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目前,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正在热映,之所以好评不断的原因,除了剧情精彩,演员们的演技也是一大亮点。 B: 不少中央企业纷纷响应,表示将以实干历史赋予的使命和机遇,争做雄安新区建设的排头兵。 C: 报道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计划打造一支拥有多达60艘056/056A型江岛级护卫舰的舰队。 D: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发现,这里的美,虽然在于景,更在于人。 |
2、 |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据科学家统计,蜜蜂每酿造一斤蜜,大约需要采集50万朵花左右的花粉。B: 这天晚上,我睡得很香,梦中又见到了满山鲜嫩的蘑菇,闻到了蘑菇汤浓浓的香味。 C: 我们要养成爱读书,特别是读经典,读名著,让书香满城成为扬州的城市节特色。 D: 住宿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都是宾馆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
3、 | 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宋代朱熹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称为 “四书”。从明代开始,规定为封建社会科举取士的初级必读书。 B: 弗朗西斯培根,英国哲学家、作家。著有《随笔》《新工具》等。 C: 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 D: 《水浒》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特别是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 “与民同乐”的主题。 |
4、 |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她穿着新的兰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B: 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籍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C: 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D: 他读过私塾,年长后外出闯码头,碰了几次璧,穷愁潦倒,无以为生,回来做了信客。 |
5、 |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虽然大体上只有“杀青、揉捻、烘焙、炒制”四步,但每道工序都马虎不得。 ②品茶幸福,制茶不易。 ③这让很多人望而却步。 ④别的不说,炒制茶叶就需用双手在锅中不断翻炒。 ⑤而茶叶的口感、香味全靠双手的触感与经验来决定。 A: ②③④⑤① B: ②①④⑤③ C: ①②④③⑤ D: ①⑤②③④ |
6、 | 下列句子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外卖小哥”雷海为获得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总冠军,成为炙手可热的人物。 B: 初中三年他们是同桌,毕业之后各自去了不同的地方求学,从此便分道扬镳了。 C: 为了迎接一年一度的校园文体艺术节,全校师生积极参加训练,无不严阵以待。 D: “五一”劳动节期间,南宁天气晴朗,风和日丽,前往青秀山游玩的人络绎不绝。 |
7、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许:哪里B: 或置酒而招之 或:或许 C: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辄:就 D: 曾不吝情去留 曾:竟然 |
8、 | 下列句中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B: 奇特 敬畏 稀少 保持 C: 奇妙 敬畏 稀疏 坚持 D: 奇特 畏惧 稀少 坚持 |
9、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学习《背影》这篇课文,使我对父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B: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和言论的书。 C: 让我们一起走进冰心的童年,探索一下她成长的痕迹吧。 D: 这篇小说在给我们带来笑声的同时也令我们深思。 |
10、 |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亚洲地域广阔,跨寒、温、热三带,又因各地地形和距离海洋远近不同,气候复杂多样。B: 他站起来问:“老师,‘有条不紊’的‘紊’是什么意思?” C: 这种非凡的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落实。 D: 我所说的是否与“礼记”“老子”原意相合,不必深究;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
诗歌鉴赏。 夜雪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注】写作此诗时,诗人谪居江州。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反。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反,何必见戴!”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 (选自《世说新语》) (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人问其故/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B: 造门不前而反/学而不思则罔 C: 时戴在剡/年与时驰 D: 因起彷徨/未若柳絮因风起 ( 2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时 戴 在 剡 即 便 夜 乘 小 船 就 之 经 宿 方 至 造 门 不 前 而 反 ( 3 )“雪夜访戴”表现了王子猷怎样的个性? |
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 1 )给加点的字注音。①分歧(________) ②一霎时(________)③水波粼粼(________)
( 2 )为什么“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大地的耳朵
①小时,讨厌冬菇,嫌它丑。黑黑的一朵,像巫婆身上诡谲的袍子,每每在饭桌上见到它,筷子总绕道而逃。弟弟受我影响,也把冬菇当敌人。
②妈妈的拿手好菜是冬菇焖鸡,我一见便皱眉,觉得大好鸡肉被那可憎的冬菇白白糟蹋了,感觉上就好似香喷喷的一锅白粥,无端掉入了黑漆漆的老鼠屎。
③聪明的妈妈,察觉了我和弟弟的异状。有一回,a刻意用筷子夹起一朵冬菇,微笑地问:“你们看,这像什么?”
④我闷声闷气地应道:“黑色的鬼。”
⑤弟弟鹦赋学舌,也说:“像鬼,黑色的鬼。”
⑥妈妈好脾气地应道:“冬菇不是鬼啦,它是大地的耳朵。”
⑦嘿,大地的耳朵?这个新鲜的比喻霎时把我和弟弟的好奇心全撩起来了,我俩齐齐竖起耳朵来听。
⑧妈妈饶有兴味地说道:“人间每天都有许多有趣的事情发生,大地好奇,便把长长的耳朵伸出地面来听。”经妈妈这么一形容,那朵圆圆的冬菇落在眼里,果然像一只铆足全劲来偷听的耳朵。妈妈继续说道:“大地的耳朵,听觉敏锐,你们吃了它,同样可以拥有耳听千里的能力!”
⑨耳听千里?呜哇,太棒了呀!我和弟弟的筷子,都不约而同地伸向盘子里那一只只“大地的耳朵”……
⑩万万没有料到,这一吃,便上瘾了。品质上好的冬菇,硕大肥厚,一触及嘴唇,便有一种绵密温厚的感觉。在与鸡肉长时间焖煮的过程中,它吸尽了肉的精华,吃起来像是一块嫩滑的黑色油膏,但又绝对没有脂肪的那种油腻感,这种绚烂的风采是独树一帜的。
⑪盲目地相信冬菇有助听觉,吃着吃着,果然便养成了“耳听八面”的能力。然而,有时,不小心听到了一些飞短流长的谣言,听到了一些令人义愤填膺的负面消息,听到了一些叫人恶心的言谈,我便衷心希望,自己不曾吃过那么多的冬菇。
⑫小小一道冬菇焖鸡,盛满了童年的快乐回忆,还有温馨的伦常亲情。每回闻到那一股熟悉的味道,母亲慧黠的笑容,便清晰浮现。我们在无数无数半真半假的故事中成长,我们在一则一则美丽的谎言里接受了许许多多原本为我们所抗拒的东西,那样的一个成长过程,幸福而美好。而全心全意的相信冬菇是“大地的耳朵”的那些岁月,是人生的无尘岁月,澄净明洁。
⑬一日,我b刻意用筷子夹起一朵冬菇,微笑地问:“看,这像什么?”
⑭孩子缺乏我天马行空的想像力,老老实实地应道:“像冬菇。”
⑮我说:“不是啦,它们是大地的耳朵……”
以“乡愁”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题目自拟。(2)体裁自定。(3)不少于600字,若写诗歌,不少于20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