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韩愈、柳宗元都位列“唐宋散文八大家”,杜甫、白居易都是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他们都是唐代文人。 B: “那晚,妹妹的角色没有一句台词。”这个单句的主干是“角色没有台词”。 C: 写演讲稿要有针对性,充分考虑听众的年龄、身份、文化程度、心理需求等,以此来确定演讲的主题、内容和语言风格,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D: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民炎。”这句话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 |
2、 | 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 《海燕》选自前苏联作家高尔基的《春天的旋律》,文章运用了象征手法,以海燕的艺术形象,赞颂了英勇乐观的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B: 《范进中举》选自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通过对比描写范进中举前后不同的境遇,抨击了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知识分子的罪恶。 C: 诗歌《有的人》每一节都运用对比手法,每一节都是先反后正,使正反面人物对立得更为鲜明,从而达到突出主题的作用。 D: 《社戏》、《孔乙己》分别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 |
3、 | 下面哪个文学家被称为“太康之英”( ) A: 左思 B: 潘岳 C: 阮籍 D: 陆机 |
4、 | 下列各项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拉的是《梅花三弄》,虽然音阶摸得不大准确,拍子还拉得不错。”这个句子中的书名号使用错误,应将其改为引号。 B: “石缝间倔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这是一个单句,偏正短语“石缝间倔强的生命”充当主语。 C: “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这个句子中的“我”“和”“同志”“只”分别是代词、介词、名词、副词。 D: “凹凸”中的“凸”字是独体字,第四画是横折折折;“和蔼”中的“蔼”字是合体字,其部首是“艹”部。 |
5、 | 说话人语言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 ) A: 公交车司机对—个刚上车的老人说:“老头儿,赶紧找个座儿坐下。你摔了,我可不负责啊!”B: 护士对候诊的患者们说:“我叫到谁,谁进去,没叫到的都老实呆着!” C: 交警对正要闯红灯过马路的行人说:“请您遵守交通规则,等绿灯亮起时再走,多谢您的合作。” D: 食堂管理员对把剩馒头扔进垃圾箱的同学说:“你以为这是你家呢,可以随便浪费粮食,赶快把馒头给捡回来!” |
6、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评定 溃退 桌有成就 B: 泄气 督战 记念日 C: 颁发 巨额 建树 D: 油忠 悄然 酷似 |
7、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具有二千五百多年历史的古城苏州荟萃了江南园林的精华,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等无不以流光溢彩的风姿为中外游人所倾倒。 B: 日前国家发布司法解释,明确危害食品安全相关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如将“地沟油”用作食用油等行为,根据刑法相关规定将被定罪。 C: 旨在遏制全球气候变暖的《京都议定书》的生效,意味着人类进入了对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达成了高度共识,面对现实迎接挑战以造福子孙后代。 D: 国有经济能不能做大做强,关系到广东率先实现现代化的进程,关系到广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发挥排头兵的重要作用。 |
8、 |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______永世长存。在历史的天空中,宇宙飞行、地航飞行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崭新的天地,______是凯旋的飞行员还是为此献身的每一位英烈,都值得我们永远______。不管时代如何变迁,英雄人物始终是______历史的精神坐标。 A: 功劳 即使 铭刻 标注B: 功勋 即使 铭记 标记 C: 功绩 无论 铭刻 标榜 D: 功勋 无论 铭记 标注 |
9、 | 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小惠未遍 B: 孰视之 C: 裨补阙漏 D: 当奖率三军 |
10、 |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汲取(jí) 山麓(mí) 顷刻(qǐn) 草长莺飞(zhǎng) B: 萦绕(yín) 盘桓(héng) 怅惘(chàng) 彬彬有礼(bīn) C: 莅临(lì) 校对(jiào) 搓捻(niǎn) 哄堂大笑(hōng) D: 侦缉(jí) 庇护(bì) 羞怯(qiè) 抽丝剥茧(bāo) |
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唐太宗吞蝗 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左右遽谏曰:“恐诚疾,不可!”太宗:“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 (选自《贞观政要》 (乙) 说疫气 曹植 建安二十二年,疠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②,或覆族而丧。或以为疫者,鬼神所作。人罹此者,悉被褐茹藿③之子,荆室蓬户④之子,荆室蓬户之人耳!若夫殿处鼎食⑤之家,重貂累蓐⑥之门,若是者鲜焉。此乃阴阳失位,寒暑错时,是故生疫。而愚民悬符厌之,亦可笑也。 (选自《三国全文》有改) (注释)①疠气,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病。②殪(yì)死亡③茹蕾:以橡实为饭,豆叶为羹,喻饮食粗劣。④荆室蓬户:用荆条搭建的房子,用蓬草做的门。形容居所简陋,家境贫寒⑤鼎食:列鼎而食。⑥重貂:用貂的毛皮制作的衣服。 ( 1 )下列对甲、乙两文中蝗灾、疠气造成的危害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危害到老百姓 B: 侵蚀唐太宗心灵 C: 有的全族灭亡 D: 遇难的穷人居多 ( 2 )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 ( 3 )参考词典解释,谈谈“鲜”在文中的表达效果。若夫殿处鼎食之家,重貂累蓐之门,若是者鲜焉。 《古代汉语词典》“鲜”的义项:①鲜鱼。②新鲜。③少。④献。 ( 4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 ( 5 )唐太宗和曹植认为灾祸发生的原因各是什么?表现了他们怎么样的品质?请结合两文简要分析。 |
被遗忘的圆明园
卢江良
①曾经有人问我:“中国哪个公园最著名?”我脱出而出:“圆明园。”那个时候,我并未游过圆明园。之所以这么回答,缘于小学时学过一篇课文,它的题目叫《圆明园的毁灭》。圆明园在我的印象中最著名,不是因为它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而是由于其记录着一页中国近代史上的屈辱史。
②终于,我启动北京之行。这趟行程我最向往的地方,不是别处,就是圆明园。这倒不是想一睹它“万园之园”的风采,只是想瞧瞧它“断垣残壁”的遗迹。在我的心目里,前者是风景,后者是历史,而历史总比风景具有厚重感。
③游罢故宫、天安门、颐和园,终于来到让我魂牵梦萦的圆明园。可是,在圆明园游荡的近两小时里,满目尽是碧水青山、葱茂林木和芬芳花草,很难目见被英法联军焚毁、历经战乱劫掠的疮痍景象。我怀疑是否搞错了地方,问身边的妻子:“圆明园是不是被火烧过的那个?”妻子回答:“是呀。”我纳闷:“那怎么一点看不出来?”妻子说:“应该被修复过了。”
④我不禁愕然。是旅游开发需要,还是要忘却曾经的屈辱?就在我觉得不可思议的当儿,不经意来到了西洋楼景区遗址售票处。那里停着一排观光车,但坐车的游客廖如晨星。妻子说:“你说的火烧过的遗址,应该就在那边吧。”
⑤这时已近黄昏,游玩了一整天,孩子开始喊累,母亲便提议道:“那个遗址就不要看了,我们还是早点回去休息吧。”我们不约而同地响应了母亲的“号召”。在走向公园出口的道上,母亲不以为然地说:“这个公园也没什么的,只是比杭州那边的大一点,没什么花头。”
⑥我很想告诉母亲:这个公园,本来应该用来凭吊,而不是用来游玩的。但最终,我还是忍住了。是呀,我凭什么说服母亲呢?在这里面的,能修复的都已经修复,修复不了的给“圈”起来了,全然丧失了象征国耻的物证和氛围,俨然一个毫无特色的庞大公园,我们还拿什么用来凭吊?
⑦返回杭州的火车上,我一直对此事耿耿于怀。在网上搜索相关的信息,在圆明园遗址公园网站上,对景点的介绍文字中,我发现了这样一段描述:“1977年—1992年间,西洋楼各遗址得以清理,廓清殿座基址,整修喷泉池,归位柱壁石件,并修复了迷宫‘黄花阵’。”这也就是说,不光是公园别处,就是西洋楼景区遗址,也已经进行过修复。
⑧至于为什么要修复圆明园?有人说:重新修复圆明园,对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塑造中国品牌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彻底洗刷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的耻辱,更是一个世界宣言:向世界证明中国不再是昔日贫穷落后、任人欺压的民族,他已经再次站到世界强国之林,是一个富有竞争力、充满自信的强国。
⑨但其实,只要良知未泯,历史的耻辱都应该刻在心灵最深处。美国著名华裔女作家张纯如用一本《被遗忘的大屠杀——1937年南京浩劫》告诉这个世界:中华民族曾经历过怎样的人间浩劫,又有着如何难以形容的刻骨铭心之痛。她说:“忘记屠杀,就是第二次屠杀。”
⑩记住历史才能谈未来,牢记耻辱才能讲尊严。没有对苦难的记忆与感受,何来对幸福的存在意义上的理解与追求;没有对耻辱的强烈体味,何来对民族尊严的捍卫与坚守?而纵观历史,我们这个民族是多么的缺乏对苦难的沉痛记忆与对耻辱的刻骨铭怀;烛照当下,我们这个民族又是多么缺乏对苦难的深刻感受与对耻辱的蚀骨反思!
⑪在写这篇文章之前,由于好奇心的驱使,我在QQ群做了一个调查:中国哪个公园最著名?网友众说纷坛,给出的答案千势百态,但令人遗憾的是,无一提到圆明园。圆明园,这个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英法联军焚毁,历经战乱劫掠,被视作中华民族耻辱象征的公园,只历经了短短的150余年时光,就被轻易地遗忘在了历史的尘埃里,这算不算是一种新的国耻呢?
( 1 )文章记述了作者游览圆明园前后的情感变化。阅读全文,将体现作者情感变化的关键词语摘抄下来。①游览前:________。
②游览中:________。
③游览后:________。
( 2 )作者为什么说圆明园是“被遗忘的圆明园”?大洋中脊的特殊地质结构
梁鑫峰
①自古以来,人类就知道陆地上有山脉;其实海洋里也有山脉,这些山脉被称作大洋中脊。
②人们意识到海底也有山脉,只不过100多年的时间。大洋中脊的发现,可以追溯到1872年英国“挑战者号”的全球调查。“挑战者”号上的科学家利用探测锤发现大西洋中部有一处高高隆起的地方。1925- 1927年,在德国“流星”号考察期间,科学家利用声学回声测深法再次确认了这条山脉的存在。他们还发现,这条位于大西洋底的山脉竟然通过好望角,延伸到了印度洋。
③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间,印度洋中脊和东太平洋中脊也陆续被发现。二战后,船载声学设备的发展极大促进了人们对大洋中脊的研究。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地质学家已经知道地球上每个大洋的洋底都有山脉,并且这些山脉连成一个巨大的海底山脉系统。
④大洋中脊的发现使得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也向前迈出了一大步。正是因为大洋中脊的发现,让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开始得到重视,诞生了海底扩张学说,并进一步发展成现在被人们普遍接受的板块运动理论。
⑤大洋中脊既是海洋深处的巨大山脉,又是新的海洋洋壳生成的地方。大洋中脊的中轴线上坐落着众多的“火山口”。在那里,灼热的岩浆由地幔向上涌,逐渐冷却,结合周围已软化的岩石,形成新的洋壳。新生成的洋壳挤压大洋中脊两边已有的地壳,不断向外扩张,并最终在板块的交界边缘俯冲回地幔去。因此,洋壳在大洋中脊出生,在板块与板块的撞击中消亡。在过去的几十亿年里,大洋洋壳就这样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⑥研究发现,大洋中脊相对其中轴线几乎是对称的。从中轴线往外,水深逐渐增加。比如大西洋中脊的中轴线处水深大约为2500米,但其外沿的水深则有5000多米。究其原因,中轴线处的洋壳刚刚形成,温度最高,因此其密度较小,所以也就升得最高。在几百万年的地质时间尺度上,中轴线处的洋壳往外移动,其温度逐渐降低,密度增加,随之也就慢慢沉了下去。于是,这些高大的海底山脉就形成了。有时,这些山脉还会露出海面形成岛屿,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冰岛。
⑦虽然同为巨大的山脉,但是海底山脉和陆地山脉的生成机制不同。陆地山脉大多是由板块相互挤压形成的,大洋中脊则是新的海洋洋壳生成的地方。大多数大洋中脊的中轴线处存在一个被称为中央裂谷的特殊结构,形态类似山谷。大洋中脊就像是被从中轴线处劈开来一样。不过,不同的大洋中脊,其中央裂谷的形态也不同。比如,大西洋中脊的中央裂谷非常巨大,大概有25-30千米宽,且有1000-2000米深:而位于东太平洋中脊的中央裂谷只有不到1000米宽,深度也不到100米。这些差别主要是由于不同大洋中脊处新生成地壳的扩张速度不同。扩张速度快的(大于5厘米/年)大洋中脊会呈现出如东太平洋隆起样的结构,扩张速度慢的(小于5厘米/年)则更像大西洋中脊。
⑧大洋中脊以其特殊的地质结构吸引着众多的地质学家、海洋学家和生物学家。他们的发现和研究极大推动了人类对于地球和生命的认识进程。(选自《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略有删改)
( 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要求:①结合生活实际,自选角度,自定立意。②内容具体,思路清晰,中心突出,有真情实感。③写一篇字数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