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假日里,老师和蔼的笑容和抑扬顿挫的声音经常在我耳边响起。(把“在我耳边响起”改为“在我脑海中浮现”)B: 由于天下大雨,导致我们的跑操比赛被迫延期。(删掉“导致”) C: 达尔文学说认为,不仅一切生物都是进化来的,当然人也不是在地球上一下子就出现的。(删掉“不仅”) D: 我们中学生如果缺乏创新精神,也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把“也”改为“就”) |
2、 | 下列画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归省(xǐng) 偏僻(pì) 戛然而止(jiá) B: 冗杂(rǒng) 闭塞(sài) 挑拨离间(jiān) C: 连翘(qiáo) 缄默(jiān) 风雪载途(zài) D: 褶皱(zhě) 迁徙(xǐ) 销声匿迹(nì) |
3、 |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迁徒 黯然 甘败下风 家喻户晓B: 抑扬 萧瑟 谈笑风生 鳞次栉比 C: 屠戮 绯薄 通宵达旦 山崩地裂 D: 拮据 侧隐 遮天蔽日 再接再励 |
4、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上下五千年,知名的书法家很多,但谁也不能否认,王羲之不是继往开来的宗师。 B: 琴棋书画,博大精深,玄妙无穷。它在纵横线条中凝聚哲思,于黑白方圆中演绎热情。 C: 虽然好天气让百姓的菜篮子轻松了,却让不少蔬菜批发商、商户和菜农发了愁。 D: 《儒林外史》是一幅活生生的社会面貌图,主要描写了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
5、 | 《昆虫记》黑步甲擅长( ) B: 耍伎俩 |
6、 | 依次填入空缺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春,是那样的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混沌无涯。一声雷, ;一阵杜鹃啼, 一阵风起 , 。 ①就猛然间惊醒了一山桃花 ②便让每一棵柳吐出一团团洁白轻柔的飞絮 ③则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 A: ①②③ B: ③②① C: ③①② D: ①③② |
7、 | 下面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眩晕(xuàn) 骤然(zhòu) 蜷卧(juán) 晶莹连绵(yíng) B: 蠕动(rú) 皱褶(zhě) 腈纶(qíng) 大煞风景(shā) C: 演绎(yì) 棱角(líng) 熠熠(yì) 接踵而至(zhǒng) D: 黧黑(lí) 虔诚(qián) 酝酿(yùn niàng) 气喘吁吁(chuǎn) |
8、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我们要引导青少年用美的眼光去看世界,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B: 新建的班委会健全并建立了一系列班级管理制度。 C: 社区希望通过开展节约用电教育,防止人们不浪费用电。 D: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使我们磨练了意志,增长了见识。 |
9、 | 下面将谢道韫的诗句和谢朗的诗句进行对比,陈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有画面美感,写出了大雪漫天的氛围。B: “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写实,描摹出了大雪的色彩和下落之态。 C: “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有诗歌意蕴,以春景喻冬景非常巧妙。 D: “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情感更饱满,表现出了诗人对大雪的喜爱。 |
10、 | 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分外(fēn) 妖娆(ráo) 忧戚(qī) 樯倾楫摧(yī) B: 喉咙(long) 娉婷(pīng) 红晕(hùn) 浩浩汤汤(shāng) C: 束缚(fù) 羁绊(bàn) 撺掇(cuān duo) 一碧万顷(qǐng) D: 毳衣(cuì) 冠冕(guān) 连翘(qiǎo) 雾凇沆砀(dàng)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青山”“白水”描绘了色泽明丽的送别场景。 B: 借“浮云”“落日”,抒发诗人依依惜别的深情。 C: 借写“班马”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无限深情和不舍之意。 D: 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 ( 2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是千古名句,请分析“浮云”“落日”这两个意象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
阅读【甲】【乙】两则选文,完成各题。 【甲】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③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④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再者,不敢纵逸。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若耽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古之昏君,其耳目皆为敝,不知时政得失,亦不见过,以是灭亡。朕既在九重,不能尽见天下事,故布之卿等,以为朕之耳目。莫以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 【注释】贞观:唐太宗李世民年号。存:抚恤。耽:沉溺。九重:深宫之内。存意:用心操劳国事。 ( 1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①必先苦其心志________ ②行弗乱其所为________ ③犹割股以啖腹________ ④若耽嗜滋味________ ( 2 )选出下列划线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A: 管夷吾举于世/皆以美于徐公B: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时有物外之趣 C: 曾益其所不能/其如土石何 D: 故卿等为朕之耳目/辍耕之垄上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第段中划横线的句子。( 4 )【甲】文采用层层推理的方法,开头先A,接着提出了担任治国重任的人才必须经过磨炼的观点,然后从正反两面进行推论,最后概括出B的中心论点。【乙】文太宗认为“为君之道”首先要C。( 5 )【甲】【乙】两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都提出了治国的观点,这些观点有何异同?请结合选文内容具体分析。 |
比较阅读《孔乙己》和《范进中举》片断,完成后面小题。
(甲)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乙)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①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
②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
( 4 )甲段中为什么写“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 5 )甲段文字渲染一种悲凉的气氛,表明作者对孔乙已的态度是________;乙段文字创设了一个滑稽可笑的场景,表明作者对范进的态度是________一列火车
一列火车缓慢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虚弱而多病的老妇人,显然他在独自沉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咔嚓切嚓”。停顿了一会儿,她又不时重复数起来,两个小姑娘看到这种奇特的举动,指手画脚,不假思索地嗤笑起来。一个老头狠狠地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
“一,二,三——”这个神志不清的老妇人,又重复数着。两个小姑娘再次傻笑起来。这时那位灰白头发的战时后备役老兵挺了挺身板,开口了。“小姐”,他说,“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的人就是我的妻子时,你们大概不会笑了。我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争中死去的,现在轮到我自己上前线了。在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往疯人院啊。”“咔嚓切嚓”……,火车依旧向前行驶着。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请以“属于我的小幸福”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性文章,不要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