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0年秦皇岛昌黎县汇文第一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梦寐以求 大相进庭 惊慌失措 赅人听闻
B: 漠不关心 疲倦不堪 妇孺皆知 锋芒必露
C: 见异思迁 油然而生 咄咄逼人 鞠躬尽瘁
D: 截然不同 翻来复去 随声附和 杞人忧天
2、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更要用人生的尺度

②因为所受教育的不同,人生的面貌也会不同

③在一定意义上,人是教育的产物

④衡量一种教育的优劣,不但要用社会的尺度,看它能否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

⑤看它是拓展了还是缩减了受教育者的人生可能性

A: ③②④①⑤
B: ③②④⑤①
C: ④⑤②③①
D: ④①⑤②③
3、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划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水乡小镇,一条百来步的小街,九曲连环,倒有十来座 的小桥错拥相衔。
②频频曝光的三鹿奶粉事件令人痛心不已。对产品质量的 ,会给食品企业带来灭顶之灾。
③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记者招待会上 ,让美国民众对经济复苏产生新的希望。

A: 轻巧 轻视 夸夸其谈
B: 轻巧 漠视 侃侃而谈
C: 轻盈 漠视 夸夸其谈
D: 轻盈 轻视 侃侃而谈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传统文化中的餐桌礼仪是很受重视的。老常说,看一个人的吃相,往往会暴露他的性格特点和教养情况。(删去“往往”)
B: 《朗读者》开播后,许多光电名嘴、企职工、机关干部、退休教师、留学生吟诵社等朗诵爱好者,纷纷加入文化经典朗诵的行列。(删去“留学生吟诵社”)
C: 为迎办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市容园林系统集中力量营造整洁有序、大气靓丽、优质宜居的城市形象。(把“营造”改为“打造”)
D: 桃花乡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按照建成生态环境和谐优美、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生态乡,制定了五年发展建设规划。(在“生态乡”后加上“的要求”)
5、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阻遏 鲜腴 无动于衷 张皇失措
B: 惶急 琐屑 惟妙惟肖 因地制宜
C: 缅甸 推祟 销声匿迹 巧妙绝伦
D: 镂空 繁衍 相安无事 自出心裁
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许多附近的居民都在他的带动下,清除死角垃圾,认真搞好环境卫生。
B: 凡重大决策都必须经过科学论证,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以保证决策的正确性。
C: 在酷热的夏季,雪碧、冰红茶、农夫山泉等是深受人们喜爱的夏季饮料之一。
D: 为优化育人环境,提高办学质量,学校加快了校园环境改造的速度和规模。
7、下列划线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中国愿意在相向而行的前提下增加自美进口贸易量,推动中美经济的共同发展。
B: 晚会上,梧州市粤剧名家潘楚华将成名作《女驸马》唱得字正腔圆,令观众刮目相看
C: 《厉害了,我的国》展示了祖国改革开放40年来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备受国人追捧。
D: 梧州市市树六旺树,树形美观,四季常绿,它的大量栽种,将使市容市貌焕然一新
8、

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的字每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绊/滑 销/合押韵 拮/理力争
B: 睨/护 繁/气息奄奄/拐弯
C: 当/污 亮/穷愁倒 酬/随声附
D: 告/芳/根深固 咀/味同
9、

选项中的三位作家分属不同朝代的一项是( )
范仲淹韩愈欧阳修 ④宋濂 ⑤苏轼 ⑥张养浩

A: ①⑤⑥
B: ①③④
C: ③④⑤
D: ②④⑥
10、春节贴对联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表达了古代人民一种迎福辟邪的美好愿望。下列适合春节张贴,并能与“邀春共住小康家”构成上下联的一项是( )
A: 与福同圆中国梦
B: 鸟飞比翼恩爱长
C: 福如东海水流长
D: 富贵平安庆吉孝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 1 )这首诗中“浮云”这一意象象征着什么?

( 2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相关问题。
【甲】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zēng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乙】马援①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也。援年十二而孤,少有大志,诸兄奇之。后转游陇汉间,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初,援军还,将至,故人多迎劳之。平陵人孟冀,名有计谋,于坐贺援。援谓之曰:“吾望子有善言,反同众人邪②?昔伏波将军路博德开置七郡③,裁封数百户;今我微劳,猥④享大县,功薄赏厚,何以能长久乎?先生奚用相济⑤?”冀曰:“愚不及。”援曰:“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手中邪!”冀曰:“确为烈士,当如此矣。”
【注释】①马援:东汉名将。②反同众人邪:反而同众人一样(来吹捧我)吗?③开置七郡:开拓疆土,增设了七郡。④猥:说话人表示谦卑的词。⑤奚用相济:用什么来帮助(我)?

( 1 )解释下列画线点的词语。
天大雨 ②为天下 , 宜多应者 ③援之曰 ④确为烈士 , 当如此矣

( 2 )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佣者笑应曰/足肤皲裂不知
B: 又间令吴广次所旁丛祠中/欲自请击
C: 当立者公子扶苏/问今是何世,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 男儿当死边野/又留蚊素帐中
( 3 )用现代汉语解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发闾左適戍渔阳,……。
②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 4 )【甲】文中陈胜、吴广为了鼓动人心、树立威信,做了哪两件事?请用四字短语概括。

( 5 )陈胜和马援虽然生活时代不同,人生经历不同,但他们身上却有着共同的精神品质。请你根据选文内容作简要概括。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植物的窃窃私语

①植物会说话吗?来自比利时根特大学的玛雅•辛普雷加对此表示肯定。

②植物说话和人类说话有本质区别:它们的窃窃私语我们的耳朵听不见,但是却常常能用鼻子闻到﹣﹣樟脑球味、柠檬味、黑胡椒的辛辣味等由植物释放出的化学物质就是植物们的语言,术语叫作“生物合成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简称BVOC).它既是植物的主要次生代谢产物,也是植物与植物、植物与其他有机体之间交流的“语言”。

③更神奇的是,植物甚至也有“方言”﹣﹣同一物种的植物个体之间用自己的一套化学性质相同的BVOC交流起来,比不同物种的植物之间的交流更高效,并且遭遇的虫害更少。

④那植物怎么“听”同伴的“话”呢?研究发现,植物通过气孔摄入的BVOC可以进入植物的新陈代谢。例如除虫菊在受到伤害时释放出的BVOC可以诱导相邻植株合成除虫菊酯,这个研究提示我们:当一株植物遭遇病虫害时,特定成分的BVOC的释放为相邻植株提供了“危险即将到来”的重要信号。

⑤面对如此“精准”的威胁,植物们也建立了巧妙的抗虫途径。当遭受植食性昆虫侵害时,立即改变自己释放的BVOC中各化合物成分的比例,昆虫感知到食物的“味道”一变,可能就不再对这个植物感兴趣了。

⑥与较为直接的抗虫途径相比,植物还有一种间接的防御手段。当植物的叶片受伤时,植物体会在很短时间内合成并释放另一种BVOC物质,并分泌一种特殊的花蜜来吸引正在侵害它的昆虫的天敌﹣﹣你吃我,我就把吃你的叫来,这样一来,那些植食性昆虫就不敢为所欲为了。聪明如植物,也懂得“____________”的道理。

⑦在空气中,不同种类的BVOC有不同的“寿命”。一般而言,植物之间的交流需在不超过1米,甚至更短的距离内进行,且受到BVOC浓度的直接影响。相比之下,植食性昆虫的“窃听技术”就堪称一流了。研究表明,在富含臭氧的空气中,BVOC浓度减少甚至完全消失几乎不会给植食性昆虫带来任何困扰﹣﹣这实在让我们为植物们偷偷捏一把汗呀!

⑧尽管植物的“语言”我们人类听不懂,但这种“语言交流”对植物自身的生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破解它们也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植物、理解自然。今后,在花园或林荫小道中散步的时候,你或许能以更动态、更开阔的视角去看待那些不跑不跳不出声的植物们﹣﹣说不定它们正欢快地小声聊着天呢!

( 1 )以下内容中,不符合文意的是( )

A: 生物合成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是植物与植物、植物与其他有机体之间交流的“语言”。
B: 当植物改变自己释放的BVOC中各化合物成分比例时,昆虫可能就不再对其感兴趣了。
C: 植物之间的交流必须在不超过1米甚至更短的距离内进行,且受BVOC浓度的直接影响。
D: 尽管植物的“语言”人类听不懂,但破解它们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植物和自然。
( 2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第④段举除虫菊这一例子的作用是生动具体地说明了当一株植物遭遇病虫害时,特定成分的BVOC的释放为相邻植株提供了“危险即将到来”的重要信号,也说明了植物是如何听懂同伴的话的。
B: 面对昆虫的威胁,植物们建立了巧妙的抗虫途径:立即改变自己释放的BVOC中各化合物成分的比例,让昆虫对自己失去兴趣;或在很短时间内合成并释放另一种BVOC物质,并分泌一种特殊的花蜜来吸引正在侵害它的昆虫。
C: 文章多处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例如第③段,把同一物种的植物个体之交流用的一套化学性质相同的BVOC比作“方言”,形象生动地扣住了题目“植物间的窃窃私语”。
D: 根据上下文意思,第⑥段空格处可填入“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 3 )以下语段应该插入第________段和第________段之间,理由是________

但是,植食性昆虫也会“窃听”植物的语言。所谓“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植食性昆虫也有自己特别喜欢吃的植物。由于不同植物释放的BVOC的化合物成分比例有较大差异,植食性昆虫通过感知这些BVOC,就能从一堆“噪音”中准确地分离出自己熟悉而喜欢的“声音”,进而在万花丛中定位自己的美食并妄图饱餐一顿。

阅读吴黎宏的《读书是一种心灵修复》,完成下面小题。

①书是灵魂的伴侣、精神的导师、心灵的良医,书给人的馈赠与帮助可谓无穷。对我来说,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一种最好的心灵修复方式。

②读书可以避免浅陋直白,让心灵丰盈圆润。大学毕业刚工作时,我工作热情主动却有些马虎,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待人真诚却嫌直白,有时甚至好心办了坏事。这些问题,固然有客观的原因,但说到底,还是心智不够成熟,修养不到家。除了在生活中体悟之外,我常从书中找老师,在阅读中修炼心性。通过读《论语》《菜根谭》和《小窗幽记》,懂得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学会了换位思考。由是,心智日渐丰盈成熟起来,待人接物和处理工作也变得更加稳重。

③读书可以消除烦恼郁闷,让心灵愉悦平和。社会不同于象牙塔,人要面对的事情很多,烦恼总是难免。但烦恼不能成为障碍,情绪不能带进工作,压力应及时缓解:对我而言,读书可以摆脱现实的沉重,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宛如冬天在温暖的炉前烤火,所有的忧愁、愤怒、牢骚都会像衣服上的湿气被烤得烟消云散。读《诗经》,让心灵在纯真无邪的原野上奔腾;读《庄子》,任自己的灵魂尽情“逍遥游”;读清新隽永的散文,如沐春风饮清泉般畅快……可以说,读一本早就想读的书,就像遇见了仰慕已久的朋友。而且,读书的愉悦是发自内心、出于精神层面的乐趣,是充实持久、不可替代的快乐。

③读书可以防止浮躁贪婪,让心灵宁静淡泊。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人容易变得浮躁,尤其作为一名干部,不时对自己的品德修养进行校正,十分重要。对我来说,向书中的古代圣贤寻求教诲是一条重要的途径。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诸葛亮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王阳明认为,君子要懂得“收放心”,磨炼自己的心性……通过读书,让自己沉淀下去,把心收回来。一定意义上,业余时间坚持读书,对世俗生活保持一份超然心态,能使人远离庸俗无聊,不被五光十色的诱惑左右,有效遏制“病毒入侵”,守住心灵的宁静与澄澈。

⑤读书可以疗治心理创伤,让心灵坚韧强大。书籍是精神上的“港湾”。人都会经历挫折、冷遇等这样那样的磨难,给心灵造成一定的创伤。心灵的伤痛可能无法从医生那里得到疗治,甚至难以从亲朋那里得到抚慰,而无言的书卷可以给我们慰藉、孔子厄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而赋《离骚》,左丘明失明而著《国语》……在逆境中读书,会因处境不同而获得不一样的感受,于豁然开朗中深化对人生世事的认识,重新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以坚韧的意志面对挑战,以崭新的状态面对人生。

⑧读书是最好的养心之道。读书让人心诚、心正、心宽,更让人心静、心怡、心安,从而从容睿智地面对人生。

(有删改)

(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2 )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 3 )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 4 )“读书可以疗治心理创伤,让心灵坚韧强大”,作者列举了三位古人的事例对其进行论证。请再列举两个名人(不限中外)读书的事例作论据。
( 5 )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结合全文,请你写两句含有比喻修辞手法的句子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材料一)曹文轩:读书能帮助我们发现前方,并引领我们走向前方。读书其实培养的是一种眼力,不读书的人其实是没有前方的,也是没有未来的,也是没有过去的。

(材料二)培根: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生活中需要_____________(感恩、诚信、关爱、友情……) 请根据括号中的提示,补全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③字数600字左右。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惊慌恐惧‰”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