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周末,小颂让小风帮忙写一篇文章,小风拒绝了,他说自己不想成为( ) A: 秋风客 B: 老生儿 C: 捉刀人 D: 墙头草 |
2、 |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有误的一项是( ) A: 《骆驼祥子》中祥子最大的梦想是拥有一辆自己的洋车,但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他的希望一次又一次地破灭了,他与命运的抗争最终以惨败告终。 B: 《骆驼祥子》中描写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如残忍霸道的车主刘四、大胆泼辣有点变态的虎妞、一步步走向毁灭的小福子、不给仆人饭吃的杨太太以及诈骗祥子的孙侦探等。 C: 《海底两万里》是法国著名的科幻和探险小说家凡尔纳创作的,讲述的是尼摩船长驾驶自己设计的“诺第留斯”号潜水艇在海中自由航行的故事。 D: “诺第留斯”号潜水艇是尼摩船长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它利用风发电。尼摩船长评价“人类的进步实在是太快了”。 |
3、 | 下列字形和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妖娆(ráo) 阴诲 咬文嚼(jiáo)字 红装素裹 B: 佝偻(gōu) 狡黠 根深蒂(dì)固 唯唯连声 C: 襁褓(qiáng) 聒噪 吹毛求疵(cī) 恪尽职守 D: 恣睢(suī) 诘难 鸿鹄(hú)之志 无与轮比 |
4、 | 2014年3月1日21时20分左右,在云南省昆明火车站发生了一起由新疆分裂势力组织策划的恶性砍杀事件。10余名统一着装的暴徒蒙面持刀在火车站广场、售票厅等处砍杀无辜群众,此次暴力事件造成29死143伤。政治课上,老师让同学们用一句话来评价这一事件。评价最恰当的一句是 ( ) A: 学生甲:如此恶性事件真是骇人听闻!B: 学生乙:如此恶性事件怎能不让人深恶痛疾。 C: 学生丙:如此恶性事件真可以说是骇人听闻啊! D: 学生丁:这难道不是一件让人深恶痛疾的恶性事件吗? |
5、 | 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都有错误的一项( ) A: 侧(cè)隐 杳(yǎo)无消息B: 负荷(hé) 中流砥(dǐ)柱 C: 吞噬(shì) 言简意赅(ɡāi) D: 聘(pìnɡ)请 如火如茶(tú) |
6、 | 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B: 重荷(hé) 匿名(nì) 哺育(bǔ) C: 撺掇(cuān) 蓬蒿(hāo) 克扣(kē) D: 拆散(chāi) 嗥鸣(gāo) 观瞻(zhān) |
7、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夜幕降临了,我的脑海中还浮现着那醉人的黄昏,那美丽而令人心驰神往的情景深深地吸引着我不能自拔。 B: 由于富春江流域航标设置年代较早,且受水流反复冲刷,使航道发生变化,目前这个问题已高度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C: 著名媒体人“罗胖”提出这样一个概念,他认为,未来中国人必须适应“U盘化生存”,即自带信息、不装系统、随时插拔、自由协作。 D: 《二泉印月》自始至终让人感受到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想感情,同时,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手法与风格也让人叹为观止。 |
8、 | 下列文学常识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 《望岳》《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唐代诗人杜甫写的诗。 B: 宋廉(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赠序”,有临别赠言的性质。 C: 成语“一鼓作气”“扑朔迷离”分别出自《曾列论战》《口技》。 D: 在古代,“江“指长江,“河”指黄河,今天的“江”“河”泛指河流。 |
9、 | 下列各项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C: 不闻/爷娘/唤女声 D: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10、 | 下列字形和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冰辙(chè) 棋子 蓟北(jì) 风骤 B: 一箪(dān) 鹧鸪 红绡(xiāo) 逝者 C: 曲肱(hóng) 宏毅 笃志(dǔ) 博学 D: 蹴尔(jiù) 海棠 骈死(pián) 槽枥 |
阅读《山坡羊 潼关怀古》,完成题目。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 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 1 )本曲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朝________家。“山坡羊”是________。( 2 )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 3 )仔细品味画线的句子,说说加横线的字好在什么地方,会使人产生怎样的联想。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故有所览辄省记。 ( 3 )下列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做官前后的比较证明借书读才能取得事业成功。 B: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意在表扬黄生。 C: “生固幸而遇予”告诫黄生珍惜机会勤奋学习。 D: “其切如是”的“是”指代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
宽恕
(俄国)屠格涅夫
①这事发生在一八零五年,一个老朋友告诉我说,也就是在奥斯特里茨战役发生前不久。我在其间任军官的那个团驻扎在捷克的摩拉维亚。
②上头严禁我们骚扰和欺压当地百姓;虽然我们也算作是他们的盟友,但是他们仍然对我们侧目而视。
③我有一个勤务兵,名叫叶戈尔,原是我母亲的农奴。他为人诚实、温和;我从小就了解他,对他像朋友一样。
④突然有一天,在我住的那家屋子里爆发出一阵哭骂声。原来房东太太的两只鸡被人偷了,她咬定是我的勤务兵偷了鸡。他申辩一番后就把我叫去作证人……“他,叶戈尔·阿夫诺莫夫!怎么会偷呢?”我劝说房东太太要相信叶戈尔说的话,但是她什么话也听不进去。
⑤这时,齐整的马蹄声从街上传来,司令官带了手下的一班人马来了。
⑥司令官身体虚弱,垂头丧气,带穗的肩章低垂到胸口,骑马走着慢步。房东太太一见到他,便奔向前去拦住了马头,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似乎痛不欲生,头上什么也不戴,一面大声诉说我的勤务兵,一面用一只手指着他。
⑦“将军!”她喊叫道,“大人!请评评理吧!帮帮我!救救我!这个士兵抢了我的东西!”
⑧叶戈尔这时站在屋子的门口,双手下垂,身体挺直,手里拿着军帽,连胸也挺起来了,双脚并拢,俨然一个哨兵,可就是一句话也不说!他大概被站在马路中央的这位将军和手下的一班人吓懵了,或者面对灭顶之灾惊呆了。此时我的叶戈尔面如土色,只知道站着眨眼皮!
⑨司令官漫不经心、郁郁不乐地瞥了他一眼,气呼呼、闷声闷气地说了一声:
⑩“嗯?……”
⑪叶戈尔像个木偶般地站着,瞅着他。从旁边看去,他的样子像在笑。
⑫“绞死他!”司令官往马的腰部推了一下,又继续走去了——开头还是慢步走,然后便快速小跑起来。一班人马都跟着他的节奏行动起来;只有一个副官掉转马头,向叶戈尔扫了一眼。
⑬不服从命令是不可能的……叶戈尔被抓起来,送去执行死刑。
⑭这时,叶戈尔完全呆了,只是吃力地大喊了一两遍“老天!老天!”然后轻声说道:”上帝看见——不是我!”
⑮跟我告别时,他非常伤心地哭泣起来。
⑯叶戈尔开始悲哀地、苦苦地哭泣,一边和我诀别。我陷于绝望的境地。
⑰“叶戈尔!叶戈尔!”我绝望地喊道,“你怎么一句话也不对将军说呢!”
⑱“上帝看见……不是我。”这可怜的人只能哽咽着重复这句话。
⑲房东太太也吓坏了。她怎么也没有料到将军会有这么可怕的决定,这回轮到她大哭了。她开始央求所有人,向每个人恳求宽恕,要人家相信她的鸡都找回来了,说她愿意自己去把事情说清楚……
⑳当然,这一切都毫无用处。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房东太太越来越大声地号哭起来。
㉑叶戈尔已向神父作了忏悔并领了圣餐,对着我说:”长官,请告诉她,叫她别伤心……我已经宽恕了她。”
㉒我的老相识重复了他仆人的这句话,接着轻轻说道:叶戈尔·阿夫诺莫夫,亲爱的,真是一个好人啊!
㉓说着,泪水沿着他苍老的面孔滚落下来。
(选自《世界最好短篇小说》)
( 1 )梳理小说情节,简要概括小说主要内容。①但是他们仍然对我们侧目而视。
②但他们还是不信任我们。
( 3 )我的老相识叙述完故事后轻轻说道:“叶戈尔·阿夫诺莫夫,亲爱的,真是一个好人啊!”他为什么要这样说?结合内容,简述原因。遍地战壕
季明
那时候,老兵还是个十七岁的新兵。
到了部队,就开始挖战壕,这活儿遭罪。老兵手上满是血泡,泡起,磨破,再起,最后成了老茧。对此,老兵很有意见,当兵练好枪就行,他是来杀日本鬼子的,不是来卖苦力挖“水渠”的。于是,老兵就开始消极怠工。
战壕挖好后,连长要检查。连长是东北人,黑大个儿,双手别在身后,握着一把小工兵铲,一上一下地晃悠。老兵见到连长来了,赶紧抬头、挺胸、立正,笔直地站立在自己挖的战壕旁。
连长看见老兵敷衍了事挖出的战壕,火苗腾地蹿上来,脸就更黑了,抡起小工兵铲,在老兵头上“咣咣”地敲。
“你个王八犊子,找死啊!”连长骂。
老兵戴着钢盔,工兵铲拍在上面,脑袋不痛,但那“咣咣”声,却震得两耳嗡嗡响。老兵不服,大声说:“长官,俺是来杀鬼子的,不是来挖水渠的!”
“来杀鬼子啊?要是没了命,咋杀?”连长揪着老兵的耳朵,一指战壕,吼道,“战壕是保命的,记着,它,就是你的命,重复一遍!”
老兵“啪”的一个立正,就吼了起来:“战壕,是俺的命!”
接下来,老兵只好认真地挖战壕,战壕挖成后,还要掏防炮洞。
跟鬼子干了一仗后,老兵就发现连长的话是真理。那天,鬼子开始进攻了,连长观察了一下,声嘶力竭地喊:“防……炮……啦……”
在连长的吼声中,士兵们抱头鼠窜,纷纷钻进防炮洞。瞬间,鬼子的炮弹就铺天盖地砸过来,接二连三地爆炸,一时间地动山摇,火光冲天。老兵哪见过这阵势,抱头缩在防炮洞里,筛糠一样地抖。
炮声一停,连长立马跳出去,声嘶力竭地喊:“上战壕!玩命啊!”
老兵没有出去,抱头缩在防炮洞内,抖成一团。
鬼子的进攻被打退了,连长冲过来,一把将老兵提溜出去,抡起工兵铲,在他头上“咣咣”地敲,骂:“王八犊子!”半晌,才喘着粗气停下手。
老兵趔趔趄趄地站起来,连长揪着他的耳朵,一指战壕,吼:“这里不是乌龟壳,它,是老爷们玩命的地方,重复一遍!”老兵立正,就吼了起来:“战壕,是老爷们玩命的地方!”
几仗打下来,老兵就记住了连长的话,战壕不仅保命,更是男人拼命的地方。于是,他在连长“防炮啦”的呼喊里,进防炮洞;在“上战壕!玩命啦”的吼叫中,跟鬼子拼命。
战壕,一条条地挖;仗,一场场地打;身边的兄弟一茬茬地倒下,新兵们又一茬茬地补进来。跟鬼子一路打下去,天南地北,到处都有老兵挖的战壕……
许多年后,九十多岁的老兵,在孙子的搀扶下,来到一处战场遗址。拨开荒草,老兵下到战壕里,突然发现有一个防炮洞还在,他弯下腰,艰难地钻进去,静静坐着,倏地老泪纵横,他想起了连长。
连长就牺牲在这里的战场上。那天鬼子的炮击开始时,几个新兵吓傻了,站着没动,连长冲过去,一发炮弹就落在了他的脚下。
在爆炸声中,连长消失了,只有那把工兵铲飞在空中,车轮般翻转着,然后,落下,笔直地插在地上……许多年来,那把工兵铲,一直在老兵的脑海中翻飞。
老兵走出战壕,站在山坡往远处眺望,恍惚间,枪炮声在耳边响起,硝烟和那把翻飞的工兵铲,又在眼前浮现。于是,他握紧拳头,深吸一口气,学着连长的样子,大喊一声:“防……炮……啦……”
四面的群山荡起阵阵回声:“防……炮……啦……”
( 1 )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入相关内容。连长第一次用工兵铲敲打老兵是因为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
连长第二次用工兵铲敲打老兵是因为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
( 2 )小说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①战壕,一条条地挖;仗,一场场地打;身边的兄弟一茬茬地倒下,新兵们又一茬茬地补进来。
②在爆炸声中,连长消失了,只有那把工兵铲飞在空中,车轮般翻转着,然后,落下,笔直地插在地上……
( 3 )对连长这个人物形象的分析,错误的两项是( )这则材料带给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立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但要文体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