孩子们去小吃城。

②“你们来了。”摊主热情地跟孩子们打招呼。回过头,对她说:“辛苦!辛苦!”目光中满是理解和赞许。

③一股暖流,在她心里涌动。小吃摊上弥漫着氤氲的热气,空气里是食物诱人的香味。很快,孩子们都挑了自己爱吃的,付了钱,坐下来津津有味地吃起来。

④多年前的情景又浮现在她脑海里。

⑤那一年,特教学校的校长宣布了一个决定:“把学生带出去!让他们走进社区!走向真实的生活场景!”

⑥“这怎么行?万一出了事怎么办?”老师们议论纷纷。普通学校的孩子,组织学生外出,老师尚且悬一颗心,更何况,他们面对的,是一大群脑瘫、智障、自闭症的孩子。有些孩子患有疾病,路上发作怎么办?走失了又怎么办?可是,校长的眼神异常坚定。看来,校长她是经过剧烈的思想斗争,才做的这个决定。

⑦第一次,她带着孩子们去小吃城。路上行人异样的目光,让她难堪,她都不敢抬起头来。她和另一位老师,一前一后,紧紧护着学生,唯恐一个闪失,就有孩子离开她们的视线。她背着的一个宽大的包里,装着几位学生干净的衣裤。

⑧刚走近小吃摊,摊主们看着一大群面容特殊的孩子,顿时变了脸色。“傻子来了!走开!走开!”摊主粗声大气地对学生嚷着,唯恐他们带来什么晦气似的。而且,他们还特意看了她几眼。“老师是不是也有毛病?”他们悄悄嘀咕。那目光,就像犀利的刀子划过她的面庞,刺在她心坎上。在摊主的斥骂声中,一些孩子已经有所察觉,慢慢地围到她们身边,像受惊的小鸟;大部分孩子仍然在东张西望,甚至,小手蠢蠢欲动,想去拿摊上的肉串。对着香喷喷的小吃,孩子们都露出无比渴望的眼神。那是一种怎样让老师们揪心的眼神啊。

⑨结果,什么都没吃成,他们回来了。其他老师也回来了。说起来,都是一肚子委屈。去超市的,不仅挨了骂,还赔了钱。因为,有些孩子第一次到大超市,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就抓,还把糖果放进自己的嘴里。超市保安步步紧跟,像防贼一样防着他们。

⑩年轻的老师去找校长。说着说着,她哭了。校长也哭了。她乞求似的望着校长,希望不用带孩子去外面上课了。“那孩子们好吗?”校长问。

⑪年轻的老师沉默了。走出围墙,教学效果绝对比关在学校教学要好得多。孩子们快乐、兴奋,就像放飞的鸟儿一样。即使是小吃城那不愉快的一幕,也立刻如轻烟般散了。世界原来这么大,这么美丽。年轻的老师明白了,校长的弦外之音就是:对孩子有利的,就得坚持。

⑫于是,他们坚持带孩子们出去。好几次,校长全程陪同。在公交车上,校长教孩子们给老人、孕妇让座。有一次,一位妇女把孩子们叫做“傻子”。“这位阿姨很尊重我们孩子的,是吧?”校长说。这位妇女有点不好意思了。“我们无法改变别人,只能改变我们自己。”校长对她们说。孩子们学会过红绿灯了,学会自己乘坐公交车了,能够在花园里观赏美丽的花木、感知春天了。

⑬“他们又来了。”小吃城的摊主渐渐换了称呼。虽然,态度不冷不热,但是,他们没有再叱骂孩子们,同时,把小吃卖给了他们。

⑭时光如流水,冲洗着一些坚硬的东西。“你们来了。”当一位摊主第一次招呼孩子们时,
年轻的老师眼角湿润了。

⑮那一年,全国特教专家来了。年轻的老师带孩子们去小吃城上观摩课。孩子们井然有序地点餐、付钱,坐下后安静就餐。一位轻度智障的女孩,还给专家介绍起本地小吃,乐得专家开怀大笑。

⑯“老师,你吃!”孩子的声音,把她从记忆中唤回。一位孩子手里拿着一串羊肉串,憨憨地看着她。这是一个患唐氏综合症的孩子,和同龄人相比,他长得慢,但他一定会长大。

路边的一棵树上,传来了一声清脆的鸟叫。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 1 )“时光如流水,冲洗着一些坚硬的东西”,“坚硬的东西”是指什么?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 2 )下面语句是如何表现人物心理的?请简要赏析。

①那目光,就像犀利的刀子,划过她的面庞,刺在她心坎上。

②路边的一棵树上,传来了一声清脆的鸟叫。

( 3 )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题目“成长”的含义。
( 4 )文中对校长的着墨不多,但其形象很有特点。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校长”是个怎样的人?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升入初中半年多了,有些人、事或景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以《留在记忆里的___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不限文体(诗歌除外);③字数不少于6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是不是你还爱莪”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