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无误的一项是( ) A: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唐代诗人杜甫写于“安史之乱”尚未平定之时,表达了作者报国无门的忧愤。 B: 《马说》的作者韩愈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C: 《礼记》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汇集了战国至秦汉间的儒家论著。 D: 《北冥有鱼》出自《庄子》一书的内篇中的《逍遥游》,庄子是战国时期哲学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
2、 |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 B: 罗布泊还能重现往日的生机吗?我问自己。 C: 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 D: 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 |
3、 | 下列字形和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脸颊(xiá) 讪笑 锐不可当(dānɡ) 持之以衡 B: 怂恿(sǒnɡ) 瓦砾 万恶不赦(shè) 长吁短叹 C: 羼水(chàn) 羁伴 相形见绌(zhuó) 寻章摘句 D: 牟取(móu) 啜泣 踉踉跄跄(lànɡ) 遮天敝日 |
4、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风蚤 端详 无动于衷 B: 休憩 瞻仰 世外桃源 C: 威仪 珍馐 闻故知新 D: 妥协 慰籍 落英缤纷 |
5、 |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岸边的柳树在春风的吹拂下,妖娆轻舞,惹得湖水也荡起了层层涟漪。B: 今天碰到小学同学赵丽,她说有空要来鉴赏我近期的作文。 C: 这三首诗歌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的语言平白如话,情感却直率奔放,而又毫无矫揉作态之感。 D: 他潜心于文字学研究,身居书斋十多年,焚膏继晷 , 颇下了一番“头悬梁锥刺股”的功夫,终于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
6、 | 下面对戏台的描写,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缈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A: “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样,又漂缈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此句从视觉的角度来写,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戏台的亮丽。 B: “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此句从触觉的角度来写,写出了横笛的美妙。 C: 文段中划线的“回望”一词在文中的作用是照应前文,引出下文,表达对社戏的情意依依。 |
7、 |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他自己虽然不知道是因为懒,还是因为无用;总之觉得是一个不肯运动;十分安分守己的人。B: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肆无忌惮的掠夺我国的财富和资源,犯下了罄竹难书的滔天罪行。 C: 不是你俩还有谁!这班上就数你们最爱造谣生事,搬弄是非。 D: 本刊将洗心革面 , 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 |
8、 | 传统文化知识。 七年级学生李睿想建一个微信群,与志趣相投的同龄学友共同探讨国学问题,若有以下四个国学爱好者微信群名,他选哪个最合适? ( ) A: 而立岁月 B: 不惑之家 C: 耳顺一族 D: 豆蔻年华 |
9、 | 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恣睢(suī) 抽噎(chù) 度德量力(dù) 窸窸窣窣(sū) B: 鄙夷(yí) 腆着(tiǎn) 帝王之胄(wèi) 锲而不舍(qì) C: 觅食(mì) 画缯(cēng) 箪食壶浆(dān) 味同嚼蜡(jiáo) D: 拮据(jié) 鳏寡(guān) 鞠躬尽瘁(cuì) 狂妄自大(wàng) |
10、 | 根据你的名著阅读积累,完成小题。 下面依次对《西游记》《水浒传》《朝花夕拾》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观音禅院,老主持为谋占袈裟,欲纵火烧死唐僧师徒,悟空从天界借避火罩罩住唐僧,自己在一边鼓风,使火烧净禅院。 B: 武松、林冲、卢俊义三人都武艺高强,是梁山第一等好汉,三人都受过官府的陷害,被充过军。林冲在最后一次战斗中痛失一只手臂。 C: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部回忆性散文,总共有十篇文章,内容全部是写人记事,没有任何议论的文字。 D: 《朝花夕拾》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这样一句话:“孩子们所盼望的,过年过节之外,大概要数迎神赛会的时候了。” |
品读下面的一首元曲,回答问题。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 A: 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 B: 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 C: 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 D: 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 ( 2 )解释文中画线词语的意思。 孤( ) 笞( ) ( 3 )翻译句子。 猪主怪其不还,求索。( 4 )学舍里的学生为什么要制止猪的主人鞭打承宫?( 5 )从承宫的身上,你学到了哪些有益的东西? |
文明,与世界相拥
苏北
走出去!中国人的热情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高涨,中国人的脚步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匆忙。
国外留学的,从读研到读本,又见高中国际班备受青睐,低龄化已是挡不住的潮流;观光旅游的,从周边到欧美,热浪滚滚,生活在别处,俨然已成一种全民的时尚;投资兴业的,纷纷出海,产业转移、海外扩张正推涌出崭新的转型景观。
每一个中国人,以什么样的形象去展示自己,去拥抱世界?
经历了许多年的封闭,甫一亮相,中国人在海外的言行举止,便引发了分外强烈的关注,也受到了格外严苛的拷问。文明出游,甚至已经成为政府对每一个公民的例行提示。
或许是因为与世界太久的隔膜,国人中不乏一厢情愿的思维定势。一些人习惯性地认定许多经济发展落后的地方便什么都很落后。其实,这是一种率意轻狂的误读。如非洲。当我们在保护区内面对着河马狮子大吼大叫乱扔杂物之际,当我们在旅行途中四处搜寻象牙或犀牛角之时,看看当地人对丰饶的自然资源的悉心保护,对自由的野生动物的亲切尊重,我们当真切地感受到现代文明的撞击和启迪。一些人单方面地认定去海外旅游消费就是对对方的投入甚至奉献。其实,这是一种优势心理的虚妄。泰国清迈市民就曾有对中国游客的拒绝:这里不欢迎粗俗。吵吵闹闹,拒绝排队,随地吐痰,连基本的卫生都不讲,给当地社区带来了麻烦,也让其他高端游览望而却步。一些人想当然地认定鼓足了钱包炫耀着名牌就涨了身价添了牛气。其实,这是一种自卑情结的翻版。我们一再地看到海外媒体报道,中国游客在欧美奢侈品店一掷千金,大肆抢购,留下的却往往是“土豪金”“暴发户”的醒目标签。
短短的30多年间,世界见证着中国套上经济总量第二的耀眼光环,迈着通往小康社会的流星大步,长期笼罩着的贫穷、屈辱的阴霾一扫而光,中国人终于找回了自己的尊严与自信。但这尊严,首要的当是公民品格的尊严;这自信,首要的当是中华文明的自信。
每一个中国企业,以什么样的姿态去落地生根,去开疆拓土?
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不仅是市场的竞争与合作,而且是文明的对话与融合。
我们有自己的商业传统:勤俭节约,吃苦耐劳,这是传家宝。商店没有关门打烊的时候,老板没有周末假日的休闲。入乡不能随俗,在外国朋友心里,你这是非正常生活;在竞争对手眼中,你就是不正当竞争。我们有自己的比较优势:劳动力不仅廉价,而且高效。海外企业因此很少雇佣当地员工。其实,这更多是个文化适应问题。人家的劳动保障,你难道不该遵守?人家的就业生计,你难道不该考虑?我们有自己的经营模式:营造良好的政商关系。习惯于和政府官员私下公关赢得优势资源和优惠政策,依赖行政力量摆平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这个办法到国外未必管用。而且,很容易遭遇非政府组织和民间人士的非议和抵制。
须知,企业竞争的不仅是产品,而且是文化。中国企业走出去,除了必须遵守当地的法律,还要学会尊重当地的族群文化、宗教习俗和行事规则。企业创造的不仅是利润,还有价值。没有利润企业就不能生存,但更宝贵的是为社会大众提供优良服务,丰富生活内涵。企业立足的不仅是市场,而且是社会。在异域他乡,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我们究竟感知多少那里的民间生活,了解多少民众的发展需求?企业来自社会,也当回馈社会。对于中国企业,它是必须建立的新一种社企关系,也是必须衡量的新一条文明准绳。
每一步中国发展,以什么样的成效去增进文明,去贡献世界?
中国力量的崛起,其底蕴,应是中国文明的崛起。能不能打破“国强必霸规律”,跨越“修昔底德陷阱”?这是必须直面的历史性挑战。显然,我们仅有享誉世界的中国制造的品牌是不够的,更应有造福人类的中国价值的创造,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传统文化的复兴,其取向,应是现代文明的转型。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正是其凝练的表达。中华文明经历了5 000多年的历史变迁,一脉相承,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提供了丰厚滋养。从历史的诠释中寻找文化认同,从现实的挑战中重塑精神标识,从未来的憧憬中提升人类价值,在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去激活、去焕发内在的生命力量,这是其复兴和转型的正确路径。
民族精神的张扬,其根基,应是主体意识的生长。无论多么美好的理念多么宏远的构想,都需要每一个普通中国人去承载,去践行,都需要每一个普通中国人公民意识的觉醒和公共德性的进步。无数走出去的中国人,无论在另一方土地上经历着什么样的艰难困苦,他们的心头都永远萦绕着对中国文明的守望,和对中国梦想的追寻。正是在这守望和追寻中,他们把一粒粒友好的种子播撒进当地人的心田。
开放,是撬动中国改革坚实的支点,是倒逼中国发展强大的力量。正是因为这撬动和倒逼,文明在交流中多彩,在互鉴中丰富,在传承中超越,在超越中释放着它绵绵不绝的自信力、融合力和创造力,增值着人类共同、共通、共荣的存在意义和文明价值。
中华文明的振兴,恰在与传统对接,与时代同行,与世界相拥。
(有删改)
(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又是从哪两个层面展开论述的? ( 2 )文中从三个方面列举了中国的发展该以怎样的成效去增进文明,为世界做出贡献,请用原文语句分点概括。 ( 3 )本文第五段运用了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请任选其中一种论证方法简要分析其论证效果。 ( 4 )结合本文,联系实际,简要谈谈你对“公民品格(意识)”的理解。寒冷的高纬度
——我的梦开始的地方
迟子建
①从中国的版图上看,我的出生地漠河居于最北端,大约在北纬53度左右的地理位置上。那是一个小村子,它依山傍水,风景优美,每年有多半的时间白雪飘飘。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那里漫长的寒冷。冬天似乎总也过不完。
②我小的时候住在外婆家,那是一座高大的木刻楞房子,房前屋后是广阔的菜园。短暂的夏季来临的时候,菜园就被种上了各色蔬菜和花草,有的是让人吃的东西,如黄瓜、茄子、倭瓜、豆角等;有的则纯粹是供人观赏的,如矢车菊、爬山虎等等。一到昼长夜短的夏天,这形形色色的植物就几近疯狂地生长着,它们似乎知道属于它们的日子是不多的。我经常看见的一种情形就是,当某一种植物还在旺盛的生命期的时候,秋霜却不期而至,所有的植物在一夜之间就憔悴了,这种大自然的风云变幻所带来的植物的被迫凋零令人痛心和震撼。我对人生最初的认识,完全是从自然界的一些变化而感悟来的。比如我从早衰的植物身上看到了生命的脆弱,同时我也从另一个侧面看到了生命的从容。因为许多衰亡了的植物,在转年的春天又会焕发出勃勃生机,看上去比前一年似乎更有朝气。
③童年围绕着我的,除了那些可爱的植物,还有亲人和动物。请原谅我把他们并列放在一起来谈。因为在我看来,他们都是我的朋友。我的亲人,也许是由于身处民风淳朴的边塞的缘故,他们是那么的善良、隐忍、宽厚,爱意总是那么不经意地写在他们的脸上,让人觉得生活里到处是融融暖意。我从他们身上,领略最多的就是那种随遇而安的平和与超然,这几乎决定了我成年以后的人生观。至于那些令人难忘的小动物,我与它们之间也是有着难分难解的情缘。我养过狗和猫,它们都是公认的富有灵性的动物,我可以和它们交谈,可以和它们搞恶作剧,有时它们与我像是朋友一样亲密,有时候则因着我对它们的捉弄,好几天对我不理不睬。在喧哗而浮躁的人世间,能够时常回忆起它们,内心会有一种异常温暖的感觉。
④在这样一片充满了灵性的土地上,神话和传说几乎到处都是。我喜欢神话和传说,因为它们就是艺术的温床。神话和传说是绚丽的艺术灵光,它闪闪烁烁地游荡在漫无边际的时空中。而且,它喜欢寻找妖娆的自然景观作为诞生地,所以人世间流传最多的是关于大海和森林的神话。也许是因为神话的滋养,我记忆中的房屋、牛栏、猪舍、菜园、山川河流、日月星辰等等,它们无一不沾染了神话的色彩和气韵,我笔下的人物也无法逃脱它们的笼罩。我所理解的活生生的人,不是庸常所指的按现实规律生活的人,而是被神灵之光包围的人,那是一群有个性和光彩的人,他们也许会有种种缺陷,但他们忠实于自己的内心生活,从人性的意义来讲,只有他们才值得永久的抒写。
⑤还有梦境。也许是我童年生活的环境与大自然紧紧相拥的缘故吧,我特别喜欢做一些色彩斑斓的梦。有时我想,梦境也是一种现实,这种现实以风景人物为依托,是一种拟人化的现实,人世间所有的哲理其实都应该产生自它们之中。梦境的语言具有永恒性,只要你有呼吸、有思维,它就无休止地出现,给人带来无穷无尽的联想。
⑥我对文学和人生的思考,与我的故乡,与我的童年,与我所热爱的大自然是紧密相连的。对这些所知所识的事物的认识,有的时候是忧伤的,有的时候则是快乐的。我希望能够从一些简单的事物中看出深刻来,同时又能够把一些貌似深刻的事物给看破,这样的话,无论是生活还是文学。我都能够保持一股率真之气、自由之气。
⑦当我童年在故乡北极村生活的时候,因为不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我认定世界就北极村这么大。当我成年以后到过了许多地方,见到了更多的人和更绚丽的风景之后,我回过头来一想,世界其实还是那么大,它只是一个小小的北极村。
(选自《小说评论》2002年第2期,有删节)
( 1 )文章依次写出了故乡的诸多元素及其对我“文学和人生的思考”的影响,如:①________;②________;动物使作者内心有一种异常温暖的感觉;③________;④________。A.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
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C.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4 )如何理解文章结尾句,“我回过头来一想,世界其实还是那么大,它只是一个小小的北极村”。请你充分发挥想象力,以“像 一样的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字数不少于600字,不超过900字;③不得涉及真实的校名、班名、人名,如不可避免,则以××代替:④不得抄袭、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