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0年宁德市第一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随着春节临近,粤赣、惠河、广佛等高速公路开始出现车流缓慢。(在“车流缓慢”后面加上“的情况”)
B: 寒假前,班主任教育同学们切忌不要私自到江河中游泳。(改“教育”为“告诫”)
C: 为了发挥自己的充分才能,他般然决定回国,参加中国的太空开发研究。(将“充分”调到“发挥” 的前面)
D: 有没有真正提高广大市民的综合素质,是创建文明城市的关键因素。(去掉“有没有”)
2、依次填入空缺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这里的瀑布变幻多姿。有时像一阵风,______;有时如漫天大雨,______;有时又如三两个隐者,______……

①尽情地沐浴山峦草木 ②在岩壑间自由流转呼唤 ③在深密的丛林里浅吟轻蹈

A: ③①②
B: ①③②
C: ②①③
D: ①②③
3、

下面情境中,回答最得体的一项是 ( )
你正在忙自己的事,同学来找你出去,你应该说:“ ”

A: 你等一会儿,没看我正忙着呢吗?
B: 请等一会儿,我把事情做完就来。
C: 你怎么偏在这时候来找我呢?
D: 你来得可真是时候,我去不了。
4、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是西汉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B: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杜甫高度评价李白的诗句,李白和杜甫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两座高峰,被后人称作“李杜”。
C: 寓言给人启迪。《黔之驴》告诉人们,不能被貌似强大的东西吓到,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愚公移山》启示人们,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
D: “足下事皆成”中的“足下”是古人对于别人的敬称,指对方;“欲报之于陛下也”中的“陛下”是对皇帝的谦称。
5、下列划线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环而攻之不胜 委去之
B: 公输子意不过欲杀臣 辍耕垄上
C: 域民不封疆之界 天下之所顺
D: 然而不胜 ,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得道多助
6、

下列句子中空缺处应填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经过长时间的试验,主要问题一解决,其他问题就 了。

②在这种环境气氛里,出口自然,不论唱什么,都充满一种 美。

③声音虽极其轻柔,合起来却如一片松涛,在微风荡漾中舒卷 ,有点龙吟凤哕意味。

A: 迎刃而解 质朴纯正 宛转悠扬
B: 迎刃而解 淳朴本色 张弛不定
C: 不攻自破 淳朴本色 宛转悠扬
D: 不攻自破 质朴纯正 张弛不定
7、下列各项中不是对偶句的一项是( )
A: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B: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C: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D: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8、

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要取得成功,首先要学会低头。 。因此,你再优秀,再有名,也没有人愿意与你合作。
①你瞧不起别人,人家干吗要瞧得起你呢?
②这恰如演奏一支高昂的曲子,起首往往是低调的。
③什么时候都高昂着头,实际上是抬高自己,看低别人。
④低头,既是正确认识自己,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

A: ②④③①
B: ②③④①
C: ④①③②
D: ④②①③
9、

下列加线字注意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猎(shòu) 喧(xiāo) 吸(shŭn) 落(jiăo)
B: 斯(dōng) 乱(răo) 大(è) 气(fēn)
C: 静(bì) 夫(tú) 低(liè) 窸(sū)
D: 苣(wō) 俘(lŭ) 哀(hào) 蝉(huì)
10、《朝花夕拾》是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的散文集。下列对这部名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朝花夕拾》收录了鲁迅于 1926 年创作的 10 篇回忆性散文,借由这组散文,我们可以了解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B: 在《范爱农》中,鲁迅追述了自己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在东京,听闻徐锡麟被害后,“我”主张发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清政府的无人道,范爱农表示赞同“我”的主张。
C: “虽然背地里说人长短不是好事情,但倘使要我说句真心话,我可只得说:我实在不大佩服她。”“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这两句中的“她”是《阿长与<山海经>》中的人物阿长,她是鲁迅的保姆,是一个为人热心、心地善良的劳动妇女。
D: 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常用对比于法,如《五猖会》通过“我”前后心境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封建家长教育的反感与批判;《无常》通过将无常这个“鬼”和现实中的“人”作对比,深刻地刻画出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丑恶面目。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相关问题。

                          丰乐亭游春(其三)
                             欧阳修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 1 )一、二两句写出了春天怎样的特点?

( 2 )诗的三、四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这两句诗作简要赏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遂西入秦。上《谏逐客书》,始皇用其计谋,官至廷尉。二十馀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

(注释)①絜:同“洁”。②庑:泛指房屋。③不肖:不贤,没出息。④李斯,协助秦始皇统一天下,参与制定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秦始皇死后听信赵高邪说,参与废长立幼。后为赵高所忌,惨遭腰斩灭族。

(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乃荀卿学帝王之术________

②度楚王不事________

( 2 )对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A: 一个品行高尚的君子也会像老鼠一样没有才能,那是由环境造成的。
B: 一个人有没有出息,就好像老鼠一样,是由自己所处的环境决定的。
C: 一个人品行是否高尚,就像老鼠一样,是由自己所处的环境决定的。
D: 一个有才能的君子也会像老鼠一样品行低劣,那都是由环境造成的。
( 3 )有人认为,李斯年轻时就一心想当“仓中鼠”。你赞成这种说法吗?结合选文,简要说明理由。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成长的桥
①我记事很晚,所有关于童年的记忆,差不多都是在父母与别人闲谈中得知。在很多人眼里,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笨小孩。
②上学第一天回家在巷口碰上母亲,她问:“老师今天讲了啥?”我想了半天才挤出三个字:“脚板印。”母亲又问一起回来的同学,她说:“老师要我们脚踏实地,好好学习。”大家一阵笑,我也跟着笑。一次不小心捧破了家中珍爱的花瓶,我把碎渣扫到地板中央,再搬个小凳子老实地坐在旁边。母亲回来生气地责骂时,我振振有词地说:“老师讲,要表扬诚实的孩子,您却批评我!”母亲忍不住扑哧笑了。
③也许智商有限加上读书不用心,虽然花了时间做了副努力的样子,但小学时成绩并不理想。别人家的父母见了面总是夸自己的孩子如何了得,我父母只能一边讪笑一边借机脱身,回来了他们彼此安慰说,孩子老实,心眼又好,读书也自觉,就别逼她了。那时真想像皮皮鲁那样,把课本煮了熬汤喝,除此之外我想不到法子读好书。
④懵懵懂懂长到九岁,我的思想第一次发生了重大的转折。
⑤那年,春天的花开得特别艳,尤其我家向阳的窗下(那里有个半米宽的窄台),花朵更是美不胜收。我喜而忘形,一手扳窗,一手摘花,却忽略了扳着的窗子是没有插销的。一分钟后那扇要命的窗子开了,把我像球一样从二楼抛下去做了自由落体运动;仙人掌又火上浇油,落地时我已变成昏迷不醒的“刺猬”。后来听说,是好心的行人送我进了医院;私下里以为我笨的母亲,听到这个消息竟在柜台内晕倒了,苏醒过来跌跌撞撞推开同事就往医院跑;而父亲一脸煞白,骑自行车撞到了电线杆,爬起来车子不要、泥水不管地直往前冲……那天医生差点下死亡通知书,警告说,病人必须一直保持清醒意识,于是父母每隔一个小时便忐忑不安地唤我一次,昏昏沉沉往下坠落的我,就被父母一声又一声、柔和而有力、平稳又、掺杂着心疼与希冀的呼唤拉回了这鸟语花香的世界。
⑥那年期末,我破天荒考了个全年级第一,邻居说这一摔没留下后遗症已经是万幸,想不到还摔开了窍,变聪明了。只有我自己知道,是48小时的昏迷中母亲带泪的呼唤,父亲紧握我手的力量,是一睁开眼他们憔悴的面容上的极大喜悦,与眼眶里滑落的中年人的泪水,让我一刹那长大了。我才知道我对父母是那样重要。心中渐渐清晰的爱,滋生成牢不可破的愿望——我要为父母好好读书。拿到成绩单时父母______和欣慰,让我开心了好久。后来读书成了习惯,一读读到了研究生。
⑦我至今仍不知道我的智商属高属低,这对人的一生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怎样的父母。从懵懂到明事,其实只有一桥之隔。这座桥,就是父母温厚的爱。就像黑云经过太阳的亲吻也会变成绚丽的彩霞,再笨的小孩,有父母的爱来呵护,也会成长为顶天立地的栋梁
( 1 )在文中画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拿到成绩单时父母________和欣慰,让我开心了好久。后来读书成了习惯,一读读到了研究生。

( 2 )下面对文章理解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第一段写童年的“我”是个不折不扣的笨小孩,此段为下文埋下了伏笔,为后文表现父母伟大的爱起衬托作用。
B: 在我不小心摔破了家中珍爱的花瓶的时候,母亲没有打骂我,反而扑哧笑了,是因为母亲在内心深处非常爱我,同时觉得我是一个很诚实的孩子。
C: 文中叙述了“我”由“笨”变“聪明”的事件是我摘花时从楼上摔下,住进医院,在父母的关照下恢复健康,头脑组织重新组合因此聪明起来。
D: 文章最后一段加线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突出了父母的爱对于孩子的成才所起的重要作用。
( 3 )找出文中刻画人物最传神的语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 4 )你认为文章写得最感人的地方在何处?并说说这个地方最感人的原因。

( 5 )你读了这篇文章后,获得了怎样的生活体验?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还乡

路遥

①天还没有明时,高加林就赤手空拳悄然地离开了县委大院。

②他匆匆走过没有人迹的街道,步履踉跄,神态麻木,高挑的个子不像平时那般笔直,背微微地有些驼了;失神的眼睛深陷在眼眶里,没有一点光气,头发也乱蓬蓬的像一团茅草。整个脸上像蒙了一层灰尘,额头上都似乎显出了几条细细的皱纹。

早晨的太阳照耀在初秋的原野上,大地立刻展现出了一片斑斓的色彩。庄稼和青草的绿叶上,闪耀着亮晶晶的露珠。脚下的土路潮润润的,不起一点黄尘。高加林在路上摇摇晃晃地走着,走几步就站下,站一会儿再走。

④离村子还有一里路的地方,他听见河对面的山坡上,有一群孩子叽叽喳喳地说话,其中一个男孩子大声喊:“高老师回来了!”他知道这是他们村的砍柴娃娃,都是他过去的学生。

⑤突然,有一个孩子在对面山坡上唱起了信天游:

⑥哥哥你不成材,卖了良心才回来。

⑦孩子们都哈哈大笑,叽叽喳喳地跑到沟里去了。

⑧这古老的歌谣,虽然从孩子的口里唱出来,但它那深沉的谴责力量,仍然使高加林感到惊心动魄。他知道,这些孩子是唱给他听的。唉!孩子们都这样厌恶他,村里的大人们就更不用说了。

⑨他走不远,就看见了自己的村子。一片茂密的枣树林掩映着前半个村子;另外半个村伸在沟口里,他看不见。

⑩他忍不住停下了脚,忧伤地看了一眼他熟悉的家乡。一切都是原来的样子。但对他来说,一切又都不一样了。

⑪就在这时,许多刚下地的村里人,却都从这里那里的庄稼地里钻出来,纷纷向他跑来了。

⑫他不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村里的人们就先后围在了他身边,开始向他问长问短。所有人的话语、表情、眼神,都不含任何恶意和嘲笑,反而都透着真诚。大家还七嘴八舌地安慰他哩。回来就回来吧,你也不要灰心!

⑬天下农民一茬子人哩!逛门外和当干部的总是少数!

⑭咱农村苦是苦,也有咱农村的好处哩!旁的不说,吃的都是新鲜东西!

⑮慢慢看吧,将来有机会还能出去哩。

⑯亲爱的父老乡亲们!他们在一个人走运的时候,也许对你躲得很远;但当你跌了跤的时候,众人却都伸出自己粗壮的手来帮扶你。他们那伟大的同情心,永远都会给予不幸的人!高加林忍不住热泪盈眶。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掏出纸烟,给大家一人散了一根。

⑰人们问候和安慰了他一番,就都又下地去了。

⑱当高加林再迈步向村子走去的时候,感到身上像吹过了一阵风似的松动了一些。他抬头望着满川厚实的庄稼,望着浓绿笼罩的村庄,对这单纯而又丰富的故乡田地,心中涌起了一种深厚的情感,就像他离开它已经很长时间了,现在才回来。

⑲当他从公路上转下来,走到大马河湾的岔路口上时,腿猛一下子软得再也走不动了。他很快又想起,他和巧珍第一次从县城回来时,就是在这个地方分手的。现在他们却永远地分手了。他也想起,当他离开村子去县城参加工作时,巧珍也正是在这个地方送他的。现在他回来了,她是再不会来接他了。他坐在一块石头上,身上像火烧着一般烫热。他用两只手蒙住眼睛,头无力地垂在胸前。他真不知道往后的日子怎么过呀!他嘴里喃喃地说:亲爱的人!我要是不辜负你就好了。泪水立刻像泉涌一般地从指缝里淌出来了。

(选自《人生》,有删改)

( 1 )请简要概括第③段画线部分所描写景物的特点及其寓意。
( 2 )在还乡的过程中,高加林的内心经历了哪些变化?
( 3 )小说叙写村里人对高加林的问候和安慰有何作用?
( 4 )请探究标题“还乡”的丰富意蕴。
四、写作(分值:60分)
题目:那一次,我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可以是“成功、后悔、感动、哭、笑……②紧扣题目,围绕中心组织材料,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600字。③有具体描写,感情真挚,中心突出,不得套作,抄袭。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梦着的你都有在我身边。”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