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0年山西省榆次第一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敬业与乐业》一文中梁启超阐述了人生与事业的关系。
B: 林徽因的诗多数以个人情绪的起伏和波澜为主题,探索生活和爱的哲理。
C: 《论教养》这篇文章主要论述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有教养,告诉我们只有尊重别人,才会有优雅风度。
D: 穆旦,原名查良镛,现代主义诗人、翻译家。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据官方分析,造成哈尔滨近期雾霾天气的直接原因是由于持续逆温和弱风气象、秋整地期间焚烧秸秆引起的。
B: 进一步强化政府对留守儿童的责任,建立关爱留守儿童的长效机制,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关键。
C: 喜欢游泳的人大多有这种体验:不管天气很热,可是刚从水里出来时会感到有点凉,有时甚至还会打一下寒战。
D: 通过“最美中学生”张文驰高考前捐肾救人的事迹,使我们看到了“90后”中学生的人性之美。
3、下列各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爱慕 缈小 沉默 自吹自擂
B: 添头 烟囱 欣赏 羊羊自得
C: 舞蹈 雕像 遵重 随风飘扬
D: 扩散 虚荣 腾空 不可一世
4、下列有关课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飞天”凌空》是一篇新闻特写,报道的是中国运动员吕伟在第九届亚运会上夺冠的故事。
B: 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表现了“她”入水动作的轻盈、优美。
C: “他说:‘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是侧面描写,点出爱国主题。
D: 课文作为一篇新闻特写,必须如实地报道客观事实,不能采用文学手法。
5、对下列句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表现对“我”当时不理解父亲的自责)
B: 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表现了父子相互体谅和照顾,尤其是父亲对儿子的深切关怀)
C: 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父亲想替儿子做的事已做到了,尽管人很累,他心里觉得踏实)
D: “进去吧,里面没人。”(与上文的“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相呼应,表现父亲对社会世态的不满和无奈)
6、下列对《鱼我所欲也》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二者不可得兼”。
B: 首段用“舍鱼而取熊掌”的生活常理类比“舍生而取义”的道理,具体生动,通俗易懂。
C: 第2段通过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来阐明不应该为物欲而丧失本心的道理。
D: 文中运用了不少两两相对的句子,形式优美,情感强烈,说理透彻精辟。
7、下列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记承天寺夜游》作者是苏轼。苏轼,号东坡居士,眉山人,宋代文学家。
B: “征蓬出汉塞”一句中“征蓬”的意思是“像飘飞的蓬草”,在古诗中常用“征蓬”比喻远行之人。
C: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作家,代表作有《蚀》三部曲、《子夜》、《林家铺子》、《春蚕》、《受戒》等。
D: 《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皇帝到汉武帝共三千年的史事,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8、

下列划线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士(jué) 职(chèng) 御(pìn) 帖(tuǒ)
B: 差(qīn) 人(hài) 定(quān) 蠢(yú)
C: 赏(cí) 滑(jì) 头(xián) 报(chéng)
D: 耀(xuán) 待(ku?n) 附(hè) 下(bì)
9、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冽(lǐn) 俯(kàn) 吞(chì) 风餐宿(lù)
B: 存(chǔ) 窗(xuán) 现(tū) 五脏六(fǔ)
C: 宁(wú) 概(lǜ) 合(lóng) 息凝神(pǐng)
D: 弱(léi) 头(càn) 迟(dùn) 心有灵(xī)
10、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一本好书可以给你带来许多教益,甚至可以影响你的一生。
B: 考场上沉着,镇静,是能否正常发挥水平的关键。
C: 只要经过不懈的努力,才会收获精彩的人生。
D: 导致青少年营养不良的原因主要是偏食挑食、吃零食过多、为追求身材过度节食造成的。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甲】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乙】山行

(唐)项斯

青枥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

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

【注】①栎:同“栋”,一种乔木;②茗:茶的稚称.

( 1 )下列对【甲】【乙】两首诗有关内容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诗首联中“足鸡豚”与颈联中“箫鼓追随”均表现出村民热情好客的特点。
B: 【甲】诗尾联写诗人如有“闲”时,哪怕拄着拐杖,也愿意“乘月”而来,再访此地.
C: 【乙】诗颈联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具体描写了村民焙茶和抽丝的劳动场景。
D: 【乙】诗尾联写诗人相约当地采药人,与之一道进入深山密林采药。
( 2 )【甲】【乙】两诗均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所写之景有何共同特点?请概括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文言文阅读,完成小题。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 1 )解释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作青云白鹤 ②项为之

( 2 )翻译下面句子。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 3 )选文作者围绕“物外之趣”写了童年的三件趣事:① 。③

( 4 )联系全文,说说作者“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两篇文章,分别回答文后的问题。
龙到底是什么动物
①在十二生肖中,龙是最受人们尊崇的。它的形象虽然有些凶恶,却被中国人选为吉祥及高贵的象征,广受欢迎。许多人希望在龙年生育子女,取得好兆头。不像西欧中世纪的文学美术,把吐火焰的龙看成恶势力的象征。龙与中国文化圈的关系非常密切,常被用以代表中国。它盛见于古代的各种传说中,也是古今美术常见的题材。
②龙是十二生肖中唯一不存在的动物。但它应是源于人们见过的存在的动物。因其罕见,形象才慢慢起变化,后又被神化,才脱离实际,成为虚构的动物。河南濮阳几个6000多年前的墓葬,发现有用蚌壳在尸体旁边排列龙的图案,寓有宗教信仰的作用。其形象颇为写实,有窄长的嘴,长身,短腿,粗长尾巴,但无歧角。发展至商代的甲骨文,龙字已是个头有角冠,上颌长、下颌短而下曲,身子卷曲的动物形。中国文字为了适合窄长的竹简,常将动物的身子转向,四足悬空,使龙像是种可直立而飞翔的动物,其实它描写的是有短足的爬虫动物形。从流传的文物看,龙早期的形象较写实,后来为了夸张其神奇,就选择9种不同动物的特征加以修饰:角似鹿,头似驼,眼似鬼,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当然就不可能在现实的世界找到它的形象。
③龙是古代的图腾,商代有叫龙的方国。图腾大多是自然界实有其物的。春秋时代的铜器铭文有获龙的记载。西周早期的《周易》,把龙描写成能潜藏于深渊,飞跃于天空,相斗于地面,流出的血是玄黄的颜色。《左传》记载公元前523年,郑国遭受大水时,有龙相斗于城门外的洧渊;还记载龙有黄河及汉水的不同种类,有人能豢养它们,夏后吃了其肉酱后还想再吃。从这些描写及遗下的图形,可知龙原是种两栖类爬虫动物的总称,能生息于陆地及水中,有些还能跳跃甚高,像是能飞翔的样子。
④爬虫种类多,习俗各有不同。人们把不同形状及种属的爬虫化石都当作龙看待,导致龙能变化形状的传说产生。公元2世纪的《说文解字》,解释龙为“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这种见解很可能基于偶然发现的古脊椎动物的化石而得的联想。唐代《感应经》有如下的描写:“按山阜缸岫,能兴云雨者皆有龙骨。或深或浅,多在土中。齿角尾足,宛然皆具。大者数千丈,或盈十围。小者才一二尺,或三四寸,体皆具焉。尝因采取见之。”一到博物馆参观,就会了解所称的或大或小的龙,其实就是各种脊椎动物的化石。古人见化石大小悬殊,故而有能变化的见解。濮阳的龙图案也是这一类动物的形象。
⑤至于认为龙能飞翔和致雨,可能和栖息于长江两岸的扬子鳄鱼的生活习性有关。龙的特征,脸部粗糙不平,嘴窄扁而长,且有利齿。在中国地区,除鳄鱼以外,是他种动物所无的异征。扬子鳄除了没有角外,身躯、面容酷似龙,可能就是龙形象的取材。何况远古的龙是无角的。扬子鳄每在雷雨之前出现,有秋天隐匿、春天复醒的冬眠习惯。古人每见扬子鳄与雷雨同时出现,雨下自空中,因此想象它能飞翔。但龙致雨的能力也可能来自龙卷风。龙卷风的威力奇大,且经常带雨。其形状好像细长的龙身,故容易让人以之与爬虫的化石起联想,误认龙能大能小,能飞翔、致雨,是威力无边的神物。
⑥龙后来还成为皇家的象征。它很可能与汉高祖刘邦的出生传说有关。汉代的《史记》有两则刘邦与龙有关的记载。“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大公往视,则见蛟龙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不狎侮,好酒及色。常从王媪武负贳酒,醉卧,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汉高祖出身普通人家,有必要编造故事说明凡人接受天命而登上帝位的合理性。
⑦龙由于威力大,故成为男性的象征。鳄鱼的生殖能力强,一次产卵20到70个。中国人很看重延续家族的事。也许希望能多生些将来显耀家族的男儿,所以有龙生九子,个个有好本领的传说。并有悬挂九颗粽子,以祈生产男儿的习俗。
(选自《中华活页文选》精华本,作者:许进雄,文章有删改。)

( 1 )结合文章分析,龙到底是什么动物?

( 2 )说一说下面句中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这种见解很可能基于偶然发现的古脊椎动物的化石而得的联想。

( 3 )简要分析第②段中画线句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河南濮阳几个6000多年前的墓葬,发现有用蚌壳在尸体旁边排列龙的图案,寓有宗教信仰的作用。

( 4 )文章第⑤段认为:“至于认为龙能飞翔和致雨,可能和栖息于长江两岸的扬子鳄鱼的生活习性有关。”请说一说和扬子鳄的哪些习性有关?

( 5 )龙是吉祥和高贵的象征,广受欢迎。请写出一个含有“龙”字的成语,体现这种吉祥与高贵,并解释其含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特殊考察

徐嘉青

①刘林是一所乡村小学的负责人,这里位置偏僻,经济状况很是糟糕,学校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到处都破破烂烂的,至于说体育设施,几乎是一无所有,只有两个快要散架的篮球架,上体育课时,孩子们只能在校园的空地上跑玩。

②这天,刘林在网上看到一条消息,有人给农村学校捐赠体育器材,有需要的可以报名。刘林虽然觉得报了名也没多大机会入选,但还是按照要求填写了学校的现状和自己的联系方式。

③过了一个来月,刘林几乎都要忘记这件事了,这天,他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报家门是负责捐赠体育器材项目的工作人员,说看到了他的报名信息,觉得符合捐赠条件,打算进行实地考察后再做定夺,这才给他打了电话。

④当对方问刘林这几天是不是有时间时,刘林激动极了,连声说:“有时间,咋没时间呢,就是晚上十二点我也行。”对方笑了,说了声:“那行”,就挂了电话。转过天是个休息日,刘林正在家里干点杂话,电话响了起来,还是那位工作人员,说他们再过十几分钟就型到学校门口了,让刘林尽快赶到学校去。

⑤撂下电话,刘林连手都没顺得上洗,就匆匆忙忙往学校赶去,刘林刚打开校门,一辆车“哎呀”一声停在了校门口,刘林赶紧迎了上去,一番介绍后,他把车上的一行人让到了校园里,其中有个戴者眼镜的中年男子,详细地同了学校的情况,刘林都一一做了回答,最后他们又在校园里转了一圈,这才打算告辞。

⑥坐上车后,那个戴眼镜的中年男子插下车窗,问:“刘校长,如果咱学校成了受拥对象,你能不能保证用好这批捐赠器材?”刘林一脸严,“能,绝对能”。中年男子看向刘林。微微一笑,说:“好的,最终结果我们会再与你联系的。”又是几天过去了,刘林接到电话,学校成了受捐对象。几天后,工作人员就把一批篮球送到了学校,还专门举行了一场捐赠仪式。仪式搞得挺隆重,可拥赠物品也就十几个篮球,刘林心里虽然有些不爽,但又一想:有了这些东西,也能领着孩子们上堂像模像样的体育课了。

⑦这天,刘林的电话再次响了起来,是那位负责捐赠器材的中年男子,对方说,他们采购的这批篮球存在质量问题,现在要全部收回,由生产厂家调换合格产品,请刘林把篮球整理好,明天他会来把篮球拉走的。挂上电话,刘林心里疑惑不解。

⑧第二天,中年男子果然开着车来了。刘林把篮球搬到车上,中年男子仔细地查看了每个查球,叹了口气说:“刘校长,我为你的食言感到遗憾。”

⑨刘林一听,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就问:“我怎么食言了?”中年男子说:“你没有用好捐赠的篮球。”刘林说:“自从篮球送来后,我承包了学校的体育课,每节课都领着学生好好练习篮球呢。”中年男子回言“哈哈”一笔,说:“行行行,不管你怎么说,我都不会相信的。实话告诉你,这项捐赠还有后续,篮球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不过现在我明确地告诉你,你们学校的受捐资格被取消了。”说完,他转身就要上车。

⑩刘林一下子急了,过去一把拉住了中年男子的胳膊,大声地说:“先生,为啥要取消我们学校的受捐资格,您得给我说清楚!”中年猛然被拉了个趔趄,转过身来后十分不悦的说:“之前给你说过,受捐的学校要用好体育器材,我们先捐赠的篮球就是个考察,看捐赠能不能起到作用。这么多天过去了,你们学校的篮球个个都是崭新的,说明了什么?你们根本就没让学生用过,这样的学校有资格成为受捐对象吗?”听到这话,刘林却变得心平气和了,他松开手,说:“这样吧,我邀请你看看孩子们是怎么用篮球的,看完之后,如果你还觉得我们学校不够资格,我绝无二话。”

⑪中年男子想拒绝,可看刘林一脸认真,他就点了点头。刘林去了一个班的门口,说道:“这节上体育。”只听到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欢呼声,一群学生争先恐后地跑了出来。

⑫到了操场上,刘林吹了一声哨子,刚才还乱哄哄的学生们顿时安静下来,刘林说:“跟之前一样,大家分成四排,一边两排,两边前排的同学,准备拿篮球!”只见前排的十几个学生到了校门口,每人从车上拿了一个篮球,到了站定的位置,把篮球递给了后排的同学,然后每人从口袋里拿出一块布,蹲下身子,把篮球放到布上面,仔细地包了起来,原本只是一种颜色的篮球,现在变得五颜六色了。

⑬在刘林的哨声指挥下,学生们井然有序地拍起了篮球,过了一会儿刘林又带着大家进行了传球练习。

⑭这节课结束后,刘林让学生把包着篮球的布收起来,重新把篮球放回到车上。他对有些目瞪口呆的中年男子说:“实不相瞒,为了让篮球能用得久一点,我们就想了这个方法,从家里找来破布,玩篮球之前把它包起来。”

⑮听完这番解释,中年男子的眼圈儿不由得红了,他一把握住刘林的手说:对不起,我不该不分青红皂白就那样说。其实,这捐赠活动是我和几个朋友组织的,但之前几次起到的效果甚微,我们这才想出了这个考察的办法。你放心,我回去后会把你的情况告诉大家的,争取在后续捐赠中为你们学校送来更多的器材!”

(选自《故事会》,2018年3月)

( 1 )小说情节跌宕起伏,阅读全文,完成表格。

情节

结果

刘林没抱多大希望报名接受捐赠

①________

捐赠的仪式很隆重

②________

篮球使用一段时间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中年男子深受感动,争取为学校送来更多器材


( 2 )文中的刘林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本分析。
( 3 )本文神态描写很有特色,试分析文中画线句子中“笑”的不同含义。

①中年男子看着刘林,微微一笑。

②中年男子闻言“哈哈”一笑。

( 4 )文章题目为“特殊考察”,请说说本次考察的特殊之处,并联系实际,谈谈文章带给你的思考。
四、写作(分值:60分)
  1. 请以“坚守”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写作要求:

(1)文体不限。

(2)全文不少于600字。

(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4)行文中出现城区(县)名用“新城区”,校名用“希望中学”,人名用“小张、小王……”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暗夜微凉”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