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0年乌鲁木齐市精武学校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在下面句子横线处填写关联词语都正确的一项是( )

三峡工程完工以后,_______可以使航道单向年通过能力提高到5 000万吨,_______可以使万吨级船队溯流而上直达重庆,_______为西南腹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A: 因为 所以 而且
B: 既 所以 从而
C: 因为 又 而且
D: 既 又 从而
2、套曲《哨遍·高祖还乡》的作者是( )
A: 关汉卿
B: 瞧景臣
C: 马致远
D: 乔吉
3、对古代诗词五首的作者、朝代、体裁说法全对的一项是( )
A: 《观沧海》 曹操 三国 古体诗
B: 《次北固山下》王湾 唐代 五言律诗
C: 《西江月》辛弃疾 宋代 七言绝句
D: 《望岳》杜甫 唐代 五言律诗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一唱三叹的京剧,婉转悠扬的黄梅戏,缠绵悠远的昆曲……作为承载中华文化的艺术形式,中国戏曲流传千年,经久不衰。
B: 老王猜测,眼前这个年轻人大概有二十三岁左右。
C: 是否多阅读,也是提高一个人作文技能的途径之一。
D: 由于长江流域连续干旱,导致洞庭湖、鄱阳湖水面大面积缩小,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大影响。
5、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自然科学很多令人不可思议的神秘现象,正在等待有志于此的科学家去破解。
B: 好一个安塞腰鼓!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C: 登上峨眉山金顶,我们置身于这进退维谷的境地,大家开心极了。
D: 在荒山僻谷中,兰草仍然生机勃勃 , 奋发向上,散发出缕缕清香,不因沦落深山而自弃。
6、下列划线词语的运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观众震耳欲聋的助威声中,苏炳添首当其冲 , 率先跑过终点,夺得2017年国际田联百米大战冠军。
B: 在是否需要每周背诵一首诗词来提高同学们文学素养的问题上,他的观点和语文科代表的看法大相径庭 , 得到了同学们一致的认可。
C: 小草虽然是微不足道的角色,它却以顽强的生命力为世人所钦佩和赞颂。
D: 我们深情缅怀革命先烈,虽然他们早已离开人世,但他们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立下的汗马功劳,让我们耿耿于怀
7、七(16)班小明同学上语文课不认真听讲,还影响同学学习,李老师用最和缓的语气批评了他,让他改正错误。你认为下面哪一位应该是李老师批评的话语( )
A: 上课讲闲话做小动作,难道你这样的行为是对的吗?
B: 上课讲闲话做小动作,你这样的行为是错误的。
C: 上课讲闲话做小动作,你这样的行为不能不说是错误的。
D: 上课讲闲话做小动作,你这样的行为是不对的。
8、

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济南的冬天》以“温晴”为主线,描绘了济南冬天的山水,文章情景交融。
B: 川剧《变脸》为我们塑造了一位身怀绝技、孤身闯荡江湖的抗日老英雄的形象。
C: 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中》,雨果谴责了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
D: 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引用“闻笛赋”的典故,表达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9、下列作品中不属于莫泊桑的是( )
A: 《一生》
B: 《俊友》
C: 《死魂灵》
D: 《项链》
10、下列有关文学名著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儒林外史》描写了一些深受八股科举制度毒害的儒生形象,反映了当时世俗风气的败坏,代表人物有鲁编修、马二先生、周进、范进、王玉辉、庄征君、虞育德等。
B: 《世说新语》从内容上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书中所记人物故事,上起汉代,下迄刘宋,而以魏晋为主。
C: 《聊斋志异》中最有特色的是那些描写狐鬼花妖的故事其中所写的狐鬼花妖,像婴宁聂小倩、香玉,大都温婉体贴,善解人意,寄托了人们对于理想女性的美好想象。
D: 《简·爱》中的女主人公以真挚的情感和高尚的品德赢得了罗切斯特的尊敬和爱恋,不料在举行婚礼时却横生枝节,她不得不面对更多的磨难和考验。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 1 )这首诗的体裁是________。

( 2 )这首诗中最能体现早春景色特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 3 )这首诗将早春细雨下的景色与烟柳满街的景色作________,突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

( 4 )最能表现这首诗的意境的一项是( )。

A: 清新自然
B: 壮阔雄奇
C: 含蓄蕴藉
D: 慷慨悲凉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卖口技者要客肃听

徐珂

有卖口技者,佚其姓氏,衣败絮,履脱底,尝手持抚尺往来于松江。松江某绅宴会无所乐,客请以口技进,绅欣然,则默默无对,木立于旁。绅仰首笑曰:“客能乎?”曰:“能也。”曰:“客何能?”曰:“无不能也。”绅一笑置之,命尽奏其所能。卖技者乃揖众客曰:“吾技虽贱,然不凝神肃听,则请毋奏之为愈也。”一座诺之。卖技者趋入帏,抚尺一下,阖室寂然。忽闻巨狮出谷声,哀啼病呼声,树下群犬惊惶声,狮默然喘息声,犬奔走乱吠声,狮惊吼声,逃遁声,犬奋追声,村人旁观鸣掌呼笑声。至此又抚一尺,则诸声寂然,卖技者启帏出矣。

(选自《清稗类钞》)

( 1 )解释文中划线的词。

①欣然:________ ②诺:________ ③启:________

( 2 )翻译句子。

吾技虽贱,然不凝神肃听,则请毋奏之为愈也。

( 3 )文中描写口技表演者的外貌形象的语句有哪些?这样描写有什么目的?

( 4 )本文运用了什么手法描写口技表演者高超的技艺?

( 5 )卖口技者为什么要客人凝神来听呢?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相信

高昌明

母亲喜欢相信,喜欢到现在,从不动摇,也无法动摇。

我年岁不大的时候,就劝过母亲,对有些事有些人别相信。母亲不以为然,说我人小,懂啥?她反过来正告我:要相信的,相信的。不相信,早晚要吃亏吃苦的。我不想与母亲争辩,但我愿意等,看母亲的话能够怎样灵验。

父亲是个泥水匠。在我的记忆里,父亲一天的工钱是5元。在那个白米饭只能吃一顿的日子里,5元钱可以买一块又大又好的猪肉,可以买几件像模像样的衣裳裤子,可以交几个孩子一学期的学费,还真叫值钱。

晚上,吃罢夜饭,母亲刚想闩门,突然嘎吱一声,蹩进一个人影来。人影进门后立即转身将门闩牢,转脸。我看见了,这是一张布满无奈、苦痛,像是哭丧的脸。母亲劝坐,那人不坐,只听说:阿姐啊,你不给帮,我是不想活了,我现在给你跪下来。母亲一把拎起那人的胳膊说,是不是那个事?那人点头。母亲从腰间袋袋里抽出了一张5元钞票,还有几个硬币,都塞到那人手里,那人千恩万谢,双手拱起,一边退向门口。母亲卸下门闩,那人跨出门槛,轻盈而又快速,像一只黑色的兔子闪了出去。

这样的人,不可以借的呀。我对母亲说,这家人个个是懒汉,今后拿什么还我们?母亲有点惊慌,但立刻镇定下来:人家会还的。大人的事,孩子别管!

半年,一年过去,又一年过去,应该还钱的人,再也没有踏进我家门槛。有一次她看见我,立马转身,兜个大圈子。宁愿走冤枉路,也要躲着。我告诉了母亲。母亲说,这就是说,这人心里还记着这件事,她是要面子的人,良心不坏的。我想,前年母亲相信别人会还钱,现在不还,还相信什么呢?

要相信的。母亲还是那句老话。

中秋节到了,母亲拿出囤了几年的赤豆,做了咸的甜的馅。捏面时,母亲一边捏,一边喊我的姊妹们,一起来学做汤圆,并且示范给她们看。一个小时过去,面盆、竹篾里滚满了白乎乎的汤圆。汤圆全都浮上了水面,涨大了,挤在一块,锅面像是铺了一张凹凸型的白纸,烟气缭绕。母亲盛了好几碗,一边盛一边喊,快来端去!

我们赶快抽筷子。母亲却拔挺喉咙,发出了命令,不是自己吃的,老规矩先送人家,送好了回转来吃。我们无法违逆,每人端了一碗,快步跨出门槛。不多时,大家回转来,个个侧着饭碗让母亲看。母亲假装不看,但笑了,脸上都是自豪的神情:好的,好的!

每一个中秋都是这样送的,母亲习惯了,改不了了。母亲认为她送出去时心是诚的,人家接受汤圆时的心也是诚的,所以一碗汤圆实在不是一碗汤圆,而是母亲的相信。这相信坚如磐石,谁也(cuī huǐ)不了。

那个时候,我们兄妹四人经常讨论:母亲这样做是相信,但她相信的是什么?

我们讨论的结果是:母亲的相信,是对自己的相信,至于别人信不信无关紧要。比如还不还钱,汤圆喜不喜欢吃,都是可以不管的,因为管不着。

母亲凭着她的相信,过得波澜不惊,也过得安心而安详。

今年4月,84岁的父亲离别了我们后,我和小妹搬回家陪母亲。到了傍晚,村里的人都到我家来了,像是被组织好的那样,有几个每晚必到,其他人则隔三差五地来,到现在都没有断过,哪怕是在刮台风的夜晚。他们说的都是开心的事,比如什么菜什么时候撒种。一群人在灯下说着笑着,母亲总是很开心。

母亲愿意把最好的给别人,就如对待自己亲生孩子一样。别人或许会觉得,哪还有这样的人?母亲不想知道别人的看法,母亲只是说她相信。

母亲喜欢相信,一直到现在,我至今没有完全理解母亲相信的意思。但我相信,不管发生什么,母亲的相信总是好的。

( 1 )根据拼音写汉字

cuī huǐ(________)。

( 2 )围绕母亲的“相信”,文章主要叙述了关于母亲“相信”的两件事情,请概括。
( 3 )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格,充分表明了________;结合下文来看还起到以下作用:________。
( 4 )请具体说明第15段在文中的作用。
( 5 )读完全文,你认为对母亲的“相信”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母亲的“相信”,就是相信人家良心不坏,心也是诚的。
B: 母亲的“相信”,是一种信任他人与人为善的生活态度。
C: 母亲的“相信”,是对自己的相信,所以其实就是自信。
D: 母亲的“相信”是一种默默付出不求回报的高尚品质。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奇迹

那年,文参加高考,以六分之差落榜了。

那晚,文朝窗外的月亮望了一夜。

吃早饭时,文对爹说:“爹,我想复读一年。”听了这话,爹白了他一眼,说:“算啦!回家帮我吧!”文知道爹的脾气,爹决定了的,九头牛也拉不回,错了也不改。何况这次,爹没错

那年,家里真是陷入了困境:奶奶病故了;刚埋了奶奶;家里贷款买的那头奶牛也不明不白地死了;两个弟弟还在上小学。家里就一个劳力。

这天晚上,文听了一夜的蛐蛐叫。

第二天天刚亮,文就去找爷爷。文知道爹是个大孝子,爷爷的话,爹句句听。爷爷很疼文,立马去找爹。爹听了爷爷的话,气呼呼地说:“叫他复读,你能挣回钱来?”一句话问得爷爷不吱声儿了。文去找爹的好朋友赵伯。赵伯和爹在堂里谈了半天,叹着气摇着头走了。文咬咬牙。骑上他那辆破旧的自行车,去县城中学找当教师的姑父,这是最后一线希望了。

半下午,文用自行车把姑父捎回家。姑父的脸晒得通红,文浑身出汗了,像刚从河里爬出来一样。姑父一口水也顾不上喝,就坐在正扎笤把的爹的身边:“叫娃复读吧!”爹硬硬地说:“家里没钱!”姑父说:“我供他!”爹连珠炮似的说:“考上了你供,还考不上你供吗?”气得姑父胸脯一起一伏地走了。文真想冲上去,给爹两脚,可他不敢。文也是个孝子呀。

文默默地走到家后面的窖背上,靠着一棵柏树,无力地软了下去。文的脑幕上闪现出一双双专注听课的脸,文的耳畔回响着生生的上课铃声。

这时候,不知哪来的广播里传来了“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的歌声。歌声里,文留下了伤心的泪:我的脚下哪里有路?我的脚下明明是崖呀!不知过了多久,文听到谁在叫他。这声音多么熟悉和亲切啊!文扭头一看是爹。文把头倔强地扭过去。爹走上来,和蔼地说:“娃,咱回!”文硬硬地答:“我不!”爹问:“你要咋?”文大声说:“你不叫我复读,我就从这里跳下去,摔死算啦!”文想用这话激怒爹,让爹狠狠地打他一顿,这样,也许他心里也好受些。谁知,听了他的话,爹的眼睛却湿了,他一下子把文拉起来,拉进他的怀里,激动地说:“爹答应你!”听了这话,文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把眼睛瞪得老大。爹说:“你找爷爷,找你赵伯,找你姑父,你把爹给感动啦!冲着这股牛劲,还怕考不上大学?爹就是把腰挣弯,也要供娃复读!”“爹!”文大叫一声,把爹抱住,热泪如泉涌。

文复习了一年,考上了北京大学。

只要有1%的希望,就用99%的努力去争取,这时,事情往往会出现转机,甚至产生奇迹!不是么?

( 1 )文中画线句子交代“爹的脾气”,在文中有何作用?
( 2 )文中两次写文一夜未眠,其表达的作用是:________。
( 3 )文中依次写文、爷爷、赵伯,姑父求爹让文复读,其作用是________。
( 4 )从下面两句描写中任选一句,做简要评析。

①文的脑幕上闪现出一个个专注听课的脸,文的耳畔回响着声声的上课铃声。

②听了这话,文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把眼睛瞪得老大。

( 5 )文章大篇幅地写文争取复读的过程,而对复读的经过和结果一笔带过,为什么这样处理?
( 6 )从故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试用一句话进行表述。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岁月的流逝,带给我们每一个人一份礼物。健康的身体、
丰富的学识是礼物,难忘的经历、深刻的教训也是礼物……这些礼物,无不成为我们人生道路上一笔珍贵的财富。

请以“岁月的礼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少于500字,书写工整;②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③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没那么简单”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