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0年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中国人眼里,人生有四件大事——衣、食、住、行。把衣放在首位,为什么?

①古人常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②而它的起点“修身”当然不能缺少对身体的包装行为

③即必须首先从外表上塑造出具有儒家风范的形象

④因为在礼仪之邦,衣是脸面、包装,是身份的体现

⑤这是士人儒生的人生信念与行为准则。

A: ①②⑤④③
B: ③⑤④①②
C: ④①⑤②③
D: ④①③②⑤
2、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在多元文化的今天,我们一定要学会发扬和继承民族的优良传统。
B: 为了防止森林火灾不再蔓延,当地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应对措施。
C: 农民工组合的精彩表演,成为春节晚会中最耀眼的“草根明星”。
D: 日本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核电安全再度引起各国政府的关注。
3、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敬业与乐业》节选自梁启超的《饮冰室合集》。(中华书局1936年版)
B: 请你说说这个难题该怎么解决好。
C: 我把知道的故事写成小册子,每册三四页。
D: 三月中旬的诵读节,初二年级的你展示了诵读经典的青春魅力吗?
4、

下列句子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

A: 义务教育最终都要归结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
B: 阿尔卑斯山是欧洲户外运动爱好者的天堂,也是西欧第一高山。
C: 科技发明和人力资本会推动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国家经济的健康。
D: 中国用世界10%的耕地和大约6%左右的淡水资源,养活了世界20%的人口。
5、下面是对于几部古代小说的常识概括,其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笔记小说,它主要记录了魏晋时期普通老百姓身上发生的奇闻异事。
B: 《聊斋志异》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写的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小说题材多样,故事情节离奇,人物形象鲜明,有对社会的关注和批判意识。
C: 《儒林外史》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所著的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科举制度下读书人及官绯的活动和精神面貌,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
D: 《红楼梦》是清代文学家曹雪芹所著的一部长篇人情小说,是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巔峰之作。它以描写封建贵族青年贾宝玉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故事为主,揭示了封建思想下的爱情悲剧。
6、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型纪录电影《厉害了,我的国》上映后,激发了全民观影热潮,赢得了票房口碑双丰收。(把“激发”改为“引发”)
B: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下,凭着青春的激情和对互联网新技术的敏感,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互联网+”的创业大军中。(删去“使”)
C: 袁隆平为研究杂交水稻技术而不畏艰险、执著追求的精神和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把“不畏艰险”和“执著追求”对调)
D: 《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的成功,不仅在于它讲述了一个个温情的美食故事,更是中国文化传统和社会变迁的时代缩影。(将“不仅”放在“讲述”前面)
7、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盐城牡丹园栽培的牡丹,种类繁多,品质优良。每至花期,园内的牡丹竞相绽放,五彩缤纷的景象美不胜收
B: 她性格温和,待人诚恳,举止文雅,言语动听。虽然是初次接触,但我对她的好感油然而生
C: 六月的天,娃娃的脸,说变就变。刚才还是晴空万里,不一会儿,阴云密布,竟然下起了冰雹,天气的变化真是扑朔迷离啊!
D: 今天的荧屏和银幕,并不缺少令人眼花缭乱的离奇情节,缺少的恰恰是能够观照自我的活生生的生命个体。
8、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霎时 荒谬 重峦叠幛 怒不可遏
B: 汲取 恻隐 粗制烂造 巧妙绝伦
C: 颓唐 告罄 骇人听闻 碌碌终生
D: 禁锢 执拗 暝思遐想 通宵达旦
9、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勾销 烦燥 煞有介事 仓惶而逃
B: 斑斓 蕴蓄 莫名其妙 消耗殆尽
C: 愁怅 抚摩 饥肠辘辘 雾霭弥漫
D: 震憾 妨碍 想入飞飞 丑态毕露
10、

下面拟写的对联不符合对偶的一项是( )

A: 旗开得胜 马到成功
B: 风云三尺剑 花鸟一床书
C: 室雅何须大 花香不在多
D: 竹菊梅兰可养性 琴棋书香养耐性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题润州金山寺

张祜

一宿金山寺,超然离世群。

僧归夜船月,龙出晓堂云。

树色中流见,钟声两岸闻。

翻思在朝市,终日醉醺醺。

【注释】①中流:河流的中央。②翻思:回想。③朝市:泛指尘世。

( 1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首诗第二联的内容。

( 2 )“钟声两岸闻”表现了金山寺怎样的氛围?试作简要分析。

( 3 )这首诗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三峡》)

( 1 )解释下面划线的词。

①至于夏水陵 襄:________

②沿阻绝 溯:________

③虽乘御风 奔:________

属引凄异 属引:________

(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 3 )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清荣峻茂”所呈现出的画面。
( 4 )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通过“回清倒影”写出了水的清澈;通过“素湍绿潭”写出了水的静态和动态。
B: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富有韵律。
C: “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该句运用工整的句式,写出了秋季三峡的景色特征,表现了三峡景色的凄婉美。
D: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该句从侧面烘托了山的高耸。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9~12题。

坚持“一件事原则”

亲爱的埃迪:

①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把精力分散在好几件事情上,不仅是不明智的选择,而且是不切实际的考虑。在这封信里,我向你谈谈“一件事原则”,即专心地做好一件事,就能有所收益。

②在对一百多位获得杰出成就的人士的商业哲学观点进行分析之后,著名行为学者哈迈尔发现了这个事实:他们每个人都具有专心致志的优点。

③最成功的人都是能够迅速而果断地作出决定的人,他们总是首先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然后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地朝这个目标努力。譬如,伍尔沃斯的目标是要在全国各地设立一连串的“廉价连锁商店”,于是他把全部精力花在这件工作上,最终成为著名的商界大亨;林肯致力于解放黑奴,他排除万难专心于此,因此成为美国最伟大的总统之一;李斯特内心充满了成为一名伟大律师的欲望,他把一切心力专注于这项目标,结果成为美国著名的律师之一……

④孩子,这些人物都是你所熟悉的,从他们的成功可以看出,所有成大事的人,都把明确的目标当做他们努力的主要推动力。专心就是把意识集中在这个目标上的行为,并要一直集中到找出实现这个目标的方法,而且将之付诸实际行动。自信心和欲望是构成他们专心行为的主要因素。没有这些因素,专心致志的神奇力量将无从谈起。为什么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够拥有这种神奇的力量,其主要原因是大多数人缺乏自信心,而且没有什么强烈的欲望。

⑤孩子,对于任何东西,你都可以渴望得到,只要你的需求合乎理性,并且十分强烈,那么专心这种力量将会帮助你得到它。假设你准备成为一位著名的作家,或是一位杰出的演说家,或是一位显赫的商界主管,或是一位能力高超的金融家……那么你最好在每天就寝前及起床后,花上10分钟把你的思想集中在这项愿望上,以决定应该如何进行才有可能把它变成事实。

⑥当你要专心致志地集中你的思想时,应该把你的眼光投向一年、三年、五年甚至十年后,假想你能创作出伟大的作品,假想你是这个时代最有力量的演说家,假想你是位极有影响力的人物,并坚信自己一定能成功。唯有如此,才有可能付出努力。

⑦一次只专心地做一件事,全身心地投入并积极地把它做成功,这样你就不会感到筋疲力尽。把你决定去做的那件事当成是一大排抽屉中的一个抽屉。你的工作只是一次拉开一个抽屉,令人满意地完成抽屉内的工作,然后将抽屉推回去。不要总想着所有的抽屉,而要将精力集中于你已经打开了的那个抽屉。了解你在每次任务中所需担负的责任,了解你的权限。如果你把自己弄得筋疲力尽和失去控制,那你就是在浪费你的效率、健康和快乐。选择最重要的事先做,把其他的事放在一边。做得少一点儿,做得好一点儿,才能在工作中得到更多的快乐。

⑧孩子,在当今社会激烈的竞争中,如果你能向一个目标集中注意力,成功的机会将大大增加。全心专注在你所期望的一件事上,必如所期。祝你进步!

爱你的父亲

(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2 )请给第③段再写一个事实论据。

( 3 )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第③~⑥段的论证思路。

( 4 )第⑦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如果把阅读分开来说,一般科学的教科书应该偏重于阅,语言文字的教科书应该偏重在读。一般科学的教科书虽也用了文字写着,但我们学习的目标并不在文字上,譬如说,我们学地理、学化学,所当注意的是地理、化学上所记着的事项本身,这些事项除图表外还用文字记着,但我们不必专从文字上记忆揣摩,只要从文字去求得内容就够了。至于语言文字的学科就不同,我们在国文教科书里读到一篇文章——假定是韩愈的《画记》,这时我们不但该知道韩愈这个人,理解这篇《画记》的内容,还该有别的目标,如文章的结构、句式的式样、描写表现的方法等,都得加以研究。如果读韩愈的《画记》,只知道当时曾有过这样的画,韩愈曾写过这样的一篇文章,那就等于不曾把这篇文章当作国文功课学习过。

(节选自夏丐尊《怎样阅读》)

材料二

根据不同的读书目的,可以选择不同的阅读内容。例如,如果是为了与课内学习沟通衔接,就要关注与课内关联度较高的内容;如果是为了写读后感,就要关注感受最多、体会最深的内容;如果是为了质疑批判,就要关注你认为可以商讨、指瑕的内容。

阅读不同的文本,可以采取不同的读法:例如,实用文体可以采取“冷读”的方法,阅读时头脑冷静,心平气和,这样有利于把提概念,抓住要点,深入理解;文学作品则可以采取“热读”的方法,阅读时可以调动感情,鼓舞精神,一气贯注,达到感同身受或身临其境的效果,再如,理解、记忆性阅读,可以采取默读的方法;评价、探究性阅读,可以采取评点批注的方法;消遣、娱乐性阅读,可以采取浏览跳读的方法。

(节选自《读书方法指导》)

( 1 )以上两则材料主要是围绕读书的哪两个方面展开说明的,请结合原文加以概括
( 2 )材料二中的“我们不必专从文字上记忆揣摩,只要从文字去求得内容就够了”的“专”是否可以去掉?若不能,为什么?
( 3 )材料二第二段主要运用什么说明方法,结合具体内容并说明其作用。
四、写作(分值:60分)
以“初三,和_______一起走过”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在横线上把题目补充完整,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不少于6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不得抄袭和套作。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贩卖温柔我的温柔”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