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加点字注音、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 A: 绛侯(jiàng) 军士吏被甲(bèi) 都尉(dū) B: 棘门(jí) 可得而犯邪(yé) 驱驰(qū) C: 按辔(pèi) 曩者(náng) 介胄(zhòu) D: 彀弓驽(nǔ) 持兵揖(yī) 嗟乎(jiē) |
2、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学校开展与策划的经典诵读活动,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B: 谈论广西地域文化及影响力,我们既要有文化自信,又要有全国视野,不盲目乐观。 C: 据统计,大约三分之一左右的年轻人希望亲临现场观看2018俄罗斯世界杯。 D: 能否顺利开展大课间活动,也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保障条件。 |
3、 | 阅读《皇帝的新装》,回答问题。 “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这句话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起的作用是( ) B: 这句话在故事的开头,起到展开故事情节的作用,对后来故事情节的发展没有多大作用 C: 这句话揭示了衣服奇怪的特性,起到展开故事情节的作用 |
4、 |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回到家乡重庆,我欣喜地发现不仅高楼林立,而且车流也鳞次栉比。 B: 他演讲时,贯穿古今,引经据典 , 获得听众阵阵掌声。 C: 阅读中,很多人都容易犯断章取义的毛病。 D: 每当夜阑人静的时候,她总喜欢就着一杯清茶,在灯下读书。 |
5、 | 下列语句中划线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如果支付宝的“圈子”里藏污纳垢 , 就可能吸引不法分子将病毒植入其中,对用户权益构成伤害。 B: 王明学习一丝不苟 , 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 C: 对在饲料中添加“瘦肉精”的养猪户,人民群众深恶痛疾。 D: 电影《大鱼海棠》的预告片中“守望重生”“义无反顾”“爱苦别离”三个章节对抑扬顿挫的故事情节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刻画。 |
6、 | 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在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 ②所以,我们读书,就应该挑最好的读。最好的书是什么呢?是经典。 ③今天阅读经典,是以此帮助我们思考人生,获得智慧,收获幸福。 ④什么叫“经”?经就是恒常。什么叫“典”?典就是模范。经典就是“恒久的模范”。 ⑤因为经典是人类文化的精华。古人云:取法乎上,仅得乎中。 A: ①③⑤②④ B: ③①②⑤④ C: ③④②⑤① D: ①⑤②④③ |
7、 | 下面一段话有语病的一项是( ) ①天津市抗疫题材话剧《生死24小时》在全市展演以来反响热烈。②该剧以天津市成功妥善处置“歌诗达赛琳娜号”国际邮轮改编而成,讲述了新冠肺炎疫情下发生在天津的安全健康“保卫战”。③这部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作品,不仅塑造了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传递出感人至深的情感,④还折射出深刻的思想性,呈现了振奋人心的中国精神。 A: 第①句 B: 第②句 C: 第③句 D: 第④句 |
8、 | 下列选项中搭配不当的一组是( ) A: 《天上的街市》作者郭沫若,诗人、历史学家、古文学家。代表作诗集《女神》等。 B: 《金色花》作者泰戈尔,印国作家、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园丁集》《飞鸟集》。 C: 《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等。 D: 《女娲造人》作者袁珂,童话家。著有《中国古代童话》《山海经校注》等 |
9、 | 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保护并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B: 人们想要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地参加体育锻炼。 C: 让我们以书为友,热爱阅读,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让这美好的习惯丰盈我们的生命! D: 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么广阔。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
10、 | 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桃花源记》是东晋陶渊明所作,“世外桃源”这一成语就出自本文。 B: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被贬到湖南永州后所写的《永州八记》之一。 C: 《核舟记》是明末魏学洢所编的短篇小说集《虞初新志》中的一篇。 D: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 |
阅读《钱塘湖春行》,完成下面小题。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 1 )诗歌中哪些景物体现了早春的特点?( 2 )这是一首描写西湖的名篇,诗歌在写法上有什么精妙之处,任选一处进行赏析。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1 )本文的作者是孟子,名________,他是________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 2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岂不诚大丈夫哉________ ②父命之________ ③往之女家________ ④威武不能屈________ ( 3 )景春认为什么样的人可称为“大丈夫”?( 4 )孟子驳斥景春观点时,举了什么例子?持怎样的态度? ( 5 )结合文章内容谈一谈你对“大丈夫”的理解。 |
守山人
张小萌
①甘河镇的山,初见的人定是不会喜欢的,偏大的土包罢了,不巍峨,不峥嵘。时间久了,就明白这山的好了,一座连着一座,仿佛是看不到头的远。她是安静的,平和的,像母亲的怀抱,温暖舒适。山与山之间有时会出现一处缓坡,往往有溪水流过,一股炊烟在大山深处的山脚下突兀而出,青天白云下,十分扎眼,一座木制的房静静地立在小河旁。
②“老康哟,我退休了,明个儿回镇上。”看不见人影,苍老的声音从密林深处传来。屋里的老康听到这话,顿了一顿,发出一声叹息,出了屋子,半倚在门上,看看前方的树林,又是一声叹息。恰好林间的小路上现个人影,头发花白,颤颤巍巍地行着,弓着腰,看到老康,直了身子,冲他一笑:“哈哈,你那点蘑菇是留不下了吧,我可是把我养了一年的鸡都带来了,哈哈——”老朱笑得很开心,快走几步,奔着老康去了。“哼,你这死老头子,没多大出息,除了吃,你还有啥念想?给你吃,都给你吃,可是只怕你的牙无福哟。哈哈……”老康也离了门,走向老朱,两个人拥抱在一起。
③“老康,我老了啊。”
④“老朱,我也老了。”
⑤山间的风很少,这一刻却是舞动着,摇动着这山上的树,松树,杨树,桦树,高的,矮的,发出哗哗的声响。
⑥两人拍了拍肩膀,不愿分开。良久,老康接过老朱手上的鸡,进屋去了。老朱一屁股坐在树桩上,那树桩光滑油亮,树是盖房子时伐的,好大的树,当年他们数了数年轮,百年多吧,绝不是一百年,他们却是没数清的,这样的树在这里有好多,多得数不清。老朱掏出烟袋子,装上一袋烟,火一燃,蓝色的烟雾飞了起来。“老康啊,我是不中用了,咱们仨上山那年,跟着魏大叔山上山下不知跑了多少趟,虽然累但是有劲啊,现在是又……”
⑦“闭上你的臭嘴,哪三个,不就咱们俩吗?哪三个,哪里有三个?”老康放下手里的松枝,不看老朱,却是一脸的不高兴。
⑧也不知过了多久,老朱惦记的小鸡炖蘑菇发出诱人的香味。老康也坐在树桩上,自顾自地喝起酒来,老朱笑了笑,也不示弱,自己也喝得欢。他俩之间,也有个树桩,也有打磨过的痕迹,只是不像他俩坐的树桩那般油亮。“伙计,你算算咱们来了多少年了?”闻听此言,老康放下酒杯,看着铁锅,一言不语,老朱眯上眼,筷子停在空中。
⑨“三十七年了。”老康说。
⑩“三十七年啊!”老朱说。
⑪“大家都没忘啊。”老康顿了一下又说道,“我总是不愿正视他的离去,你也要走了,我就想想过去吧,当年,咱们仨刚来,我至今还记得这镇上的人的好。”
⑫老朱点了点头:“这里的人淳朴,风景也好,当时魏大叔让咱们来守山,咱们还不愿意,这里真是好地方……”
⑬老康喝了口酒,接过老朱的话:“大叔带着咱仨走遍了山,这里的好东西真多,蘑菇,木耳,以前哪见过这么大的,野果也好多,山丁,山杏,棒子,吃也吃不完。”老康看着锅中的菜,唏嘘不已。
⑭“你真的舍得?”老朱不说话,只是喝了杯中的酒。“都走了,走了好啊。”老康似乎是哭了。
⑮第二天清晨,老康爬上了山,看着老朱走的方向,不一会儿,一个老人走了出来。今天老朱走得很直,像松树一样挺拔,像山杨一样沉稳。老朱确实走了,走的时候,向着山顶挥手,像是知道老康在这里,或许他在向大山告别。
⑯蓝天,白云,青翠的树林。一个月过去了,老康的房前多了两个年轻人。
⑰“老康叔,老康叔——”老康闻声而出,那日没白尽的头发,已经全白了。“你们是……”老康显然是不认识他们的。“老康叔,我叫朱明泽,您大概听过我的名字。父亲回去后,不到半月就去世了。他得了癌症。他告诉我,这里还有山,还有树,让我来帮您。”明泽的眼圈红了,转过头,看着山,又是那么坚定。
⑱“老康叔,我叫陈遗志,当年父亲为了救火牺牲的时候,我还没出生,母亲给我起名遗志,告诉我长大后,帮父亲看着这山。”遗志也看着这山,他的父亲就埋在这里。
⑲老康看着两个青年,笑着哭了……
(有删改)
( 1 )请根据提示,按照时间顺序简要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①三人在魏大叔的带领下守护山林。
②在一场山林火灾中,陈遗志的父亲救火牺牲。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 2 )第⑭段和第⑲段中两次写到老康“哭了”,但原因不同,第一次是________,第二次是________。社戏(节选)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支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 1 )这几段文字重点描绘了一幅美妙的画面,请给这幅画起个名称———《 》。题目:找回_________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③写出真情实感,文中不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