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B: 重庆人将以汗牛充栋的勤劳,以学富五车的智慧,续写更多更美的“重庆故事”。 C: 遏制垃圾短信刻不容缓,只有用法律斩掉垃圾短信利益链,才能让垃圾短信销声匿迹。 D: 他读文章喜欢寻章摘句,写文章喜欢引经据典 , 不少人认为他是“掉书袋”。 |
2、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B: 5年过去了,在这期间,整个世界分崩离析。所幸,奥林匹克主义并没有成为这场浩劫的牺牲品,而是无所畏惧、无可指摘地挺了过来。 C: 我还顺着人们远眺的目光看见了玉龙雪山,晶莹夺目矗立在蓝天下面。潭水映照雪山,真让人目炫神迷啊。 D: 此刻倒霉迹象接踵而至 , 频频小震酝酿着某一两次大地震。 |
3、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聪明的重庆人因地制宜 , 依山建楼,跨水筑桥,让重庆呈现一种独特的美。B: 遇到烦恼,我就会情不自禁地躺在草地上,任清风拂面,希望自己也能化作一阵风,在天空中自由地俯仰生姿。 C: 来到兵马俑博物馆,你会发现,每个兵马俑的表情都惟妙惟肖 , 古代匠人们的工艺实在令人震撼。 D: 泰州老行当展馆里的游人摩肩接踵 , 大家饶有兴味地观赏着那些承载着儿时记忆的物品。 |
4、 | 下列加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高者挂罥(挂,缠绕)长林梢B: 下者飘转沉塘坳(低洼积水的地方) C: 秋天漠漠(乌云密布的样子)向昏黑 D: 俄顷(突然)风定云墨色 |
5、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创新的潜能,要激发这种潜能,就要看能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B: 在教育部向社会公示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中,对44个汉字的字形进行了微调。 C: 当前,全国多个城市市民响应“全国共享单车行业文明骑行倡议活动”,主动规范自身用车行为。 D: 我们希望通过举办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活动,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对和平的向往与坚守,避免历史悲剧不再重演。 |
6、 | 下面各项中字书写有误的一项( ) A: 疙瘩 哺育 笼罩 可歌可泣 B: 修葺 迸溅 瞬息 忧心忡忡 C: 呻吟 默契 朔气 悲天悯人 D: 头颅 累赘 蔚篮 锋芒毕漏 |
7、 | 下列划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汤普生夫人的举动止住了孩子们的笑声,全场鸦雀无声。B: 母亲一走进花丛,那些花就手舞足蹈 , 像见到了亲人。 C: 走在上学的路上,我经常萍水相逢一些老朋友。 D: 沿着晃动的梯子,我小心翼翼地爬上了沾满灰尘的小阁楼。 |
8、 |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竺可桢是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地理学家。 B: 阿西莫夫是德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代表作有《基地》《新疆域》。 C: 《社戏》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 D: 《回延安》是贺敬之以“信天游”的形式写的一首抒情诗。 |
9、 | 对下面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是( ) 山行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A: “山光物态弄春晖”一句侧面描写山景,也写出了留客的前提条件——山中万物都在春天的阳光下争奇斗艳,呈现着一派醉人的美景。B: 一个“弄”字出神入化,赋予山中景物人的性格,描绘了万物朝气蓬勃的盎然生机。 C: “莫为轻阴便拟归”,是诗人对客人的劝留之辞,“轻阴”交代了客人要回去的原因。 D: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采取以退为进、欲擒故纵的笔法,进一步劝慰客人不要错过美好春光。 |
10、 |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王宇璇明白了事情真相以后,就一直被浓浓的暖意包裹着,促使她不断反思着自己的错误。B: 《范进中举》着有个市井人物胡屠户、此人在文中有许多生动形象、性鲜明的语言和行动。 C: 能否切实形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谁风尚,关键在于全面提高国民的基本素养。 D: 为了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我们一方面思想上要重视,另一个方面要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 |
阅读下面的诗句,完成下面小题。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 1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句“暗飞声”的“暗”字,包含了不知此笛为何人所吹、从何处而来的意思,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 B: 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 C: 此诗着重在以诗人的感情变化,来表现吹笛人技艺的高超,烘托玉笛声的艺术魅力。 D: 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诗人闻笛后的孤寂心情和乡思之切。 ( 2 )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逐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①屋舍俨然 ②仿佛若有光 ③便要还家 ④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2 )翻译句子: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3 )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样的理想境界?联系作者的生平简要分析。( 4 )后人把《桃花源记》的故事凝缩成一个成语,是什么呢?现在是什么意思?成语:________。现在意思是:________。 |
书痴悔悟记
彭程
①不久前,一次搬新居的经历,让我对拥书过多的弊病,有了切肤的感受。说“弊病”,可能言重了,但它确实是一个问题,一种负担,一重麻烦。
②早就明白,书太多的话,一旦搬起家来会十分费事,琐碎繁杂,不像桌子柜子沙发等大个头的家具,几个人一抬就走了。所以在定下搬家日期前半个多月,就开始慢慢倒腾了。每天晚饭后大约两个多小时,都用在这上面了。下架,分类,打捆,堆放在客厅的一个角落里。常言道“书到用时方恨少”,我却是要说“书到搬时才知多”。平时也知道自己的书会是个不小的数目,不料在整理的过程中却发现,比估计的数量还要多出许多。好几天过去,眼瞅着客厅那个角落里书堆越来越大,但书柜里却似乎并未明显减少。
③这么多年来,买书,藏书,基本上是只进不出。一个人只进食不排泄,早晚要被撑出毛病来。迅速增多的书之于有限的空间,也是如此。这么简单的道理,怎么就没有想到?时常也会有醒悟的时候,那时节也总是痛下决心今后一定要多加注意,但这点儿念头总是虎头蛇尾,难以坚持下去。一经过书店门口,脚步就由不得自己了,看到报纸上介绍哪儿开办书市了,总是心里痒痒的,想去看看。总之,让我故态复萌的环境、因素实在是太多了,防不胜防。
④这般日积月累,于是书斋成“书灾”、满坑满谷举目皆书的局面是在所难免了。在原先那间只有几个平方米的小书房里,书先是在书柜里繁衍,一排变为两排,后来书脊上方与隔板间的空隙也横着插满了书。等到书柜里一点空间都没有了,就开始向外面蔓延蚕食。先是层层叠叠摞满了写字台桌面,只留出了放电脑和双手、茶杯的地方,然后,是占据了客厅沙发座位底下和扶手旁边,弄得每次打扫卫生都十分费事。在卫生间里也放了一沓,倒不是仿效欧阳公“三上”的雅好,实在是因为没有别的地方了。
⑤搬到新居后,书房面积比过去是增加了,但由于变分散为集中,实际上放书的有效空间并没有增加多少。夫人下令,只能放在书房里,再不能到处随意乱搁。看她的决心,如果敢于越雷池一步,离婚的心思都有。为新居特意定制了五个书柜,占满了整整一面墙壁,顶天立地颇有气势,本来以为容量足够了,但上架时才发现,撑死了也就能放下七八成的样子,其他的还得另找安身之处。书柜和墙壁之间的空隙,还有书柜上方到天花板之间的地方,也都见缝插针塞上了书。曾希望借这次搬家,让书房变得整齐有序,但一开始就证明这只是痴想而已。
⑥我自忖并非习性偏激之人,判断处置事情,基本上还是听从理性的。但在藏书一事上,有时却有点搞不明白自己了。尤其是看到许多书从来不曾翻阅过、将来是否会看也难说,或者为搜寻某一本书费好大气力才如愿以偿时,心中也常常会泛起一缕困惑:买这么多书真的有必要吗?
⑦金克木先生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就叫《书读完了》,大意是说天下的书籍虽然汗牛充栋,但真正本初意义上的知识和见解其实也有限,绝大部分的不过是注解、阐释和发挥,相互之间大同小异,所以,只要读透那些经典意义上的书籍即可,其他的都可以不管了。而这些必读之书,其实只是有限的数目。我曾经不止一次地向比我染癖更深的朋友转述这个见解,可见并非冥顽不化,但为什么就不能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上?
⑧省察起来,这种习惯该是源自于某种意念的执着。对一件事情,一个目标,大量地投注感情,念之在兹,反复地放大、强化、提升它的位置和重要性,结果就是它变得比一切都重要。这样往往会使得判断力变得可疑,一叶障目,置一些常识于不顾,做出许多让人感到难以理解的行为。譬如说,虽然在平时他们可能会比常人更深切地意识到岁月的匆促、人生的短暂——在书中这是一个反复出现的基本的主题——但在逛书店的时候,在购书的片刻,这一点认识却每每遁隐。摩挲着新书光洁的封皮,嗅着纸张散发的清香,心醉神迷之时,他们潜意识里恍惚觉得自己会有几百年的寿命可活,足以慢慢消受自己的藏品。这一点,就其性质而言,该和女人的购物行为差不多。相应地,他们也总是过高地估量了藏书的空间,似乎那原本有限的地方,和变形金刚一样,具有无限地伸展、扩充自身的能力。
⑨最匪夷所思的是,随着无限制地积累书籍,他们会逐渐滋生出某种怪异的欲望。这次搬家的过程中,我得以对藏书内容大致清点,发现了某些自己平时习焉不察的现象。只因为心仪某位作家的某一部作品,就将他的全部作品悉数搜购,有这种必要吗?再出名的作家,真正称上杰作的也寥寥可数。倘若我是一名该作家作品的研究者,无论怎样勾罗爬梳,敲骨吸髓,那是职业行为,再过分也都说得过去,但事实并非如此。还有,对自己而言,购买图书一直只是为了阅读,别无他想,但从什么时候开始,却悄悄萌生了版本收集的嗜好?比如已经有了某部外国文学作品,但看到有新的译本问世,也忍不住要买下,却并非为了比较不同版本译文间的高下优劣。这就不免有些走偏了。如此这般的情形,还有一些,不一一而论了。总之,这种种意念和行为所产生的直接后果,就是书越来越膨胀,带来的麻烦越来越多了。
⑩前后十几天,每天埋在书堆里几个小时,累得不轻,却也得以梳理了一些想法,都是平时无暇去想或不愿去想的,似乎弄明白了许多事情。于是发誓,从现在起,一定要用理性和意志来约束自己,再不要无节制地逛书店和买书了,要把时间和精力用在阅读和消化现有的藏书上。启功先生有诗云:读日无多甚购书。以我现在的年龄,正常情形下还有三四十个年头可活,即便按照一周读一本书的速度,也不会超过两千册,而我书柜里迄今为止买了未看的书,已经是这个数字的好几倍了。每本书,购买之时都曾经摩挲再三,心醉神迷,仿佛多年梦中情人一朝得遇,只想着尽情缱绻,但携回家后,大多数却束之高阁,不再过问,好像后宫的三千佳丽,独自捱过漫长寂寞的岁月。让美人成旷妇,花容月貌暗自凋零!今后再不能这样了。
⑪决心既下,感到一阵轻松舒畅。什么叫幡然悔悟,什么叫“觉今是而昨非”,不就是说的这种情形吗?那是一种洗心革面、面对新生活的感觉。不知不觉中,又已经整理了半天,腰酸背痛,便坐下来歇息一下,沏一杯茶,随手拿过一份读书报纸闲翻一下。报纸上在介绍一本新书《书痴忏悔录》,从这个书名揣摸,主人公该和我是同类,他因为什么而忏悔呢?先买回来看看吧。
( 1 )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摞满 |
自忖 |
省察 |
敲骨吸髓 |
每本书,购买之时都曾经摩挲再三,心醉神迷,仿佛多年梦中情人一朝得遇,只想着尽情缱绻,但携回家后,大多数却束之高阁,不再过问,好像后宫的三千佳丽,独自捱过漫长寂寞的岁月。
( 7 )说说你对结尾的理解。作文:
有人说:“走着走着,我们就长大了。是的,成长是一个不断前行的过程。走在路上,我们欣赏春夏秋冬;走在路上,我们辨别美丑;走在路上,我们品味酸甜苦辣;走在路上,我们抒发喜怒哀乐……请以“走在路上”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语要求:①文体自选(除诗歌外、戏剧外)②不得照搬所提供的作文材料。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地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