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们应该关注的是传统文化的形式,还是传统文化的内涵?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B: 吴健雄是第一个华裔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物理学会的第一位女会长,参与了研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 C: 苏轼以旷达、疏狂的性情和俯仰万世的思考,来压制内心深处对人生变迁、世事无常的感伤等…… D: 他们精心打磨,不至极致必不轻付于人,他们诚信重诺,不合标准决不妥协姑且。 |
2、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创新是互联网发展的基因,我们要坚持把创新摆在首要位置,牢牢掌握网信事业发展。 B: 理论再好,只有被我们掌握、接受和理解,才能成为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 C: 初中生可能对传统文化如“四书五经”比较陌生,但语文老师对这些却是熟悉的。 D: 在践行“尊老爱幼”传统美德活动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执行力不足,二是方法不当。 |
3、 | 下列句子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们怀揣梦想,用自己的思绪去勾勒青春轮廓下的美好,各领风骚(sāo)。 B: 被疏枝遗漏的阳光,露出狡黠(jié)的笑容,把惊喜斑斑点点地铺洒在石板路上。 C: 秋雨淡然,包含了智慧的低语,冷寂的逞(chěng)辩,寒凉的清醒,恰如人生一样。。 D: 会迷失自我是因为总羡慕他人,渴望得到自己没有的,得到后又感觉味同嚼(jiáo)蜡。 |
4、 | 梁山一百单八将中第一个出场人他的绰号是( )。 A: 豹子头 B: 青面兽 C: 九纹龙 D: 行 者 |
5、 |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三水讲堂”增加了与会者发言环节,每位发言者发言时间最多不超过30分钟左右.B: 为降低交通噪音对环境的影响,我国科研人员制定了总平面防噪音方案. C: 随着电脑文字录入技术的应用,使人们逐渐不喜欢用笔写字了. D: 报刊、电视、网络等宣传媒体,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现象不再发生. |
6、 |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之一,她的诗多借鉴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 B: 本诗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依恋和赞颂之情。 C: 本诗第一节所创设的一系列意象,表达了诗人的自豪之情。 D: 这首诗的前两节都是写祖国的历史的,第一节重写实,第二节重写意。 |
7、 |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沈从文,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代表作有小说《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等,《云南的歌会》选自《沈从文散文选》。 B: 刘鹗,笔名洪都百炼生,著有《老残游记》,该书写了一个江湖艺人老残在各地的见闻和活动。 C: 酬赠诗,是诗人赠送酬答之作,是古代文人用来交往应酬的诗歌或者赠送给亲友等的作品,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 D: 柳宗元,世称柳河东,又称柳柳州,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其山水游记散文以《永州八记》为代表,著有《柳河东集》。 |
8、 | 语文大厦由文砖字瓦砌成。下列归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花蕾 苍穹 风筝 推敲【名词】 B: 美滋滋 沉甸甸 空荡荡 急匆匆【形容词】 C: 芝麻开花﹣﹣节节高 鼻子里插葱﹣﹣装相(象) 【歇后语】 D: 猴子捞月亮﹣﹣白忙一场 杀鸡用牛刀﹣﹣大材小用 【歇后语】 |
9、 | 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浅薄 薄雪 薄荷 日薄西山 B: 当心 勾当 上当 锐不可当 C: 落后 落下 落枕 丢三落四 D: 走着 着边 穿着 棋高一着 |
10、 | 选出解释有错的一项 ( ) A: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B: 诚惶诚恐:惶恐不安。 C: 正襟危坐: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D: 颔首低眉:一会抬起头一会儿又显得很恭顺的样子。 |
阅读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回答问题。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 1 )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僵卧孤村”是指诗人在被朝廷罢斥不被任用的情况下,年迈力衰,困居在孤寂的山村。 B: “尚思为国戍轮台”是指诗人不顾年迈体衰,仍然想到新疆的轮台县去戍守边疆。 C: “夜阑”,夜深。“阑”,残,尽。由于诗人怀有满腔的忧国之情,自然长夜难眠。 D: “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冰河”,冰封的河流,这里借指北国的战场。 ( 2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正因为诗人有“尚思为国戍轮台”的斗志,所以才有“僵卧孤村不自哀”的情思,诗歌的一二两句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 B: 诗中用“僵卧孤村”来反衬“不自哀”,表现了诗人心志的坚定不移;“僵卧孤村”又是“尚思为国戍轮台”的反衬,衬托出诗人坚持抗金、收复失地的心愿坚定不移。 C: “风吹雨”既是眼前生活中现实,又象征着南宋王朝风雨飘摇的处境,在此情况下,诗人自然长夜难眠。 D: “铁马冰河入梦来”,既写出了诗人希望重上战场,英勇杀敌,收复失地的志向,也反映了诗人无可奈何的心境,因为他的理想只能像梦幻一样,不可能成为现实。 |
阅读下面文言,完成下列小题 孔子使埋狗 仲尼之畜狗死,使子贡①埋之,曰:“吾闻之也,‘敝帷②不弃,为埋马也;敝盖不弃,为埋狗也。’丘也贫,无盖,于其封③也,亦予之席,毋④使其首陷⑤焉。”《礼记·檀弓下》 【注释】①子贡:孔子的学生。②敝帷:破了的帘幕。敝盖:破了的车盖。③封:包裹。④毋:不要。⑤陷:直接埋在土里。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①仲尼之畜狗死________ ②亦予之席________ ③好之者不如乐之者________ ④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 ( 2 )下列四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 )A使子贡埋之 毋使其首陷焉 B仲尼之畜狗死 亦予之席 C毋使其首陷焉 必有我师焉 D于其封也 于我如浮云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文言语句①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②吾闻之也,敝帷不弃,为埋马也。 ( 4 )从这个故事中看出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结合具体语句谈谈。 |
魔季
①蓝天打了蜡,在这样的春天。在这样的春天,小树叶儿也都上了釉彩。A
②我沿着草坡往山上走,春草已经长得很浓了。唉,春天老是这样的,一开头,总惯于把自己藏在峭寒和细雨的后面。等真正一揭了纱,却又谦逊地为我们迎来了长夏。
③山容已经不再是去秋的清瘦了,那白绒绒的芦花海也都退潮了。相思树是墨绿的,荷叶桐是浅绿的,新生的竹子是翠绿的,刚冒尖儿的小草是:黄绿的。还有那些老树的苍绿,以及藤萝植物的嫩绿,熙熙攘攘地挤满了一山。我慢慢走着,绿在我里,我在绿里。B
④那片大树下的厚毡是我们坐过的,在那年春天。今天我走过的时候,它的柔软仍似当年,它的鲜绿仍似当年,甚至连织在上面的小野花也都娇美如昔,啊,春天,那甜甜的记忆其实不是回来,它一直存在着的!我禁不住怯怯地坐下,喜悦的潮音低低回响着。C
⑤我们已把窗外的世界遗忘得太久了,我们总喜欢过着四面混凝土的生活。我们久已不能想象那些溪畔草地上执竿的牧羊人,以及他们仅避风雨的帐棚。我们同样也久已不能想象那些在垄亩间荷锄的庄稼人,以及他们只足容膝的茅屋。我们不知道脚心触到青草时的恬适,我们不晓得鼻腔遇到花香时的兴奋。真的,我们是怎么会疾驰得那么厉害的!
⑥忽然,走来一个小女孩。如果不是我看过她,在这样薄雾未散尽、阳光诡谲闪烁的时分,我真要把她当作一个小精灵呢!她慢慢地走着,好一个小山居者,连步履也都出奇地舒缓了。她有一种天生的属于山野的纯朴气质,使我不自已地想逗她说几句话。D
⑦“你怎么不上学呢?凯凯。”
⑧“老师说,今天不上学。”她慢条斯理地说,“老师说,今天是春天,不用上学。”
⑨啊,春天!噢!我想她说的该是春假,但这又是多么美的语误啊!春天我们该到另一所学校去念书的。去念一册册的山,一行行的水。去速记风的演讲,又数骤云的变化。春天春天,春天来的时候我们真该学一学鸟儿,站在最高的枝柯上,抖开翅膀来,晒晒我们潮湿已久的羽毛。
⑩那小小的红衣山居者好奇地望着我,稍微带着一些打趣的神情。我想跟她说些话,却又不知道该讲些什么。终于没有说——我想所有我能教她的,大概春天都已经教过她了。
⑪慢慢地,她俯下身去,探手入溪。花瓣便从她的指间闲散地流开去,她的颊边忽然漾开一种奇异的微笑,简单的、欢欣的、却又是不可捉摸的笑。我又忍不住叫了她一声——我实在仍然怀疑她是笔记小说里的青衣小童。我轻轻地摸着她头上的蝴蝶结。
⑫“凯凯。”
⑬“嗯?”
⑭“你在干什么?”
⑮“我?”她踌躇了一下,茫然地说,“我没干什么呀!”
⑯多色的花瓣仍然在多声的涧水中淌过,在她肥肥白白的小手旁边乱旋。忽然,她把手一握,小拳头里握着几片花瓣。她高兴地站起身来,将花瓣往小红裙里一兜,便哼着不成腔的调儿走开了。
⑰我的心像是被什么击了一下,她是谁呢?是小凯凯吗?还是春花的精灵呢?抑或,是多年前那个我自己的重现呢?在江南的那个环山的小城里,不也住过一个穿红衣服的小女孩吗?在春天的时候她不是也爱坐在矮矮的断墙上,望着远远的蓝天而沉思吗?她不是也爱去采花吗?爬在树上,弄得满头满脸的都是乱扑扑的桃花瓣儿。等回到家,又总被母亲从衣领里抖出一大把柔柔嫩嫩的粉红。啊,那个孩子呢?那个躺在小溪边打滚,直揉得小裙子上全是草汁的孩子呢?她隐藏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⑱啊,春天多叫入迷惘啊!它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是谁负责管理这最初的一季呢?他想来应该是一种神奇的艺术家了,当他的神笔一挥,整个地球便美妙地缩小了,缩成了一束花球,缩成了一方小小的音乐匣子。他把光与色给了世界,把爱与笑给了人类。啊,春天,这样的魔季!
( 1 )下面的句子出自原文,它在文中的位置应该是( )。“世界,忽然显得明朗了。”
A: A处________→我坐在那片大树下的厚毡上→________→我的心被小女孩的行为击中了。
( 3 )文章第⑥段结尾说“使我不自己地想逗她说几句话”,第⑩段说“却终于没有说”,分别指出其原因。①我们已把窗外的世界遗忘得太久了,我们总喜欢过着四面混凝土的生活。我们久已不能像那些溪畔草地上执竿的牧羊人,以及他们仅避风雨的帐棚。我们同样也久已不能想象那些在陇亩间荷锄的庄稼人,以及他们只足容膝的茅屋。我们不知道脚心触到青草时的恬适,我们不晓得鼻腔遇到花香时的兴奋。(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②花瓣便从她的指间闲散地流开去,她的颊边忽然漾开一种奇异的微笑,简单的、欢欣的、却又是不可捉摸的笑。(从加点词语运用的角度)
( 5 )第⑰段中连用了十个问号,说说这样表达所蕴含的丰富情感。 爱尔克的灯光(节选)
巴 金
傍晚,我靠着逐渐黯淡的最后的阳光的指引,走过十八年前的故居。这条街、这个建筑物开始在我的眼前隐藏起来,像在躲避一个久别的旧友。但是它们的改变了的面貌于我还是十分亲切。我认识它们,就像认识我自己。还是那样宽的街,宽的房屋……我仿佛要在这里看出过去的十九个年头,不,我仿佛要在这里寻找十八年以前的遥远的旧梦。
黑暗来了。我的眼睛失掉了一切。于是大门内亮起了灯光。灯光并不曾照亮什么,反而增加了我心上的黑暗。我只得失望地走了。我向着来时的路回去。已经走了四五步,我忽然掉转头,再看那个建筑物。依旧是阴暗中一线微光。我好像看见一个盛满希望的水碗一下子就落在地上打碎了一般,我痛苦地在心里叫起来。在这条被夜幕覆盖着的近代城市的静寂的街中,我仿佛看见了哈立希岛上的灯光。那应该是姐姐爱尔克点的灯吧。她用这灯光来给她的航海的兄弟照路。每夜每夜灯光亮在她的窗前,她一直到死都在等待那个出远门的兄弟回来。最后她带着失望进入坟墓。
在一个春天的早晨,依旧是十八年前的那些人把我送到门口,这里面少了几个,也多了几个。还是和那次一样,看不见我姐姐的影子,那次是我没有等待她,这次是我找不到她的坟墓。一个叔父和一个堂兄弟到车站送我,十八年前他们也送过我一段路程。
我高兴地来,痛苦地去。汽车离站时我心里的确充满了留恋。但是清晨的微风,路上的尘土,马达的叫吼,车轮的滚动,和广大田野里一片盛开的菜子花,这一切驱散了我的离愁。我不顾同行者的劝告,把头伸到车窗外面,去呼吸广大天幕下的新鲜空气。我很高兴,自己又一次离开了狭小的家,走向广大的世界中去!
忽然在前面田野里一片绿的蚕豆和黄的菜花中间,我仿佛又看见了一线光,一个亮,这还是我常常看见的灯光。这不会是爱尔克的灯里照出来的,我那个可怜的姐姐已经死去了。
这一定是我的心灵的灯,它永远给我指示我应该走的路。
(选自《语文报》)
2019年热搜似乎和“流浪”这个词杠上了,先是不被看好的《流浪地球》在大牌扎堆的贺岁片中脱颖而出。然后是上海的一个叫沈巍的流浪汉竟然对《尚书》《左传》《战国策》都能够通晓其意,甚至是随手拈来、对答如流,活学活用,标准的普通话,流畅的对答、富有思想的见解,深刻的分析,使其被冠以“流浪大师”迅速在网上窜红。这到底是巧合还是偶然中有着必然呢?
要求:请结合上述材料,选好角度,明确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