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0年泰宁县下渠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清冽 进溅 水波粼粼 海枯石滥
B: 涟漪 澄澈 海誓山盟 沧海桑田
C: 澎湃 狂澜 浩瀚无垠 一页孤舟
D: 凫水 潋滟 九曲连环 鸿浩之志
2、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大嫂是个最无能而又最不懂事的人,二嫂是个很能干而气量很狭窄的人。
B: 这个洞使得生活在城市里的居民极大的欣慰。
C: 你不认真学习,没有好成绩是可想而知的。
D: 我们因为相信自己的能力,才能在各种考验前充满信心。
3、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萧索 应酬 糊涂荒唐
B: 纯粹 驱除 与日具增
C: 世面 端详 迟疑不诀
D: 糟塌 煞白 郑重其事
4、下列划线的词使用不恰当一项是( )
A: 王叔远雕刻的“不盈寸”的核舟,生动再现了“大苏泛赤壁”这一著名文学故事,真可谓巧夺天工,让人叹为观止
B: 安徒生童话故事中的丑小鸭虽然一出生就处处被排挤,被讪笑,它不断努力追求,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
C: 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最终招致杀生之祸,死时年仅三十四岁,正值豆蔻年华 , 实在令人叹惋。
D: 梁启超先生在《敬业与乐业》中启发我们:在学习上面,常常要和水平相当的人比较骈进 , 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
5、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狡(xiá) 栩栩如生(xǔ) 信手来(niān)
B: 诘(nàn) 合(qiè) 味同蜡(jiáo)
C: 碍(zhì) 吹毛求(cī) 拘(nì)
D: 劝(jiè) 寂(liáo) 浮光影(lüè)
6、

选出下列划线短语结构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 )

A: 他才心平气和地一泻千里。
B: 也许受着树的覆压,而他青春生长的力量,终使他穿枝拂叶地挣脱了出来,在烈日下挺立抬头!
C: 秋风起了,他的叶子,由浓绿到绯红,秋阳下他又有一番庄严灿烂
D: 有时候他遇到暴风雨,这激电,这迅雷,使他心魂惊骇
7、下列词语中划线字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 溃退 宛如 浩瀚 镌刻
B: 颁发 要塞 泄气 紧绷
C: 萧洒 凌空 遗嘱 轻盈
D: 油光可鉴 殚精竭虑 摧枯拉朽 眼花缭乱
8、

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是《神秘岛》,第三部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主要讲述诺第留斯号潜艇的故事。
B: 《水浒》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小说塑造了众多草莽英雄的形象,表达了人们对平等与人人互爱的理想社会的向往。
C: 《简•爱》这部小说以第二人称叙述,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亲切感人。
D: 《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来自农村,他老实、健壮、自尊好强,经历了人生的三起三落后,变得更加坚强起来。
9、下列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走到半路,天突然下起了雨,他的衣服都湿透了,显得狼狈不堪
B: 虽然一年多没有见面了,但我从来没有忘记他,对他的思念与日俱增
C: 对做好这件事,我十拿九稳
D: 小明这次考试没考好,回到家,他的爸爸郑重其事地打了他一顿。
10、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渺茫 迥然 根深缔固 黯然失色
B: 仰慕 慰籍 引颈受戮 如法炮制
C: 枯燥 吞噬 不可理谕 矫揉造作
D: 沉湎 黝黑 前仆后继 相形见绌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我的思念是圆的》一诗,简要回答:

我的思念是圆的
艾青
我的思念是圆的
八月中秋的月亮
也是最亮最圆的
无论山多高,海多宽
天涯海角都能看见它
在这样的夜晚
会想起什么?
我的思念是圆的
西瓜,苹果都是圆的
团聚的人家是欢乐的
骨肉被分割是痛苦的
思念亲人的人
望着空中的明月
谁能把月饼咽下?

( 1 )你觉得诗人把思念说成是圆的好不好?为什么?

( 2 )诗人在这首诗中除了表达中秋节对亲人的思念之外,你还读出了什么意思?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赵简子死,未葬,中牟入齐。已葬五日,襄子起兵攻围之。未合而城自坏者数十丈。襄子击金而退之。军吏谏曰:“君诛中牟之罪而城自坏是天助我何故去之?”襄子曰:“吾闻之叔向曰:‘君子不乘人于利,不迫人于险。’使之治城,城治而后攻之。”中牟闻其义,乃请降。

( 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未而城自坏者数十丈(包围)
B: 襄子击金而退之(退兵)
C: 不人于险(逼迫,胁迫)
D: 中牟其义(传闻)
( 2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君诛中牟之罪而城自坏是天助我何故去之?

( 3 )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中牟为什么不战而归顺襄子?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秋天的怀念》,完成下面小题。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甲)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乙)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丙)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丁)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 1 )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朗读设计表格。

场景片段

情感基调

重点句朗读设计

(朗读符号:重音· 连读︿ 停顿V)

“我”因瘫痪发脾气,母亲小心安抚“我”。

“我”:

母亲:担心、悲痛

“我可什么儿!”

“咱娘儿俩一块儿,好好好好……”

当时“我”不知道母亲隐瞒了病情。

“我”:

可我却一直不知道 , 她的V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我”:淡漠

母亲:喜悦

“好吧,︿就明天。”

“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母亲昏迷前说最后一句话。

母亲:不舍、担忧

“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填朗读符号)


( 2 )同学们对文中四处画线句批注出了自己的阅读理解,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甲)处母亲“悄悄地躲出去”是理解儿子的痛苦需要发泄,“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是担心儿子过激的行为伤害了他自己,这体现出母亲对儿子的理解、包容与担忧。
B: (乙)处从母亲“扑”“抓”的动作中,可以体会到母亲内心的焦急,她非常害怕儿子禁不住打击,失去生活的勇气,这体现了母亲对儿子深切的爱。
C: (丙)处母亲“挡在窗前”是有意的行为,她唯恐飘零的落叶又勾起儿子悲观的情绪,这体现出母亲对儿子小心翼翼的呵护。
D: (丁)处儿子同意去看花,母亲喜出望外,难掩兴奋之情,因为她看到了儿子重新振作的希望,更因为她能由此实现自己赏花的愿望,这体现出母亲对生活的热爱。
( 3 )文章第⑦段中浓墨重彩地描写菊花,你从中可以读出作者对菊花、对母爱、对人生的哪些感悟?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小题

住进一粒粮食(有删改)

宋长征

①很多人住在粮食里,村子也住在粮食里。“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连村子里说书的四爷也这么说呢,所以更让人坚信自己就住在一粒粮食里。春天,打开胚芽那扇窗,就听见春风来了,就听见春雨近了,就萌动了情思,想要长成一棵庄稼,沉醉在静美的乡村。

②村里人都认得粮食,哪个春分播种,哪个芒种收割,哪个喜水耐涝,哪个又可以和鸡鸭牛羊一起分享,无不烂熟于心。一粒粮食有多重,男人女人都知道。孩子们一大清早就爬起来背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诗子上路。很多人都说这歌子,唱得轻巧,可到底有多少人体会其中的甘苦,往往只有住在粮食里的人知道。

③曾经,粮食里都是秕子,日子也跟着秕。住在粮食里的人捧着一把粮食,哽咽着往前捱。说这话的是土生大伯,七几年因为偷掰了生产队的两穗子玉米,被打折了腿,一瘸一拐说着关于粮食的辛酸往事。开始我不懂,问娘,娘说人没粮食实诚,吃了大锅饭,蹲在田间地头东家长西家短。队长来了,抓起锄头挠两下,走了,屁股又沾在地上。粮食秕了,浮夸风,你敢亩产三千,我就亩产一万。最后只能在锅里照着影子吃饭。那时候的人想跳出粮食过日子,但真得出来了,再想进去才发现为时已晚。

④粮食有灵性,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教给你怎么生活。

⑤我经历过无数次播种,譬如麦子。新翻的泥土散发着岁月的醇香,父亲领着牛拉着犁铧回家了,我抡起小小的镐头,专门对付那些巨大的土块。它们会挡住麦子生长的脚步,种子那么小,稚嫩的芽尖怎么可以突破这漫长的阻隔。所以,村里人在介绍自己的时候往往说“打坷拉的”。我也是“打坷拉的”,祖祖辈辈从田野里走过,流淌着汗水,只为给粮食打开一扇生长之门。当然,粮食能懂,风雨里齐刷刷的拔节声就是向岁月发起的冲锋。

⑥粮食就是粮食,和草有着本质的区别。草只会牵绊着乡亲们的脚步,丰盈的粮食才是最实在的收成。这些,娘知道。从青春走到老迈,身负一只硕大的草筐,从这头到那头,在夕阳西下的时候,还不忘饱含深情地拂一下庄稼的叶片,将草背回家,给粮食牵来一个金黄的秋天。

⑦去年夏日,当我从一块田打了除草剂赶往另一块田的时候,草们躺倒一片,玉米叶子清凌凌地穿行在夏日的风里。喊娘,娘应,说还有最后一小片。我默然,喉咙哽咽将娘薅的草收拾在一起。娘趟着沙沙的玉米叶子出来了,头发散乱,汗水浸透了衣衫。娘说这庄稼好着呢,今年肯定多打粮食。粮食啊!再一次刺痛我的心房。一个人究竟为了什么对你如此倾心,走过了七十多个春秋,依然陶醉在一粒粮食的深处?

⑧每一粒粮食都有自己独特的味道,用无尽的芳醇笼罩着简单的乡村。

⑨邻村的“二里歪”烧酒,筛选出质量上层的粮食,发酵,蒸馏,一滴一滴,滑落的是岁月的醇香。娘要做酱,西瓜酱,豆瓣酱,精选出一粒粒黄豆的金黄,让颜色沉淀,再沉淀,揭开用泥巴糊就的坛子,浓烈的香醇萦绕在每一个岁月必经的路口。回头望,娘已老去,暖暖的慈爱在心底发酵成感恩的洪流。手握一把麦穗,灶膛口飘溢的麦香风一样弥漫了一整个童年。因为粮食,我有了健硕的躯体,可以只身来去在人生的风雨之中,胸怀对一粒粮食的虔诚,执著地在乡间行走。

⑩这粮食,是生命必须的粮食。

整个村庄为粮食而活,也因了粮食焕发着熠熠的光芒。有人在晒粮,烈日下赤脚在粮食里行走,一粒粒晶莹的粮食在大地上静躺。也许它们在思考,思考着生长的意义,破土于大地,昂扬走在简朴的乡村。这里没有太多的欲望和攫获,有的只是农人憨厚的脸庞,披一身霞光上路,踏一路月色归来,如至交,似生死与共的恋人,倾诉着彼此的忠诚。父亲在世时,常领着我走向自家的田地,告诉我哪块才是属于自己的田地。地界是一块青石或一跟铁钎子打出的灰橛,灌了生石灰,时过经年也不会让别人占去。粮食,要分清楚,自家有一瓢绝不贪恋他人一瓮。

娘也很虔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粮食的深情。逢年过节,用五谷杂粮做成了面团,敬献神灵,祈风调雨顺,祈五谷丰登。有时我想这是多么简单的祈愿啊。风调雨顺,只为粮食从春到秋,又圆满了一个风雨轮回;五谷丰登,只为家道平安,围坐在粮食所营造的静谧时光,追忆往昔,憧憬着远方。

粮食很小,每一粒粮食滚落在地,都很难找再觅到踪迹。除非你有足够的耐心等待春天,等惊蛰的春雷一过,粮食便会顶着晶莹的露珠来看你。粮食很大,一粒粮食里住着整个村子和村子里所有的人,用爱的琼浆迷醉了淳朴的乡亲。

秋来了,粮食又一次登上时光的颠峰。谷子,那些谷子在稻草人忠诚的守护下低垂着谦卑的头颅,它们不善于表白,流淌成村子里女人香甜的乳汁,繁衍着乡村的新生。亭亭的是玉米,队列整齐地等待着岁月的检阅,用金黄闪烁在村庄的门楣。还有那些豆类,大豆,小豆,黑豆,绿豆,匍匐在大地的胸膛,一遍遍亲吻,互诉衷肠。

静穆的乡村在今夜无比安详,每一扇窗户都透出一种粮食的温暖。有的人故土难离,和粮食生死相依,共享着天地四时赐予的平凡岁月。有的人远离家园,今夜入梦,是否还能再回到那些住在一粒粮食时里的温暖。

一粒粮食,囊括天地。住进去,温暖一生,辛苦一生,感恩一生,回味一生。

( 1 )第②段中写到“可到底有多少人体会其中的甘苦,往往只有住在粮食里的人知道”,“住在粮食里的人知道”的甘苦体现在何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 2 )结合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指出其表达效果。

①从青春走到老迈,身一只硕大的草筐,从这头到那头,在夕阳西下的时候,还不忘饱含深情地一下庄稼的叶片,将草回家,给粮食来一个金黄的秋天。

②谷子,那些谷子在稻草人忠诚的守护下低垂着谦卑的头颅,它们不善于表白,流淌成村子里女人香甜的乳汁,繁衍着乡村的新生。

( 3 )文章为什么以“住进一粒粮食”为题?

( 4 )下面这段原是文章第 14 — 15 段中间的内容,有人认为这段必须保留,有人认为完全可以删除。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请简述理由。

【内容】

庄稼就是粮食,“民以食为天,”没有谁不该为粮食而心怀感恩。“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不是一句简单的表白。多少甘苦,多少悲喜,只为这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粮食。轻轻捻起一枚粮食,仿佛看见了流淌的光阴,光阴里有父亲站在田埂子上重重的咳,也有娘钻出玉米田被汗水浸湿在额头上的花白。每个人都会老去,在最后握着那些和生命息息相关的粮食时,泪满眼眶。一粒粮食,以玉样的温润根植在一个人的胸膛。

四、写作(分值:60分)
读下面的材料,然后作文

最近,德国农学家苏力贝克发现,在黑夜翻耕的土壤中,仅有2%的野草种子日后会发芽,但如果在白天翻耕,野草种子的发芽率高达80%,约为前者的40倍。这是为什么呢?苏力贝克通过进一步研究,得出如下结论:绝大多数野草种子在被翻出土后的数小时内,如果没有受到光线(即使短短几秒)的刺激,便难以发芽。

如果处于人生的黑夜呢?……

要求:①根据材料寓意,选好角度,自拟题目。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当依赖变成习惯。”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