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0年石门县第一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枯愧 矜持 祸不单行
B: 笼罩 怀恋 伫立疑望
C: 服侍 幽寂 偌人费神
D: 渺小 怅然 轰轰烈烈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中华文明与亚洲众多文明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 同时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携手前行。
B: 当今世界,国际形势风云变幻 , 美国挑起的新一轮贸易战将可能抑制全球的经济增长。
C: 走进温宿大峡谷,奇峰林立,如千年古堡,像巨轮飞渡……全国各地的游客接踵而至
D: 贝聿铭留给了世人一幢幢栩栩如生的精美建筑,被誉为“现代主义建筑最后的大师”。
3、与《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 ( )
A: 《陌上桑》
B: 《长歌行》
C: 《孔雀东南飞》
D: 《子夜歌》
4、有关下列句子的解说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高适的书法,在行气淋漓的笔势中透映出一位传统文人的自我风神。 解说:这句话的主干是“书法在笔势中透映风神”。
B: 《马说》托物寓意,表达了韩愈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不平之情。 解说:这句话表述正确。
C: 安塞腰鼓 大雁归来 暴风骤雨 怒不可遏 解说:这四个短语类型各不相同。
D: 《诗经》中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赋是借物譬喻,比是直陈其事,兴是托物起兴。 解说:这句话表述有误,赋是直陈其事,比是借物譬喻。
5、

选出下列划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 )

A: 一般人都有很隐秘的“心理缺陷”­——害怕见大人物。见了大人物就手足无措,张牙舞爪 , 甚至还要浑身发抖。
B: 家长对孩子们的关心真是处心积虑、无微不至。
C: 她小心翼翼地撕开信封,将里面的百元大钞捏取出来,塞到衣服布袋里,然后将信件递给他。
D: 他是日常生活里一个声名显赫的小人物,在他身上,却拥有着许多熠熠生辉的可贵品质。
6、

依次填人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恰当的一组是( )

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 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 而决不庸俗,即使 而别具匠心。……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 着光和影,扭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A: 琢磨 工细 简朴 斟酌
B: 斟酌 工细 简朴 琢磨
C: 琢磨 简朴 工细 斟酌
D: 斟酌 简朴 工细 琢磨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了为什么人的问题,就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B: 尽管你的礼品多么微薄,但在农民心上,却象千斤重的砝码。
C: 如今“阿Q”一类的“字母词”已遍布汉字文化圈内,不但进入了教科书,而且活跃在各媒体上。
D: 学问学问,贵在有问,因此我们要不断地发现并解决各科学习中的问题。
8、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shēn)士 (cè)隐 发(jì) (bèng)埠
B: 怜(mǐn) (huō)免 教(huì) 积(zǎn)
C: 固(zhí) (miè)视 (piě)见 应当应(fēn)
D: 残(bào ) 侃侃(kuǎn) 血(zì) 针(záo)
9、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 “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托尔斯泰眼睛表情的丰富,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
B: “为什么我国的石拱桥会有这样光辉的成就呢?”“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做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这两个句子都是疑问句,但前者是设问句,后者是反问句。
C: “老师对父母远在他乡打工的我的关怀,如润物春雨。”解说:“老师如春雨”是这个句子的主干。
D: 表达要得体,就要注意恰当使用礼貌用语。比如到别人家做客,应用“拜访”;宾客到自己家,应用“光临”。以书面形式提意见和建议时,应说“我的这些看法并不成熟,请批评指正。”
10、下列句中画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最近几年,我们学校的面貌有了很大变化,但与先进学校相比就黯然失色了。
B: 山区扶贫工作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工程,涉及多个方面,解决交通问题首当其冲
C: 同学们一个个正襟危坐 , 谈声风生,教室里洋溢着欢快的气氛。
D: 在新农村建设中,某些地方政府不是因地制宜 , 而是大拆大建,把好端端的民心工程变成了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小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 1 )对这首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元曲,“天净沙”是曲牌名,与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B: “夕阳西下”点名了特定时间,与首句的“昏”相呼应。
C: “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并不能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
D: 这首曲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画面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 2 )这首元曲抒发作者________的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文言文阅读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1 )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可爱者甚蕃 蕃:________ ②不蔓不枝 蔓:________

( 2 )下列“之”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水陆草木之花
B: 花之隐逸者
C: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 牡丹之爱
( 3 )翻译下列句子: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 4 )下列对文章内容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B: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
C: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写出了作者生活情趣的高雅。
D: 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
( 5 )本文主要写的是“莲之爱”,为什么还要写“菊之爱”、“牡丹之爱”呢?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最漂亮的一个
那是漫长的一夜,我们的黑色猎犬普莱斯正在艰难地生产。我搬进它的笼子里,靠在它身边的地上,一刻不离地守护它。我看着它的动静,焦急地等待着,如果需要,我会立刻送它去宠物医院。
  六个小时后,小家伙们陆续出生。“一、二、三、四、五。”我一边数着,一边起身去卧室里叫醒妻子朱迪,告诉她一切正常。
  当我再回来的时候,第六只狗仔已经生出来了,正独自趴在笼子的一角。我把它拿起来,放到正等着吃奶的那堆狗仔面前。但普莱斯立即把这只最小的狗仔推到一边,竟然不接受它的这个孩子。
  “有点不大对劲。”朱迪说。
  我走过去抱起它仔细查看,不觉心里一沉,原来这只小狗仔的上唇和上腭都是裂开的,它的嘴根本无法合上。
  我带着它去了宠物医院,大夫说他也无能为力,除非我们愿意花一千美元试着给它做一下矫正手术。但他说这只狗仔活下来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它没法吃奶。回到家后,我和朱迪决定,我们不能花这笔冤枉钱,因为连兽医本人也毫无把握能保住狗仔一命。尽管如此,我还是买来一支注射器,握着这只小狗仔给它喂食。我每隔两小时给它喂一次,日夜不停。这样一连喂了十多天,这只小狗仔终于活了下来,而且还学会了自己吃东西,但只能吃柔软的罐装食物。
  狗仔们出生五个星期后,我们在报纸上登出了广告,不到一个星期,就有不少人表示他们对这些小狗感兴趣,但没人看中兔唇那只。一天下午,我在回家的路上忽然看到一位老太太正向我招手,她是住在我们的街对面的一位退休教师。她说在报纸上看到了我们出售的狗仔,问是否可以为她的孙子买一只。我想,老太太可能也不会看中那只兔唇小狗仔的,所以我告诉她,所有的狗仔都已有了新主人了。但我也表示如果有人送回不要,我会通知她。几天后,其他的狗仔都被新主人们陆续抱走,只剩下一只棕色的,和那只兔唇小狗仔。
  几天过去了,说好要买这只棕色狗仔的先生没来。我给老太太去了电话,告诉她还有一只狗仔,欢迎她来看看。她说在晚上八点将带着她的孙子一同来看。
  晚上七点半,我和朱迪正在吃晚饭,忽然听到有人敲门。我打开门,站在门口的是前些天预定棕色狗仔的那位先生。我们进了屋,我对他讲了喂养的方法,然后把小狗仔抱到他怀里。他给了我们两美元,然后离开了。我和朱迪都想不出,一会老太太来了该怎么办。八点整,门铃响了,是老太太领着她的孙子来了。我向她解释说,预定这只狗仔的先生最终还是来了,现在一只狗仔也没有了。“对不起,杰佛瑞,小狗都有主人了。”她对孩子说。
  就在此时,那只没人要的小狗仔“汪汪”地叫了起来。
  “我的小狗!我的小狗!”小男孩从他祖母身后跑了过来。
  这时我大吃一惊,因为我注意到这个小男孩也是兔唇。他飞快地从我身边跑过去,冲到了汪汪叫着的小狗仔旁边。我们看着小男孩,他已经把这只小狗抱在了怀里。小男孩对祖母说:“奶奶,他们只剩下这只了,你看他长得多像我。”
  老太太转过身问我们:“这只小狗卖吗?”
  “可以,”我回答,“这只你们也可以抱走。”
  小男孩抱着小狗在一旁插话说:(1)“奶奶告诉过我,这样的小狗非常贵重,而且要更精心地关爱。”
  老太太拿出钱包,但我握住了她的手,没让她把钱掏出来。“你看它值多少钱?”我问男孩,“一美元行吗?”
  “不,这样的小狗非常非常的贵。”他回答。
  “一美元不够?”我问。
  “恐怕是这样的。”他的奶奶说。
  男孩把小狗抱着贴在脸上。“我们不能低于两美元卖给您。”(2)朱迪拉了拉我的手,然后对小男孩说,“你说得对,这是只最漂亮的小狗。” 要知道,那五只小狗也只卖了两美元。
  老太太掏出两美元递给小男孩。“这是你的小狗了,杰佛瑞。你来付钱给这位先生。”
  小男孩一只手紧紧抱着小狗,另一只手骄傲地把钱递到我跟前,我对这只小狗未来的担心烟消云散。
  小男孩抱着小狗的情景至今让我记忆犹新。我想,任何一个年轻人站在镜前,对自己说“我是最漂亮的一个”时,那感觉一定棒极了。

( 1 )从兔唇小狗一出生,我对它的命运就充满了担心,文中哪两个情节印证了我的担心?请概括。

( 2 )下面句子中的划线词表现了小男孩怎样的心理?

小男孩一只手紧紧抱着小狗,另一只手骄傲地把钱递到我跟前,我对这只小狗未来的担心烟消云散。

( 3 )画线句(1)“奶奶告诉过我,这样的小狗非常贵重,而且要更精心的关爱”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 4 )小男孩和第六只小狗都有兔唇的残疾,但小说的题目却叫“最漂亮的一个”,请说说作者这样拟题的用意。

( 5 )下列选项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小男孩对兔唇小狗一见钟情,是因为小狗和他有一样的兔唇,而奶奶说过这样的小狗非常贵重需要倍加珍爱。
B: 当小男孩从他奶奶背后走出来,“我”发现他也是兔唇时大吃一惊,是因为我没想到有这样的巧合,但这种巧合也正是小说情节设置的匠心之处。
C: 老太太和孙子来看小狗时,小狗明明只卖出五只,“我”却说“现在一只狗仔也没有了”,这句话照应了前文“我”料定老太太不会要那只兔唇小狗。
D: 文中画线句(2)“朱迪拉了拉我的手”是因为朱迪怕“我”坚持用一美元的价格把小狗卖给了这个小男孩而亏了。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读书是一种心灵修复

①书是灵魂的伴侣、精神的导师、心灵的良医,书给人的馈赠与帮助可谓无穷。对我来说,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一种最好的心灵修复方式。

②读书可以避免浅陋直白,让心灵丰盈圆润。大学毕业刚工作时,我工作热情主动却有些马虎,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待人真诚却嫌直白,有时甚至好心办了坏事。这些问题,固然有客观的原因,但说到底,还是心智不够成熟,修养不到家。除了在生活中体悟之外,我常从书中找老师,在阅读中修炼心性。通过读《论语》《菜根谭》《小窗幽记》,懂得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学会了换位思考。由是,心智日渐丰盈成熟起来,待人接物和处理工作也变得更加稳重。

③读书可以消除烦恼郁闷,让心灵愉悦平和。社会不同于象牙塔,要面对的事情很多,烦恼总是难免。但烦恼不能成为障碍,情绪不能带进工作,压力应及时化解。对我而言,读书可以摆脱现实的沉重,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宛如冬天在温暖的炉前烤火,所有的忧愁、愤怒、牢骚都会像衣服上的湿气被烤得烟消云散。读《诗经》,让心灵在纯真无邪的原野上奔腾;读《庄子》,任自己的灵魂尽情“逍遥游”;读清新隽永的散文,如沐春风饮清泉般畅快……可以说,读一本早就想读的书,就像遇见了仰慕已久的朋友。而且,读书的愉悦是发自内心、出于精神层面的乐趣,是充实持久、不可替代的快乐。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人容易变得浮躁,尤其作为一名干部,不时对自己的品德修养进行校正,十分重要。对我来说,向书中的古代圣贤寻求教诲是一条重要的途径。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诸葛亮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王阳明认为,君子要懂得“收放心”,磨炼自己的心性……通过读书,让自己沉淀下去,把心收回来。一定意义上,业余时间坚持读书,对世俗生活保持一份超然心态,能使人远离庸俗无聊,不被五光十色的诱惑所左右,有效遏制“病毒入侵”,守住心灵的宁静与澄澈。

⑤读书可以疗治心理创伤,让心灵坚韧强大。书籍是精神上的“港湾”。人都会经历挫折、冷遇等这样那样的磨难,给心灵造成创伤。心灵的伤痛可能无法从医生那里得到疗治,甚至难以从亲朋那里得到抚慰,而无言的书卷可以给我们慰藉。孔子厄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而赋《离骚》,左丘失明而著《国语》……在逆境中读书,会因处境不同而获得不一样的感受,于豁然开朗中深化对人生世事的认识,重新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以坚韧的意志面对挑战,以崭新的状态面对人生。

⑥读书是最好的养心之道。读书让人心诚、心正、心宽,更让人心静、心怡、心安,从而从容睿智地面对人生。(摘自《人民日报 》)

( 1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2 )在第④段段首横线处补写一句能表明本段观点的话(句式要与前后段首句一致)。
( 3 )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过程。
( 4 )本文第③段划线句除了运用道理论证外,还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本期教材引王国维《人间词话》中“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的话说明诗文中描写的景物往往浸透着作者的情感,所以读者能够在山川溪泉中听见回荡的心声,在花草树木间发现人生的影子。课文《紫藤萝瀑布》《一颗小桃树》就是在写景写物时透过字里行间揭示作者体会到的人生哲理的。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用一景或一物做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A、使用托物言志的手法;B、题目自拟,立意自定;C、不得透露与个人身份相关的信息。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〆独家记忆╮”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