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0年荆州市太岳高级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字形和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哽(yàn) 迁徙 怒不可(è) 不知所措
B: 夷(bǐ) 狼籍 惟妙惟(xiāo) 根深蒂固
C: 污(huì) 忐忑 而不舍(qiè) 眼花缭乱
D: 妒(jì) 震撼 义愤填(yīnɡ) 锋芒毕露
2、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和画线词语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秋日里,在鸣虫的(cóng)恿下,枫叶酝(niàng)了一夏的能量,迫不急待地爆满枝头,红得逼退了所有的色彩。
B: 一个在工作上不(niān)轻怕重,对别人毫不吝啬的人,一定会比咄(duō)逼人的你受大家的欢迎和尊重。
C: 商场里人头(cuán)动,既有狡(xié)的摊主与客人的讨价声,也有找不着自家孩子而惊慌失错的大人。
D: 乐观地面对生活,我们就可以贪(lán)地领略大自然的春风夏雨、秋霜冬雪,享受或净谧或高(mào)的四季美景。
3、与下段文字衔接自然、连贯、得体的一句是( )

财富是什么?商人摆弄着手机说,财富就是赚来的金钱;学者推了推眼镜说,财富就是创造的知识;哲人拍了拍地球仪说,财富就是拥有的智慧;农民望着金黄的麦浪说 ,不同的人,不同的经历,得出了不同的答案。


A: 财富就是广阔的田野
B: 财富就是成长的麦苗
C: 财富就是收获的庄稼
D: 财富就是播下的种子
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
B: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
C: 果得/于/数里外
D: 然则/天下之事
5、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茶道从茶出发,及于世间一切,日本的建筑、美食、文化、器物,莫不受其影响,日本文化借由茶道发展,形成独特的审美风格。②茶道不仅仅是“道”,它还是审美,是情趣,是生命体悟的过程。③这是顿悟的美感。④文学巨匠川端康成在所宿旅馆醒来,看着桌上插的海棠花正艳丽地盛开,大吃一惊:在我沉睡的时候,海棠未眠,竟然寂寞地开着。⑤茶道影响了日本人的思想,更影响了日本人的文化。


A: “器物”是名词,“竟然”是副词,“及于世间一切”“艳丽地盛开”是偏正短语。
B: “日本文化借由茶道发展,形成独特的审美风格。”这个句子中,“茶道”作宾语。
C: “茶道影响了日本人的思想,更影响了日木人的文化”一句是并列关系的复句。
D: 将选文各句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排列顺序是②⑤④③①。
6、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 为节能减排,北京部委大楼顶上将安装太阳能电池板。这些部委包括国资委、财政部、工信部、教育部、人保部……。
B: 澳大利亚海关当局正在对代表团成员的历史记录进行反复核对,以核实在参加过悉尼奥运会和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以及即将参加雅典奥运会的运动员中,是否有人涉嫌走私兴奋剂。
C: 金老师对他的学生说:“我们在学习上要不断进步,否则就要后退,古语不是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嘛’。”
D: 本来约好下午两点钟碰面,可我足足等了二、三个小时,他才来。
7、下列情境中,语言运用得体、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培训会上,主持人说:“刚才专家的发言抛砖引玉,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
B: 在阅览室,弘毅同学说:“老师,您可以帮我找《老人与海》这本书吗?谢谢!”
C: 公园里,舒然同学口渴了,对路人说:“喂,哪里有卖水的?”
D: 案件胜诉后,子达赞叹道:“梁律师反应机敏,真是见风使舵,让人佩服啊!”
8、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 清晨,阳光活泼地溜进树丛,欢快地洒下一地金黄,树上的鸟儿也醒来了,情不自禁地欢叫着。
B: 他心胸狭窄,经常在一些明察秋毫的小事上斤斤计较。
C: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将中国美食与传统文化融为一体,令观众回味无穷
D: 幸福是一种回味绵长的情致,是一种美不胜收的意境,它距离每一个人并不遥远。
9、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 地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获得事业的成功。 没有对工作的热爱, 不可能勤奋地探索和实践,就不会有事业的成功。

A: 坚持不懈 如果 就
B: 孜孜不倦 只有 才
C: 废寝忘食 只要 就
D: 精益求精 即使 也
10、填入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成熟的麦穗在阳光下低垂着头,那是在教我们 ;忙碌的蜜蜂在田野里采集花粉,那是在教我们 ;柔弱的水珠在四季轮回中滴穿顽石,那是在教我们

A: 谦虚 勤劳 坚韧
B: 谦让 勤劳 坚强
C: 谦让 勤俭 坚韧
D: 谦虚 勤俭 坚强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__________,__________。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1 )在原文横线填上所缺的诗句。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________,________。

( 2 )全诗由________字统领全篇,全诗描写的景物有什么?________
( 3 )诗的开头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 4 )找出诗中与“国”相同意思的一个词。
( 5 )诗的前四句主要写________,有什么作用?________
( 6 )“感时花溅泪”的“时”是什么意思?
( 7 )找出诗中运用互文修辞的句子,并进行翻译。
( 8 )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以下问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 1 )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①臣之妻臣________ ②皆以美徐公________

③群臣吏民能面寡人之过者________ ④时时而进________

( 2 )汉语中有许多成语来源于古代典籍,至今仍有鲜活的生命力。上文第二段就有一个这样的成语,它是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

( 3 )文中邹忌先以切身经历设喻,再将家事与国事进行比较,最后得出“________”的结论,使得齐王心悦诚服地采纳了他的谏言。这以后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取得了“________”的成效。

( 4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②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 5 )邹忌劝齐王取得成功,他的劝说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共享快递盒”靠谱吗?

去年,“双11”来临之际,有电商平台推出“共享快递盒”,替代常用的瓦楞纸箱。这种快递盒是一个方形的塑料箱,签收后快递小哥就会将它折叠起来,变成一块塑料板,带回仓库重复使用。

据官方数据,一个共享快递盒成本25元,平均每周可循环6次,预计单个快递盒使

用寿命可达1000次以上,单次使用成本0.025元。有人估算,如果电商行业都用共享快递盒,

那一年可省下近46.3个小兴安岭的(树木)。

中国的快递业近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快递的投递效率提升有目共睹,但快递的包装水平依然停留在非常原始的阶段。许多快递都是粗劣的瓦楞纸包装,层层胶带五花大绑,这样的包装,既浪费了大量资源,也带来回收难题。现在,有企业在包装重复利用上创新,这当然是人们所乐见的。

不过,有些人在肯定相关企业的绿色经营理念的同时,也提出了质疑,比如快递业的暴力分拣的问题,有人担心,这样的塑料盒子耐摔吗?

说到暴力分拣,前些年确实惹人注意。但近几年,快递行业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越来越高,许多企业都改变了单纯靠人工进行分拣的做法。这样的背景下,暴力分拣只会越来越少。

塑料盒子耐不耐摔,大家更不必操心,因为新材料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许多塑料制品都能取代钢、铝等金属了,比如汽车上好多部件就如此。所以,造一个结实的塑料快递盒,实在是小菜一碟。

另外,有人还担心,快递小哥在送件的同时,另外要求其回收包装,小哥们会不会嫌麻烦?而且现在许多快递都直接送到快递柜,客户不在场,快递员怎么回收包装?

快递小哥会不会负责任回收包装,这也不用担心,毕竟一个这样的快递盒二十多块呢。无论这快递盒属于快递企业还是电商,相信他们都会要求快递小哥严格履行回收义务的。在遇到快递送到快递柜的情况时,完全可以要求客户在拿到商品后,再把快递盒放回快递柜,由快递员下次集中回收。

类似这种疑问当然还有不少。作为新事物,未来“共享快递盒”回收的试水必然遇到种种问题。但“共享快递盒”值得大力去推动,这不仅因为,快递盒重复利用关乎环保生态,关乎企业的社会责任,它同时也是行业转型升级的必然。

电商和快递业野蛮、粗放发展的阶段已经过去了,绿色、环保、智慧,才是行业发展的大趋势。所以,更多企业都应积极行动起来,抢占先机,打造绿色可循环的现代物流体系。

(新京报快评,于平)

( 1 )阅读全文,作者认为“共享快递盒”靠谱吗?请简述理由。
( 2 )下列对文本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第②段中列出的官方数据是为了说明共享快递盒的成本低、寿命长。
B: 第⑨段中划线的“试水”一词,在文中的意思是共享快递盒的使用还处于尝试、摸索的过程。
C: 近十多年,中国的快递业高速发展,快递的投递效率大幅提升,快递行业的智能化、 自动化水平也越来越高,中国的快递业整体已进入了先进的现代化阶段。
D: 共享快递盒的全面推广使用标志着绿色可循环的现代物流体系的建立。
( 3 )请你为“共享快递盒”写一句推广宣传语。
( 4 )作为新事物,未来“共享快递盒”的推广使用,你认为还会遇到什么问题?你有解决方 法吗?(写出一条即可)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从孩子照相说起

鲁迅

①做儿子时,以将来的好父亲自命,待到自己有了儿子的时候,先前的宣言早已忘得一干二净了。况且我自以为也不算怎么坏的父亲,虽然有时也要骂,甚至于打,其实是爱他的。所以他健康,活泼,顽皮,丝毫没有被压迫得瘟头瘟脑。

②但那健康和活泼,有时却也使他吃亏,九一八事件后,就被同胞误认为日本孩子,骂了好几回,还挨过一次打——自然是并不重的。这里还要加一句说的听的,都不十分舒服的话:近一年多以来,这样的事情可是一次也没有了。

③中国和日本的小孩子,穿的如果都是洋服,普通实在是很难分辨的。但我们这里的有些人,却有一种错误的速断法:温文尔雅,不大言笑,不大动弹的,是中国孩子;健壮活泼,不怕生人,大叫大跳的,是日本孩子。

④然而奇怪,我曾在日本的照相馆里给他照过一张相,满脸顽皮,也真像日本孩子;后来又在中国的照相馆里照了一张相,相类的衣服,然而面貌很拘谨,驯良,是一个道地的中国孩子了。

⑤为了这事,我曾经想了一想。

⑥这不同的大原因,是在照相师的。他所指示的站或坐的姿势,两国的照相师先就不相同,站定之后,他就瞪了眼睛,伺机摄取他以为最好的一刹那的相貌。孩子被摆在照相机的镜头之下,表情是总在变化的,时而活泼,时而顽皮,时而驯良,时而拘谨,时而烦厌,时而疑惧,时而无畏,时而疲劳……照住了驯良和拘谨的一刹那的,是中国孩子相;照住了活泼或顽皮的一刹那的,就好像日本孩子相。

⑦驯良之类并不是恶德。但发展开去,对一切事无不驯良,却决不是美德,也许简直倒是没出息。“爸爸”和前辈的话,固然也要听的,但也须说得有道理。假使有一个孩子,自以为事事都不如人,鞠躬倒退;或者满脸笑容,实际上却总是阴谋暗箭,我实在宁可听到当面骂我“什么东西”的爽快,而且希望他自己是一个东西。

⑧但中国一般的趋势,却只在向驯良之类——“静”的一方面发展,低眉顺眼,唯唯诺诺,才算一个好孩子,名之曰“ ”(A.有趣 B.乖顺)。活泼,健康,顽强,挺胸仰面……凡是属于动的,那就未免有人摇头了,甚至于称之为“洋气”。又因为多年受着侵略,就和这“洋气”为仇;更进一步,则故意和这“洋气”反一调:他们活动,我偏静坐;他们讲科学,我偏扶乩;他们穿短衣,我偏着长衫;他们重卫生,我偏吃苍蝇;他们壮健,我偏生病……这才是保存中国固有文化,这才是爱国,这才不是奴隶性。

⑨其实,由我看来,所谓“洋气”之中,有不少是优点,也是中国人性质中所本有的,但因了历朝的压抑,已经萎缩了下去,现在就连自己也莫名其妙,统统送给洋人了。这是必须拿它回来——恢复过来的——自然还得加一番慎重的选择。

⑩即使并非中国所固有的罢,只要是优点,我们也应该学习。即使那老师是我们的仇敌罢,我们也应该向他学习。我在这里要提出现在大家所不高兴说的日本来,他的会摹仿,少创造,是为中国的许多论者所鄙薄的,但是,只要看看他们的出版物和工业品,早非中国所及,就知道“会摹仿”决不是劣点,我们正应该学习这“会摹仿”的。“会摹仿”又加以有创造,不是更好么?否则,只不过是一个“恨恨而死”而已。

(注释)①扶乩(jī):一种民间请示神明的方法。将一丁字形木棍架在沙盘上,由两人扶着架子,依法请神,木棍于沙盘上画出文字,作为神明的启示,以显吉凶。

( 1 )这篇文章应该收录到鲁迅的哪部作品集?( )
A: 《野草》
B: 《呐喊》
C: 《且介亭杂文》
D: 《朝花夕拾》
( 2 )仔细阅读文章内容,理清文章脉络,完成思维导图。

( 3 )根据全文语言风格,选择合适的词语序号填入空缺处,并说明理由。

我选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 4 )有人将《朝花夕拾∙五猖会》父亲让我背《鉴略》的故事作为本文的论据,你觉得合适吗?什么?
四、写作(分值:60分)
创新作文训练

我们每天都要接受老师的教诲、父母的教导、同学的劝告……你对这些“话”有什么感受和认识?哪些让你难以忘怀,为什么?请以“教诲”“教导”“劝告”“告诫”为话题,自选一项,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议论性文章。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宝、、爱╱从头来过”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