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0年滁州实验学校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没有语病,表达清楚的一项是( )
A: 近一个月来,杭州等城市纷纷出台政策,开始严惩无视红绿灯信号乱穿马路。
B: 我本来愿意显露一下自己的学识,而他们则千方百计地揭露我的无知。
C: 《中国好声音》作为浙江卫视精心打造的一档王牌音乐节目,自开播以来就备受人们关怀。
D: 作为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第一个中国人,屠呦呦标志着一个石破天惊的开始。
2、下列对句子的主干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2017年广州《财富》全球论坛于12月6日上午开幕。(主干:全球论坛开幕。)
B: 地税局工作人员解读了新疆环保税适用税额标准。(主干:人员解读标准。)
C: 一切他所失去的东西又回来统统呈现在他的面前。(主干:东西呈现。)
D: 央行宣布降息,让投资者感慨如今的理财真是很难。(主干:降息让投资者感慨。)
3、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特别是每当清晨和傍晚,眺望环山,别有一番大自然的风韵。早晨,____________,乳白色的云纱飘游山腰,像仙娥在轻轻起舞。傍晚,____________,转眼间,____________,在暮色降临山野的苍茫中,峰顶却凝聚着一片彩霞,经久不灭。
(1)千山初醒,朝云出岫
(2)朝云出岫,千山初醒
(3)霞光倾泻万山,夕阳映照重峦
(4)夕阳映照重峦,霞光倾泻万山
(5)太阳落山,霞光消褪
(6)霞光消褪,太阳落山

A: (2)(3)(6)
B: (1)(3)(5)
C: (2)(4)(6)
D: (1)(4)(5)
4、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
A: 鲜为人知 可歌可泣 鞠躬尽悴 锋芒必露
B: 鲜为人知 可歌可气 鞠躬尽瘁 锋芒毕露
C: 鲜为人知 可歌可泣 鞠躬尽瘁 锋芒毕露
D: 鲜为人知 可歌可泣 鞠躬尽悴 锋芒毕露
5、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事迹将为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和传颂。

②他为核物理研究事业奉献了全部精力,在刚过62岁的时候,就过早地离开了我们。

③有一个英雄群体不计名利、舍生忘死、默默无闻地奋斗了几十年。

④人们越来越深切地怀念着他,他对祖国的贡献永载史册。

⑤党员、全国劳动模范、核物理学家邓稼先是其中的一位杰出代表。

A: ③⑤①②④
B: ④②①③⑤
C: ②④③⑤①
D: ③⑤②①④
6、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空(lòu) 狭(yì) 深痛疾(wù)
B: 作(yī) 胎(pēi) 歌载舞(zài)
C: 耀(xuán) 执(niù) 自自足(jǐ)
D: 细(jūn) 字(tiě) 谆教诲(zhūn)
7、下面依次对《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的表述,无误的一项是( )
A: 马谡自告奋勇去守街亭,却舍弃水源,选择登上南山据守而非占据山下的城镇,被典韦打败,蜀军被断了咽喉之路,街亭的丢失让诸葛亮非常生气,他想起刘备临死前嘱咐他的话“吾观马谡,言过其实也”,后悔不已,悲痛地斩了立下军令状的马谡。
B: 石秀、杨雄、时迁前往梁山途中投宿祝家店时,时迁因为偷了店中的报晓鸡而被抓,为救时迁,宋江三打祝家庄,首战失利,第二次擒了扈三娘,第三次施“里应外合”之计,用钟离父子等内应,宋江外攻,这样才大破了祝家庄。
C: 火焰山挡住了唐僧师徒西天取经之路,孙悟空便去向铁扇公主借芭蕉扇灭火,铁扇公主因为红孩儿被观音收走而痛恨孙悟空,坚决不借。孙悟空凭借智慧变成红孩儿、变成牛魔王,还请来托塔李天王和天兵天将帮助,才借出芭蕉扇,熄灭了火焰山的火。
D: 贾母带刘姥姥到了怡红院,妙玉得知贾母不喝“六安茶”,便为她泡制了珍贵的“老君眉”,妙玉还悄悄地将林黛玉和薛宝钗叫入到耳房中,专门替她们泡制了一壶茶,并告诉黛玉说,烹茶的雪水采自玄墓蟠香寺,已经存放五年有余,味道十分上乘。
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看一个人是否有德,不在于他懂得多少道德知识,能背出多少道德规范,而在于他能知荣知耻。
B: 这部作品将个人成长置于宏大的时代背景中,彰显出江南制造局几代人的锐意进取与奉献精神。
C: 网络购药方式省时又省力,但是在方便的同时,销售过程中的种种漏洞也威胁到患者自身。
D: 据国家卫健委此前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现有近视人数超过4.5亿以上,其中近视高发年龄段为青少年阶段。
9、对下列病句的病因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现场采样是一个环境监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一个”不应放在“环境监测”的前 面,语序不当)
B: 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使人民生活逐渐恢复正常。(“随着……”和“使……” 连用,使句子缺少主语)
C: 老王和老李是我的忘年交,他80多岁了,很喜欢侍弄花草。(“他”指代不明)
D: 能否搞好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提高学生德育素养的重要途径。(“提高”和“途 径”搭配不当)
10、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鲁迅,原名周树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野草》等,散文集《朝花夕拾》。《藤野先生》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
B: 叶圣陶,原名叶绍钩,作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C: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
D: 《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孟子继承并发扬孔子的思想,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为“孔孟”。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睛①

杜甫

久雨巫山暗,新晴锦绣文②。

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

竟日莺相和,摩霄鹤数群。

野花干更落,风处急纷纷。

【注】①本诗是诗人流落蜀中时所作。②文:花纹、图案。

( 1 )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选取典型的景物,运用了________的表现手法,写出了雨后初晴的巫山________的景象。
( 2 )结合尾联,简要分析诗中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东坡先生墓志铭(节选)

苏 辙

予兄子瞻,谪居海南。四年春正月,今天子即位,推恩海内,泽及鸟兽。夏六月,公被命渡海北归。明年,舟至淮、浙。秋七月,被病,卒于毗陵。吴越之民,相与哭于市,其君子相吊于家,讣闻四方,无贤愚皆咨嗟出涕。太学之士数百人,相率饭僧慧林佛舍。呜呼!斯文坠矣,后生安所复仰?公始病,以书属辙曰:“即死,葬我嵩山下,子为我铭。”辙执书哭曰:“小子忍铭吾兄!”

公生十年,而先君宦学四方,太夫人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公亦奋厉有当世志。太夫人喜曰:“吾有子矣。”比冠,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嘉祐二年,欧阳文忠公考试礼部进士,疾时文之诡异,思有以救之。梅圣俞时与其事,得公《论刑赏》,以示文忠。文忠惊喜以为异人欲以冠多士。

( 1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及鸟兽________

②以书辙曰________

能语其要________

时文之诡异________

( 2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文 忠 惊 喜 以 为 异 人 欲 以 冠 多 士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讣闻四方,无贤愚皆咨嗟出涕。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太姥山的心思

太姥山在福建省福鼎市境内。从八方来的游客没有一个不为太姥山的容颜倾倒,没有一个不赞叹这山峰之险峻、山石之雄奇、洞穴之幽深……

他们读着山上前人的诗刻:“太姥无俗石,个个似神功;随人意所识,万象在胸中;上天有穹洞,入地多幽窿;胜景无穷致,游人思来重。”他们个个觉得,“于我心有戚戚焉”,觉得这诗写出了自己眼前的景、心中的情。他们个个惊叹,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这么一座有着“海上仙都”之美称的太姥山啊,她究竟是怎么形成的?我们只能让我们的语词止步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吗?不是的!我猜想,一定是别的因才结出了别样的果。不然,为什么这座美丽的山出现在此处而没有出现在彼处?你为什么找不到另外一座比她更美丽、比她更独具风韵的山?

我猜想,一定是在洪荒的时代,一定是在一个春天,因为那是一个怀春的季节。那时候的太姥山还潜藏在这片大地的下面,不!这片大地的下面也没有一座山,没有山的雏形。这一片大地,我且把她称作地母吧。春天,他用浩荡的天风吹醒了地母的眼;夏天,他用火热的阳光爱抚着地母的脸;秋天,他用细小的雨点润泽着地母的心田;冬天,他用绵绵的白雪装饰着地母的梦……他是这一方天空。

渐渐的,地母喜欢上了他,渐渐的,喜欢变成了喜爱,地母的喜爱不可救药。而情商低下的他却不解风情,对地母的心思一无所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一丝不苟地履行着他四时的职责。他对地母所做的一切,只是在履行着他四时的职责。

地母的心思要经历过几番的煎熬啊,有喜、有悲、有怒、有怨;有希望、有失落;有寡妇之夜哭,有羁人之寒起……然而,情商低下的他仍是一无所知,天命有常,四季轮回,一年年的将阳光和雨雪赐给地母。

地母的心思,已经到了再也无法抑制的地步,越抑制越翻滚得厉害,越要冲天而起。于是,这一天,当春天的第一声雷响过,再也无法忍受情思煎熬的地母,猛地撕开自己的衣襟,她向他袒露了胸怀,她向他捧出了自己的心,她把自己的心冉冉地捧了出来。

于是,天空为之震惊,天空为之动容!天空化作万千的柔情,他用奇花异草装扮着她美丽的容颜,用缥缈的云雾点缀着她的衣饰;他让蔚蓝的大海与她相伴,让最勤劳的人们做她的子民。上亿年过去了,沧海桑田,然而,太姥山不改,青山与蓝天的奇缘不改。蔚蓝的大海依然与她相伴,最勤劳的子民依然生生不息。

你们今天来到太姥山,你们惊叹这山石的嵯峨、峰的诡异、谷的清秀、洞的幽深。你们看“夫妻峰”两石相偎,你们看“九鲤朝天石”九条鲤鱼飞跃上天,你们感叹真惟妙惟肖!你们只会感叹造化的神奇,你们不知道这些曾经都是太姥山的心思。

我知道这些都曾经是太姥山的心思。可是,太姥山的心思,只为青天打开。我来到太姥山,我迷恋着这里的一切:一块巨石,一棵大树,一条小溪,乃至一棵小草,一朵花儿,但我是一个凡人,我没有天的眼睛,我无法猜透太姥山现在的心思。譬如,我来到这里,我是一个受她欢迎的人,还是一个遭她厌弃的人?

我来的这天,群峰静默无言,要说太姥山无情,而云雾却在山峰间缠绵;杜鹃花虽然刚刚凋零,而紫藤花却开得正艳。山间的绿雪芽茶苍翠欲滴,采一片送入口中,至今口齿留香。那么,太姥山,我是一个受你欢迎的人了。可是,你清溪间的娃娃鱼,一见我的影,为什么要仓皇逃走啊……我始终猜不透你的心思。

有人说,太姥山的心思应该是那明明的月,它从山洼间冉冉升起,在深蓝色的夜空中晶莹剔透。然而,我来的这天夜晚,偏偏雨雾蒙蒙,青天似乎有意要让我看不见太姥山上的月,猜不透太姥山的心思。

( 1 )作者笔下的“太姥山”有何特点?
( 2 )太姥山是怎么形成的?作者如何认识?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态度?
( 3 )如何理解“这么一座有着“海上仙都”之美称的太姥山啊,她究竟是怎么形成的?我们只能让我们的语词止步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吗?”这一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
( 4 )赏析画线句子,说说其中的妙处。
( 5 )如何正确理解文题“太姥山的心思”?请结合文本内容,进行探究。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红心番薯

林清玄

①看我吃完两个红心番薯,父亲才放心地起身离去,走的时候还落寞地说:为什么不找个有土地的房子呢?

②这次父亲北来,是因为家里的红心番薯收成,特地背了一袋给我,还挑选几个格外好的,希望我种在庭前的院子里。他万万没有想到,我早已从郊外的平房搬到城中的大厦,根本是容不下绿色的地方。

③我无法形容父亲的表情有多么近乎无望。他在屋内转了三圈,才放下提着的麻袋,愤愤地说:“你住在这种上不着天下不落地的地方,我带来的番薯要种在哪里?”

④对于番薯,我有一些童年的记忆。我有一次我和几位内地的小孩子吵架,他们一直骂着:“番薯呀!番薯呀!”我就回骂:“老芋呀!老芋呀!”

⑤对这两个名词我是疑惑的,回家询问了父亲。他打开一张老旧的地图,指着台湾的那一部分说:“台湾的样子真是像极了红心的番薯。”而无知的我便指着北方广大的内地说:“那,这大陆的形状就是一个大的芋头了,所以内地人是芋仔的子弟?”父亲大笑起来,抚着我的头说:“憨囝仔,我们也是内地来的,只是来得比较早而已。”

⑥然后他用一支红笔,将我们遥远的北方故乡有力地画下来,牵连到我们所居的台湾南部。那是我第一次知道,原来在东北会落雪的故乡,也遍生着红心的番薯!

⑦我更早的记忆,是从我会吃饭开始的。我们的每餐饭中一定煮了三分之一的番薯,有时吃腻了,我就抱怨起来。

⑧听完我的抱怨,父亲就激动地说起他少年的往事。他们那时为了躲警报,常常在防空壕里一窝就是一整天。所以祖母每每把番薯煮好放着,一旦警报声响,父亲的九个兄弟姊妹就每人抱两三个番薯直奔防空壕。他的结论常常是:“那时候有番薯吃,已经是天大的幸福了。”

⑨父亲的番薯训诫并不是寻常都如此严肃,偶尔也会说起战前在日本人的小学堂中放屁的事。由于吃多了番薯,屁有时是忍不住的,父亲形容说:“因此一进了教室往往是战云密布,不时传来屁声。”而他说放屁是会传染的,常常一呼百应,万众皆响。有一回屁放得太厉害,全班被日本老师罚跪在窗前,即使跪着,屁声仍然不断。父亲玩笑地说:“因为跪的姿势,屁声好像更响了。”

⑩然后是一阵战乱,父亲到南洋打了几年仗,在丛林之中,时常从睡梦中把他唤醒,时常让他在思乡时候落泪的,不是别的珍宝,只是普普通通的红心番薯。战后返回家乡,父亲的第一件事便是在家前家后种满了番薯。家前种的是白瓤番薯,屋后一小片园地是红心番薯。白瓤番薯是为了预防战争逃难而准备的,红心番薯则是父亲南洋梦里的乡思。

⑪每年父亲从南洋归来的纪念日,夜里的一餐我们通常只吃红心番薯,听着父亲诉说战争的种种。

⑫在我居住的地方,巷口本来有一位卖糖番薯的老人。老人是个老兵,家乡在山东偏远的小县城。有一回我们为了地瓜问题争辩起来,老人坚持台湾的红心番薯如何也比不上他家乡的红额地瓜,他的理由是:“台湾多雨水,地瓜哪有俺家乡的甜?俺家乡的地瓜真是甜得像蜜似的!”老人说话的神情好像当时他已回到家乡,站在地瓜田里。看着他的神情,我想起父亲和他的南洋,他在烽火中的梦,我才真正知道,番薯虽然卑微,它却联结着乡愁的土地,永远在乡思的天地里吐露新芽。

(选自2018年3月17日《文摘报》,有删改)

( 1 )文中记述了哪些关于番薯的事情?
( 2 )文章用第一人称来写,有什么好处?
( 3 )请从描写的角度,分析第⑤段的表达作用。
( 4 )本文的记叙顺序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5 )作者说“番薯虽然卑微,它却联结着乡愁的土地”。是啊,番薯虽普通卑微,但它是故乡的代名词,寄托着我们的乡愁。如果有一天,你离开温馨的家园和慈祥的双亲,成为漂泊的游子,这时你会如何来描述你心中的乡愁。请你借助一种或几种事物,运用比喻的手法试着表达一下“乡愁”。(30字左右)
四、写作(分值:60分)

按要求作文

请以“迟了一分钟”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字数600字以上。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春秋大梦”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