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自然科学领域如此奥妙,有许多令人异想天开的神秘现象,正等待着科学家们去破解。 B: 这是个温暖和谐的班集体,大家相敬如宾 , 在此学习我倍感愉快! C: 《中国诗词大会》以崭新的形式推介古典诗词,对弘扬传统文化具有不可理喻的作用。 D: 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在未来的通讯行业中,5G网络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必将引领一场崭新的网络技术革命。 |
2、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在当今,汉语新词汇大量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但绝大多数新词语喧嚣数日或数月 ②平均每天诞生二十个以上 ③犹如春风野草 ④便消失在时间的洪流之中 A: ①③②④ B: ③①④② C: ③②④① D: ②③①④ |
3、 | 下列各句中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B: 巧夺天工的大自然刺激了她的感官,也抚慰了她的心灵。 C: 他出狱后,仍不思悔改,和一个盗车犯同心同德 , 半年之内偷了三辆车。 D: 他的作文想象丰富,表达流畅,老师十分赞赏,称他的文章如天马行空 , 很有特点。 |
4、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为了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伤害事故,我们采取了很多安全措施。B: “唱红歌、读经典”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新格局的局面正在我市形成。 C: 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接触了社会,开阔了视野。 D: 世博会已经闭幕了,但志愿者笑容却总是回荡在我们耳边。 |
5、 | 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西游记》“孙悟空一调芭蕉扇”中,铁扇公主不肯借出芭蕉扇,原因是她认为孙悟空坑害了他的丈夫牛魔王。B: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筑路”一章,描写了筑路的艰苦环境,表现了保尔和他的战友们与困难顽强作斗争的伟大精神。 C: 《朝花夕拾》叙写了鲁迅从少年时代到留学日本前后的许多生活片段,表达了他对社会生活的深刻思考及对家人师友的真挚感情。 D: 从《水浒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可以看出,鲁提辖虽然急噪莽撞,不拘小节,但也是粗中有细。 |
6、 | 下面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懵懂(méng) 簌簌(shù) 陨落(yŭn) 宿营(sù)B: 骚乱(sāo) 讪笑(shān) 奔丧(sāng) 勒转(lèi) C: 蹒跚(mǎn) 唾手(tuò) 够呛(qiàng) 掷下(zhì) D: 气氛(fēn) 呼吁(yù) 束缚(fù) 颓唐(tuí) |
7、 | 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宁静,是滋养心灵的一方沃土。李白的宁静是________,柳宗元的宁静是________,韦应物的宁静是________,王维的宁静是________……人生的起起落落因宁静而美好。 ④空山新雨恬淡的心态 ②床前月光如霜的思念 ③独坐寒江豁达的胸襟 ④野渡舟横超然的境界 A: ③④①② B: ②③④① C: ③④②① D: ②③①④ |
8、 | 下面是某位学生作文中的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成长的路上,挫折也伴随着我们快速成长,但只要认准方向努力,就能打出灿烂的明天。 B: 炎炎夏日,我举目远眺:看到水鸟笨重的身躯掠过水面,羽毛划过水波发出的好听的声音。 C: 环保工人的善是在我们吹着空调的时候,顶着太阳,流着汗,鼻头上早已挂满了汗珠。 D: 你走过来,伸手一把把我从地上拉起来,紧紧地抱着我,拍着我的背说:“别怕,有我在。” |
9、 | 对下面长句主干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邮票的图案设计、边框的图案装饰、色彩的运用、文字和面值的安排,都凝结着美术工作者的辛勤劳动。 B: 邮票的安排凝结着美术工作者的辛勤劳动。 C: 图案、色彩、文字和面值凝结着辛勤劳动。 D: 设计、装饰、运用、文字和安排凝结着劳动。 |
10、 | 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B: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C: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D: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问题。 庆清朝慢 踏青 [宋]王观 调雨为酥,催冰做水。东君①分付春还。何人便将轻暖,点破残寒?结伴踏青去好,平头鞋子小双鸾②。烟郊外,望中秀色,如有无间。 晴则个,阴则个,饾饤③得天气有许多般。须教镂花拨柳,争要先看。不道吴绫绣袜,香泥斜沁儿行斑。东风巧,尽收翠绿,吹在眉山④。 【注释】①东君:《楚辞·九歌》里有“东君”,这里是借用来称春神。②小双鸾:指古代妇女鞋上绣成的鸾凤。③饾饤(dòudìng):本形容堆砌罗列貌,此处形容天气变化多端。④眉山:《西京杂记》上说卓文君“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这是“眉山”典故的由来。 ( 1 )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闻写姑娘们的踏青活动,突出了初春时节景物的特点。 B: 上阕写姑娘们愉悦的心情和野外迷蒙的秀色,表达了对“东君”的敬意。 C: 下阕写天气的无常,以及姑娘们看花觅柳的从容与“小双鸾”沾满泥污的状态。 D: 下阕最后三句写出了姑娘们心情变化后笑容顿敛、眉头紧锁的神情。 ( 2 )下列对调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词的开头写雨水的对仗句,富有形象性;下阕运用夸张手法,增添了喜剧色彩。 B: 词的下阕用口语写天气空化,活泼有意趣;用“镂”“拨”描写姑娘们的行动,用词精巧。 C: 词中化用唐人诗句,自然贴切,如出己手,体现了词人熔铸前人诗句的本领。 D: 这首词充情生活气息,写法新颖,在同类题材作品中很有特色,是豪放词中的佳作。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辛巳,由三峡涧,陟①欢喜亭。亭废,道险甚。求李氏出房遗址,不可得。登含鄱岭,大风啸于岭背,由隧②来。风止,攀太乙峰。东南望南昌城,迤③北望彭泽,皆隔湖,湖光湛湛然。顷之,地如卷席,渐隐;复顷之,至湖之中④;复顷之,至湖壖⑤,而山足⑥皆隐矣。始知云之障自远至也。于是四山皆蓬蓬然⑦,而大云千万成阵,起山后,相驰逐布空中,势且雨,遂不至五老峰而下⑧。窥玉渊潭,憩栖贤寺。回望五老峰,乃夕日穿漏,势相倚负。返,宿于文会堂。 【注释】①陟:登②隧:山中的通道。③迤:斜着。④至湖之中:暗影移到了鄱阳湖中。⑤湖壖:湖岸。⑥山足:山脚。⑦蓬蓬然:云气腾涌的样子。⑧下:下山。 ( 1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求/李氏出房遗址 B: 东南/望南昌城 C: 于是/四山皆蓬蓬然 D: 而大云/千万成阵 ( 2 )解释文中加下划线的词。 ①然(________) ②且(________) ( 3 )翻译下列句子。①顷之,地如卷席,渐隐。 ②于是四山皆蓬蓬然。 ( 4 )本文是一篇游记,请梳理作者的游踪。欢喜亭——含鄱岭——太乙峰——________——— ________——文会堂。 ( 5 )根据文章内容,说说文中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来写云,有什么作用。 |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闻先生的书桌,零乱不堪,众物腾怨,闻先生心不在焉,抱歉地道一声:“秩序不在我的范围以内。”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 1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戴花的祖父
萧红
后园中有一棵玫瑰。一到五月就开花的。一直开到六月。花朵和酱油碟那么大。开得很茂盛,满树都是,因为花香,招来了很多的蜂子,嗡嗡地在玫瑰树那儿闹着。
别的一切都玩厌了的时候,我就想起来去摘玫瑰花,摘了一大堆把草帽脱下来用帽兜子盛着。摘完了可又不知道做什么了。忽然异想天开,这花若给祖父戴起来该多好看。
祖父蹲在地上拔草,我就给他戴花。祖父只知道我是在捉弄他的帽子,而不知道我到底是在干什么。我把他的草帽给他插了一圈的花,红彤彤的二三十朵.我一边插着一边笑,当我听到祖父说:
“今年春天雨水大,咱们这棵玫瑰开得这么香。二里路也怕闻得到的。”
就把我笑得哆嗦起来,我几乎没有支持的能力再插上去。等我插完了,祖父还是安然的不晓得。他还照样地拔着垅上的草。我跑得很远的站着,我不敢往祖父那边看,一看就想笑,所以我借机进屋去找一点吃的来,还没有等我回到园中,祖父也进屋来了。
那满头红彤彤的花朵,一进来祖母就看见了。她看见什么也没说,就大笑了起来,父亲母亲也笑了起来,而以我笑得最厉害,我在炕上打着滚笑。
祖父把帽子摘下来一看,原来那玫瑰的香并不是因为今年春天雨水大的缘故,而是那花就顶在他的头上。
他把帽子放下,笑了十多分钟还停不住,过一会儿一想起来,又笑了。
祖父刚有点忘记了,我就在旁边提着说:
“爷爷……今年春天雨水大呀……”
一提起,祖父的笑就来了。于是我也在炕上打起滚来。
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
(节选自《呼兰河传》)
菜花
孙犁
①每年春天,去年冬季贮存下来的大白菜,都近于干枯了,做饭时,常常只用上面的一些嫩叶,根部一大块就放置在那里。一过清明节,有些菜头就会鼓胀起来,俗话叫做菜怀胎。慢慢把菜帮剥掉,里面就露出一株连在菜根上的嫩黄菜花,顶上已经布满像一堆小米粒的花蕊。把根部铲平,放在水盆里,安置在书案上,是我书房中的一种开春景观。
②菜花,亭亭玉立,明丽自然,淡雅清净。它没有香味,因此也就没有什么异味。色彩单调,因此也就没有斑驳。平常得很,就是这种黄色。但普天之下,除去菜花,再也见不到这种黄色了。
③今年春天,因为忙于搬家,整理书籍,没有闲情栽种一株白菜花。去年冬季,小外孙给我抱来了一个大旱萝卜,家乡叫做灯笼红。鲜红可爱,本来想把它雕刻成花篮,撒上小麦种,贮水倒挂,像童年时常做的那样。也因为杂事缠身,胡乱把它埋在一个花盆里了。一开春,它竟一枝独秀,拔出很高的茎子,开了很多的花,还招来不少蜜蜂儿。
④这也是一种菜花。它的花,白中略带一点紫色,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它的根茎俱在,营养不缺,适于放在院中。正当花开得繁盛之时,被邻家的小孩,揪得七零八落。花的神韵,人的欣赏之情,差不多完全丧失了。
⑤今年春天风大,清明前后,接连几天,刮得天昏地暗,厨房里的光线,尤其不好。有一天,天晴朗了,我发现桌案下面,堆放着蔬菜的地方,有一株白菜花。它不是从菜心那里长出,而是从横放的菜根部长出,像一根老木头长出的直立的新枝。有些花蕾已经开放,耀眼地光明。我高兴极了,把菜帮菜根修了修,放在水盂里。
⑥我的案头,又有一株菜花了。这是天赐之物。
⑦家乡有句歌谣:十里菜花香。在童年,我见到的菜花,不是一株两株,也不是一亩二亩,是一望无边的。春阳照拂,春风吹动,蜂群轰鸣,一片金黄。那不是白菜花,是油菜花。花色同白菜花是一样的。
⑧一九四六年春天,我从延安回到家乡。经过八年抗日战争,父亲已经很见衰老。见我回来了,他当然很高兴,但也很少和我交谈。有一天,他从地里回来,忽然给我说了一句待对的联语: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他说完了,也没有叫我去对,只是笑了笑。父亲做了一辈子生意,晚年退休在家,战事期间,照顾一家大小,艰险备尝。对于自己一生挣来的家产,爱护备至,一点也不愿意耗损。那天,是看见地里的油菜长得好,心里高兴,才对我讲起对联的。我没有想到这些,对这幅对联,如何对法,也没有兴趣,就只是听着,没有说什么。当时是应该趁老人高兴,和他多谈几句的。没等油菜结籽,父亲就因为劳动后受寒,得病逝世了。临终,告诉我,把一处闲宅院卖给叔父家,好办理丧事。
⑨现在,我已衰暮,久居城市,故园如梦。面对一株菜花,忽然想起很多往事。往事又像菜花的色味,淡远虚无,不可捉摸,只能引起惆怅。
⑩人的一生,无疑是个大题目。有不少人,竭尽全力,想把它撰写成一篇宏伟的文章。我只能把它写成一篇小文章,一篇像案头菜花一样的散文。菜花也是生命,凡是生命,都可以成为文章的题目。
(选自《孙犁散文》)
( 1 )在朗读《戴花的祖父》时,小文和小涵分别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请根据你的理解完成对话。小文:我认为朗读划线句“别的一切都玩厌了的时候”,“厌”字要重读。
小涵:是的,这样可以把“我”贪玩的样子生动地体现出来。不过,我觉得“别的”这个词也要重读。因为________
( 2 )批注是以简洁的语言对文章进行评论和注释。请把《戴花的祖父》一文中批注(2)和批注(3)补充完整。
《社戏》中一群小伙伴度过了美好难忘的一天;《散步》中一家四口度过了平静温馨的一天;《驿路梨花》中一群解放军战士经历了一波三折、出人意料的一天;《走一步再走一步》中莫顿·亨特经历了惊心动魄、受益一生的一天……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写道:“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遇到了什么,而是你记住了哪些事,又是如何铭记的。
我们一定也有这样的一天,那天从早到晚的真切体验和独特感受都值得我们记忆。请以“一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⑴除诗歌、剧本外,文体不限。
⑵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⑶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县名)、校名和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