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梦寐以求 大相进庭 惊慌失措 赅人听闻 B: 漠不关心 疲倦不堪 妇孺皆知 锋芒必露 C: 见异思迁 油然而生 咄咄逼人 鞠躬尽瘁 D: 截然不同 翻来复去 随声附和 杞人忧天 |
2、 |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更要用人生的尺度 ②因为所受教育的不同,人生的面貌也会不同 ③在一定意义上,人是教育的产物 ④衡量一种教育的优劣,不但要用社会的尺度,看它能否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 ⑤看它是拓展了还是缩减了受教育者的人生可能性 A: ③②④①⑤B: ③②④⑤① C: ④⑤②③① D: ④①⑤②③ |
3、 |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划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B: 轻巧 漠视 侃侃而谈 C: 轻盈 漠视 夸夸其谈 D: 轻盈 轻视 侃侃而谈 |
4、 |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传统文化中的餐桌礼仪是很受重视的。老常说,看一个人的吃相,往往会暴露他的性格特点和教养情况。(删去“往往”) B: 《朗读者》开播后,许多光电名嘴、企职工、机关干部、退休教师、留学生吟诵社等朗诵爱好者,纷纷加入文化经典朗诵的行列。(删去“留学生吟诵社”) C: 为迎办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市容园林系统集中力量营造整洁有序、大气靓丽、优质宜居的城市形象。(把“营造”改为“打造”) D: 桃花乡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按照建成生态环境和谐优美、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生态乡,制定了五年发展建设规划。(在“生态乡”后加上“的要求”) |
5、 | 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阻遏 鲜腴 无动于衷 张皇失措 B: 惶急 琐屑 惟妙惟肖 因地制宜 C: 缅甸 推祟 销声匿迹 巧妙绝伦 D: 镂空 繁衍 相安无事 自出心裁 |
6、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许多附近的居民都在他的带动下,清除死角垃圾,认真搞好环境卫生。B: 凡重大决策都必须经过科学论证,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以保证决策的正确性。 C: 在酷热的夏季,雪碧、冰红茶、农夫山泉等是深受人们喜爱的夏季饮料之一。 D: 为优化育人环境,提高办学质量,学校加快了校园环境改造的速度和规模。 |
7、 | 下列划线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中国愿意在相向而行的前提下增加自美进口贸易量,推动中美经济的共同发展。 B: 晚会上,梧州市粤剧名家潘楚华将成名作《女驸马》唱得字正腔圆,令观众刮目相看。 C: 《厉害了,我的国》展示了祖国改革开放40年来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备受国人追捧。 D: 梧州市市树六旺树,树形美观,四季常绿,它的大量栽种,将使市容市貌焕然一新。 |
8、 | 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的字每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羁绊/滑稽 撤销/合辙押韵 拮据/据理力争B: 睥睨/庇护 繁衍/气息奄奄 涂抹/拐弯抹角 C: 勾当/污垢 嘹亮/穷愁潦倒 酬和/随声附和 D: 告罄/芳馨 取缔/根深蒂固 咀嚼/味同嚼蜡 |
9、 | 选项中的三位作家分属不同朝代的一项是( ) B: ①③④ C: ③④⑤ D: ②④⑥ |
10、 | 春节贴对联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表达了古代人民一种迎福辟邪的美好愿望。下列适合春节张贴,并能与“邀春共住小康家”构成上下联的一项是( ) A: 与福同圆中国梦 B: 鸟飞比翼恩爱长 C: 福如东海水流长 D: 富贵平安庆吉孝 |
登飞来峰 |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相关问题。 ①会天大雨 ②为天下唱 , 宜多应者 ③援谓之曰 ④确为烈士 , 当如此矣( 2 )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A: 佣者笑而应曰/足肤皲裂而不知 B: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欲自请击之 C: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 男儿当死于边野/又留蚊于素帐中 ( 3 )用现代汉语解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发闾左適戍渔阳,……。 ②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4 )【甲】文中陈胜、吴广为了鼓动人心、树立威信,做了哪两件事?请用四字短语概括。( 5 )陈胜和马援虽然生活时代不同,人生经历不同,但他们身上却有着共同的精神品质。请你根据选文内容作简要概括。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植物的窃窃私语
①植物会说话吗?来自比利时根特大学的玛雅•辛普雷加对此表示肯定。
②植物说话和人类说话有本质区别:它们的窃窃私语我们的耳朵听不见,但是却常常能用鼻子闻到﹣﹣樟脑球味、柠檬味、黑胡椒的辛辣味等由植物释放出的化学物质就是植物们的语言,术语叫作“生物合成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简称BVOC).它既是植物的主要次生代谢产物,也是植物与植物、植物与其他有机体之间交流的“语言”。
③更神奇的是,植物甚至也有“方言”﹣﹣同一物种的植物个体之间用自己的一套化学性质相同的BVOC交流起来,比不同物种的植物之间的交流更高效,并且遭遇的虫害更少。
④那植物怎么“听”同伴的“话”呢?研究发现,植物通过气孔摄入的BVOC可以进入植物的新陈代谢。例如除虫菊在受到伤害时释放出的BVOC可以诱导相邻植株合成除虫菊酯,这个研究提示我们:当一株植物遭遇病虫害时,特定成分的BVOC的释放为相邻植株提供了“危险即将到来”的重要信号。
⑤面对如此“精准”的威胁,植物们也建立了巧妙的抗虫途径。当遭受植食性昆虫侵害时,立即改变自己释放的BVOC中各化合物成分的比例,昆虫感知到食物的“味道”一变,可能就不再对这个植物感兴趣了。
⑥与较为直接的抗虫途径相比,植物还有一种间接的防御手段。当植物的叶片受伤时,植物体会在很短时间内合成并释放另一种BVOC物质,并分泌一种特殊的花蜜来吸引正在侵害它的昆虫的天敌﹣﹣你吃我,我就把吃你的叫来,这样一来,那些植食性昆虫就不敢为所欲为了。聪明如植物,也懂得“______,______”的道理。
⑦在空气中,不同种类的BVOC有不同的“寿命”。一般而言,植物之间的交流需在不超过1米,甚至更短的距离内进行,且受到BVOC浓度的直接影响。相比之下,植食性昆虫的“窃听技术”就堪称一流了。研究表明,在富含臭氧的空气中,BVOC浓度减少甚至完全消失几乎不会给植食性昆虫带来任何困扰﹣﹣这实在让我们为植物们偷偷捏一把汗呀!
⑧尽管植物的“语言”我们人类听不懂,但这种“语言交流”对植物自身的生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破解它们也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植物、理解自然。今后,在花园或林荫小道中散步的时候,你或许能以更动态、更开阔的视角去看待那些不跑不跳不出声的植物们﹣﹣说不定它们正欢快地小声聊着天呢!
但是,植食性昆虫也会“窃听”植物的语言。所谓“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植食性昆虫也有自己特别喜欢吃的植物。由于不同植物释放的BVOC的化合物成分比例有较大差异,植食性昆虫通过感知这些BVOC,就能从一堆“噪音”中准确地分离出自己熟悉而喜欢的“声音”,进而在万花丛中定位自己的美食并妄图饱餐一顿。
①书是灵魂的伴侣、精神的导师、心灵的良医,书给人的馈赠与帮助可谓无穷。对我来说,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一种最好的心灵修复方式。
②读书可以避免浅陋直白,让心灵丰盈圆润。大学毕业刚工作时,我工作热情主动却有些马虎,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待人真诚却嫌直白,有时甚至好心办了坏事。这些问题,固然有客观的原因,但说到底,还是心智不够成熟,修养不到家。除了在生活中体悟之外,我常从书中找老师,在阅读中修炼心性。通过读《论语》《菜根谭》和《小窗幽记》,懂得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学会了换位思考。由是,心智日渐丰盈成熟起来,待人接物和处理工作也变得更加稳重。
③读书可以消除烦恼郁闷,让心灵愉悦平和。社会不同于象牙塔,人要面对的事情很多,烦恼总是难免。但烦恼不能成为障碍,情绪不能带进工作,压力应及时缓解:对我而言,读书可以摆脱现实的沉重,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宛如冬天在温暖的炉前烤火,所有的忧愁、愤怒、牢骚都会像衣服上的湿气被烤得烟消云散。读《诗经》,让心灵在纯真无邪的原野上奔腾;读《庄子》,任自己的灵魂尽情“逍遥游”;读清新隽永的散文,如沐春风饮清泉般畅快……可以说,读一本早就想读的书,就像遇见了仰慕已久的朋友。而且,读书的愉悦是发自内心、出于精神层面的乐趣,是充实持久、不可替代的快乐。
③读书可以防止浮躁贪婪,让心灵宁静淡泊。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人容易变得浮躁,尤其作为一名干部,不时对自己的品德修养进行校正,十分重要。对我来说,向书中的古代圣贤寻求教诲是一条重要的途径。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诸葛亮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王阳明认为,君子要懂得“收放心”,磨炼自己的心性……通过读书,让自己沉淀下去,把心收回来。一定意义上,业余时间坚持读书,对世俗生活保持一份超然心态,能使人远离庸俗无聊,不被五光十色的诱惑左右,有效遏制“病毒入侵”,守住心灵的宁静与澄澈。
⑤读书可以疗治心理创伤,让心灵坚韧强大。书籍是精神上的“港湾”。人都会经历挫折、冷遇等这样那样的磨难,给心灵造成一定的创伤。心灵的伤痛可能无法从医生那里得到疗治,甚至难以从亲朋那里得到抚慰,而无言的书卷可以给我们慰藉、孔子厄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而赋《离骚》,左丘明失明而著《国语》……在逆境中读书,会因处境不同而获得不一样的感受,于豁然开朗中深化对人生世事的认识,重新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以坚韧的意志面对挑战,以崭新的状态面对人生。
⑧读书是最好的养心之道。读书让人心诚、心正、心宽,更让人心静、心怡、心安,从而从容睿智地面对人生。
(有删改)
(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材料一)曹文轩:读书能帮助我们发现前方,并引领我们走向前方。读书其实培养的是一种眼力,不读书的人其实是没有前方的,也是没有未来的,也是没有过去的。
(材料二)培根: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作文。
生活中需要_____________(感恩、诚信、关爱、友情……) 请根据括号中的提示,补全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③字数6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