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0年石嘴山市第三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从全文看,下面对鲁国以小胜大、以弱胜强原因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鲁庄公大敌当前,能礼贤下士,虚心纳谏。
B: 鲁庄公懂得民心向背的重要性,能够取信于民,获得国人的支持。
C: 鲁庄公在战场上能审时度势,把握好反攻和追击的时机。
D: 鲁庄公在作战中善于听取曹刿的意见,充分信任曹刿的军事才能。
2、选出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
A: 《春江花月夜》是民族乐器合奏的精华,它的美真是让人无言以对
B: 时间真如行云流水 , 还记得刚入初中时的豪言壮语,转眼间,中考的决胜时刻就要到了。
C: 走进六月的荷花池公园,便可见朵朵荷花盛开,姹紫嫣红 , 煞是好看。
D: “不雅视频”曝光后,毕福剑通过微博向公众致歉,可是我们要说“姥爷”是否也应该反躬自问 , 自己对得起央视主持这份职业吗?
3、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万(rèn) 州(jì)
B: 担(hè) 畚(qí)
C: 东(shuò) 南(yōng)
D: 河(qū) 父(kuí)
4、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桃花源记》的“记”和《捕蛇者说》的“说”都是古代的文体。
B: 苏轼辛弃疾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C: 《白杨礼赞》是我国清代作家茅盾的散文。
D: 《孔乙己》中孔乙己想教鲁迅写“茴”字的四样写法。
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诬蔑 捶击 蛮横 袖手旁观
B: 抉择 狡辩 萦绕 自源其说
C: 缅怀 指摘 枷琐 分崩离析
D: 奠基 腈纶 寒噤 怄心沥血
6、经典著作是文学作品中的精髓。《朝花夕拾》中既有鲁迅先生对幼年和青年生活的温馨回忆,也有对当时社会的理性批判。请找出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狗·猫·鼠》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二十四孝图》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与残酷。
B: 《社戏》记述了作者儿时去看社戏时的期盼急切兴奋的心情,以及儿时小伙伴间真挚的友情和六一公公的善良好客。
C: 《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记述了鲁迅运离故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生活,留下了鲁迅追寻真理的足迹。
D: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作者儿时在家中百草园玩耍时的无限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
7、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尴尬 婉转 蛛丝马迹 混为一谈
B: 黑痣 栖息 独具慧眼 小心翼翼
C: 诀别 嘹亮 洗耳恭听 呼朋引伴
D: 寥廓 镶嵌 截然不同 水波鳞鳞
8、下列文句内划线字的字音,依次与下面选项中文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①院中一棵大树遮天蔽日,将四周一圈房屋护在一片绿荫之下。

②闻一多在《最后一次讲演》中,怒斥子手,痛骂反动派。

③爬山虎的叶子那么鲜活亮丽,它的虎虎有生气的卷须又在锐不可地向前伸展。

A: 媲/烩/档
B: 蓖/刿/裆
C: 批/脍/挡
9、

课文《生物入侵者》第5段中作者不认为是“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是( )。

A: 是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
B: “生物入侵者”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
C: “偷渡”入境。
D: 外国人故意带来的。
10、下面语句的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①这是一句伟大的名言,它穿透了所有表层的现象。

②我们中学生应该奉行“成为你自己!”这一法则。

③思想家卢梭说:“大自然塑造了我,然后把模子打碎了。”

④《唐璜》可以再写,但拜伦绝不会重现。

⑤不是吗?《向日葵》可以复制,但梵·高不可以克隆。

A: ②④①③⑤
B: ②④⑤①③
C: ③①⑤④②
D: ③①②⑤④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答题。

少年行

[唐]令狐楚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

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注释】①河湟:湟水流域及其与黄河合流的一带,这里是指被吐蕃统治者所侵占的河西、陇右之地。

( 1 )诗的前两句塑造了一个英武勇敢的少年形象。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具体描述。

( 2 )诗的后两句中“未收”与“不拟”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愚公移山

①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③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 1 )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吾与汝/毕力平险
B: 相/与步于中庭
C: 君与家君/期日中
D: 自非/亭午夜分
( 2 )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硫的一项是( )
A: 山北之塞(改变)
B: 无断焉(同“垄”,高地)
C: 残年余力(连词,凭、靠)
D: 已而细柳军(动词,到,往)
( 3 )下列各句中“其”字的意义和用法有别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 其如土石何
B: 帝感其诚
C: 其妻献疑曰
D: 惧其不已也
( 4 )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的“高万仞”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形容太行、王屋二山很高。
B: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这里“箕畚”是名词用作状语,即“用箕畚”的意思。
C: “甚矣,汝之不惠!”的“惠”是一个通假字,通“慧”,“聪明”的意思。
D: 选文描写了愚公和智叟这两个对比鲜明的人物,愚公的“愚”表现在他自不量力、无自知之明,智叟的“智”体现在他审时度势、自知之明。
( 5 )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②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三则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绿色,不仅仅是指一种颜色,还是一个象征着环保的强大力量的名词。

绿色消费,是指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特征的消费行为,主要表现为崇尚勤俭节约,减少损失浪费,选择高效、环保的产品和服务,降低消费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绿色塑料,并不是指绿颜色的塑料,而是指能够自行降解和再利用,不会污染环境的塑料。具体地说,就是指在一定使用期限内具有与普通塑料制品同样的功效,而在完成一定的功效后能迅速自行降解,与自然环境同化的一类聚合物。

绿色电脑,是一种安全、节能型电脑。绿色只是一种环保称谓,其实质是将耗电量、原材料的损耗以及对健康和环境的危害力争减少到最低限度。目前,从硬件厂商到普通用户,都更倾向于健康绿色节能型的产品,它既可降低生产和使用成本,又响应了环保理念的号召。

材料二:

①“绿色住宅”就是环保、节能、健康、舒适的居住建筑。绿色住宅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设计合理,对自然资源的损耗较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较少。“绿色住宅”从规划选地、设计、建材选用到住户的生活方式等方面都是“绿色”的。

②在设计上,绿色住宅采取节能环保和人性化的原则。一方面,要注意住房高质量的通风、采光、隔热、隔音性能的开发。如采用一种空气净化装置,房间的墙壁或天花板上设有通风口,经过加工净化的空气在通风设备的驱动下,穿过通风口,进入居室。房屋的向阳面设计宽大的窗户,可使室内获得更充足的自然光,冬季能为室内供暖;背阴面的窗户安装特殊玻璃,不但可防寒隔热,同时也对室外噪声有很好的隔音效果。

③另一方面,绿色住宅要求尽可能使用节能设施。如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采用公共供暖供冷系统,这样能节约大量电能,减少大气污染。

④再者,绿色住宅应有较高的绿化覆盖率,周围环境美观,推开门窗,绿荫如盖,繁花似锦。绿色住宅还应配有垃圾分类处理设施,设计休闲、文体活动场地。

⑤绿色住宅要尽量选择“绿色”建材。如现在有一种新型环保用砖,该砖以发电厂排出的飞灰为重要原料,抗压强度在8兆以上,其防水、隔热、隔音和耐震强度均超过一般红砖;还有一种木屑制砖,该砖的重量只有普通砖的一半,但强度却是普通砖的两倍。使用这些建材还有抗震减灾、延长建筑物寿命的作用。

⑥要真正拥有绿色住宅,还需要人们健康的生活方式作担保。

(选自《绿色家园》)

材料三:

这个形成特殊三角形的三箭头标志,就是这几年在全世界变得十分流行起来的循环再生标志,有人把它简称为回收标志。它被印在各种各样的商品和商品的包装上,在可乐、雪碧的易拉罐上你就能找到它。

在许多发达国家,人们在购买商品时总爱找一找,看商品上是否印有这个小小的三箭头循环再生标志。许多关心保护环境、保护地球资源的人只买印有这个标志的商品,因为多使用可回收、可循环再生的东西,就会减少对地球资源的消耗。

( 1 )材料一,材料二写到了“绿色消费”、“绿色塑料”、“绿色电脑”、“绿色住宅”等多个环保名词,你还知道别的带有“绿色”的环保名词吗?写下来并分析一下这个词语中“绿色”的含义。
( 2 )材料二的语言准确严密,又不乏生动形象,请选择一点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 3 )说说你对材料三中这一标志图设计含义的理解。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个哲学命题

①我小时住的小镇土只有两位理发师,自然,他们各自的发型当然只能由另外一名理发师理出来。所以,头发干净整洁的那名理发师的技术显然比不上那名头发乱糟糟的理发师,因为他的发型就是由头发乱糟糟的理发师理的。

②这样一种生活现象却隐藏着一个哲学问题。“头发于净整洁”和“头发乱糟糟”都是我们看到的现象,理发师各自拥有的理发技术才是问题的本质。很遗憾,儿时的我尚未练成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慧眼,常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以为头发干净整洁的理发师的技术是最好的。

③俗话说得好: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一个河边钓鱼的老头,竞能辅佐姬昌、姬发父子兴周灭商;一个容貌丑陋、放荡不羁的酒鬼,竟是“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一个终生潦倒,混迹于烟花柳巷的公子哥,竟然是开创一代词风的大词人柳永。如果不是有史记载,有据可查,我们很难想到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反之亦然。一个衣冠楚楚、相貌俊俏的帅哥,也可能有着阴险和狡诈的内心,比如秦桧,比如阮大铖。

④于是,常有人语重心长地提醒我们,待人处事切不可以貌取人。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喜欢以长相、言谈、举止以及衣着打扮来判断一个人。这个毛病,是老祖宗千百年流传下来的习惯,也是我们骨子里根深蒂固的人性弱点。

( 1 )本文揭示了一个怎样的哲学道理?

( 2 )第③自然段运用的最主要的论证方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四、写作(分值:60分)
以下两篇作文,任选其一进行写作。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在生活中,我们与人交往时,如果仅凭初步印象或粗浅的认识,难免有失偏颇。但走近他(她)之后,你也许会发现:哦!原来,他(她)是这样的人。

请以“原来他(她)是这样的人”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不要说我们的日子只有阳光和鲜花,要知道有多少阳光鲜花也就有多少风雨和眼泪;不要说眼泪是软弱的代名词,眼泪流过,我们也就变得坚强;不要说眼泪只是一弯悲伤和痛苦的流淌,它还是一池喜悦和幸福的洋溢……有人说眼泪是一个人心灵品格的珍珠,也是生活中真善美扣人心弦、感人肺腑的音符;有人说眼泪是与人交流时无声的“话语”,也是自我反刍时有声的“独白”;有人说眼泪是情感汇集的港湾,也是扬帆起航的誓言……那么,让我们的眼泪尽情地抛洒流淌吧!

请以“ 的眼泪”为题作文。

要求:①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健康;②标点正确,书写规范,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透露真实的姓名,校名等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傷丶怎麼僞裝”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