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0年福鼎六中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对下面句子中加线词的理解有错误的是( )。


A: 尝余核舟一(贻:赠)
B: 能以寸之木(径:直)
C: 明有巧人曰王叔远(奇:惊奇)
D: 石青糁之(石青:一种青色颜料,这里指“用石青”)
2、

下列各项中加下划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 不可名(描绘) 前后继(倒下) 君子穷(安守)
B: 触目伤怀(心) 手旁观(袖子) 笑容可(双手捧着)
C: 地制宜(根据) 精求精(更) 不言而(明白)
D: 见异思(变动) 无动于(内心) 手无策(捆、绑)
3、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落(zháo) 豆(wān) 视(níng) 徘(huí)
B: 息(píng) 卖(lòng) 污(diàn) 头晕目(xuàn)
C: 咄逼人(duō) 清(chéng) 应(hè) 弄(shì)
D: 蓄(zhù) 那间(chà) 忍俊不(jīn) 息(xī)
4、下列选项中文学常识表述无误的一项是( )
A: 阅读新闻,要注意它的六要素,更要注意它结构的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其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是标题、主体和背景。
B: 《“飞天”凌空》是一篇新闻特写,主要介绍的是中国3米跳水冠军郭晶晶在新德里亚运会获得冠军的精彩瞬间。
C: 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多用四字句构成对偶,兼用散句,参差错落,于整齐中有变化;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多用散句,间用整齐句式,富于变化,节奏舒缓。
D: 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共四联,分别是首联、颈联、颔联和尾联。
5、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交往渐多,感到过去的印象失之太浅,至少是没有触及最重要的方面——品德。
B: 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C: 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D: 但我却十分地高兴了:它是我的,它是我的梦种儿长的。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 一狼其中
B: 意将入以攻其后也
C: 其一坐于前
D: 担中肉尽,有剩骨
7、

下面这段文字的恰当顺序是( )
①同时阻挡宇宙中各种高能粒子的辐射。
②就拿金色“外衣”来说吧,别以为那是为了好看。
③“玉兔”号月球车也堪称我国史上最难造的“车辆”。
④由于它是百分百“中国制造”,所以每一个环节,差不多都是一项技术创新。
⑤事实上,它的作用在于反射月球白昼的强光,缩小昼夜温差。

A: ③②④⑤①
B: ③②④①⑤
C: ③④②①⑤
D: ③④②⑤①
8、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南溪区加大了整治力度。
B: 学校开展地震安全常识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安全自我保护。
C: 完善食品安全法规,规范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了。
D: 学生能够熟练而规范地书写正楷字,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语文课程标准》对汉字书写的要求。
9、下面各组中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下(宫殿的台阶) 不可救药(用药治疗)
B: 聘(驾车) 报(恭敬地送上)
C: 盖(美丽的) 赏(给)
D: 华(伞盖) 职(相称,能力能够担任)
10、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对犯了错误的同志,要热情帮助,而不应该幸灾乐祸。
B: 老师的严厉斥责,让他不知所错。
C: 查阅了很多资料,我才弄明白“格物致志”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D: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凡风顺,有时经历一些挫折反而能让我们成长得更快。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题目。
白莲
陆龟蒙
素葩多蒙别艳欺, 此花端合在瑶池。
无情有恨何人觉, 月晓风清欲堕时。

( 1 )一、二两句诗写出了莲花的什么特点。

( 2 )“托物言志”是本诗的一大特色,请就此作赏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汉武帝时,弱水西国有人乘毛车以渡弱水来献香者。帝谓是常香,非中国之所乏,不礼其使。留久之,帝幸上林苑,西使千乘舆闻,并奏其香。帝取之看,大如鸾卵,三枚,与枣相似。帝不说,以付外库。后长安中大疫,宫中皆疫病,帝不举乐。西使乞见,请烧所贡香一枚,以辟疫气。帝不得已,听之。宫中病者登日并瘥。长安中百里咸闻香气,芳积九十余日,香犹不歇。帝乃厚礼发遣饯送。

(选自张华《博物志》)

【注释】①登日并瘥:指当天就痊愈了。

( 1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帝不 , 以付外库 ________ ②西使乞见,烧所贡香一枚________

③长安中百里闻香气 ________ ④帝厚礼发遣饯送________

( 2 )上文记载的是汉武帝时期长安城里的一次瘟疫,故事虽短,但一波三折,引人入胜。情节可用四字短语概括为:西使献香——武帝慢待——西使再献——________——长安大疫——________——帝纳其言——疫病解除——厚礼相谢。请在横线上各填写一个四字短语,使情节完整。
( 3 )汉武帝谥号“武”,即“威强睿德曰武”,威严坚强而睿智。他在位时大举用兵击败匈奴,颇有建树,因此谥号“武”。读了上面这个小故事,你对汉武帝有新的认识吗?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社戏》片段,回答问题。
[甲]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支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乙]
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 1 )甲文从哪些角度来描绘江南秀美的景色?并找出一处相关句子加以分析。

( 2 )甲乙两段文字写景的作用相同,都是 , 但表达的心情不同,甲文是 , 乙文是

( 3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作用是什么?

( 4 )乙文结尾写老渔父的喝彩,作用是什么?

( 5 )“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句中“蹿”改为“游”好不好?为什么?

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回答相关问题。

谦和是一种力量
①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你总是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当冲突横亘在你的面前时,你会选择哪一种态度来面对呢?是不顾一切地发泄心中的愤恨,还是谦和、冷静地思考?我们的答案是后者。
②谦者,谦虚,谦让也。它根源于人的辞让之心,体现在人际关系中就是互相尊重。孔子言:“礼之用,和为贵。”(一)“和”历来被认为是君子的重要品质。“谦”“和”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③谦和具有化解矛盾的力量。愤愤不平的廉颇,纵使百般刁难,甚至扬言“我见相如必辱之”,蔺相如却能以大局为重,隐忍退让,“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最终使廉颇负荆请罪,留下“将相和”的千古佳话。试想如果蔺相如不能隐忍退让,与廉颇势不两立,势必会削弱赵国的力量,极有可能导致赵国覆亡。所以说,愤怒看似凶猛,但却在谦和忍让中化为和谐。
④谦和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昔日,刘备放下皇叔州牧的身份,顶风冒雪,不顾路途难行,心怀赤诚,三次来到乡野荒村,访贤求才。第三次时,离草庐半里,他便下马步行,听闻孔明午睡未起,便静候在草堂阶下,终于用谦虚的态度、真诚的心意打动了卧龙先生。(二)这才使三顾茅庐成为千秋美谈,三分天下成为历史功业。
⑤谦和还具有给人带来快乐和幸福的力量。谦和的态度使你更容易让人接近,谦和的微笑总是能给你带来好运气。也许一点点的善意、理解、宽容和付出,就会给自己和别人的生活增添一点美好和快乐。
⑥然而,谦和并不是毫无原则的退让,也不是有失尊严的顺从,我们必须做到谦和有度。
谦和,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卷;谦和,似一篇清丽的婉约文章。(三)谦和,既美丽了自己,又悦目了他人。

(选文有较大改动)

( 1 )请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 2 )阅读全文,请说一说谦和具有哪些力量。

( 3 )依次写出文中画线处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 4 )阅读,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战国时期,秦、赵两国会盟于渑池。秦王令赵王鼓瑟(古代弦乐器),赵王心怯,只得遵从,秦王命史官将此事记录下来。 蔺相如见本国君王受辱,逼请秦王为赵王演奏秦声,并上前献缶(古代打击乐器)。秦王不肯,欲加害相如。相如怒目相对,欲与秦王同归于尽。秦王无奈,只得为 赵王击缶,相如命赵国史官依样记录。
同样是发生冲突和争执,蔺相如为什么对廉颇谦和忍让,而与秦王针锋相对呢?请结合文章相关内容和链接材料,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有过许多撩拨心弦的记忆:亲人的呵护、师长的教诲、同伴的启迪、书香的熏陶……这些记忆如同呵护的春风、关爱的雨露、友善的阳光,滋养着我们心灵的成长和心智的成熟。

请根据你对上述文字的理解,结合你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以“成长路上的阳光”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将题目写在作文格的第一行正中;(2)文章贴近生活,言之有物,不少于500字;(3)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他的风景”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