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0年遵义县第一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种粗制滥造的武侠小说,是不能吸引读者的。
B: 对于自己的坏毛病,他总是不以为然 , 显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C: 教育部门和各级学校立下海誓山盟 , 严打网络现象,还青少年一个清朗的网络空间。
D: 在老师长吁短叹的描述下,孩子们都对城里的生活充满了向往。
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雄据 侯臣 糟塌 绞尽脑汁
B: 震撼 旁鹜 抱负 无精打彩
C: 阑珊 漂浮 装璜 酣然入梦
D: 混淆 案牍 倜傥 万籁俱寂
3、

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

A: 沙(lì) 测(ɡuī) 深(yuān) 夫(qiáo)
B: 浩(hàn) 愤(mǎn) 谷(xiá) 袅(niǎo)
C: 吝(sè) 徊(pái) 起(jué) 沉(miǎn)
D: 薄(jī) 无(yín) 峋(lín) 弱(chán)
4、

下面各句划线词用法有错的一项是( )

A: 刘晓娅走起路来抑扬顿挫 , 风风火火的,丝毫不像个女孩子
B: 他旁边那个正襟危坐的军官,威严而稳重,但是酒过数巡,这人却渐渐活跃起来
C: 三奶奶对亲家老爷说起上海滩,只说那里不比家乡,是个藏污纳垢的地方
D: 老师把这件事交给小刚做,是因为平时他做事干脆利落,从不拖泥带水
5、选出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深圳市交委拟在地铁站周边设置非机动车收费停车位,以满足市民出行的需求。
B: 本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各场演出的上座率超高,显示出市民对传统戏剧的热情可见一斑。
C: 通过参加沈从文作品研读会,使我对饱含浓郁地方气息的文学作品兴趣更大了。
D: 能否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是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6、

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惠子梁(做宰相)
B: 非梧桐不(停止)
C: 子非鱼也(本来)
D: 请其本( 顺着)
7、

下列划线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美丽的大海的深处,其实有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B: 这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 , 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C: 如果你真正相信某件事,不管多么微不足道 , 它都值得捍卫。
D: 今天爸爸说放学带我去游乐园,我很期待,上课都有点心不在焉
8、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老一辈的人看到现在的高楼大厦,不禁感慨祖国的发展之快。
B: 静默的山,流动的水,一动一静,构成一幅美妙和谐的风景画。
C: 这道数学题,我百思不得其解,经老师一点拨才恍然大悟
D: 这些事得发动群众,大家一起干,如果只凭几个人忙乎几天,也只能是事半功倍
9、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在《登勃朗峰》一文中,或浓墨重彩,或简笔勾勒,用多变的笔法,妙趣横生地记叙了与友人游览勃朗峰的经历。
B: 《登飞来峰》的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号易安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
C: “垂髫”指古时童子头发下垂,不加扎束,泛指幼年;“加冠”指男子二十岁时举行加冠仪式,表示已经成人。
D: “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10、下列字形和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缎(chóu) 偷窃 晨(xī) 眼花撩乱
B: 箱(qiè) 珐琅 赞(yù) 不可明状
C: 见(piē) 缀满 藏(yùn) 富丽堂皇
D: 夺(nüè) 惊骇 若(huǎng) 荡然无存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相关问题。

【甲】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人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乙】出塞·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1 )甲、乙两首诗分别表现了什么情感?

( 2 )甲诗颈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请做赏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节选自《答谢中书书》)

( 1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溪而渔 有泉翼然于泉上(《醉翁亭记》)
B: 而不知人之 太守之其乐也
C: 朝而往,暮而 微斯人,吾谁与(《岳阳楼记》)
D: 泉香酒冽 得之心寓之酒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 3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联系文章内容,说说句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4 )联系文章内容,谈一谈甲乙两段内容上的异同点。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后面小题

最后一次蹲守

朱卫国

①公墓,秋叶纷纷,老梁身穿保洁工作服,挨着一辆垃圾车,一边观察着不多的扫墓人,一边清理小径的落叶。时间过去一年了,他又在这里等她。

②今天,是她儿子十周岁的生日,儿子长眠在此,那么孤单,她一定会来。

③老梁赌她一定会来,一年前,就在此地,他和她近在咫尺,尽管她巧装打扮、谨慎小心,他还是认出了她,他应该一跃而上,结束多日的蹲守,但他却让一个女逃犯从眼前平静地离开了。

④这是老梁单独执行的任务,尽管没有受到处分,但蹲守必须继续。尤其是他再过几天就要正式退休了,他不想留下遗憾。

⑤一年了,她凌乱不堪的眼神让老梁无法平静。一个三十四岁的女人,却如一片枯黄干涩的落叶,凄惶憔悴,看得出痛失爱子的折磨已经深肌入骨。老梁看见她眼中浑浊的泪水,像一根雨线倾注而下,身子剧烈抖动着,她跪在儿子的墓前,轻轻抚摸着孩子的相片,完全忘却了身边可能存在的危险。此刻,她凝视着儿子定格的面容。很久很久,渐渐地,她脸上露出了轻微的笑意,或许,她想到了:人间与天堂的距离不过是一块墓碑。

⑥老梁没有冲上去,设计好的种种抓捕细节已经忘得无影无踪,他甚至不忍心靠近去打扰她,不知怎的,心底有一种力量拉着他继续隐藏。他看着她哭完后摆出了祭品,有巧克力,玩具,然后,她平静地离开了墓园。

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老梁并不后悔放走了她。

⑧—阵秋风把老梁从思绪中拉回,.他紧了紧上衣,瑟瑟寒意让墓园更显寂寥,远远的暮霭中开始闪现零星的灯火。

他再一次在脑海中回溯起她的经历,原本她有一个可爱的儿子,尽管被丈大抛弃了,母子俩还可以相依为命的,她发誓要好好带大儿子,她的确做到了 ,成了一位不折不扣的女强人,赚了很多钱。如果儿子没有突发那场疾病,一切都是美好的,医生那一句“我们已经尽力了”带走了她所有的希望。

⑩绝望的她执拗地认为医生治死了她的儿子,她要报复,她私买了一些炸药,特意藏在郊外租来的屋子里,哪知骤起的高温让炸药自爆,炸伤了从这里经过的路人,看到有关爆炸的新闻后,她开始逃匿,过着地下人的生活,无法见到阳光。

⑪慢慢地,老梁开始后悔自己的所为。他觉得自己就是罪人,是他让她继续着不幸与痛苦,是的,抓住她,让她有一个结束,也有一个新的开始,才是对她最好的怜悯,秋雨似有似无 ,老梁在落叶间凝神注视,她一定会来的,他坚信。他再次设计种种抓捕细节,安排好了同事在外围配合。他只想,这是他最后一次的蹲守。

⑫他的预测没有错,下午五点五十,一个人影闪了过来,往十九号墓地走去。是她,就是她,老梁一眼认出了,他假装推动垃圾车,观察着她的动静,同时给外围的同事发出了信号,心想,该结束了。

⑬她从包里掏出一大堆零食,放在儿子墓前,温情地说:“儿子,妈妈来看你了。”

⑭老梁靠近她,只有四米了,三米,两米,必须要行动了,他向同事发出了行动信号。

⑮突然,她转过身,对他平静地说:“我知道你们是警察,让我再看一会儿孩子吧!进去后,孩子就看不到妈妈了。”她化了精致的妆容,仍掩不住满脸的风霜。

⑯半个小时后,她抚着墓碑上儿子的相片 ,缓缓起身,对老梁说:“是该结束了。”

⑰“嗯,是该重新开始了。”他给她戴上了手铐。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6年7期,略有删改)

【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 1 )文中两处自然环境描写有何具体作用?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①秋叶纷纷。

②瑟瑟寒意让墓园更显寂寥,远处的暮霭中开始闪现零星的灯火。

( 2 )老梁一开始并不后悔放走了女逃犯,但为什么后来又后悔了?
( 3 )联系上下文,分析文中画线文字的表达作用。
( 4 )读完本文,你获得了哪些人生感悟?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人在路上书为伴

①这事还要从几年前说起,那时办公室里有一个刚参加工作的小姑娘,年轻、爱笑、胸无城府……有几日,小姑娘突然安静了许多,手里捧着一本书很投入地看。有一天,小姑娘说买了本《红与黑》问我看不。“噢,看吧。”出于礼貌,又有很多空余时间,我就答应了。后来我才知道,初入社会的小姑娘是为了将来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妈妈,才开始买书、读书的。这理由听起来挺好笑,可我怎么也笑不起来,有层波澜发自心底。更让我没想到的是,读书这事一开头便收不住了尾。

②我曾自称“山人”,自由、随性,看书也一样,《红与黑》中大段大段的景物描写、心理描写我一目十行地看,有时干脆直接翻页,这可能还是我小时候看武侠小说养成的习惯。《红与黑》我囫囵吞枣地读完了,印象中也只有聪明的于连和那个仪态华贵的瑞纳夫人,至于弄明白小说深层次揭示的社会的“红”或“黑”,则是很久以后的事了。书是读完了,如果到此为止,也就结束了。谁知小姑娘还在不断地从网上买书,并不断地问我“看不看”,我也就煞有介事地把书摊在办公桌上,有心无心地看看。时间长了,反到觉得这比谈些不着边际的话题或家长里短好。

③书里的故事逐渐让人欲罢不能,书中人物的音容笑貌恍若眼前。

④(A)我嗅到了顿河两岸初春桦树鼓起黏稠的嫩芽时所散发出的淡淡的酒香,瘦高的葛利高里坐在树下,不远处是他悠闲地啃吃着青草的战马。犹太小姑娘莉赛尔瑟缩在战争的瓦砾旁,怀里抱着爸爸的手风琴,哭泣着,手风琴再也不会发出声响,一如我眼中的泪水流进了心里无声无息。看完《静静的顿河》《偷书贼》,我意犹未尽,又主动看了《安妮日记》,因为我想从书中找到犹太人的“魂”,弄明白那个在沙漠中建国的以色列如何在全世界面前赢得自尊。

⑤记得有一次看完一部长篇小说后,我把它推荐给身边的朋友,朋友却说已经看过三遍了。我愕然,惭愧,自感肤浅。从此,我不再茫然他顾,不再沾沾自喜,躁动的心也日趋沉淀。

⑥时间在流淌,随着时间流淌的还有那些耳熟能详的书,《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妮娜》《巴黎圣母院》《了不起的盖茨比》《追风筝的人》《摆渡者》《红树林》《白夜》《许三观卖血记》《活着》《简爱》……从图书馆借,从小姑娘手里借,从语文老师那里借,这些书,很多就成了我的好朋友。于是我也开始网购,书到了,我很认真地打开包装,在扉页的右上角贴一枚心仪的邮票,算是表达一种虔敬,也算是一种仪式吧。(B)平抚一下激动的心,左手捏着书脊,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捏住书的另一端,然后大拇指次递轻轻松开,书的墨香就散发开来,让人心静,让人回味无穷。

⑦我享受那一刻的美,那是压缩了的故事,那是整个世界。

⑧书越来越多,就像朋友围在我身边。读到精彩处,我会合上书,让自己静一静,有时觉得自己也成了书中的人。茶余饭后,散步归来,或是日光灼灼,或是小雨霏霏,在放有长寿花的小桌上泡一杯绿茶,在茶香里翻开书……

⑨喜欢书的同时我也喜欢上了风景,只是现在看到的风景较从前有了更多的内涵。小到每次上下班走过的缠在尖山山腰的小路、县城不远处的矮山,大到暑假去过的海滨、名山、青藏高原。坐在长满石楠花的山坡上,脑海中浮现出《摆渡人》中的那个小男孩崔斯坦,还有那个体弱志坚的小姑娘迪伦穿行在另一个世界的荒原的情景。他们奔到了第几个小屋?是否已经疲惫不堪?壁炉里的火是否温暖?我的思维在眼前的风景里跃动。左边的落日已经接近地平线,这时《左边是天才右边是疯子》告诉我“时间没变,是我在变”。

⑩书为我去除了生活中许多的虚伪,为我拂去生命中太多的浮华。在一个最适宜读书的环境里,我认真地工作着,享受着书对我潜移默化的陶冶。被文字涤荡过的心更上进,被语言淘洗过的思想更纯净。那个将我带入读书世界的小姑娘——现在,我已经把她当作我的“老师”了。我想,她将来一定是一位合格的母亲。

(作者:张尚仓,有删改)

( 1 )通读全文,概括作者读书状态的四个变化。

( 2 )品味语言,回答问题。

①结合语境,赏析第④段(A)处划线的词语。

我嗅到了顿河两岸初春桦树鼓起黏稠的嫩芽时所散发出的淡淡的酒香,瘦高的 葛利高里坐在树下,不远处是他悠闲地啃吃着青草的战马。

②请从人物描写手法的角度,赏析(B)处画线句。

平抚一下激动的心,左手捏着书脊,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捏住书的另一端,然后大拇指次递轻轻松开,书的墨香就散发开来,让人心静,让人回味无穷。

( 3 )谈谈对第⑩段中画线句“被文字涤荡过的心更上进,被语言淘洗过的思想更纯净”一句的理解。

( 4 )文章在构思和写作手法方面富有特色,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发现和见解。

四、写作(分值:60分)

成长路上,有彩虹,也有风雨。成功时,留一点清醒给自己,你会发现,更多的理想需要追求;失败时,留一点梦想给自己,你会发现,前方的道路何其宽广;幸福时,留一点责任给自己,你会发现,帮助别人多么快乐;忧伤时,留一点微笑给自己,你会发现,平凡的生活充满阳光……
请以“留一点 给自己”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将标题补充完整;
②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微笑德背后、掩饰着痛”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