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咄咄逼人 暴怒无尝 喜出望外 各得其所 B: 高枕而卧 人迹罕至 小心翼翼 人声鼎沸 C: 花团锦族 截然不同 疲惫不堪 不求甚解 D: 混为一谈 恍然大悟 悔恨莫及 由然而生 |
2、 | 下列有关名著或作品知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质兼美、描述性很强的作品,也对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评价。 B: 《三峡》是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写的一篇散文,其描绘了三峡各具特色的四季风光,展现出了长江万里图中一帧挺拔隽秀的山水画。 C: 新闻是对客观事实的报道,撰写时需要杜绝主观倾向,而传记注重真实,可引用一些可靠资料,也可发挥想象,填补事实的空隙。 D: 《野望》是唐代诗人王绩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诗中“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气象雄浑。 |
3、 | 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是( ) A: 健忘 教诲 测隐 恪尽职守 B: 清澈 鞭挞 辍泣 因地治宜 C: 接济 烦燥 凌驾 一视同人 D: 推崇 收敛 诀别 眼花缭乱 |
4、 |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的叔叔于勒》作者是法国作家莫泊桑,其代表作有《羊脂球》《悲慘世界》等,他与俄国的契诃夫和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B: 老舍的《骆驼祥子》富有浓郁的老北京风情,小说刻画了样子这一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始终不向命运低头的平民形象。 C: 《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在庞大复杂的贾府里,能够左右逢源,处理事务有条不紊,人际交往圆滑世故;在她身上,也有见风使舵,阴险狡诈,贪婪自私和居心叵测的一面。 D: 武松是《水浒》中着力塑造的人物形象,他景阳冈打虎、醉打蒋门神、大闹五台山、血溅鸳鸯楼,是一位快意恩仇的好汉。 |
5、 | 在20世纪人类历史上,这可能是最重要的、影响最________的巨大转变。( ) A: 深远 B: 长远 C: 久远 |
6、 | 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剽悍(piáo) 赐教(cì) 连翘(qiáo) 风雪载途(zǎi) B: 佃农(diàn) 窈窕(yáo) 斡波(wò) 翘首以待(qiáo) C: 嗥鸣(háo) 嗔怪(chēn) 俯瞰(kàn) 仰之弥高(mí) D: 萦绕(yíng) 遒劲(jìn) 糜子(méi) 越俎代庖(zǔ) |
7、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炽(chì)痛 遒(yóu)劲 踌躇(chóu chú) 鳞次栉(zhì)比B: 绯(fēi)红 寒噤(jìn ) 褶皱(zhě zhòu) 惟妙惟肖(xiāo) C: 嗤(chī)笑 稽(qǐ)首 诘责(jié zé) 越俎(cǔ)代庖 D: 倒坍(tān) 逞(chěng)辩 荫蔽(yìn bì) 心宽体胖(pán) |
8、 | 下列词语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 A: 天骄 娉婷 文彩 荡然无存 B: 秘决 书籍 鲜妍 形消骨立 C: 惊骇 脏物 亵渎 富丽堂皇 D: 驰骋 宽宥 妖娆 相得益彰 |
9、 | 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词人以冯唐自比,表示自己敢于为蒙冤受屈的将领直言,使他们重新复职。 B: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此四句一语道破了封建社会朝代兴亡的本质。从历史的变革中,以兴亡的对比里,作者把人民的悲惨命运提示出来,既是历史的概括,也是现实的反映。 C: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这两句运用了比喻,把破碎的山河比作风中的柳絮,把浮沉的身世比作雨中的飘萍。 D: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写出了塞外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的情形,表现了边塞的悲凉。 |
10、 | 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春望》塑造了一位稀疏白发的诗人,站在高高的台上,面对遍地草木,心想远方亲人和破败的长安城,老泪纵横,忧心忡忡,这怎不叫人怆然泪下!B: 李白的诗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 C: 大约在魏末晋初,流传着一批五言抒情诗,大多抒写游子、思妇主题,它们没有题目,也不知作者是谁,因此就被笼统地称为“古诗”,《迢迢牵牛星》就属于其中之一。 D: 边塞诗是以边疆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唐盛唐边塞诗多昂扬奋发,代表诗人有杨炯、王昌龄、高适、岑参、李益等。 |
阅读下面的曲,完成下列小题 四块玉•别情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 凭阑袖拂杨花雪。渓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B: 暮春 C: 盛夏 D: 初冬 ( 2 )下列作品中与这首小令表达的情感相似的是( )A: 《天净沙•秋思》 B: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C: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D: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陆贾者,楚人也。以客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 吕太后时,王诸吕,诸吕擅权,欲劫少主,危刘氏。右丞相陈平患之,力不能争,恐祸及己,常燕居深念。陆生往请,直入坐,而陈丞相方深念,不时见陆生。陆生曰:“何念之深也?”陈平曰:“生揣我何念?”陆生曰:“足下位为上相,食三万户侯,可谓极富贵无欲矣。然有忧念,不过患诸吕、少主耳。”陈平曰:“然。为之奈何?”陆生曰:“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将。将相和调,则士务附;士务附,天下虽有变,即权不分。为社稷计,在两君掌握耳。臣常欲谓太尉绛侯,绛侯与我戏,易吾言。君何不交欢太尉,深相结?”为陈平画吕氏数事。陈平用其计,乃以五百金为绛侯寿,厚具乐饮;太尉亦报如之。此两人深相结,则吕氏谋益衰。陈平乃以奴婢百人,车马五十乘,钱五百万,遗陆生为饮食费。陆生以此游汉廷公卿间,名声藉甚。 (选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有删节)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①恐祸及己________ ②则吕氏谋益衰________ ③何念之深也________ ④遗陆生为饮食费________ ( 2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陈平乃以奴婢百人 A: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B: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 C: 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D: 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出师表》) ( 3 )请根据要求,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2分) ①生 揣 我 何 念(标在动宾之间) ②绛 侯 与 我 戏(标在主谓之间) (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陈平用其计,乃以五百金为绛侯寿。 ( 5 )结合选文,简要分析陆贾的人物性格。 |
那些我忘了的书
①很多书我都忘了。
②有的忘得很干净,连书名带作者,书的内容一概不记得,除非有天这本书再次在我面前呈现,提醒一下记忆,否则我是想不起来曾看过这么一本书。
③有些遗忘如烟云缭绕,记得一点,忘了一片,似是而非,有一些零零碎碎的记忆,还停在岁月里面。
④有的书我还记得名字,忘记了情节。那一年我拿着本从图书馆里借出的《镜花缘》,坐着火车踏上回家的旅途。火车“哐当哐当”,到处挤挤挨挨,等到了中间某站,终于等出了空座。于是坐下,捧着书,但还是没有看。和对座的人聊天,如斯愉快,天南地北,无所不谈,闲闲地聊着,无边夜景在车窗外徐徐掠过,像往事一幕一幕,那些路过的亮着的街灯格外美,一行行地闪耀,以一种挺拔的身姿伫立。
⑤我后来还是看完了这本《镜花缘》,不是在那辆火车上。看完了就忘了,也许还记得几个漂亮的名字。情节故事全部丢到了九霄云外,唯有那天夜晚,我把书展开在火车的小桌上,趴在那里也不读书,只是和对面的人聊天的情景历历在目,清晰如昨。
⑥以前翻看《今古奇观》,随看随忘,到头来只记得“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这篇章。因为这故事太过闻名遐迩,无意间已经听得多,早就熟知,没承想第一次看时,还是那般震撼。那些文字滔滔涌来,某一行,某一句,如利箭疾驰,正中靶心,悄然泪落。
⑦有些我以为忘了的书,偶然重回眼前时,时光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光彩,将曾经深爱的时刻缓缓呈现。原来并没有忘,一字一字还记在心里,虽然并不能原篇背诵,但当这些久违的文字回来,看到它们时是如许亲切,带着少年时光的回音,温暖嘹亮。
⑧时间愈久,忘了的书也愈多了。也许忘了书名,也许忘了作者,也许忘了的是一段隐隐约约的传奇,然而没有被时间长河洗去的,留下来的,自是刻骨铭心的爱恋。
⑨忘了的,是似水因缘;没忘记的,是锦绣华年。
(文/黎武静 选自《羊城晚报》2015年9月13日)
( 1 )细读④⑤段,“我”两次阅读《镜花缘》经历有“忘记”,也有“记住”。请按照阅读,填写下列横线上的内容。第一次,没有看书,记住了________。
第二次,看完就忘了,记住了________。
( 2 )第⑥段划线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________,表达了________。想起那年读书时
①真的,读书,是件特别好玩的事情。
②十来岁,三年级,天不怕地不怕的感觉,不管生疏,常常和同学去串门。到了别人家里,是安静的,不声不响,微笑,直盯着土屋墙壁上的黑白报纸。那些报纸,是一些富裕人家不知从哪里弄来的,贴在墙上,给土屋一点美观,不至于到处露着暗灰的墙皮。有字,可读,真好。
③看着看着,身子会趴下,因为,靠底下的一些字,实在是看不清了。而下面的报纸,往往是更旧一些,泛着黄色,伴随着一丝丝潮潮的味道。而于我,是温润,是隆重,闪着华丽的光,仿佛是琥珀。
④ 慢慢读完一面墙,真畅快呀。
⑤ 当时,除了课本之外,再也找不到书可读,偶然在同学家发现这样的“报纸墙”,自是欣喜若狂,也就有了这“串门”的雅好。
⑥慢慢地,很多人知道我喜欢“读字”,便有人告诉我,谁谁那里有小人书,可以借着看看的。听了那些陌生的名字,怵头,哪里认识人家呀?怎么办?
⑦便央求妈妈去借,大人总会和人家说上话的吧。
⑧那时候的小人书,人人当宝贝的,自是不会轻易借出。便苦口婆心地求人家,一遍遍保证,不会弄丢的,不会弄脏的,不会弄扯的,一定按时还……终于,在人家一遍遍的叮嘱里,在犹豫的眼光里,拿到了小人书。
⑨抱着书,飞奔回家,小心翼翼放在床头一角,赶紧吃饭写作业,然后,扎在灯下,一声不吭,一页页,仔仔细细看过去。
⑩夜,深了,抚摸着小人书,恋恋不舍地睡去,天亮,它就该物归原主了。
⑪还有让人欢喜的,是过年放鞭炮,很多的鞭炮是用废弃的书本卷成的,鞭炮在炸开的刹那,很多带着字的碎片,仿佛一个个精灵,舞蹈着,纷纷而来。我笑着跑着去迎接着那些碎片,在碎片里,看到一个个的“断句”,或者几个词语,那种此起彼伏的文字阅读,仿佛海边的波浪,一波波的涌动而来,真好。
⑫当然,也会有大的收获,就是包鞭炮的纸张是大一些的(有时放学路上也会捡到一张大大的报纸,然后一路开心),捡来,展开,抚平,偶尔会读到一段故事,也许没有开头,也许没有结尾,但有一些词:万水千山,碧波荡漾,寂静芬芳,花来衫里,影落池中……它们,总像是春天拂过的风,暖暖的,通身清透。
⑬拥有淋漓畅快的读书机会,是因为村里一户人家,做起了废品收购的买卖。他家的院子里,堆满了瓶瓶罐罐,纸箱书本。没有任何人邀请,我就成了人家的“座上客”,只要一有空闲,就跑到人家的院子里,那个小小的院落,被我一寸寸地丈量过了。也是在那个时候,我看到了一本本完整的杂志,一本本很旧很破,几乎还是繁体字的《西游记》《后唐演义》……一路读起来,磕磕绊绊的,但总算能读过去。
⑭坐在小小的院子里,有书天地,满心欢喜。
⑮看不完的时候,要拿回家看,人家说不行。谁会无缘无故相信一个不认识的小姑娘呢?
⑯怎么办?
⑰偷呗。悄悄偷回家,连夜看,赶紧看。第二天去的时候,再悄悄把书放下,生怕人家发现找到家里来,那样,肯定会是一顿暴揍的。也会有晚放的时候,是因为看到了喜欢的地方,要抄下来,就会晚一些送过去。还好,一直没有发生血腥事件。
⑱慢慢地,条件好了,来到乡里读书,可读的书多了起来。但是,却因为爱熬夜,受到了妈妈的限制。为了防止妈妈批评我,我钻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电池没得太快,也不是长久之策,就和妈妈打游击战。
⑲那时候,没有雾霾,夜晚总是清亮亮的,我就盼着每个月的十五六,在月光下看,但眼睛看得疼啊,试了几次之后,也就放弃了。
⑳月光下,窗台边,一股清凉,几声蟋蟀鸣的浪漫场景,却是在少年的记忆里,飘飘欲仙。
后来啊,读书的种类,读书的桌子,读书的茶台,读书的座椅,读书的场地……慢慢丰富起来,读书的每一个刹那,都仿佛是时光滋养的花枝,慢慢开出耀眼的花来。
多年以后,到底还是因为这书,生出了一些灵性,鲜亮了人生。
蓦然回首,一路走来的读书时光,在阳光丽日里,散发着温暖、生动、可爱、亲切。一纸一片,在呼啦啦的青春里,依然于素色中呈现着夺目的光芒,素手拈花,好似故人来。这好玩的读书往事,想想就笑意盎然,关乎经脉,关乎底气,怎不值得终生记忆?
(原文有删改)
( 1 )作者回忆了“那年读书时”的哪些事?请简要概括。抱着书,飞奔回家,小心翼翼放在床头一角,赶紧吃饭写作业,然后,扎在灯下,一声不吭,一页页,仔仔细细看过去。
( 3 )作者回味一路走来的读书时光,写到“素手拈花,好似故人来”,句中的“花”指的是什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这好玩的读书往事,想想就笑意盎然,关乎经脉,关乎底气,怎不值得终生记忆?
古今中外,好书都是生活中最宝贵的财富之一。苏轼说过“好书不厌读百回。”毛泽东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歌德也说过“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人生因读好书而绚丽多彩,本学期你读过了哪些好书?其中哪一本好书让你印象深刻、回味无穷?
请以《读一本好书》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1)字数不少于600字。(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地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