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B: 落户 素未谋面 不可多得 C: 入户 形同陌路 寥寥无几 D: 落户 形同陌路 寥寥无几 |
2、 |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据科学家统计,蜜蜂每酿造一斤蜜,需要采集大约 50 万朵左右的花。B: 语文课堂其实就是微缩的社会言语交际场,学生在这里学习将来步入广阔社会所需要的言语交际本领与素养。 C: 农民工返乡和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 D: 由于林书豪在篮球上的杰出表现,被大家冠以“林旋风”的称号。 |
3、 |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经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员干部中那种对群众疾苦无动于衷的现象基本消失了。B: 在2015年5月31日结束的香格里拉对话中,国防部发言人就中国礁岛问题进行了重申,可谓喋喋不休。 C: 曾经发生的沉船事故至今让师生心有余悸。 D: 想当年楚庄王韬光养晦 , 在春秋争霸中,一鸣惊人,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
4、 | 请选出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 A: 目前,各地中小学、幼儿园建立并完善了校园安全管理工作机制。B: 通过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使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到了飞速发展中的中国。 C: 窗外的暴风雨突然渐渐地停下来。 D: 膳食营养搭配是否合理,是身体健康的基本保证。 |
5、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汉字听写大赛,使人们进一步认识了汉字之美,更加重视汉字书写与汉字文化传承。B: 昆虫学家法布尔把科学和文学巧妙地结合起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绚丽多姿的昆虫世界。 C: 一个人能否成为正真的读者,关键在于他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D: 《标准汉语》的主要读者是为英语国家中的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编写的一套汉语学习教材。 |
6、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凛冽(lǐng) 要塞(sài) 轻盈(yínɡ) 锐不可当(dǎng) B: 颁发(bān) 仲裁(zhòng) 履行(lǚ) 屏息敛声(liǎn) C: 悄然(qiāo) 翘首(qiáo) 藻荇(xìng) 摧枯拉朽(xiǔ) D: 凌波(lín) 镌刻(juān) 沿溯(shù) 一丝不苟(gǒu) |
7、 |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书写或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B: 显赫 濡(rú)染 拮据(jū) 轮廓 C: 殉职 骁(xiāo)勇 自艾(yì) 秀颀 D: 斟酌 冗(rǒnɡ)杂 无垠(yín) 禁锢 |
8、 | 下列加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判断是非不能断章取义 , 而应该用全面的眼光看问题。我最讨厌说一套做一套的人,为人应该言行一致。 B: 问候不一定要郑重其事 , 但一定要真诚感人。 C: 这首诗用语自然、意境清新,充分体现了作者矫揉造作的写作功力。 D: 兵临城下,形势间不容发 , 我们必须迅速作出决断。 |
9、 | 下列对语文知识和传统文化常识解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商鞅立木、尾生抱柱、一诺千金、烽火戏诸侯”都是中国古人诚信守信的故事。 B: 《史记》中“世家”是用来记述名臣的,周亚夫是汉代名将,所以记录在世家中。 C: “坚定的信仰,是长征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遗产。”这句话的主语中心语是“信仰”。 D: “这个时刻的每一分钟对喜欢挑战的人来说都是一种享受。”这句话的主干是“时刻是享受。” |
10、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锐不可当的精神值得提倡。 B: 王小明同学心直口快,对同学的缺点总是一针见血地指出来。 C: 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简直是天衣无缝。 D: 他这样做自以为很稳妥,其实是巧妙绝伦 , 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错误。 |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塞外杂咏① |
阅读《出师表》回答问题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 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①卑鄙: ________②驱驰: ________ ( 2 )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 3 )《出师表》回顾了作者人生中有重要影响的三件往事,他们分别可以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和“临崩寄臣大事”。(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 |
与虫共眠
①我在草丛中睡着时,我的身体成了众多小虫子的温暖巢穴。那些形态各异的小动物,从我的袖口、领口钻进去,在我身上爬来爬去,不时地咬上两口,把它们的小肚子灌得红红鼓鼓的。吃饱玩够了,便找一个地方自在地酣然而睡。对它们的活动我却一点都不知道。
②那天我翻了一下午地,又饿又累。本想在地头躺一会儿再往回走,田地离村子还有好几里路程,我干活时忘了留点回家的力气。时值夏季,田野上虫声、蛙声、谷物生长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像一支巨大的催眠曲。我的头一挨地便酣然入睡,天啥时黑的我一点都不知道,月亮升起又落下我一点没有觉察。醒来时已是另一个早晨,我的身边爬满各种颜色的虫子,它们已先我而醒又开始在忙活它们的事了。这些勤快的小生命,在我身上留下许多又红又痒的小疙瘩,证明它们来过了。我想它们和我一样睡了美美的一觉。对这些小虫来说,我的身体是一片多么辽阔的田野,就像我此刻趴在大地的某个角落。大地却不会因搔痒和难受把我捉起来扔掉。大地是沉睡的,它多么地宽容。在大地的怀抱中我比虫子大不了多少。我们知道世上有如此多的虫子,给它们一一起名,分科分类。而虫子知道我们吗?这些小虫知道世上有刘亮程这条大虫吗?有些虫朝生暮死,有些仅有几个月或几天的短暂生命,几乎来不及干什么便匆匆离去。既没时间盖房子,也没时间创造文化和艺术。它们好像根本没时间为自己和别人去着想。生命简洁到只剩下快乐。我们这些聪明的大生命却在漫长的岁月中寻找痛苦和烦恼。一个听烦市嚣的人,躺在田野上听听虫鸣该是多么幸福。大地的音乐将永无休止。而有谁知道这些音符是多么仓促。
③我因为在田野上睡了一觉,被这么多虫子认识。它们好像一下子就喜欢上了我,对我的血液和肉体的味道赞赏不已。有几个虫子,显然趁我熟睡时在我脸上走了几圈,想必也大概认下我的模样了。现在,它们在我身上留了几个看家的,其余的正在这片草滩上奔走相告,呼朋引类,把发现我的消息传播给所有遇到的同类们。我甚至已感到成千上万只虫子正从四面八方朝我呼拥而来。我的血液沸腾,仿佛几十年来梦想出名的愿望就要实现了。这些可怜的小虫子,我认识你们中的谁呢,我将怎样与你们一一握手。你们的脊背窄小得签不下我的名字,声音微弱得近乎虚无。我能对你们说些什么呢?
④当千万只小虫呼拥而至时,我已回到人世间的某个角落,默默无闻地做着一件事。没几个人知道我的名字,我也没认识几个人,不知道谁死了谁还活着。一年一年地听着虫鸣,使我感到了小虫子的永恒。而我,正在世上苦度最后的几十个春秋。面朝黄土,没有叫声。
(选自刘亮程的《一个人的村庄》,有删改)
( 1 )请用文中的词语形容“虫”,理顺行文思路。自在→勤快→________→________→可怜→________
( 2 )按照括号内的提示回答下列问题。①大地却不会因搔痒和难受把我捉起来扔掉。(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②大地的音乐将永无休止。(请赏析这个句子。)
( 3 )联系文章,说说“我”是一个怎样的人?老赵的麦田
刘立勤
老赵的麦子终于黄了,眼前是金灿灿的一片。浓浓的麦香冲破重重的混凝土气息在老赵的胸腔肆意地冲撞,他的脸上是说不出的悲伤。
为了这块麦田,老赵把人都得罪完了。
城市是条贪吃的狼,要吃掉老赵的村子,老赵的麦田也被卖了。老赵不答应,他任凭村干部磨烂嘴皮子,也不愿让出自己的土地,而且不顾劝说地在地里种下了一茬麦子,他想用一地的麦子来阻挡拆迁的步伐。可那又有什么用呢?土地是集体的,还是带着挖机“轰隆隆”开往麦田。谁想老赵却不知死活地钻进挖机的轮下,愣是不让挖机进地。
老板见多识广,以为老赵想讹钱,就拿来了大把大把的钱。那些钱够老赵盖三间大瓦房,也够买老赵种了一辈子的麦子呢。村里人眼红得不得了,都劝他见好就收。老赵还是不答应。有人不明白一向和善的老赵怎么会是这样,还有人骂他心重得像是吃了秤砣。老赵依然不管不顾,还是躺在轮子下面不出来。
还是镇长出面,当了一辈子顺民的老赵才松了口,答应让出自己的土地。老赵也不要老板的青苗补偿,老赵的条件是等到夏天麦子黄了,他要收回自己那一季的麦子。
老赵说,这也许是我这辈子能收获的最后一季麦子了。
老赵是种庄稼的好手。只要有土,他就会撒下一把种子,或苞谷,或麦子,或黄豆,种下就是生机一片,让人眼气得恨不能挖了砍了拔了,却又让人喜欢得下不了手。就说老赵那一地的麦子吧,真是一地的好麦子呀,绿油油,齐壮壮,看一眼就会想到黄亮亮的麦粒、白胖胖的蒸馍、筋道道的捞面,让人忍不住咽口水。
镇长讪讪地走了,村干部气愤愤地走了,老赵的亲戚来了。亲戚也舍不得那块麦子,可亲戚更关心老赵的日子。亲戚知道老赵是一根筋,亲戚就帮老赵算账。一笔一笔算,算到最后,亲戚说一根麦草都值两块钱了呢!老赵还是咬住那句话:我舍不得那一地的麦子。
亲戚不高兴地走了,老赵在城里打工的儿子回来了。儿子不喜欢种地,初中毕业就去了南方打工,打了几年都是穷光蛋,混得远不如他这个种地的,臊得几年都不好意思回家。老赵不明白儿子为什么舍不得回家,不明白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往城里跑。
儿子不喜欢种地,也不喜欢地里的麦子,可儿子喜欢地里麦子换来的钱。儿子逼着老赵让了土地好去领钱。儿子说,拿了钱可以在城里买房,可以在城里开店,可以买车,还可以给老赵娶一个儿媳妇生一个孙子。但任凭儿子说得天花乱坠,老赵就是不答应。儿子急了,就和他吵,和他闹,而且嚷嚷道要把地里的麦子割了去喂牛。儿子混,老赵不胜其烦,只好把攒的钱都给了儿子,把儿子赶进了城里。
老赵好不容易保住了那一地的好麦子。他和老伴就在麦田的尽头搭了一个窝棚,守护着那一地的麦子。晴天里,老赵忙着给麦子拔草,杀虫,施肥;雨天了,就看麦子洗澡,喝水。四周的拆迁工程已经开始了,村里的人高兴地大呼小叫,麦田边的老赵呢,心里是一片宁静,安心等待着一田的麦子。
麦子终于黄了,该割麦子了。镇长来了,村上的干部来了,老赵的邻居亲戚也来了,他们想看看老赵的麦田,想看老赵的麦田收割的是金子,还是银子。
早先的挖机也来了,等着老赵收完了麦子,好在那块田里种上一座楼,或是一间厂房,或是一条街道。
谁想到,老赵只割了三把麦子就离开了,挥手让挖机开进了麦田。挖机好像对麦田有仇一般,老赵的手还没有放下,就“轰隆隆”冲进了麦田。立马,麦田便是一片狼藉。片刻之间,麦田就没了。
( 1 )阅读全文,用简要的语言将本文的故事情节补充完整。开端:老赵的麦田因拆迁被村里卖掉,他不愿让出自己的土地,不顾劝说在地里种下了一茬麦子。
发展:________
再发展:镇长出面,老赵答应收回自己那一季的麦子之后让出自己的土地。
高潮:________
结局:麦子黄了,众人前来围观,老赵只割了三把麦子,就挥手让挖机开进了麦田。
( 2 )第7段采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作文:
生活,因 而精彩
要求: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