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0年云南省腾冲第一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语文学习之旅中,我们将领会到名人的光辉形象。将“领会”改为“领悟”。
B: 中国梦不仅在国际社会产生强烈反响,而且在国内引起强烈共鸣。将“在国际社会产生强烈反响”和“在国内引起强烈共鸣”互换位置。
C: 通过调查,使我们了解了真实情况。删掉“通过”或“使”。
D: 为了防止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件,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了安全措施。 去掉“防止”或“不”。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 边/责 应/随声附 自吹自/鼓助威
B: 妒/病 高/引高歌 之以恒/强凌弱
C: 果/胸 防/心吊胆 方兴未/自怨自
D: 桑/悲 样/依山笑大方/心旷神
3、找出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 花香藕具有补心脾、润秋燥、收缩血管、清热补血,深受食客喜爱。
B: 候风地动仪的主要构成部分是由触发机关和报警装置组成的。
C: 十年过去了,汶川大地震的幸存者大多走出了地震带来的阴影。
D: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不仅要落实到位,而且要宣讲到位。
4、

下列加横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不物喜,不以己悲 令辱之,激怒其众
B: 既克,公问一犬坐于前
C: 有亭翼然于泉上者 表涕零
D: 欲大义于天下 愿陛下亲之
5、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上的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一篇篇美文带给我们思想的启迪。《敬业与乐业》中梁启超告诉我们,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一点不旁 ;《论教养》中利哈乔夫告诉我们,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待人处世绝不会自吹自擂;《精神的三间小屋》中毕淑敏告诉我们,要懂得规划自己的职业身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相得益 的局面。……我们要牢记这些 言,争做生活的智者。


A: 骛 章 箴
B: 鹜 彰 真
C: 骛 彰 箴
D: 鹜 章 真
6、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学校教育的使命之一,也许就是像扎克伯格夫妇给女儿的信中讲的那样——挖掘人的潜能,扩大生命内含,推动历史发展。
B: 在职业生涯的第20个赛季,洛杉矶湖人队科比-布莱恩特正式宣布他将在本赛季结束之后退役,这引发了微信朋友圈持续的刷屏感概。
C: 2016年,同是87岁的陈庆吉和邵桂兰两位老人相守相伴已经72年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们从15岁走到一起,就这样相敬如宾,走过青年度过中年,相互搀扶着来到暮年。
D: 温岭一初三男生体育课上猝死,令人扼腕。当地教育局要求学校引以为诫,体育老师却道出忧虑——学生体质越差越容易出事,一出事对体育锻炼越谨慎。
7、下列划线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又要编杂志,又要跑发行,老李整天忙得不亦乐乎
B: 王春明的几次考试都不理想,老师指出他的基础不牢固,教导他学习应该温故知新
C: 他躺在床上翻来覆去 , 怎么也睡不着。
D: 他们俩在班上一个管纪律,一个管学习,配合得各得其所
8、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那 的光柱又向前移动了,带着一种肃穆的欢悦,向上飞似的拥出了一轮朝日。
2)起……起……用力,用力,纯焰的圆颅,一探再探地 了地平,翻登了云背,临照在天空。
3)与罗曼.罗兰不同,我看到的是落日,较之日出,落日景象更
__神圣和具有悲剧感。
4)现在他 的颂美的歌声,也已在霞彩变幻中,普彻了四方八隅……

A: 跃出 跳跃 庄严 雄浑
B: 跳跃 跃出 雄浑 庄严
C: 跃出 跳跃 雄浑 庄严
D: 跳跃 跃出 庄严 雄浑
9、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周庄水韵》是一篇游记,作者赵丽宏,通过三次写游周庄的情景和感受,充分表现了周庄的“水韵”,写出了它的多姿多彩和动人心弦的景象。
B: 《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是一则消息,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三个部分。
C: 《别了,“不列颠尼亚”》是一则通讯,通过四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场景报道澳门回归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D: 《纪念白求恩》是一篇议论文,高度评价了白求恩的国际主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以及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共产主义精神,并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他的这种精神。
10、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芳(xīn) 亵(dú) 寒(jìn) 豆年华(kòu)
B: 荣(yīng) 恣(suī) 怒(chēn) 而不舍(qiè)
C: 愧(zuò) 悍(biāo) 轩(xiè) 然而止(jiá)
D: 劲(qiú) 笑(shěn) 熟(xián) 广无垠(mào)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钟山即事

(宋)王安石

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注】①钟山:山名。②即事:有感于当前事物的诗,常被冠以“即事”之类的题目。③相对:对着山。

( 1 )诗中“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钟山春景的“幽”。
( 2 )全诗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刘向的《苏秦之楚》 一文,完成下面题目。
苏秦①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谈卒,辞而行。楚王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②不肯留?愿闻其说。”对曰:“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③难得见如贵鬼,王难得见如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④鬼见帝。”王曰:“先生就舍③,寡人闻命⑥矣。”
【注】①苏秦:战国时著名策士。②曾:竟然。③谒者:古代掌管进见的人(国君的近臣)。④ 因:依靠。⑤ 就舍:回到馆舍。⑥ 闻命:敬辞,指明白对方的意思。(选自《 战国策》 )

( 1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三日乃见乎王 ②不远千里而寡人
③愿其说 ④今令臣玉炊桂

( 2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苏秦

A: 禽兽变诈几何哉(《狼》)
B: 辍耕垄上(《陈涉世家》)
C: 乃记而去(《小石潭记》)
D: 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判论战》)

( 4 )试说说文中苏秦和楚王的言行给了我们哪些有益的启示。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夏日里那一片阴凉

①乡村人家的房前屋后总是长满了树,把村子遮掩在浓密的树荫里,像村子的衣裳。炎炎夏日,浓密的树荫洒下一片片阴凉,乡村的夏天便有了一种天然的凉爽。

乡村的日子里填满了辛苦,农事劳作几乎不避风雨烈日。夏收便是最典型的烈日下的劳作。空阔的麦田里,金色的麦浪涌动着丰收的喜乐,也散发着令人生畏的火辣和酷热。但是,麦熟不等人,头顶的太阳如大火球般洒下利刃一样刺目耀眼的光茫,人们依然要下地割麦。上中学时夏天就跟着大人们夏收劳动,每当割麦割得腰酸臂软、满头是汗时就想,麦地边要是有一颗树多好。困乏了到树下小憩片刻,享受一下树荫的清凉,该是多么惬意的事啊!事实上,有时候也会不堪酷热劳累,不顾大人的责怪,放下手里的镰刀,跑到离麦地稍远的河边或土崖下有树的地方去歇息。坐在树荫里,沐浴着在汗水中渴盼而来的阴凉,那种浑身的凉爽和快意,真是舒坦得无法形容,也加深了我对树下阴凉的留恋和期待,我甚至为人们不在地头栽树而深感不解。一次农闲时,和母亲一起清理地边的杂草刺棘,看见草丛里有一棵自然生长出来的幼小的椿树,我欣喜地告诉了母亲,并提议把椿树留下,不要和杂草一块清理掉。这种树在故乡野生的很多,长得也快,所以,我算计着不几年地边这棵小椿树就能长大,长出繁枝,在夏日里给在地里劳动的我们撑起一片可以休憩的阴凉。母亲却说,不行的,地边上不能有树,不然树荫遮住阳光,会影响庄稼生长。那棵让我期待阴凉的小树最终还是被母亲连同杂草一起清理了。这也使我深深感到,夏日的阴凉固然是好,但是,和所有美好的东西一样,要拥有它,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③不过,麦子收回来晾晒时就不一样了。人们把新打的麦子在地上撒开摊薄,让太阳一览无余地暴晒着,人坐在麦场边上那棵柿树的阴凉里。那是一棵很大的柿子树,仅暴露在地面上错综盘缠的树根就有一片席子那么大,浓密的树冠足够有一栋房子那么高大,洒下的阴凉就可想而知了。偌大的麦场空空旷旷,就场边这么一颗大树。这个时候,麦子都收完了,大家刚从紧张劳累的夏收中解脱出来,晒麦就可以悠闲一点了。头顶着厚厚的树阴,或拉闲话,或在地上画几个方格,拿几根柴棍,盘起腿来做游戏,或铺个装麦子的袋子席地而睡,有的还端一壶茶水,边说话边品茶,只是隔一会儿起身去用木耙翻搅一下麦子。妇女们则边说话边纳鞋底,孩子们更不知困乏,也围拢在大人身边,追逐撵打,玩闹嬉戏。有时候,大人也会让玩耍的孩子去搅一下麦子。满场的麦子,搅起来要有章法,不能东一耙子西一耙子,而是从一个边角处开始,一耙一耙挨着搅。我就是那时候学会搅麦晒麦的。一场麦搅下来,就被火一样的太阳晒的满头是水,扔下耙子就往树阴底下跑,也更加感到树下阴凉的美好。

④老家的屋舍都是瓦房,而且前后开门。夏天里前后门都开着,风从屋子里穿过,清爽而又凉快,但是人们似乎更喜欢树阴下的凉爽。正午时分即便不下地干活,左邻右舍,也喜欢坐在村边的树阴下天南海北地扯闲话、说笑话。女人们也喜欢把针线活儿拿来坐在树底下做。记忆中,母亲就常常把过冬的棉衣棉被拆洗了,放在院子里的树荫下去做。午后的太阳把门口重重叠叠的树影拉得长长的,洒下满院子的阴凉。母亲就在这大片的阴凉里,铺一张竹席,把棉衣棉被铺在上面,一针一线地缝啊纳啊。有时是一个人做,有时还约了邻家的女人一起做,有时是母亲纳棉衣,邻居的女人拿着鞋袜之类的小件,和母亲一块坐在席子上,一边说着闲话,一边飞针走线。农家的日子大多都是琐碎而单调的,甚至有些苦涩和无奈。但是,在那一片片树下的阴凉里,在乡亲们那轻松地言笑里,在母亲那轻轻地针线里,我觉得,一切的单调、琐碎和苦涩,甚至劳累和烦恼,都被那大片大片的阴凉吸收了、融化了、遮盖了,留下的都是轻松和美好。

⑤夏天的乡村,除了房舍里,过了正午那一时半刻,麦垛旁、屋檐下、土崖边,到处都是阴凉,但是,在我的印象里,只有长在麦场边、田野里、院门口这些地方的大树给人的阴凉最是凉爽。在这些地方,没有麦垛里积蓄的闷热气息的影响,没有屋墙和崖壁的遮拦,树阴洒下的阴凉不但更纯粹,而且空气通畅,时有轻风拂过,更加为那一片阴凉锦上添花。这样的凉爽是自然的、淳朴的,所以,在夏日里,坐在空调房里,看见外面浓浓的树阴和树阴下那厚厚的清凉,我总会想起在故乡树阴下乘凉的情景,想起在田间劳动时渴盼着有一片树阴让我小憩的心情。甚至想着像古诗写的那样“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或者像一个放牛童子那样,“童子柳荫正眠着,一牛吃过柳荫西。”然而,时过境迁,不要说在树下的阴凉里美美地睡一觉,连轻松地在树阴下乘凉的机会也极少。夏日里那一片树下的阴凉只能永远地洒在我的记忆里,洒在我心里了。

( 1 )请仿照已概括的段落大意的句子结构形式,围绕“阴凉”,补充概括第②④段的内容。

①乡村树荫洒下一片“阴凉”;②________;③麦场边晒麦间隙人们享受;④“阴凉”;________;⑤夏日里我总时常回想起故乡的“阴凉”。

( 2 )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②段“夏日的阴凉固然是好,但是,和所有美好的东西一样,要拥有它,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句的理解。

( 3 )阅读下面的链接文字并回答问题。

[链接]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金色主宰了世界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梁衡《夏》)

①文章第②段划线句子和链接材料都写了太阳和天气炎热,写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②两段文字都写“太阳”,作用有什么不同?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咪,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就连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去,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还刻着他的名字。

( 1 )本段主要介绍了赵州桥的4个特点,分别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 2 )作者以准确而生动的语言解说事物特点,或运用打比方,或列举数字,或引用古籍,或举例说明等。选出下边任意一个句子,指出它属于哪一种?并指出这个句子说明了有关赵州桥的哪一点?

①全长五十点八二米,两端宽九点六米,中部略窄,宽九米。

②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

③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④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还刻着他的名字。

⑤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 3 )要准确地说明对象,必须用语准确讲究分寸,体会下边句子中划线词语的作用。

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远方的山是美丽的,远方的海也是美丽的。

幻想的翅膀让我们总觉得斑斓的远方,才是最精彩的去处。

然而又有谁知道,自己脚下那一小块驻足之地,才是最稳实可靠的地方啊!它能磨砺你的思想,敏锐你的目光,坚定你起步的脚板,充实你背负的行囊……

请以“我从脚下出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可以写你生活中经历的事情和明白的道理;②文体自定,诗歌除外;③文章中不得出现校名、人名,如必须出现,一律用“×××”代替;④不少于6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无休止的贪婪”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