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0年江苏省邗江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句子中加线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故人不独其亲(“以……为亲”)
B: 矜、寡、孤、独、废者(病)
C: 女有(回家)
D: 故外户而不(用门闩插门)
2、

下列各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这篇作文真难写,我用了整整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才写好交卷。
B: 我们应当认真研究和解决同学们的倡议。
C: 张老师的一席话把我先前的顾虑全赶跑了。
D: 几个学校的中层干部就近期的德育工作发表了很好的意见。
3、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霎时 荒谬 重峦叠幛 怒不可遏
B: 汲取 恻隐 粗制烂造 巧妙绝伦
C: 颓唐 告罄 骇人听闻 碌碌终生
D: 禁锢 执拗 暝思遐想 通宵达旦
4、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立(zhù) 存(zhù) 睨(bì) 益(bì)
B: 诡(yù) 子(jú) 驰(chěnɡ) 招(pìn)
C: 瘦(xuē) 刀(xiāo) 待(nüè) 戏(xuè)
D: 首(qǐ) 滑(jī) 脚(liáo) 绕(liáo)
5、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B: “我们年年种田,到底替谁种的?”一个人呷了一口酒,幽幽地提出疑问。
C: 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
D: 有一天,得重和它们见面的时候,会和我面生么!
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酝(niàng) 应(hè) 镜(léng) 咄逼人(duó)
B: 粗(kuàng) 序(zhì) 弄(shì) 装作样(mú)
C: 妹(zǐ) 粗(cāo) 蓄(chǔ) 人声沸(dǐng)
D: 临(lì) 啬(lìn) 静(mì) 为一谈(hùn)
7、

结合语境,在下面语段中的横线处填写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嫉妒导致恶,极端的嫉妒导致邪恶,一个嫉妒心太重的人,是_____________,也是___________,他总是从别人的成功与喜悦中感到失败和痛苦。这种挫败感会积累发酵成仇恨,仇恨使他的内心变得更加阴暗,而阴暗的人生是多么苦闷的人生。由此可见:________。

A: 恶意最多的人 痛苦最多的人 嫉妒毁坏人生
B: 痛苦最多的人 失败最多的人 嫉妒毁坏人生
C: 恶意最多的人 失败最多的人 仇恨毁坏人生
D: 失败最多的人 痛苦最多的人 仇恨毁坏人生
8、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其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材料二:《左传》说不朽有三种,居第一位的是立德。在这方面,就我熟悉一些前辈说,叶圣陶先生总当排在最前列。叶圣陶先生是单一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这有时使我想到《论语》上的话,一处是: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一处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两处都是孔老夫子认为虽心向往之而力有未能的,可是叶圣陶先生却偏偏做到了。


A: 由“德”字的古文字形可知,“德”是一个会意字。
B: “德”字在发展的过程中,字形越来越复杂,含义越来越丰富。
C: 材料二中划线的两个“的”字在材料中充当结构助词。
D: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记录孔子言行的书。
9、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尤其糟的是,做母亲的水鸭子得时刻不停地叫唤,只要有半分钟的时间忘了“呱格格格、呱格格格”地唱着,小凫的颈子就拉长了,和小孩子拉长了脸一样。
B: 如果一个人用尽全身之力,把嗓门憋得尖尖的,发出“哦——啊”的叫声,虽说比不上大鹦鹉的气势,听起来也蛮像了。
C: 到底叫不叫它呢?那一刻真叫我为难啊,如果我叫了,它竟然理也不理地飞走了,我怎么向旁边的人解释?
D: “没有,”他生气地说:“我一点儿病也没有,只是那个坏东西在我睡觉的时候,把我裤子上的扣子全咬掉了。”
10、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同学们修改自己的作文时,一定要注意找出并改正作文中的错别字。
B: 通过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使她终于走出了心灵的阴暗角落,重新绽放笑颜。
C: 一个卫生城市的标志不仅在于环境的洁净,更在于广大市民卫生素养、文明意识。
D: 是否选择对社会对未来负责的低碳生活方式,是衡量现代人良好文明素质的重要标准。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各题。

(一)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二)送友人之京

唐·孟浩然

君登青云去,予望青山归。

云山从此别,泪湿薜萝衣②

(注释)①孟浩然:唐代著名的山水诗诗人,他终身未仕,被称为“孟山人”。②薜萝衣:指隐者的衣服。

( 1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于孟浩然青年时期;《送友人之京》则写于作者________时期,从________这个字即可看出孟浩然此时对仕途________的态度。
( 2 )孟浩然的诗歌常常寄情于景,含蓄巧妙。请分别结合这两首诗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考渊明所记,言先世避秦乱来此,则渔人所见,似是其子孙,非秦人不死者也。又云杀鸡作食,岂有仙而杀者乎?……旧说南阳有菊水,水甘而芳,居民三十余家,饮其水皆寿至百二三十岁。……近岁道稍通,渐能致五味,而寿益衰,桃源盖此比也欤。使武陵太守得至焉,则已化为争夺之场久矣。常意天地间若此者甚众,不独桃源。

——苏轼《和桃源诗序》

注释:①多过其实:很多都夸大其词。②寿:长寿。③五味:这里指日常的调味品。

( 1 )解释下列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无论魏晋________ ②便向路________

言先世避秦乱来此________ ④至百二三十岁________

( 2 )找出与甲文“具答之”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辍耕垄上
B: 无丝竹乱耳
C: 奉命于危难
D: 属予作文以记
( 3 )翻译下列句子。

①不足为外人道也。

②又云杀鸡作食,岂有仙而杀者乎?

( 4 )通读甲乙两文,完成小题。

①甲、乙两文写再寻“桃花源”,各有怎样的结果?请用原文的语句回答。

②对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苏轼认为“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你对《桃花源记》有何看法?请简要说说。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1250万美元的阳光》一文,完成小题。

1250万美元的阳光

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的一栋海边花园楼房里,住着一位孤单的老人——贝蒂·哈里斯太太。因为她不愿去养老院,而唯一的亲人——侄子哈特,已经一个月没来看望她了。

满屋的灰尘,每天只喝两顿稀粥,许久没见过明媚的阳光,贝蒂·哈里斯太太的生活陷入了孤独无助。她时常躺在床上叹息,感觉自己快油尽灯枯了。

一天下午,有人敲门,贝蒂吃力地爬起来,摸索着开了门。站在门外的不是侄子哈特,而是一个笑意盈盈的陌生女人。

“太太,您好!我叫珍妮,和丈夫刚搬过来,住在您对面的楼里,以后请多多关照!”珍妮热情地自我介绍。

蓬头散发的贝蒂冷漠地应了一声,随即关上了门。她对外界的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是新邻居,因为她可能很快就要离开这个世界了。

让贝蒂没想到的是,第二天,珍妮又来敲门。

“太太,能把您的窗户打开吗?我们想借点阳光。”珍妮委婉地提出请求。

“我的窗户挡住你们的阳光了吗?”贝蒂有些生气,斜眼看着这个故意“找茬”的珍妮。

“是的,太太,您看,您的房子挡住了我家的窗户。如果您不开窗,我们的房子就照不到阳光。”珍妮无奈地摊开双手,笑意依然。

珍妮住的楼房低矮,只有借助贝蒂家的窗户,才能享受到阳光的温暖。曾经的住户找贝蒂交流过,都被她冷冷地回绝了。但这个珍妮不一样,笑容明净,温柔和善,令人不忍拒绝。

“哦,可以啊!我行动不便,你进来开窗户吧!”贝蒂回头看看凌乱的房间,有些不好意思。

“太太,如果您不介意,我来帮您收拾房间吧!”珍妮抢在了贝蒂前面开口。

珍妮用了整整一天时间,把贝蒂的房子拾掇得整洁如新,还让丈夫帮贝蒂修整了花圃。

看着透过树木洒在窗台上摇曳的阳光,贝蒂眼里露出了少有的喜悦,精神状态明显好了起来。

“原来阳光也会跳舞,谢谢你!”她向珍妮表示真诚的谢意。

珍妮看着脸上溢满阳光的贝蒂,会心地笑了。

一天早上,贝蒂喝了点粥,坐在花园的木椅上晒太阳,珍妮走过来跟她聊天。

阳光下,贝蒂的碗里剩下的一点粥,越发显得清亮。珍妮鼻子有些发酸,略思忖,说道:“太太,我还想借下您的阳光。”

“我又有哪遮住你了吗?”贝蒂有些疑惑。

“我和丈夫以前有个习惯,喜欢在阳光下用餐,您看我们家餐厅根本没有窗户,能借您的阳光用餐吗?”珍妮指了指自家的餐厅。

丈夫去世,亲人离弃,虽然住在宽大的房子里,贝蒂的世界却变得逼仄、灰暗,她拒绝见任何人,更是很久未与人共出用过餐了。珍妮的话像一团燃烧的火,瞬间温暖了她冰凉孤寂的心。

“当然可以。”贝蒂爽快地答应。

从此,在贝蒂的花园,三个人沐浴着阳光,围着一个用树冠做的餐桌边用餐。贝蒂终于不再只是喝粥,而是吃到了珍妮精心制作的美食。饭后,珍妮夫妇还会推着贝蒂到海边吹风,陪她聊天。

日子像春日的阳光一样惬意,贝蒂的精神一天比一天好,还让珍妮丈夫教她下棋,有时还会逗逗珍妮家那只同样喜欢借阳光的小猫咪。

随后的几年,珍妮每天都来“借”贝蒂的阳光,贝蒂也享受着“借”给珍妮的阳光。那一天,贝蒂沐浴着阳光,安详地走完了一生,那年她95岁。

几个月后,一位律师找到了珍妮。

“夫人,有份文件需要您签字。”律师递给珍妮一份遗嘱。

“遗嘱?”

“是的,这是贝蒂太太临终前立的,之前继承人是侄子哈特,后来改成您了。 。”

贝蒂在遗嘱中阐述了自己的理由:因珍妮馈赠了我美好的阳光,我的全部房产由她继承,这是她应得的,其他任何人都没权利拥有它。

(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

( 2 )根据小说内容及下面提示,写出珍妮的行动和贝蒂太太的情感反应。

初次见面,贝蒂________——→珍妮________,贝蒂有些生气——→珍妮帮助收拾房间,贝蒂________——→珍妮一家________,贝蒂无比惬意。

( 3 )文中两处画线句子中的划线词分别表现珍妮什么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①珍妮看着脸上溢满阳光的贝蒂,会心地笑了

②珍妮鼻子有些发酸,略思忖 , 说道:“太太,我还想借下您的阳光。”

( 4 )联系上下文,你认为贝蒂遗嘱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 5 )小说最后说“珍妮馈赠了我美好的阳光”,句中的“阳光”有哪两层含义?

( 6 )读完这篇小说,你得到了怎么样的启示?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缺口的木桶

梁刚

①儿子高三了,马上面临高考,但数学成绩老是上不去。父亲急,想跟儿子沟通,但儿子非常抵触。怎么办?

②这天,父亲特意跑到古镇,找到一个能箍桶的老人,他要求老人给他定做一只短一截木板的缺口木桶。老人说:“那还是木桶吗?咋用呀?你这不砸我牌子吗”父亲笑说:“我就是要让人家一眼看出,短一截木板,木桶就没法正常使用了。”老人疑惑地看了父亲几眼,似乎想得到确认,父亲狠狠点了点头。两个小时后,一只缺口木桶交到了父亲手中。

③父亲拿着这只缺口木桶回家,把它放在书房最显眼的地方。

④那边,儿子放学一进门就注意到了那个奇怪的木桶,但是他只是不屑地撇了撇嘴。父亲想凑上去说些什么,不料儿子却先身夺人:“不用解说,道理我懂,你是想让我提升数学这块短板,让木桶的容量迅速增加,但我讨厌数学!讨厌!”儿子的表情充满了厌烦。

⑤父亲一时不知从何说起,只是怔怔地看着儿子,心里是说不出的味道。晚上,他在QQ上给儿子留言:“我帮你请了最好的数学老师。”

⑥儿子没理会父亲的留言,可是,过了一天儿子突然回复:“人生的选择就没有第二条路了吗?那只木桶除了装水,就不能装其他东西了吗?如果装固体物质,短一截木板不是照常使用!!!”

⑦儿子故意用了三个惊叹号,明显是要和父亲叫板。儿子激烈的反应反而让父亲冷静了下来,他想了想,回复道:“木桶只是想告诉你,提升自己的短板,能最大限度增加自己的容量。”

⑧“难道只有一个选择吗?”儿子反诘道。

⑨父亲停了一会,慢慢地输入一行回复:“你也可以做出其他选择。”

⑩儿子回复得很快:“数学是我无法逾越的障碍,我想好了,我要学摄影,考艺术。”

⑪父亲默默盯着电脑屏幕,心里五味杂陈。他叹了口气,可又忍不住轻轻点头。

⑫父亲觉得高三那一年过得很慢,他看到儿子每天用功到很晚,而他也再也没有提起提高数学成绩这回事。

⑬终于,儿子考上了大学,还是本科。父亲捧着录取通知书看了好久,他知道按儿子原先的成绩,最多只能考个专科学校。

⑭儿子开始自信起来,与父亲的交流也变得主动。他会在QQ留言:“你看我做个班长是否够格?”父亲顿时激动起来,想跟他电话联系,但还是忍住了,他尽量回复得低调点:“可以!”儿子回复了一个握手的表情。父亲笑了,轻轻嘀咕到:“嘚瑟。”

⑮年末,儿子给父亲留言:“老爸,我这学期的考试绩点是4.5哦。”“不错。”父亲不敢表扬,但心里非常高兴。

⑯大三那年,儿子再次在QQ给父亲留言:“老爸,我创作了一个短剧,最近参加大学生专业比赛,要在电视上播呢,有兴趣就看看奥。”父亲兴奋得跳起来,隔着房门连声高叫:“孩子妈,你儿子出息啦!”老婆被他的叫声吓了一跳,手一滑,盘子砸了一地。

⑰父亲突然觉得放在儿子房间的那只木桶有些碍眼。那天,他悄悄把它拿了出来,恰好被回家的儿子撞上。儿子见了一顿,随即说:“爸,那木桶放着吧,我还有用。”父亲疑惑地看着儿子,问:“啥用?”儿子一笑,没回答。

⑱过了一段时间,父亲再到书房时,突然发觉那只木桶被换掉了。原先那只木桶矮胖,现在这只瘦长;原先那只由八块木板组成,现在这只只有七块木板。

⑲儿子从背后凑上来,揽着父亲的肩膀,故作神秘地说:“你觉得怎么样?这是原来的桶呢?还是新买的桶呢?”父亲静静地注释着那只桶,若有所思……(上文有删改)

( 1 )第④节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错字:________;改字:________。

( 2 )请将小说的主要情节补充完整。

父亲想借缺口木桶和儿子说理→________→儿子选择艺术并努力考上大学→________→________

( 3 )第⑪段划线句描写了父亲复杂的心情。结合上下文,具体分析“叹了口气”和“忍不住轻轻点头”所表现出的矛盾心理。


( 4 )一般文中人物的交流以对话为主,但上文的人物交流却以QQ留言为主。从第⑤至⑮节的内容,可以看出父亲教育儿子的方法和态度是:________。
( 5 )结合全文,以下对于文中“木桶”所揭示的道理,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借“木桶”告诉我们:只有提升自己的短板,才能最大限度增加自己的容量。
B: 文章借“木桶”告诉我们:只要忽略短板,虽然容量小一点但照样有自己的价值。
C: 文章借“木桶”告诉我们:去掉短板,重新组合,发挥长板优势就能挖就出潜力。
D: 文章借“木桶”告诉我们:短板长板都不重要,主要坚持自己的选择就定会成功。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春天播种,秋天收获,这是意料中的收获。生活中,也有一些收获是完全出乎意料的。面对出乎意料的收获,人们有诧异,有惊喜,有感叹,甚至还会有思索。

请以“意外的收获”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不得透露个人真实的信息。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兽性大发﹌”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