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再度夺得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冠军,李娜在中国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B: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 C: 撒贝宁主持的《开讲啦》节目鲜为人知 , 其青春活泼的主持风格深受广大青少年朋友青睐。 D: 看到浩浩荡荡的长江一泻千里,气势磅礴,我们的心胸变得更加开阔。 |
2、 | 孙少安是下列哪部作品中的人物( ) A: 《苏菲的世界》 B: 《三体》 C: 《平凡的世界》 D: 《创业史》 |
3、 | 下列文化常识中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回延安》全诗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两节一行,节内押韵,形式活泼,节奏自由。 B: “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小生”指年轻男子。 C: 《诗经》中,“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雅”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颂”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 D: 《石壕吏》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均为杜甫在安史之乱中的名作,表现了诗人对战争的控诉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怀。 |
4、 | 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段的空缺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B: ②①③④ C: ③②①④ D: ④①③② |
5、 |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 日本右翼分子数次登上钓鱼岛的行为让每一个中国人的胸中义愤填膺。B: 他把相敬如宾当作与朋友交往的一条起码原则,但在生活中他却常常得不到别人的尊敬,他为之很苦恼。 C: 对于学到的原理,他都要拿实物来做实验,求得彻底了解,决不囫囵吞枣 , 马虎了事。 D: 徐悲鸿画展在北京美术馆开幕了,艺术爱好者们趋之若骛。 |
6、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交卸 宏敞 云霄 重峦叠障 B: 蔓延 晕圈 赋闲 春寒料峭 C: 驻扎 锁屑 秀颀 巧妙绝伦 D: 扒掘 鲜腴 疾驰 别出新栽 |
7、 | 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B: 笃信(dǔ) 滑稽可笑(jī) 啮齿(niè) C: 覆没(mò) 东跑西颠(diān) 迷惘(mǎnɡ) D: 迁徙(xì) 汹涌澎湃(pài) 徘徊(huái) |
8、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学校既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更要教会学生求知的方法,打开观察社会、眺望世界。 B: 实事求是地回答问题,代表的是一种做事态度,而这种态度可以让你更接近成功。 C: 是否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前提条件。 D: 秋天的北京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
9、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在海洋深处还有许多尚未被充分利用的资源,其巨大的潜力是不言而喻的。 B: 这十八个罗汉个个都只有拳头大小,十八个罗汉有的在念经,有的在敲木鱼,有的在打拳……它们形态各异,惟妙惟肖。 C: 中国教育有很多优良传统,也有很多成功做法,在人才培养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经验,与国外相比是各有短长,不必妄自菲薄。 D: 同学们喜欢在课余阅读一些经典作品,每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
10、 |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隆中对》节选自陈寿的《三国志通俗演义》,记叙了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塑造了诸葛亮身在茅庐、明察千里的智慧形象。B: 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创作的《水浒》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智取生辰纲》写的是吴用设计在酒中下蒙汗药,杨志眼睁睁看着生辰纲被劫走的故事。 C: 《我的叔叔于勒》选自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集《羊脂球》,小说围绕着于勒贫富的变化,刻画了菲利普夫妇的虚伪、自私、贪婪、冷酷。 D: 《故乡》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分别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和杂文集《且介亭杂文》。作者在《故乡》文末把希望比做路,坚信人们满怀希望奋斗,就会迎来新生活。 |
阅读下面两首曲,完成下列小题。
( 1 )下列关于“西风”、“杨花雪”的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西风”、“杨花雪”点明的季节依次是秋天、冬天。 B: “西风”、“杨花雪”点明的季节依次是秋天、春天。 C: “西风”、“杨花雪”点明的季节依次是冬天、春天。 D: “西风”、“杨花雪”点明的季节都是冬天。 ( 2 )下列对两首曲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瘦”明写马暗含处境艰难困窘。 B: 一个“断”字表现游子悲伤之甚。 C: “拂”字衬托出内心的痛苦焦躁。 D: 两个“又”字蕴含着缠绵难舍之情。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 2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主 人 日 再 食 (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 4 )学习本文,在学习上你有哪些启示(写两点)。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②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③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④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①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③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去世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④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⑤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⑥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陪伴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⑦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⑧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 1 )本文以“散步”为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 , 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去世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 3 )本文以叙事为主,但文中第④段穿插了写景的句子,请分析其作用。要求:①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等,请用A老师、B学校、C学生等字样代替。②不得抄袭。包括不能抄用本试卷中的阅读材料。③请注意字迹端正,卷面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