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2018俄罗斯世界杯”引发了一场足球热,据统计,大约三分之一左右的年轻人希望亲临现场观看世界杯。 B: 通过纪念汶川地震十周年,使人们又一次重温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场景。 C: 电影《芳华》勾起了一代人的回忆,是因为他们怀念那个时代的原因。 D: 中美贸易战的停战,不但有利于中美两国经济稳定发展,而且有利于世界经济稳步回升。 |
2、 |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5月10日,大约一百名左右的青年志愿者在橘子洲参加了绿色骑行活动。B: 在暑假的户外活动中,同学们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C: 为了规范义务教育阶段招生行为,长沙市教育局严禁公办学校招收择校生。 D: 将建设美丽乡村和打造文化景区相结合,既能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又能发扬文化旅游产业。 |
3、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杭州市专门成立了两会通信保障服务工作组,提前筹备完善的保障服务和应急处理方案,确保两会顺利进行。B: 此次参加湘湖小学“中国诗词大会”的选手在诗词积累和诗词创作方面造诣很高,在师生中有着极高的人气。 C: 春雨过后,只见水气从各个方向铺天盖地弥漫开来,远近山村在云雾中时隐时现,游客们看了无不肃然起敬。 D: 诸暨五泄风景区内,五个依山而下的瀑布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其中尤以第五瀑最为壮观,给人鹤立鸡群的感觉。 |
4、 | 选出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 ) A: 《骆驼祥子》中祥子最大的梦想是拥有一辆自己的洋车,但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他的希望一次又一次地破灭了,他与命运的抗争最终以惨败告终。B: 《骆驼祥子》中描写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如残忍霸道的车主刘四、大胆泼辣有点变态的虎妞、一步步走向毁灭的小福子、不给仆人饭吃的杨太太以及诈骗祥子的孙侦探等。 C: 《海底两万里》是法国著名的科幻和探险小说家凡尔纳创作的,讲述的是尼摩船长驾驶自己设计的“诺第留斯”号潜水艇在海中自由航行的故事。 D: “诺第留斯”号潜水艇是尼摩船长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它利用风发电。尼摩船长评价“人类的进步实在是太快了”。 |
5、 | 下列划线字注音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公输盘(pán)敝舆(yú)长(zhàng)木 B: 至于郢(chén)短褐(hè)鲋(fù)鱼 C: 禽滑(gǔ)厘守圉(yù)梗(pián)楠 D: 不见(jiàn)我犀兕(ào)木牒(diē) |
6、 |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化用典故,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B: 明朝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序,序是一篇文章的前言部分。 C: 莫怀戚的《散步》,温暖人心,角度小巧,颂扬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以及对生活高度的使命感。 D: 苏联的契诃夫写的小说《变色龙》以两位重病人相互之间所持的态度为线索展开情节,语言凝练冷峻,富有哲理。 |
7、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秘决 儒养 扭捏作态 言不及意 B: 骈进 杜绝 强聒不舍 自惭形秽 C: 绸缎 脏物 鸠占鹊巢 丰工伟绩 D: 制栽 涵养 大发雷庭 矫柔造作 |
8、 |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休憩(qì) 物外之趣 鹤唳云端(lìn) 沟壑 B: 洗濯(zhuó) 可望不可及 碌碌终生(lù) 玷污 C: 堕落(duò) 繁弦急管 玲珑剔透(tī) 苦熬 D: 雏形(chú) 险象叠生 得失之患(huàn) 厄运 |
9、 | 选出对下列划线词解释有错的一项( ) A: 走送之(跑) B: 余因得遍观群书(因此) C: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这、此) D: 或遇其叱咄(有时) |
10、 | 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 对待一切善良的人,都应该做到真和忍:真者,真诚相待,不虚情假意。忍者,宽容忍让,不针锋相对。 B: “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这是韩愈盛赞同时代书法家张旭的话。 C: “海啸”究竟是一种什么现象?它是如何产生的?又该如何去预测?我们应该尽快搞清楚这些问题。 D: 毕业50周年同学会现场,昔日的少年,今天的老人,你拉着我的手,我搂着你的腰,说啊、笑啊、哭啊……那场面真的是太感人了。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摊破浣溪沙①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②,太鲜明③。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注释】①这是一首咏桂花词。②彦辅:晋代名士乐广的字,以风流清高被人推崇。③太鲜明:《晋书•刘隗传》载刘纳语:“王夷甫(王衍)太鲜明,乐彦辅我所敬。” ( 1 )这首词是宋代婉约派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所作,词的上阕前两句写出了桂花的________和________。( 2 )请分析词的下阕写“梅花”和“丁香”的作用。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三] 【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桃花源记》) 【乙】 相命肆①农耕,日入从所憩。桑竹垂余荫,菽稷②随时艺③;春蚕收长丝,秋熟靡④王税。荒路暧⑤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⑥犹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纵行歌,班白⑦欢游诣。 (节选自《桃花源诗》) 【注】①相命:互相传令,此指互相招呼。肆:致力。②菽稷:泛指粮食作物。③艺:种植。④靡:没有。⑤暧:遮蔽。⑥俎豆:古代祭祀用的礼器。⑦班白:头发花白,指老人。 ( 1 )解释下面画线的词在文中的意思。①仿佛若有光 仿佛:________ 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________ ③便要还家 要:________ ④此中人语云 语:________ ⑤日入从所憩 :________ ( 2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②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 3 )两文都描写世外桃源,很多内容是相互照应的,请你分别从两文中找出两处照应的句子。( 4 )结合【甲】【乙】两文,说一说世外桃源有哪些吸引人的地方? |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风 雪 夜 归
①早归者与晚归者的心理是不一样的。她是个晚归者,街上早已冷冷清清,多的是风、是雪、是脚印。
②拐过这个弯,就可以看到大门了,她觉得心跳得很急,但愿不要关。但愿……她觉得手脚冰凉。在大街的拐弯处,在雪花萦绕的惨淡的灯光下,大门紧紧地闭着。
③她拉紧了围巾,向目所能及的地方张望了一番,希望大院里还有一个跟她一样晚归的人。但一个也没有。
④只得叫门了。她绕着墙走过去。叫谁呢?金娣是她最好的朋友,可上个月出嫁了,要是在上个月看这场电影就好了,她立刻觉得自己很好笑。算了,叫刘安婶吧,在大院里,打招呼数她最亲热,可她嫌这胖老婆子势利,平常是不大搭理她的。那是好多年前了,她读完高中被下放,妈妈难过得哭,刘安婶却说:“你下放以后就是贫下中农了,以后生了伢也是贫下中农了。”后来招工回城,这刘安婶对她并不坏,可她总忘不了那句话,不能叫她,再说,既然平时没交往,现在打搅人家也不合适。那么只好叫马平平了。这个十四岁的男孩,父母在外省工作,他跟姥姥住。打小时候起,他就总缠着她讲故事,她也不叫他失望。她瞅准了平平家的方向,她像是第一次发觉,墙头怎么这么高哇!声音该传不进吧?唉,就传进了又怎么样呢?十四岁的孩子睡着,哪怕在旁边敲大鼓也不会醒的。
⑤那就叫平平的姥姥吧。那是最慈祥不过的老太太了,全院里也就她最关心她的婚事,三天两头要给她介绍对象。但她却怕极了。那些衣冠楚楚的小伙子的审视的目光,能把她的人看矮了一截,她心里很痛切地感到了悲哀,她在广阔天地里磨去了最美好的年华。人说,十七十八无丑女,可她,已经三十岁了,如果再年轻五岁,那怕三岁呢,她也要争取一下。她并不笨;可现在,都晚啦,就像去看这场电影,不防门已关上一样。那么,就听天由命,随便找一个,她又不愿意;于是人们背后都讲她会挑剔,只有平平的姥姥没讲过,可是,叫这六十多岁的老人深更半夜、又冒着大雪来给自己开门,这万万使不得!
⑥她觉得很冷。才发现雪更大了,风更紧了,近处远处,都是白茫茫的世界。当看到大街尽头时,有个黑点朝这边走来。她的眼猛然睁大,如果是大院里的人该有多好啊!她一定会对他说一千声一万声的谢,不管他在不在意。
⑦终于走近了,一个提篮子的中年人。但他丝毫没有拐进大院的意思,匆匆过去了。她真想顿脚,真想诅咒。不知是诅咒那人,还是诅咒自己;是诅咒天气,还是诅咒运气。她眼巴巴地盯着他的背影,一时充满了羡慕。他是提着东西的,回家一定有人给他开门,是母亲、是妻子?那家,一定是温暖极了的。她也有家、有床、有被、有炉子;尽管有点孤独,却是暖和的,然而她进不去,咫尺天涯,该死的电影。
⑧她不能设想能在门外过一夜。喊吧!笼统地喊,谁愿意谁来开。她发誓,不管开的是谁,以后都要对他很好很好。她终于放开了嗓子,并用手去捶,“开开门……”
⑨“吱”的一声,门开了。
⑩原来门并没有关上。
燃烧的月亮
迟子建
①大阳是不大懂得养生的,只要它出来,水远圆圆的脸,没心没肺地笑。它笑得适度时,花儿开得繁盛,庄稼长势喜人,人们是不厌弃它的;而有的时候它热情过分了,弄得天下大早,农人们就会嫌它不体恤人。月亮呢,它修行有道,该圆满时圆满着,该亏的时候则亏。它的圆满,总是由大亏小亏换来的。所以亏并不一定是坏事,它往往是为着灿烂时刻而养精蓄锐。
②故乡的夜晚,一本书,一杯自制的五味子果汁,就会给我带来踏实的睡眠。可是到了月圆的日子,情况就大不一样。穿窗而过的月光,进了屋后,招呼也不打,仰面躺在我身旁空下来的那个位置。它躺得并不安分,跳动着,闪烁着,一会儿伸出手抚抚我的睫毛,将几缕月光送入我的眼底;一会儿又揉揉我的鼻子,将月华的芳菲再送进来。被月光这样撩拔着我只能成睡睡醒醒了。
③月光和月光是不一样的。春天的月光,像一片刚钻出些叶芽的草地;夏日的月光,流泻在空中,你抓一下,手上就像有满把的膏脂;秋天的月光,像平镜般的湖水,又如古琴弹出的功 声音;冬天的月光虽然薄而白,但落到雪地上像刚印刷出来的年画。相比较,冬春之交的月光,就没什么特别动人之处了。雪将化未化,草将出未出,此时的月光,也给人犹疑之感,瑟瑟缩缩的。
④就是在这样的乍暖还寒时节,一个满月的日子。回到自己的住处时,月亮已经升起来了。微醺的缘故,未及望月,就熄灯睡了。大约凌晨三点,我被渴醒了。床畔的小书桌上,通常放着一杯白开水。宝内似明非明,我起身取水杯的时候,发现杯壁上晃动着迎春枝条般的鹅黄光影。心想月光大约太喜欢玻璃杯了,在它身上作起了画。喝过这杯被月光点化过的水,无比畅快
⑤回床的一瞬,我有意无意地望了一下窗外,立时被眼前的情景震住了:天哪,月亮怎么掉到树丛中了?我见过的明月,不是东升时蓬勃跳跃在山顶上的,就是夜半时高高吊在中天的,我还从没见过栖息在林中的月亮,仿佛伸伸手就能捉到。月亮也许因为走了一夜。被磨蚀得不那么明亮了,看上去毛茸茸的,但皎洁而不耀眼,清澈中散发着温热,更像一盞挂在树梢的灯,默无声息地燃烧着。那些还未发芽的树,原本一派萧瑟之气,可是掖在林间的月亮,把它们映照得流光溢彩,好像树木一夜之间回春了。丫杈的树枝上有如开满了粉白的鲜花,而圆月、树林、斜枝、光影像随意泼洒点染的一幅画,又如意境幽雅的一首诗。
⑥看过了这样的月亮,我再回到床上时,又怎能不被美给惊着呢!虽然接着睡了,可是睐上一段时间,又惦记着什么似的,醒来了。只要睁开眼,朦胧中会望一眼窗外——啊,月亮还在林间,只不过更低了些。再睡,再醒来,再望,也不知循环往复了多少次。月亮终于沉在林地上由灯的形态,变幻成篝火了。这是那一夜的月亮留给我的最后印象。
⑦第二天彻底醒过来时,天已大亮,哪还有满月时的圣景。消尽了白雪而又没有返青的树,看上去是那么的单调。虽然寻不见月亮的踪迹,但我知道它因为燃烧得太忘我了,动了元气,此后的半个月,它将一点点地亏下去。待它枯槁成弯弯的月牙儿,才会真正复苏,把亏的地方,再一点点地盈满。它圆满后,不会因为一次次地亏过,就不燃烧了。而且月亮懂得,没有燃烧,就不会有涅槃再生,就不会有新一轮的蓄养生长,也就不会有再一次痛快淋漓燃烧的精彩。
⑧我怎么能想到,在印象中最不好的赏月时节,却看见了上天把月亮抛在凡尘的情景呢。假使我彻头彻尾醒着,这样的风景即使入了眼,也不会摄人心魄。正因为我所看到的一切在黎明与黑夜之间,在半梦半醒之间,那团月亮,才美得夺目。
( 1 ) 作者笔下的春夜满月“美”在何处?请以下面一段文字作为开头,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自拟题目,并把题目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②文体符合要求;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或套作;⑤作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教室里,同学们正在专心听课,忽然一声闷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