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填入横线上的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出土于河南新郑的莲鹤方壶是东周时期青铜礼器的代表器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造型宏伟气派,装饰典雅华美,堪称“国之重宝”。 ①壶底还铸有两只卷尾兽,支撑着全器重量 ②壶颈两侧有附壁回首的龙形怪兽双耳 ③方壶通体满饰龙凤花纹,凝重而不失华丽 ④腹部的四角各攀附一条立体飞龙 ⑤壶冠呈双层盛开的莲瓣形,中间平盖上立有一只展翅欲飞的仙鹤 A: ④⑤①③②B: ④⑤①②③ C: ⑤③①②④ D: ⑤②④①③ |
2、 | 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卑鄙无耻 挑拨离间 光名正大 制造恐怖 B: 虚心坦怀 滩头讲演 舐干血迹 人溺己溺 C: 强词夺理 狗皮高药 招摇撞骗 激光照排 D: 分崩离析 暴风骤雨 误入岐途 朝气蓬勃 |
3、 |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迁徒 两栖 褶皱 海枯石滥 B: 悬殊 农谚 刨刮 黄发垂髫 C: 烘烤 山麓 煤碳 鸟语花香 D: 次弟 簌簌 孕育 草长莺飞 |
4、 | 下列划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寻病终(不久) B: 咸来问讯(都) C: 高可二黍许(可能) D: 珠可历历数也(分明的样子) |
5、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美国总统特朗普已明确表示,将继续实行美国对北约和跨大西洋盟友关系的承诺。 B: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长期以来形成并传播的道德操守和处世方法。 C: 作为中国人,我们既要有文化自信,不妄自菲薄;又要有全球视野,不盲目乐观。 D: 峰会之后,全国各地的游客趋之若鹜 , 纷纷前往南山路观赏火树银花的世界。 |
6、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全面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是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又一重大举措。 B: 学生会主席采纳并征求了大家对学校文学社的意见。 C: 通过这次演讲比赛,使她的自信心增强了。 D: 到了退休年龄的他,精力和身体都还很健壮。 |
7、 | 一部著作的完成需要很长的时间,请问下列哪部著作的成书时间最长?( ) A: 《徐霞客游记》 B: 《说文解字》 C: 《天工开物》 D: 《梦溪笔谈》 |
8、 | 对句中划线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本来我可以这么开始我的讲演的,但是当我听了刚才×先生两分钟的讲演,太漂亮了!(好看,美观) B: 假如是单看年纪轻,我们倒看见有好些年纪轻轻的人,却已经成了老腐败 , 老顽固,甚至活的木乃伊。(思想保守,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的人) C: 讲演对于我倒不是件难事,然而要不多不少恰好“五分钟”,却使我感到困难。(事情复杂,阻碍多) D: 人民的作家萧红女士一生为人民解放事业奔走 , 到头来死在这南国的海边。(为一定目的到处活动) |
9、 | 苏轼《水调歌头》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是指什么?( ) A: 月亮 B: 姻缘 C: 人名 D: 地名 |
10、 | 下列词中加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伫立(chù) 阔绰(chuò) 黝黑(yōu) 迥然不同(jiǒng)B: 丰腴(yú) 笃信(dǔ) 钦佩(qīng) 不屑置辩(xuè) C: 秀颀(qí) 伶仃(lín) 亵渎(duó) 海市蜃楼(shèn) D: 嫉妒(jí) 充塞(sè) 晕圈(yùn) 汪洋万顷(qǐng) |
阅读宋词《江城子•密州出猎》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A: 以上慢侮人故 慢:轻慢 B: 然上高此四人 高:重视 C: 吕后如其计 如:依照 D: 愈欲易太子 易:轻视 ( 2 )下列语句中加线的“以”与“此难以口舌争也”的 “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以塞忠谏之路也 B: 属予作文以记之 C: 皆以美于徐公 D: 醒能述以文者 ( 3 )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留侯认为请出四位老者为太子效力,就有助于阻止高帝废黜太子。 B: 叔孙太傅引用古今事例,甚至以死相争来阻止高帝废黜太子,但未能成功。 C: 因太子不爱钱财,仁厚孝顺,礼贤下士,四位老者才答应出山为其效力。 D: 高帝认为太子“羽翼已成”,是因为他已感觉到天下人都愿意为太子效命。 ( 4 )请把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令辩士持太子书,卑辞固请,宜来。 |
老师!老师!
阎连科
①我又见着我的老师了,如朝山进香的人见到他自幼就心存感念的一位应愿之神。
②在今年正月,我回家奔三叔的喜丧事。在这闲空间,张老师到了我家里,坐在我家堂屋的凳子上。乡间室内的空旷和凌乱,分隔着我与老师的距离。相向而坐,喝着白水,削了苹果,说了很多旧忆的伤感和喜悦,诸如三十几年前在初中读书时,我的学习,我的作业,我的逃课。
③我老师张梦庚的一生,清寂中夹缠暖意,暖意里裹藏着刺骨的寒凉。
④生于上世纪的20年代末,老师读书辍学,辍学读书,反反复复,走在田埂与人生的夹道中,经历了抗战和解放战争,有了1949年的红旗飘扬,记忆中从来都是饥饿辛劳,土改时家里却忽然成了地主。好在,他终归识字,也有文化,祖国的乡村,也最为明白文化的斤两,虽然文化不一定就是尊严富贵,可让孩子们认字读书,能写自己的姓名和粗通算术,也是生活的必然部分。于是,老师就成了老师。从一个乡村完小到另一个乡村完小,从一个乡村中学到另一个乡村中学。直至改革开放后,他被调入县里的一所高中,做了教导主任,最后主持这个学校的工作。一晃就让他全部人生的金贵岁月,43个春秋的草木荣枯,都在布满土尘、青草蓬生的学校里荣枯衰落,青丝白染。
⑤不知道老师对他的人生有何感想,从他写的一本《我这一生——张梦庚自传》的简朴小册里,读下来却是让人心酸胃涩,想到世事的强大和个人的弱小,想到命运和生命多么像流水在干涸沙地上蜒蜿涓涓,奔袭挣脱,流着流着,可终归无法挣脱干涸的吞没。最后的结局是,我们毕业了,老师白发了;我们中年了,老师枯衰了。我们成家立业了,而老师却在寂静的人生中,望着他曾经管教训斥抚疼过的学生们,过着忆旧的生活,想着那些他依然记得、可他的学生们早已忘却的往事。
⑥还记得,初一时,他是我的班主任,又主教语文。一天酷暑,我家棉花地里蚜虫遍布,多得兵荒马乱,人心恐惧,我便邀了班里十几个相好的男同学,去帮我母亲捕捉蚜虫。自然,那一天教室里学生寥寥,老师无法授课而只能让大家捧书阅读。从棉花地里回校的来日上午,老师质问我为什么带着同学逃课,我竟振振有词地说,是带着同学去棉花地捉了半天蚜虫;竟又反问老师道,地里蚜虫遍布,我该不该去帮我母亲捕捉蚜虫?说蚜虫三天内不除掉去净,棉花就会一季无收,时间这样急迫,我家人手不够,我请同学们去帮半天,到底又做错了什么?
⑦事情的结果,似乎我带同学们逃课捉虫正合校规事理,反让老师在讲台上一时有些哑言。回忆少时的无理取闹,强词夺理,也许正是自己今天在写作中敢于努力把不可能转化为可能的开始。可是,现在,面对耄耋(mào dié,指年纪八九十岁)老人,给我一生养育呵护的父辈尊者,我心里三十几年不曾有的内疚,忽然如沙地泉水般汩汩地冒了出来。
⑧我们就那样坐着喝水聊天,说闲忆旧,直至夕阳西下,老师执意要走,不无快意地说他的子女们都在外工作,孝顺无比。真是天应人愿,让一生坎坷、教书认真的老师,年老时,子女有成,学生有成,仿佛曲折的枯藤根须,终于也繁漫出了一片森林。
⑨老师从我家离去时,是我扶他站起;离开院子时,是我扶他过的门槛;送至门口远去时,是我扶他过的一片不平不整的地面。我的父亲离开人世太早,扶着老师的时候,我就像扶着我年迈的父亲。望着村头远去的父亲般的老师,落日中他如在大地上移动的一棵年迈的树。直至他在村头缓缓消失,我还看见他在我心里走动的身影和慢慢起落的脚步,如同宁静里我在听我的心跳一样。
⑩说不出老师哪儿伟大,可就是觉得他伟大。也许这个世界,凡人才是真正的伟大,而伟大本身,其实正是一种被遮蔽的大庸大俗吧。
(选自《读者》)
( 1 )文章写与老师相见,说了很多旧事。请概括出“我”初中时做的那件事。西瓜遭了殃,还有玉米
大平原无边无际绵延开去,千里沃野,坦荡开阔。清晨的土地,刚刚睡醒一样,打着呵
欠,腾起潮润润的水汽。泥土的气息,厚重绵长,从四野漫散开来。金色的晨光,纷纷披落。
父亲坐在田头,一脸欣喜。他抽着旱烟,啧啧道:“咱这地方,真是宝地啊,年年风调 雨顺,种什么长什么。”父亲是种田的好手,很多年里,父亲把土地当做根,他自己已经像 土地一样,对每种作物的秉性了如指掌,他会娴熟地侍弄它们。
那一年,父亲种了两亩地西瓜,长势非常好。西瓜成熟了,父亲找人帮着把西瓜摘下来,
又圆又大的西瓜被整齐地码放起来,田头堆起了一座座碧绿的小山。这么多西瓜,在当地卖
不完。父亲早早和叔叔大伯们商量好了,他们找来了大车,要去大同或者包头卖西瓜。究竟
是哪里,童年时的我分不清。对于我来说,那些地名,仅仅是远方的象征,代表着父亲此去
将是万水千山。
我们都以为,这车西瓜一定会卖个好价钱。可是十几天后,父亲和叔伯们垂头丧气地回
来了。每个人都胡子拉碴,一脸沮丧。原来,半路上遇上暴雨,西瓜烂了大半,剩下的减价 处理掉了。毫无疑问,这次赔大了。
所有的心血,就这样毁了。母亲心疼得大哭起来。那几天,母亲不吃不喝,愁得不行。我和妹妹们知道,父亲给我们买裙子的承诺也兑现不了了。瓜田里,剩下的西瓜寥寥无几。
昔日茂盛的瓜田,显出衰败的模样。父亲在瓜田里抽着旱烟,眉头凝成一个“川”字。忽然,
他把手中的旱烟狠狠一丢:“西瓜遭了殃,不是还有玉米吗?玉米收成好,咱也有指望!” 以后的日子,父亲天天在玉米田里忙。间苗、浇水、除草,父亲把所有的汗水都挥洒在 玉米田里。我们眼看着玉米拔节一样长,粗粗壮壮的玉米,仿佛都卯足了劲儿,要为父亲争 气。玉米长到一人多高了,修长秀颀,三亩多玉米田,连成一片碧绿的波涛。家乡肥沃的土 地,愈发显出厚重的底色。风过处,玉米叶子水袖一样舞着,“刷拉拉”作响。父亲的脸上,
一片憧憬。
秋风吹过千里平原,玉米熟了。成熟的玉米田泛着黄色,显出迷人的风韵。棵棵玉米上,
那硕大的玉米棒子,仿佛植株上醒目而荣耀的标志--又丰收了。瞧,很多玉米拱出了外皮, 露出粲然一笑,籽粒玛瑙一般饱满莹润。玉米金黄的牙齿在秋阳下灿灿生辉,那种黄色,就
以后的日子,父亲的那句“西瓜遭了殃,还有玉米”,就成了我们一家人都能心领神会
的语言。每当遭遇困境,我们就学着父亲的语气说:“西瓜遭了殃,还有玉米。”大家知道, 只要像父亲一样不灰心、不丧气,就会收获满地微笑的玉米。
生活的原野上,到处都有希望的种子,只要信心还在,希望的种子就会生根发芽、开花 结果。
( 1 )情感梳理:请用简单的词语概括文中父亲情感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憧憬→________
瞧,很多玉米拱出了外皮,露出粲然一笑,籽粒玛瑙一般饱满莹润。玉米金黄的牙齿在 秋阳下灿灿生辉,那种黄色,就是一个个动人的笑靥。田里的玉米在笑,笑得那么恬然自得, 那是丰收的微笑,无比生动。
( 4 )标题作用:以“西瓜遭殃了,还有玉米”为题有何好处?人生底线,是做人的基石,是处事最起码的准绳。守住底线,才能让你在面对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时,正确抉择;守住底线,方能奠定坚实的人生基础,步入更高的境界。中学生在作业考试、运动竞技、娱乐休闲、社团活动、结交朋友等方面都应明辨是非,坚守底线。
请以“底线”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除诗歌外,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②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不少于600;③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④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