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0年宜昌外国语学校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赵本山幽默风趣的表演逗得观众忍俊不禁地大笑。
B: 香山的秋景是迷人的,那色彩缤纷、姹紫嫣红的景色使我又惊又喜。
C: 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 , 人人在家守着电视屏幕。
D: 天气陛下在陆地上乱发威风,在海洋上,他更加肆无忌惮了。
2、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jiù)齿 洗(dí) 不(xiǔ) 怪(pǐ)
B: (ròng)毛 (xīng)味 (jù)风 (sì)意
C: 俯(gǎn) 桑(zǐ) 嘲(fěng) 星(chén)
D: 深(yuān) 孤(jì) (pín)临 思(xù)
3、

【古诗阅读】
登岳阳楼(其一)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对这首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首联点明登临位置,从“帘旌”到“夕阳”,写景由远及近。
B: 颔联思昔抚今,忆“吴蜀”融入厚重历史感,说“徙倚”渗透个人怅惘情。
C: 颈联“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和时间上道出了亡国之臣的无尽忧愤。
D: 尾联“风霜”语意双关,“沧波”情景交融,于无限悲凉中收束全篇。
4、

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运用正确的一句( )

A: 近年来,宝安新城面貌焕然一新,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鹤立鸡群 , 蔚为壮观。
B: 刚刚还在说说笑笑的她风云突变 , 一下子沉默不语。
C: 从那以后,我常在这棵榕树下尽兴玩耍,冥思遐想 , 遨游在美妙的梦境中。
D: 春天来了,小草油然而生 , 操场上一篇葱郁。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______________华美靡丽的风格,可以说就是堆砌艰深难解之辞藻与晦涩罕见的典故,以求文章之美。在此等文章里,很难找到一两行朴质自然的句子,最______________指物直称其名,最怕句子补质无华。苏东坡称这种炫耀______________的文章里构句用字各自为政,置全篇效果于不顾,如演戏开场日,项臂各挂华丽珠宝的老妪一样。


A: 所谓忌讳浮华
B: 不是忌讳浮华
C: 不是禁忌奢侈
D: 所谓禁忌奢侈
6、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矫建 藉贯 肆无忌惮 潜滋暗长
B: 斟酌 贮藏 觥筹交错 历尽心血
C: 妥帖 倾颓 纷至沓来 锐不可当
D: 渺忙 浮躁 出谋划策 千资百态
7、下列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有的人经常说一套,做一套,言行相顾 , 久而久之,大家不再相信他了。
B: 我市开展“创建卫生城市”活动以来,市容市貌的变化我是有目共睹的。
C: 当前,由人工智能引领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方兴未艾
D: 梅花开在苦寒中,开在秃枝上,没有绿叶相映,特立独行 , 自荣自美。
8、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海外网文章指出,如今有的领导干部喜欢到处卖弄笔墨,其实胸无城府 , 让人联想起鲁迅笔下那些不学无术、附庸风雅的“清国留学生”。
B: 在读书汇报会上,李明同学旁征博引,断章取义 , 赢得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C: 经过办案人员艰苦卓绝的工作,这件蹊跷的案子终于水落石出
D: 从楼市表现来看,几个品牌房企业心领神会的降价方式可以被称作“多形态营销”手段,但不可否认的是绝大部分房企实际上都在“以价换量”。
9、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 )
A: 电影《西虹市首富》,人物个性鲜明,故事情节抑扬顿挫 , 语言幽默诙谐,令人忍俊不禁。
B: 教室里很安静,突然传来李明的尖叫声,他真是鹤立鸡群
C: 校运会入场式上,各班惟妙惟肖地展示着班级的风采,个性张扬,精彩纷呈。
D: 每逢节假日,热门景区里的游客摩肩接踵 , 喜笑颜开。
10、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qì)机 (qiáo)首远望 (jiǎo)揉造做
B: 荣(yīng) 五彩斑(lán) 张(huáng)失措
C: 花(wù) 长(xū)短叹 叱(zhà)风云
D: (bì)美 (yàng)怏不乐 (zhūn)谆告诫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蟾宫曲·问人间谁是英雄

元阿鲁威①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②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③,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注】①阿鲁威是蒙古族散曲家,以写小令见长。这是一首咏史怀古之作。②酾[shī]酒:薄酒。③“紫盖黄旗”:紫盖黄旗指云气,古人附会为王者之气的象征。

( 1 )觉得此元曲里的“英雄”是指________三人。

( 2 )“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包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你结合此句做简要品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以下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山水画卷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睛雪所洗,娟然如拭……

节选自《满井游记》

( 1 )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心 ②潭日光下 ③不可久 浪层层

(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③齐人固善盗乎?

( 3 )下列词的用法、意义相近的一组是( )

A: 之:乃记之而去   至之市
B: 以:全石以为底   以其境过清
C: 者:似与游者相乐  齐之习辞者也
D: 为:山峦为睛雪所洗 橘生淮南则为橘
( 4 )比较赏析
①甲文中侧面描写潭水清澈的句子是:
②乙文中描写江水清澈的句子是: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身佩荷囊,衣袂飘香

王树金


①香囊,最初由佩囊发展而来。佩囊是用来盛放零星细物的小布兜。古人衣服没有口袋,一些随身携带的必需品,如印章、凭证、钥匙、手巾、钱币、珠宝、书籍、食物或香草等,多贮放于这种囊内,外出时将其佩于腰间,故谓之“佩囊”,又称“荷囊”。因时间、形制、材质与盛放物品不同,佩囊又有各式各样的名称,如容臭、缨、缡、佩帏、熏囊、香囊、縢囊、香袋、花囊、香包、荷包等。香囊因囊中盛放香料而得名。从文献记载来看,古人佩戴香囊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


②春秋战国时期,佩戴香囊风俗日盛。屈原《离骚》中有“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江离、辟芷、秋兰均为香草。古人把香料佩带在身上,目的是让人与生活环境更加洁净、清香。


③到汉魏时期,“香囊”的名称正式出现在文献中。如繁钦的《定情诗》:“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可见,将香囊系在肘臂之下、藏在袖中,是当时一种佩戴香囊的方式。


④渐渐地,香囊应用越来越广。比如,可悬挂于帏帐内,用于增加整个居室的香气。还有古人为了防止蠹(dù)虫蛀书,在书箱中放上香囊,让其挥发气味驱除蠹虫。还有人在厕所里置香囊以消除异味。可见,香囊在古代富贵人的生活中用途较广泛,是不可缺少的日用品之一。


⑤在古人看来,很多植物都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常年闻香识味,有助于防治疾病。加之部分香草、香料本身即具有驱虫驱蚊功能,因此佩戴香囊逐渐被赋予更多文化含义,如祛恶气、避邪秽等。


⑥香囊的制作工艺也更加丰富。形制、质地方面,除了布帛之外,还有玉镂雕而成的,有金累丝、银累丝、点翠镶嵌的。形状方面,有圆形、方形、椭圆形、倭角形、葫芦形、石榴形、桃形、腰圆形、方胜形等。


⑦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4件“信期绣”香囊,是难得的保存至今较为完整的汉代布帛香囊。4件香囊形制相同,分为领部、腰部和底部,腰部有带用于封口系戴。腰以上的领部和囊里都用斜裁的素绢缝制,腰以下的囊部除1件黄褐色菱纹绮香囊用香色罗绮外,都以精美的信期绣缝制。香囊内均盛有香料。


⑧除了布帛香囊外,金属制香囊在唐代较为常见。这是一种以花卉和动物纹镂空图案为主的空心金属球。


⑨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的“鎏金双蜂团花纹镂空银香囊”,是迄今全国发现最大、最精美的一枚,重547克。香囊内外分三层,中间的焚香盂用于放置香料。它通身用花叶装饰,等距离的六簇团花内都錾刻两只飞蜂,花叶间镂空,可使香气外溢。


⑩到明清时期,精雕细琢的玉制香囊越来越多,如故宫博物院藏的清代白玉镂雕荷包式香囊和白玉镂雕双鱼式香囊等。

(选自《人民日报》2020.6.26.有删改)

( 1 )下列与“香囊”有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香囊最初由佩囊发展而来,因囊中盛放香料而得名。
B: 古人佩戴香囊,历史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目的是让人与生活的环境更加洁净、清香。
C: 香囊的制作工艺从材质上看,有布帛制香囊,玉制香囊,还有金属制香囊等。
D: 香囊的应用很广,可佩戴于身上或系于肘后,也可悬挂于帏帐中,甚至放到书箱中或厕所里,成为古人不可缺少的日用品之一。
( 2 )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A: 在古人看来,很多植物都有不同程度的药用价值。常年闻香识味,有利于疾病的防治。
B: 佩戴香囊逐渐被赋予祛恶气,避邪秽等文化含义,因此部分香草,香料具有驱虫防蚊的功能。
C: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4件“信期绣”香囊,是难得的保存完整的汉代布帛香囊。
D: 除了布帛香囊外,玉制香囊在唐代较为常见。
( 3 )对本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香囊。文章介绍了香囊的发展过程,应用及制作工艺。
B: 本文按从商周时期到明清时期的顺序来说明香囊的发展过程,采用的说明顺序是时间顺序。
C: 第①段画线的句子中,“从文献记载来看”不能删去,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D: 第⑨段为了说明金属制香囊的制作工艺。采用了举例子,列数字和分类别等说明方法。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我们常常送人礼物——赞美。这东西既不用花钱,又老少咸宜。说者动动嘴,听者的脸上就东风送暖,开成花园。因此,一般谁都乐意接受。

②《世说新语》记载,东晋王导任丞相时,每次集会发言,在座的宾客纷纷送这种礼物,竞相称赞丞相见识如何高,言辞如何妙。有一位属官叫王述,当时坐在末位,很听不惯,便说:“丞相又不是尧、舜,哪能事事正确。”

③此话一出,引来众人侧目:这个人,太不通人情世故了!王导也听到了,但他不愧是政治家,不但没有生气,反而极为赞赏。他愿听真话,愿接受批评的气度被人大为称道。

④美言不信,信言不美。别人的赞美,常常是出于礼貌,或者是阿谀奉承。两只耳朵全被赞美塞住,其实就是聋子。清醒的人,总要留一只耳朵听批评。古今有建树者,莫不如此。

⑤齐威王初即位,天天被宫女、近侍、大臣的美言麻醉着,以致边境告急。幸好,他后来听从邹忌的劝告,下了一道奖励进谏的命令:当面批评的,得上赏;上书劝谏的,得中赏;背后议论的,得下赏。齐威王清洗了灌满恭维的耳朵,用人唯才,奖善惩恶,齐国很快强盛了起来,不动一兵一卒,解除了边境危机。

⑥A。西晋时有个人叫戴渊,神采不凡,年轻时,曾带一帮人干抢劫的勾当。有一次,他抢劫了文学家陆机。陆机大声批评他:“你这样才华出众的人,怎么也当强盗呢?”戴渊听了,呆了,哭了,然后丢掉佩剑,跪拜陆机。后来,他建功立业,官至征西将军,从此人生走上正道。

⑦B。欧阳修每写完一篇文章,必张贴出去,听人批评。《醉翁亭记》原来这样开头:“滁州四面皆山也,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有一个老樵夫看到,说开头啰嗦了:“我砍柴时站在南天门,只看到四周都是山,哪里管它什么山!”欧阳修一听,大喜,随即改为“环滁皆山也”。

⑧《沁园春·雪》脍炙人口,也与听取批评有关系。原句是“原驰腊象”,别人觉得“腊”字不好理解。毛主席征询诗人臧克家的意见,臧克家说,改成“蜡”字就好了,“蜡象”与上面的“银蛇”正好相对。毛主席欣然接受。

⑨闻过则喜是贤人,从善如流方君子。人生难得是诤言,良药苦口利于病。留一只耳朵听批评,心才不会被虚荣蒙蔽。古人常说“洗耳恭听”,让我们也每天认真对着前人的镜子,洗洗塞着赞美的耳朵,给批评留个通道吧。

( 1 )本文②③段详细列举了东晋王导的事例,说说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 2 )“批评当然不如赞美悦耳,但它是台阶,能送人登上更高的山峰”和“登到山高处的人,会看到更高远的天空,而明白自己的渺小”,这两句是从原文中抽取出来的,如果想放回原处,分别放到文中A,B的哪一处?说说你的理由。

“批评当然不如赞美悦耳,但它是台阶,能送人登上更高的山峰”放在________处,“登到山高处的人,会看到更高远的天空,而明白自己的渺小”放在________处。

因为:________

( 3 )有人认为,文章第⑧段显得多余,删去后更加简明,你的看法呢?说说理由。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两个观光团到伊豆半岛旅游,一路路况很差,到处都是坑洞。一个导游皱着眉头连声说:“路面简直像麻子一样,让大家受累了。”另一个导游却诗意盎然地说:“我们现在走的正是伊豆赫赫有名,迷人的酒窝大道,请大家快乐地体验它的与众不同吧”。

请根据上述材料的含义,写一篇600字至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一样倔强”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