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晌午(shǎng) 黏性(zhān) 哺育(pǔ) 默契(qì) 踱来踱去(duó) B: 侮辱(wū) 骷髅(lóu) 污秽(huì) 亘古(gèng) 深恶痛绝(wù) C: 祈祷(qí) 取缔(tì) 奴隶(lì) 滞笨(zhì) 鞠躬尽瘁(cuì) D: 愧怍(zuò) 憎恶(zēng) 气氛(fēn) 惩罚(chéng) 潜心贯注(qián) |
2、 |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捏的面人无论是唐僧师徒还是十二生肖,无不栩栩如生。B: 一个烟头引起了一场大火,这座被烧毁的大楼让人叹为观止 , 唏嘘不已。 C: 填表时,他既想报海南三日游,又想报台湾七日游,总是见异思迁。 D: 今天学习《变色龙》,同学们一定要洗耳恭听 , 否则愧对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 |
3、 | 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宛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现在多写作“婉转”。 B: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全年要做的事尽早安排好。计,打算。 C: 莅临:来到,来临(多指顾客)。多用于书面。莅,到。 D: 朗润:明亮滋润。朗,明亮。润,滋润、润泽。 |
4、 | 结合语境修改画线语句,最恰当的是( ) B: ①小院被点缀得红红火火、热热闹闹②甜瓤赛蜜 C: ①把小院衬托得冷冷清清、十分寂静②瓤甜如蜜 D: ①把小院点缀得红红火火、热热闹闹②瓤甜如蜜 |
5、 | 请选出下列词语解释中错误的一项( ) A: 山朗润(明亮滋润)起来了。(《春》) B: 她憔悴(形容人得了重病,非常严重)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秋天的怀念》) C: 我暗暗的在那里匿笑(偷偷地笑)。(《金色花》) D: 像小珊瑚珠攒(凑在一块儿)成的小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6、 |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标题、导语、主体是新闻最主要的三个部分。 B: 《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本散文集。其中收集的文章,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抒情性文章。 C: 《芦花荡》是一篇小说,选自《孙犁文集》,写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 D: 《石壕吏》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哭!”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形成强烈的反差,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的矛盾。 |
7、 | 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 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 B: 他的语文成绩不仅在全校很突出,而且在我班也名列前茅。 C: 父亲已经走了,但那番语重心长的话语时时在我的心头回想。 D: 通过开展“每月少开一天车”的活动,可以使鞍山的空气更加清新。 |
8、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 畎亩(quǎn) 遒劲(jìn) 销声匿迹(nì) 坦荡如砥(dǐ) B: 镂空(lòu) 箕畚(běn) 惟妙惟肖(xiào) 情趣盎然(ànɡ) C: 簌簌(shù) 篡改(cuàn) 眼花缭乱(liáo) 深恶痛绝(è) D: 石砌(qiè) 着眼(zhuó) 属引凄异(zhú) 振聋发聩(kuì) |
9、 | 给下面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在你迢迢的人生旅途中 ②给你绵绵不断的温馨和取之不竭的力量 ③但这笔财富永存 ④它会永远陪伴着你 ⑤岁月尽可以像落叶一样飘逝 A: ⑤①③④②B: ④③②⑤① C: ⑤③①④② D: ①⑤④②③ |
10、 | 下面语段,已打乱顺序,最佳排列顺序是( ) B: ⑤①③⑥④② C: ①③②⑤④⑥ D: ③②⑤①④⑥ |
阅读《别云间》,回答问题。 ( 1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首联高度概括了诗人艰苦卓绝的抗清斗争。 B: 颔联抒写了诗人按捺不住的满腔悲愤。 C: 颈联袒露对故乡、亲人的依恋不舍之情。 D: 尾联抒发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无奈和痛苦。 ( 2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中,作者“难”在何处?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判曰:“未可。”齐人三鼓。对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1 )选出下列划线词意思、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A: 其乡人曰/门人弟子填其室 B: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辍耕之垄上 C: 望其旗靡/所向披靡 D: 肉食者鄙/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2 )长勺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作战中,曹刿两次抓住战机,出奇制胜,第一次是在________之时,第二次是在________之时。(用原文填空) ( 3 )曹刿在这场战役中的表现给了你哪些启发? |
数据权力如何尊重用户权利
①“3·15”消费者权益日刚刚过去,人们还在谈论食品安全、假冒伪劣,但也有越来越多的目光聚焦到消费者的数据权利。比如,一则“大数据杀熟”的新闻就持续引发舆论关注。有网友自述:通过某旅行服务网站订特定酒店,朋友的账号显示只需300元,自己的账号则要380元。相同的房间,不同的价格,这可以说是算法的“功劳”。通过深挖消费者过往消费甚至浏览记录,让算法洞悉消费者偏好,不少互联网平台清晰地知道消费者的“底牌”,于是就有了上述的看人下菜碟。
②明明是明码标价却能暗度陈仓,消费者只能大叹防不胜防。随着新闻的发酵,身边也有朋友做了类似小实验,发现上述情况绝非个案:同在办公室的甲与乙同时打开某打车APP,呼叫起终点相同的快车(平价车)。但发现,平时常呼专车(高端车)的甲,显示价格就比平时只用快车的乙略高。因为信息不对称,这样的手法显得很隐蔽很“高明”,能通过赚取更多消费者剩余来获得超额收益,但对于普通用户而言,欢天喜地拥抱新经济,认准了平台反而深受其害,这真的成了“最懂你的人伤你最深”。
③有人说,这是针对不同消费能力群体的差别定价。从福利经济学的视角,差别定价并非一定是坏事。飞机头等舱价格总是数倍于经济舱,演唱会内场座位必然高价,企业版软件总比家庭版贵很多,它们并不是比普通座、大众版“好”那么多!这样的定价策略之所以被接受被实践,不只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更基于这样的大前提:它有助于扩大消费群体,保证产品供给,从而增进社会总体福利。然而,同一时刻对同一产品的差别定价,尤其是将消费者蒙在鼓里随意加价的情形,并不在其列。为了获得灰色超额利润,它损害了消费者权益,已经构成违背消费者知情权的价格欺诈,不为价格法所允许。
④从年初支付宝个性化年度账单引发的大数据信任危机,再到“大数据杀熟”的案例,大数据时代普通消费者的弱势处境暴露无遗。尽管互联网从诞生之际,就被冠以“透明”美誉,但今天看来,这份透明是非对称的。一方面,平台化意味着新的中心化,平台手握海量数据,对个人生活轨迹以及消费偏好精准画像,让个人无处藏匿;另一方面,就像“大数据杀熟”案例所展现的,平台可以有所隐瞒,只以“有限真实”示人。这样的权力结构,像不像站在一只望远镜两头对视的人:一方看到了对方无限放大清晰的像,另一方则只能看到一个极度缩小的黑点?
⑤当然,这绝不是说大数据带着原罪,技术本身是中性的,要避免“技术的贪欲”,既要求拥有技术者不丢失克制的美德,更应构建与大数据发展相适应的消费权利观念。毕竟,面向万物互联的未来,大数据的深度利用与广泛共享是无法扭转的趋势,无论是通过大数据营销快速撮合交易,还是依靠大数据分析完善社会治理,数据正在极大地改变我们的生活。但换个角度说,当大数据无孔不入,也要谨防数据规则远远落后于数字生活,尤其要避免一些“数据王国”滥用数据权力。只有保证普通用户数据权利与平台数据权力间的大致平衡,才能为大数据的长足发展,赢得更多彼此信任的空间。
(《人民日报》2018年03月23日,有删改)
( 1 )联系上文,对下面的现象做出解释。钦差大臣002:这是基于顾客差异的定价,平台会根据大数据提供的信息对不同消费者消费性质、消费水平和消费习惯等差异,制定不同的价格。说白了,就是企业为了利益,很正常。
张女士发现自己在网络上搜索关键词后,平台会推送各种她想购买的商品与服务。她觉得这种推荐非常人性化,解决了不少比价的时间,也帮助解决了选择困难症。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棉花糖
周波
那年,老家的炊烟像云朵一样悠悠地飘着。
晌午,父亲拖着一身的泥巴吭哧吭哧地走回家。这日头!父亲心里一阵嘀咕。“回来了?”母亲把毛巾递给父亲。“嗯,先喝口水。”父亲走到水缸边,用勺满满地盛了一碗凉水,咕噜一声灌进肚里。我那时年龄小,每天屋里屋外跑。父亲背着一大摞农具进院门时,我每次比母亲跑得快。“丫头,又看我喝水?”父亲滴着汗珠朝我笑。“甜吗?爹。”我两手搭着缸沿咯咯地笑弯着头。“甜,很甜,像吃棉花糖。”爹又笑。
于是那天起我记住了棉花糖的滋味,做梦也想吃棉花糖。后来我上学了,看到学校的门口有流动的商贩卖好看的棉花团一样的东西。同学们说那是棉花糖。棉花糖?我禁不住诱惑,用零碎的硬币买了一小团吃。真的很甜,还带着香味。
回家的路上,我一直想着父亲陶醉的样子。父亲说缸里的水是棉花糖味,这是真的吗?难道是棉花糖化了变的?我急切地穿过窄窄的田埂,我没见到父亲行走的身影,却看见母亲提着竹杆沿着河塘在追赶鸭群。
我打开家门,扔下书包就蹿到院里的水缸边。我个子矮,踮着脚看不到水的影子。我端来一把椅子站上去,才终于看见那一汪被父亲快喝光了的棉花糖水。
“你不要命了?”母亲不知啥时候进来的,见我的头隐没在缸里,大叫起来。我后来对母亲说:“没有您一声叫,我也许就掉不进缸里去,也不会明白缸里的水根本不是棉花糖的味。”
父亲惊慌地把我湿漉漉从缸里拎了出来,嘴里咕噜噜地想说什么。然后我看见父亲舀了一瓢水喝,父亲那会儿喝水的样子一点也不好看。当然我不敢问缸里的水甜不甜,因为我已经知道水不是棉花糖味的。
惊魂未定的母亲给我换干衣服后去了堂屋,我根本没想到她会去找那根赶鸭的竹杆来打我。“你这是作啥?放下!”父亲扔了水瓢吼道。
“今天不打她一下,明天还会掉进缸去。”母亲气着说。我受了太大的惊吓,在两个水缸缝隙里躲藏。“出来!”父亲朝我喊。我从缸缝里看见父亲的脸铁青,筋脉一根根在颤抖。“不出来我要砸缸了!”父亲嗓门特别大。我只好出来,我想父亲一定不会打我,因为他从来没打过我,刚才还阻止了我母亲的竹杆。但我很快感到不妙了,父亲的眼睛转来转去显然是在寻找打我的家伙。
果然父亲在堆满农具的墙角一顿乱翻,第一次他拿起一根粗大的竹棍子走到我跟前,把我吓得半死。第二次他换成扁担又走到我跟前,我哭着求饶。第三次他拿起一顶草帽,我破涕为笑。然而父亲还是没打下来。而这时让我惊奇的是父亲蹲在地上拼命地在拔一根草。拔草作啥?我呆呆地看着父亲。
“站好了!”父亲站起身命令我。我很听话,毕恭毕敬地站着。随着一阵风吹过颈部,父亲说惩罚结束。原来父亲用那根草在我脸上打了一下。我用手摸了摸自己的脸。有点痒。
晚上,父亲来到我床头边,问:“丫头,疼吗?”我大哭起来,紧紧地抱住了父亲。“小孩子不能喝生水,要得病的。”父亲微笑着对我说。
“今天我买了棉花糖吃,爹不是说缸里的水和棉花糖一个味吗?”我伤心地说。
“爹骗你的。”父亲愣愣地看着我。
父亲走的那年我正读大学。有一天,我接到加急电报,告知父亲病危的消息,我连夜乘火车赶回老家。
父亲一直等着我,在病床上他老泪纵横地捏紧着我的手。可父亲的手冰冷。 “爹„„.这辈子„„.只打过你„„一次。”父亲喘着气说。“您„„一次„„也没打过。”我感动得泣不成声。母亲在一边默默地流着泪。
“爹,还记得这个吗?我把它带回来了。”我从书包里取出一个小布包,一层层地打开。
“一根草?”周围的人全惊讶万分。
我把那根草轻轻地放到父亲的手心上,然后我把自己的手放上去,再把父亲的五指合起来……
( 1 )本文描写了一位慈爱的父亲,主要通过哪些事情来表现的?请简略概述。( 2 )水缸里的凉水明明不甜,父亲为什么要说“甜,很甜,像吃棉花糖。”?( 3 )请赏析“父亲的脸铁青,筋脉一根根在颤抖”( 4 )请说说文中“一根草”的特殊含义。( 5 )你是否赞赏文中这种父亲?作文:
在流逝的时间里,在成长的岁月中,总有一些画面会牢牢地留在你的记忆里,如同定格的相片,永远不会褪色……请以“定格在记忆里的画面”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
要求:①以记叙为主;②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③不得抄袭本试卷中的阅读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