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0年云浮市罗定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关于课文的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黄河颂》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诗歌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及伟大坚强的民族精神。
B: 《木兰诗》这首长篇叙事诗,以“木兰是女郎”为构思核心,既展现来木兰的英雄气概,更表现了她的少女情怀。
C: 《回忆鲁迅先生》的作者萧红是现代著名女作家,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生死场》等。
D: 《最后一课》是德国作家都德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以普法战争为背景,表现法国沦陷区人民的悲痛与抗议,表现他们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
2、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拼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当鱼塘寒浅留滞着游鱼,小溪渐渐(yīn)哑歌不成调子。
B: 每个字都是一颗星,像蜜蜂在心头(chàn)动。
C: 阅读这两封信,让我们一起感受那份动人的(shì)犊之情。
D: 自日的喜悦消失,一旦唱得疲劳了,便舒适的(xī)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海底两万里》中鹦鹉螺号航行路线:太平洋—印度洋—地中海—红海—大西洋—南极海域—大西洋—北冰洋。
B: 《俗世奇人》中泥人张“奇”在沉稳、干练,面对羞辱镇定自若,喜怒不形于色,善于先发制人,以其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C: 《骆驼祥子》中祥子一生命运的三部曲是“精进向上——自甘堕落——浪子回头”。
D: 《三国演义》中周瑜在赤壁之战后欲取西川实则是为了攻取荆州,此计却被诸葛亮识破,使得周瑜被困,周瑜气急又加之旧伤复发不治身亡,在死前上书孙权推荐鲁肃以代自己。
4、下面加下划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这几个小伙子整天不学无术,言不及义 , 很难有大作为。
B: 中国商务部公布中国实际使用外资持续稳定增长,这意味着特朗普所谓“投资者正逃离中国”的谎言不攻自破
C: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像我这样对阅读如饥似渴的少年,它的功用更是不言而喻
D: 从小酷爱运动的王皓,经过多年的锻炼,变成了一个身强体壮、形销骨立的阳光青年。
5、对下列句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表现对“我”当时不理解父亲的自责)
B: 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表现了父子相互体谅和照顾,尤其是父亲对儿子的深切关怀)
C: 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父亲想替儿子做的事已做到了,尽管人很累,他心里觉得踏实)
D: “进去吧,里面没人。”(与上文的“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相呼应,表现父亲对社会世态的不满和无奈)
6、

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李东真是别出心裁 , 制作的航船模型与众不同,令人叫绝。
B: 任何个人的成绩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C: 这么好的天气去郊游,同学们可以在大自然中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
D: “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和顺利返回,是2005 年举世瞩目的大事。
7、

下列划线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与民之(遵循) 以顺为者(准则,标准)山北之塞(惩罚)
B: 力平险(尽、全)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奋起,指有所作为)益其所不能(同“增”)
C: 且置土石(怎么) 威武不能(屈服。文中是使动用法)担者三夫(肩负、扛)
D: 者霸上(先前) 惧其不(停止)至霸上及棘门(驻军)
8、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贮蓄 吝啬 朗润 绿草如茵
B: 喉咙 造坊 炫耀 呼朋引伴
C: 烘托 缭亮 澄清 咄咄逼人
D: 地毯 松驰 急躁 山清水秀
9、结合语境,将下列语句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风吹过草原,无边的草叶根茎相连,轻轻摇曳,丝丝奏鸣,绿波微漾,送来缕缕清香,那是①。风则显得更有耐心,它们一千年又一千年地从草尖儿轻轻掠过,为的只是等待一个机会,②,吹开几片薄薄的云彩。
A: ①辽阔草原的喧哗与躁动 ②带走一点细细的泥土
B: ①生命优雅的沉醉与逍遥 ②掀起一层松松的泥土
C: ①辽阔草原的喧哗与躁动 ②掀起一层松松的泥土
D: ①生命优雅的沉醉与逍遥 ②带走一点细细的泥土
10、

请选出下列选项中排序正确的一项( )

①刚建网时,一部分从上往下织,一部分从下往上织,不久,一张巨大的天网便完成了。

②平时,红蜘蛛把网建在树上。

③如此巨大的网,昆虫一旦被网住,众多蜘蛛便会一哄而上,把毒液注进体内,昆虫很快便会一命呜呼。

④南美洲有一种红蜘蛛,他们上万只生活在一起,共同织网,合作狩猎,共同分享食物。

⑤然后,它们开始分享大餐。

A: ①②③④⑤
B: ④②①③⑤
C: ③④①②⑤
D: ②①④③⑤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绝 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 1 )这首诗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春景图?

( 2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读下文,完成后面的小题。

黔之驴

柳宗元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出近之 稍:________

②以为噬已也 且: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虎见之,庞然大物也。

②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 3 )请用一个成语概括这篇寓言的内容,并谈谈你从这篇寓言中得到的启示。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雨伞
我的一幅画《雨伞》竟在一家有名的博物馆的画展里展出。人们的评论是:构思新颖,线条勾勒有力,描写细腻,人物栩栩如生,场景十分逼真。作为一个业余美术爱好者,我也为自己的崭露头角而欣喜。
我这幅画的主题是母爱。画面是一个雨天,天黑沉沉的,墨云翻滚,向大地压下来,雨脚如麻,倾盆滂沱,地上坑坑洼洼注满了雨水,水面浅起了无数小泡。在这灰暗的背景下,浮动着彩色明丽的雨伞,遮着一稚气未脱、花枝招展的十一二岁俊秀姑娘。母亲全身都在雨中,淋得像个落汤鸡,而女孩,在母亲的大伞的保护下,滴水不沾,衣服仍的棱有角。小女孩仰头望着母亲,一手抚着母亲湿漉的衣服裹着的手臂,面部表情激动,口角张开,像是说:“妈妈,您还在发烧呢,您自己为什么不张伞呢?”母亲病态恹恹,却含着笑,张着嘴,像是在安慰女儿:“傻孩子,妈妈是大人,不要紧,你人小,挡不了这冷雨的浇淋……”
画展的一天,我在自己的画前呆了许久许久,听着观众的赞誉,我眼睛模糊了,泪像断了线的珍珠一样顺着面颊滚焉。我的心里在呼喊:“妈妈,妈妈,我多么希望您现在在我的身边同我一起欣赏这幅画呀!”
这是一幅我构思了半生的画。画中的姑娘便是幼年的我,画中的母亲便是我母亲的写照。记得当年,我还是一个小学生。妈妈早晨看到天气预报说可能下雨,要我带伞,我指指红红的东方,哈哈笑着逃走了。下午,天公竟发起怒来,大雨瓢泼,放学时下得更起劲,铺天盖地,从屋檐上,从树林上,从天空间,哗哗哗下个不停。这时,妈妈像救星一样出现了。她原来发烧在床,一看天下大雨,她支撑着,步行两里多路来接我。她把家里仅有的一顶伞全遮在我的身上,而自己却在春寒料峭中淋着雨。妈妈回家大病了一场,在她说胡话的时候,她还在叫:“撑好伞,顶住风雨的方向……”在她的病榻旁边,我用了稚气的笔,画了一幅“母女春雨中”。当我给她看的时候,她绽开了笑容,说:“妈妈盼你早日成才。你很有艺术天分,将来学画吧!”
妈妈的期待一直激励着我。我大半生辛苦恣睢,转辗奔劳,但母亲的爱,一直是我精神的支柱,使我经得起生活的风风雨雨。我终于用自己的笔画出了蕴藏在心头的感激。然而,回忆母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我知道一幅画怎能画得尽呢?有个唐朝诗人说过:“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啊,母亲的伟大又怎能用一幅画表述呢?更何况我今天虽身处异国他乡,可母亲的爱仍像雨伞一样保护着我。
“爸爸,爸爸,来看中国地图!”一个天真幼稚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思绪。我看到一个小孩拉着爸爸的手向我的画走来。“别胡说!”作父亲的呵止他,大约是怕贬了我的作品。但当他仔细端详我的画,指着由伞组成的“中国地图”感慨地说:“您的构思真巧啊!还是孩子懂得您的心呢!”
望着《雨伞》,我的眼睛模糊了。“妈妈,我思念您!”

( 1 )结合文章回答问题:
①“我的一幅国画《雨伞》竟在一家有名的博物馆的画展里展出了”一句中的“竟”的含义是什么?
②“下午,天公竟发起怒来,大雨瓢泼……”中的“竟”有什么作用?
③“听着观众的赞誉,我眼睛模糊了”;“望着《雨伞》,我的眼睛模糊了”。眼睛两次“模糊”的原因和表达的感情是否完全相同?

( 2 )“这是一幅我构思了半生的画。”这句话怎么理解?

( 3 )“母亲的爱,一直是我的精神支柱”,从文中找出表现母亲的爱的具体内容。

( 4 )文中既介绍了《雨伞》的画面,又回忆了当年“母女春雨中”的情景,比较这两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①两处都描述了自然环境,环境的特点是 , 描写环境的作用是
②两处都从               等方面刻画人物,既表现了母亲的 之情,也表现了儿女的 之情。
③有人说,这两处文字是不必要的重复。有人说,这两处文字有内在联系,在文中各有其作用。你同意哪种说法?简要说明理由。


( 5 )文中说,《雨伞》“这幅画的主题是母爱”。文中又说:“母爱的伟大又怎能用一幅画表述呢?”这两种说法是否矛盾?请用有关的文学知识说明其中的道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植物为何有睡眠
①许多植物都有睡眠现象。例如,合欢树的叶子是由许多羽片组合而成的,在白天舒展而又平坦,但一到夜幕降临,那无数小羽片就成双成对地折合关闭,好像被手碰过的含羞草一样。
。例如,生长在水面的睡莲花,每当旭日东升之时,美丽的花瓣就慢慢地舒展开来,似乎刚从梦境中苏醒,而当夕阳西下时,它又闭拢花瓣,重新进入睡眠状态。
③植物为什么需要睡眠呢?
④植物的睡眠在植物生理学上又称植物睡眠运动。最早发现植物睡眠运动的人是达尔文。100多年前,他在研究植物生长行为的过程中,曾对69种植物的夜间活动进行了长期观察,认为植物叶片的睡眠运动对植物的生长极有好处,也许主要是为了保护叶片抵御夜晚的寒冷。
⑤20世纪60年代,随着植物生理学的快速发展,科学家们对植物的睡眠运动,并提出了不少解释理论。
⑥最初,解释植物睡眠运动的最广泛的理论是“月光理论”。提出这个理论的科学家认为,叶子的睡眠运动能使植物尽量少地遭受月光的侵害。因为过多的月光照射,可能干扰植物正常的光周期感官机制,损害植物对昼夜变化的适应。然而,使人们感到迷惑不解的是,为什么许多没有光周期现象的热带植物,同样也会出现睡眠运动。
⑦后来科学家又发现,有些植物的睡眠运动并不受温度和光强度的控制,而是由于叶柄基部中一些细胞的膨压变化引起的。如合欢树、酢浆草、红三叶草等,通过叶子在夜间的闭合,可以减少热量的散失和水分的蒸发,尤其是合欢树,叶子不仅仅在夜晚关闭睡眠,当遭遇大风大雨时,也会逐渐合拢,以防柔嫩的叶片受到暴风雨的摧残。这种保护性的反应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⑧美国科学家恩瑞特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用一根灵敏的温度探测针在夜间测量多种植物叶片的温度,结果发现,呈水平方向(不进行睡眠运动)的叶子温度总比垂直方向(进行睡眠运动)的叶子温度要低1℃左右。恩瑞特认为,正是这仅仅1℃的微小温度差异,已成为阻止或减缓叶子生长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相同的环境中,能进行睡眠运动的植物生长速度较快,与其他不能进行睡眠运动的植物相比,它们具有更强的生存竞争力。
⑨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还发现植物与人一样也有午睡的习惯。植物的午睡大约是在上午11时至下午2时,叶子的气孔关闭,光合作用明显降低。这是由于大气环境的干燥和火热引起的,午睡是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抗衡干旱的本能,为的是减少水分散失,以便在不良环境下生存。

(选自《百科知识》)

( 1 )本文以“植物为何有睡眠”为题,有何妙处?

( 2 )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分项概括造成植物睡眠的原因。

( 3 )请在第②段段首加一句承上启下的话。

( 4 )结合链接材料,再结合本文,说说你读了本文之后获得怎样的人生启示。
【链接材料】枯叶蝶,它们停息在树枝上,像一片片树叶,行人常把它当作枯叶,当人们用手碰它时,它却一抖身体,向空中飞去了,并不像枯叶那样飘落到地上。

四、写作(分值:60分)
根据要求作文。

在人生漫长的旅途中,我们总在不断的出发,伴随我们的,有亲情、友谊、理想、知识、叮咛等,而这一切激励鞭策着我们勇往前行。

请以“带着…………出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2)在空格处填上合适的词或短语,将题目补充完整。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不少于500字;凡涉及考生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不得抄袭(也不能借用试卷中的材料)。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同ー种执着-”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