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0年吉林油田高级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中美两国首脑会晤来看,和平谈判是解决两国贸易争端的不二法门
B: 在这间不容发的关键时刻,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被坏人利用。
C: 人应该学会负责,你这样李代桃僵 , 不是帮他,而是害他。
D: 在天真烂漫的童年时代,我们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如今处在金戈铁马的求学期间,我们更是相互帮助。
2、

下列划线字读音两两相同的一项是( )

A: 干涸—— 鳞次比——不拘小
B: 祷——莱 惟妙惟——无声息
C: 射——尽职守——不容缓
D: 立——为人知——而易见
3、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跆拳道,上英语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
B: 站在罗布泊的边缘,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C: 与他人交往时,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身临其境地为对方着想,不能只顾自己。
D: 三年的初中生活,我们师生相处融洽,相敬如宾 , 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
4、初三的课文,充满了人性的光辉。下列有关文章内容和相关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沁园春·雪》通过描绘北国雪景,歌咏祖国壮丽的河山,引出历代英雄人物并借此抒发诗人的伟大抱负。
B: 《论教养》一文,作者通过对“有教养”和“无教养”表现的讨论,探究了“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的本质,行文活泼灵动,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C: 《岳阳楼记》中,范仲淹继承了儒家的民本思想,继承了爱国诗人屈原、杜甫等人的忧国忧民传统,提出“与民同乐”的政治理念,至今仍然激励人们奋发有为。
D: 《孤独之旅》的人物只有杜家父子二人,故事情节也十分简单,小说的“厚度”主要体现在对人物心里的细腻刻画和优美的环境描写上,“孤独之旅”实际上是少年的成长之旅,读来令人受到心灵的启迪,给人以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
5、古诗词鉴赏。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句“问归期”而“未有期”,其中包含着太多的苦涩与无奈。
B: 第二句写诗人在巴蜀羁旅中,在“夜雨涨秋池”的环境中,更感到孤独凄凉,但也不乏与世无争的“自得之乐”。
C: 第三、四句笔锋一转,想象回家团聚后剪烛西窗、共话今宵的情景,时空交错,虚实相生,把眼前的凄苦兑换成未来团聚的欢乐,也在未来的欢乐中注入被时间过滤了的“昔日”之苦。
D: 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即兴写来,道出了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
6、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继美国、法国和荷兰之后,我国成为第四个拥有“生物航油”研发自主技术的国家。(把“第四个”放在“成为”前面)
B: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今年积极开展了“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句子最后加“的活动”)
C: 上下几千年,知名的书法家很多,但谁也不能否认,王羲之不是继往开来的宗师。(把“不是”改为“是”)
D: 有家长为自己的孩子购置了多功能电话手表,是一种可以双向通话,能准确定位,并具有防水功能的电子设备。(把“购置了”改为“购置的”)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她的作文不但在全校冒尖,而且常常据全班之冠。
B: 他很早就对于天文学和数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C: 请你不要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D: 从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环境灾难是没有国界的。
8、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
A: 校长威尔逊博士对我的拉丁文作文宽宏大量,证明他独具慧眼,能判断我全面的能力。
B: 精彩的演奏戛然而止,起先大厅里鸦雀无声,随即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C: 这些字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D: 两位阔别多年的老友意外在一条小巷里狭路相逢,两人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别提多高兴。
9、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萧瑟 城隍庙 囊萤映雪 无可置疑
B: 繁衍 戈壁滩 人情练达 众目睽睽
C: 淳朴 秫秸秆 顾名思意 托泥带水
D: 凋零 脂粉奁 引经据典 长吁短叹
10、下列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箱盖在这个洞的上方自动地打开,原子能反应堆的费料就倾泄到这个洞里。
B: 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莫忠一是。
C: 在离村庄更近的地方,一座小小的庙建造起来了,并且还副带建造了一个广场。
D: 振耳欲聋的声音源源不断地从扩音机里传了出来,经久不息。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相关问题。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①劳歌:送别歌。

( 1 )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红叶青山水急流”一句的表达效果。

( 2 )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歌最后两句所写景色的特点,并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秦王怫然怒,诵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魏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素缟,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信陵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赵王自郊迎。

唐雎谓信陵君曰:“臣闻之曰:事有不可加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信陵君曰:“何谓也?”对曰:“人之憎我也,不可不加也;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令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此大德也。今赵王自郊迎,卒然见赵王,愿君之忘之也。”信陵君曰:“无忌谨受教。”

(节选自《唐雎说信陵君》)

【注】①信陵君:魏无忌,魏昭王之子。②邯郸:赵国的都城,今河北省邯郸市。③赵王:赵孝成王。④卒然:“卒”同“猝”,突然。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仓击于殿上 ________

②长跪而之曰 ________

赵国 ________

④唐雎谓信陵君曰 ________

( 2 )下列划线句子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然 秦王怫怒/则北通巫峡
B: 自 赵王郊迎/非亭午夜分
C: 徒 亦免冠跣/以有先生也
D: 之 人憎我也/聂政刺韩傀
( 3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②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

( 4 )选文都是有关唐雎的故事,试从人物的性格,刻画人物的手法比较语段的异同。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感悟七贤庄
陈朝慧
①今年6月,我应邀到甘肃省岷县参加中国文艺家走进岷州采风暨中国西部第三届散文节,回昆明经西安时,在西安小住了几日,这便有了机会去瞻仰七贤庄。
②走进七贤庄,你会感到一种崇高和神圣,有一种庄严和肃穆。你不敢咳嗽、不敢高声喧哗,你深怕惊醒了什么。你只静静的看,你只默默去感悟那些曾经被白色恐怖围困了的人生。
③此时此地,我同样也有一种不同寻常的兴奋和感动。想象中我是一个当年的热血青年我,为了革命,为了理想不远千里来到西安,如饥似渴的要奔赴革命的怀抱。七贤庄,革命者的接待站,迷茫者在这里获得了思想,失望者在这里获得了希望,人生的理想在这里鼓满了风帆。在老交通的带领下,革命者一个又一个的从这里奔赴延安……
④七贤庄,夜行人的北斗。
⑤这里的一砖一瓦、一桌一椅都让我感觉得十分的情切,这里的所有情景都会让我感动。在周恩来坐过的那桌椅跟前,我就驻足了很久很久。想像对面还坐着那个思想深奥、指挥若定的圣者。我把那把他坐过的椅子审视了很久,可那把椅子却默默的立在我的面前,默默的一声不啃,好像是还在感受那种能让整个中国都温暖的体温,回忆那个伟人运筹帷幄的往事。
⑥是啊,在那风风雨雨的战争年代,日本军队正对中国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胡宗南的部队围困了延安,中国革命正处于紧急关头。那时的七贤庄,是抗日战争的桥头堡,一把插在敌人心脏里的尖刀。
⑦七贤庄,西安版图上一个小小的点,但这个点和八路军、新四军的装备给养有关;和老区延安的医药、布匹有关;和罢工、学潮有关;和转移革命青年到延安投身革命的活动有关。海伦是美国著名的记者、作家和社会活动家,毛泽东称她为“伟大的女性”。1937年她到达西安后,就是通过七贤庄摆脱了监视她的密探,由地下党护送她到达延安去的。
⑧七贤庄,占地只有13600平方米,与整个中国的版图相比,它很小很小。就是在西安的地图上,它也只是一个小小的圆点,但就是这个小小的圆点,它却成了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的一个支撑点。中国革命一个十分敏感的神经结。
⑨是的,七贤庄很小,小得就像一个奶嘴,但它哺育了战争,奶大了中国革命。就是这个小小的点连接着延安和西安、连接着国统区和解放区、连接着共产党和老百姓。是国统区喷发革命热情的井口、凝聚革命力量大本营,是国统区向革命中枢传递信息最紧要端口。
⑩七贤庄,由10座“工”字形、土木结构的平房组成的院落,从头到脚都是一身的灰色,土不溜秋的,咋看咋像一些穿灰布军装的军人。七贤庄,没明没夜的站在历史的暴风雨里,有被特务的目光盯咬过的疼痛,有被敌人的阴谋和暗算袭击过的内伤,走进七贤庄,我想象着那不屈不挠的艰苦卓绝,感悟着它的刚毅和艰苦的神圣。在这里,生命和历史有了一次舒心的邂逅,精神和精神一种宝贵的会悟,思想和力量一种无声的融入,人性一种新的迸发和张扬。在这里转悠久了,你就会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人,应该怎样去铸造自己的理想和人生。
⑪七贤庄,革命暴风雨年代的一座大棚,里面栽满了意志,蓬蓬勃勃的生长民族精神!

( 1 )⑩段画线句子中错别字是 ,它的正确写法是

( 2 )仔细阅读第(7)段简要回答,为什么说七贤庄“成了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的一个支撑点,中国革命一个十分敏感的神经结”?

( 3 )赏析文中画直线的两个句子。
①可那把椅子却默默的立在我的面前,默默的一声不啃,好像是还在感受那种能让整个中国都温暖的体温,回忆那个伟人运筹帷幄的往事。
②七贤庄很小,小得就像一个奶嘴,但它哺育了战争,奶大了中国革命。

( 4 )结合全文,说说第⑵段的含义和作用?

( 5 )仿照例句,以“校园”为开头写一句话。要求与例句结构相似,修辞相同。
例句:七贤庄,革命者的接待站,迷茫者在这里获得了思想,失望者在这里获得了希望,人生的理想在这里鼓满了风帆。
仿写: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

那盆水仙花

上学期我到横河村小支教。那天正在上课,突然,隔壁教室里传来了李老师愤怒的呵斥声:“你又来了,出去!出去!”很多学生也跟着喊。

嘈杂声影响了我的课堂,我连忙打开教室门,只见李老师正连拉带拽地把一个老头推出教室。老头六十来岁,满身邋遢,拖着个大麻袋,傻笑着一步一顿地离去。

课后,李老师告诉我,老头子是本地的孤寡老人,脾气古怪倔强,不管你上没上课,常常旁若无人地闯入教室乱找乱动,把垃圾桶翻得一片狼藉。

正说着,我班有个学生跑来,“杨老师,快,快去,陈业被那老头打了!”

当我赶到时,陈业已被老头推倒坐在地上哭喊着:“还我……我还没喝完啊,臭老头!”原来老头盯上了他手中的饮料瓶,没等他喝完就抢去了,在他眼里,能卖的垃圾简直就是“宝”。校长也赶来了,一边骂一边把老头踉踉跄跄地推出了校门。

几天后,我班正在朗读课文。“嘭”的一声巨响,教室门猛地被撞开,大家吓了一跳。一看,又是那老头。一手拖着麻袋,一手紧攥拳头,朝教室后面的垃圾桶大摇大摆地走去,那架势随时等着反抗我来推他。

“臭老头,出去!”“臭老头,快出去!”很多学生异口同声地喊着,整个课堂一片喧哗。当老头走近我时,我出人意料地让开了道,并向学生作了个安静的手势。

“继续朗读吧,不要打扰老爷爷捡东西了!”我平静地说。犹豫间,琅琅书声又逐渐响起。我们反常的举动让老头有些发愣。他从垃圾桶里翻出了几个饮料瓶后,竟加快了脚步往外走,饮料瓶掉出了一个也不知道。我捡起来送到他手中,他疑惑地看了看我……

又过了几天,我正在上课,教室的门又突然被推开,老头刚探进半个身子,一看是我,竟缩了回去,还轻轻地带上了门离开了。我们发现老头和以前都不大一样了!

我问学生:“老爷爷为什么会变了呢?”

“我知道,因为前几天老头子没有被老师推出去。”

“杨老师没骂他,还帮他捡瓶子!”陈业若有所思地说,“老头……老,老爷爷好像知道杨老师对他好!”

我说道:“老爷爷一个人孤零零的,每天起早贪黑到处捡破烂不容易呀,老师有个办法可以帮帮他:大家平时把丢弃的那些废品专门放进一个袋子收集起来,送给老爷爷,谁愿意负责这件事?”

“我愿意!”“我也愿意!”……好多学生都争着说。没想到陈业也抢着举手,我把这件事交给陈业负责。

从那以后,我班无论上什么课,老头子再也没有闯进教室了。

临近期末的一天,我一进教室就看见讲台上多了一盆水仙花,我惊讶地问:“这花是哪位同学放在这里的呀?”陈业兴奋地说:“老师,花是老爷爷从菜市场买来的,他让我带到教室摆在讲台上,说是谢谢同学们,谢谢您呢!”这是我万万没想到的,那节课上得特别开心。

转眼间,一个学期就过去了。暑假里我又被临时通知回到原单位。教师节那天,遇到了李老师,我问起老头子的事。李老师说:“他死啦。”“啊,怎么死了呢?”我很是惊愕。

“暑假里,他跳入水中救上了一个小孩,自己却因体力不支被淹死啦。听村里人说老头也不怎么会游泳。”李老师补充道,“对了,他救的小孩就是你班的陈业……”

我听着,心里酸酸的,竟有些想流泪,朦胧间眼前就浮现出了那盆水仙花……

( 1 )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一手拖着麻袋,一手紧攥拳头,朝教室后面的垃圾桶大摇大摆地走去,那架势随时等着反抗我来推他。

( 2 )本文主要写了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 3 )说说老头的行为前后变化之大的原因。
( 4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中的老头是个什么样的人。
( 5 )探究文章的结尾体现了“我”怎样的复杂思想感情?
四、写作(分值:60分)
根据要求作文。

天塌了,人去补/水来了,人去治/山高了,人去移/

灾来了,人去挡/病来了,人去救/苦来了,人去爱……

《众神》中的伯父和他的朋友们,都是这样的人。

钟南山说:“中国人的神,从来都是人,从来都是自己。”

以上材料给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从以下任务中任选一项,自拟题目,完成写作。

任务一请你在中考动员会上做一次演讲,撰写演讲稿。

任务二根据中国神话故事的阅读体会,写一篇读后感。

任务三自选文体,向校报“抗击疫情”专版投稿。

【写作要求】①题目自拟。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套写,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烟夜-B″”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