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0年长春市十一高中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迁客,谪迁的人,指降职远调的人。
B: 总角,古代儿童把头发扎成像一对牛角般的小髻,称总角。后用“总角”代指儿童。
C: 乡试,科举制度中每三年举行的一次全省考试,由秀才去应试,考中者称为“进士”。
D: 社,土地神;稷,谷神。封建君主祭社稷,祈求丰年,后把“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
2、下列划线字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唐(tuí) 交(xiè) 制(è) 毛(róng)
B: 俯(kàn) 游(guàng) 延(màn) 避(xié)
C: 踌(chú) 倦(dài) 琐(xiè) 跚(mǎn)
D: 苔(hén) 临(bīng) 婆(suō) 枝(qiú)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中国京剧脸谱艺术被公认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
B: 美妙的文辞得益于写作者平时注重知识和生活的积累为基础。
C: 《舌尖上的中国》炫耀了中国悠久的饮食文化。
D: 我市努力改善环境质量,保存我们赖以生活的共同家园。
4、下列有关《水浒传》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人名)当下和史进吃得饱了,各拿了器械,同回瓦罐寺来。到寺前,看到崔道成,邱小乙两个,兀自在桥上坐地。 大喝一声道:“你这厮们,来,来!今番和你斗个你死我活。”那和尚笑道:“你是我手里的败将,如何再来敢厮并?” 大怒,抡起铁禅杖,奔过桥来。那生铁佛生嗔,仗着朴刀,杀下桥去。 一者得了史进,肚里胆壮,二乃吃得饱了,那精神气越使得出来,两个斗到八九合,崔道成渐渐力怯,只办得走路。


A: 鲁智深
B: 武松
C: 杨志
D: 李逵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受到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
B: 阅读是穿越时空的隧道,我们通过它与古人对话,与未来交流。
C: “一带一路”推动学校间的合作,不仅为“一带一路”国家培养了国际化的人才,也为中国高校提供了一个国际交流平台。
D: 随着我市截污排污工程的顺利开展,让工程所到之处的居民深切感受到工程建设带来的实惠。
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 仲裁 浩翰 彰显 正襟危坐
B: 萤光 娴熟 由衷 振聋发聩
C: 铭记 慰勉 不辍 诚惶诚恐
D: 燥热 匿名 妄图 眼花瞭乱
7、

给下列加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想(cī) 崩(tā) 忍俊不(jīn)
B: 匀(chèn) 若(tǎng) 日星移(zhuǎn)
C: 点(zhuì) 哑(yīn) 慧心未(mián)
D: 主(zǎi) 收(liǎn) 首挺立(áng)
8、

用下面的句子组成一个语段,句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
①一张一米宽的木床挨着炉子,两头的床脚是两摞石头。
②一只铁皮炉子安在房子当间,铁皮烟囱穿过房顶伸到屋外。
③床板上铺着一块鲜艳的垫子,垫子上摆着一只鼓鼓囊囊的白色方枕头。
④进了门是这户人家的厨房兼起居室。
⑤走过一块块草地,跨过一条条小溪,我们来到扎西家的白房子跟前。

A: ⑤④②③①
B: ④①②③⑤
C: ⑤④①②③
D: ⑤④②①③
9、下列划线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是( )
A: 弄shì 高miǎo 落zháo 蓄chǔ
B: 朗rùn 临wèi 清dènɡ 笑nì
C: 徘huí 静mì 粗kuànɡ 花bāo
D: 抖sǒu 镜lénɡ 应hè 竦zhì
10、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抱着七、八本书急匆匆地走了进来。
B: 什么地方什么条件下可以找到什么样的银杏树?他了如指掌。
C: 屈原、李白杜甫等……,像一颗颗宝石,镶嵌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
D: 我心中闪过一句诗:“家是一只船,在漂流中有了爱。”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 1 )赏析“月如钩”中“钩”字的妙处。

( 2 )“剪不断,理还乱”以丝喻愁,写出了离愁怎样的特点?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河中石兽

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千,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浙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洋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 1 )下列句子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十余岁 可以调素琴,金经
B: 十余里,无迹 未果,病终
C: 必于石下边水处啮沙坎穴 坻,为屿,为堪,为岩
D: 非木杮 斯陋室
( 2 )下列句子划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当求于上流 吾妻美我者,私我也
B: 求石兽水中 躬耕南阳
C: 然天下之事 入无法家拂士
D: 石性坚重 竹柏影也
( 3 )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文章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其令人惊讶的结局,说明了“天下事既有一般规律,也有特殊规律,切不可按照常理主观臆断”的道理。
B: 文章写僧人们打捞石兽时,连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短句,简述事情经过,以“无迹”交待结果,简洁之至,又很生动。
C: 文章对讲学家和老河兵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闻之笑日”四字刻画出讲学家自负而又轻蔑的神态,而老河兵的“笑”则显示出他的胸有成竹。
D: 文章叙事,脉络分明,逐层深入,结构严谨。叙事之后,以简洁的抒情结束全篇,揭示题旨,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 4 )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②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顾晓蕊《那些无用的美好》一文,完成小题。

①明黄的灯光下,少女与长者对坐手谈,轻拈黑白棋子,以鹤的姿态优雅地飞落。这是女儿参与拍摄的电视短片中的镜头,看到这近乎唯美的画面,我不由叹道:女孩子下棋是很美的事!

②那年,女儿上初一,已有七年棋龄。她喜好围棋,每周六去棋院上课,我全程接送,风雨不误。棋院门前有棵老梨树,花开时一树梨花白。我会特意早到会儿,站在树下,隔着窗,聆听纹枰落子声。声音清越入耳,如风敲寒竹,如雨拍蕉叶,那感觉甚是美妙。

③有一天,我从棋院接到女儿,两人说笑着往回走。走出不远,碰到位熟人,也来接儿子下课。寒暄几句后,他说起给儿子报了英语和奥数班。得知女儿在学围棋,他一脸不解地问道,下棋不就是玩嘛,有什么用?

④隔了几天,又在路上遇见那位爸爸,朝儿子吼叫着什么,颇有风摇雨至的架势。果然,一巴掌轮过去,儿子脸上留下几道红痕,疼得放声嚎哭。细听之后,才知是孩子英语没背过关,被他怒声叱责。

⑤女儿如受惊的燕子,闪扑进我怀里,调皮地吐吐舌头,眼中闪过道光亮。她许是觉得庆幸,在报班这件事上,我不曾给过她压力。

⑥学棋久了,女儿会跟我聊些心得,落子无悔、逢危须弃、不得贪胜等等。看似高深的生活哲理,尽在盈尺棋盘间。她还说打谱时能感受到,高手的对局像音乐像书法像绘画,变幻无定,美不可言。

⑦从她的话语里,我知道女儿领悟到了黑白之道,围棋之美。这令我想起读到过的一句话:棋道即艺道,棋中自有你的个性,你的道路,凡人所有,无所不有。

⑧除了围棋之外,女儿还喜欢古筝、书法、绘画,皆习练多年。我认为孩子在上高中之前,只要形成良好的习惯,合理利用在校的时间,用于学习就足够了。业余时间,不如多接受艺术熏染,以怡养性情,丰盈自己的内心。

⑨在风清月朗的夜晚,弹一首好听的筝曲,或是铺开纸墨,临几张颜体小楷,再或者即兴挥毫,画竹画梅画鸟画鱼。如此清雅美好的生活,本身就是一阙词,一幅画,一首歌。

⑩女儿还特别喜欢旅游,自她两岁多起,我每年带她到各地走走。

我们去过椰风轻吹的海南岛,到过瓜果飘香的新疆,游历过古色古香的丽江,奔跑在北戴河的沙滩上……体味到路途的辛苦,也收获着简单的快乐。

有同事劝道,带孩子跑那么远,费钱又费时,何况去了也白去,等小孩子长大后,留不下太多印象。

我听了笑笑,却不认同他的想法。城市里的孩子,很少有机会亲近自然,这是很大的缺憾。女儿为此闹过不少笑话,比如她以为马铃薯长在树上,珊瑚是一种水草……

在旅行中,女儿认识了许多新事物,学会了观察和思考,同时变得独立、坚强。

记得那年她刚三岁,我带她去开封的清明上河园,进到园中,连续走了三四个小时,她有些疲累,我提出要抱她,她摆手说,妈妈也累,咱们歇会再走吧!

她躺到长椅上睡了会儿,醒后坚持自己走。那天的出游中,她愣是咬着牙,走完了全程。

她十三岁那年,我们去新疆的库姆塔格沙漠,连续翻越了两座沙丘,竟有些迷路了。阳光火舌般灼烤着,这时带的水只剩小半壶,女儿嘴上干得起了泡,却把水壶递给我说,妈妈,你留着喝吧!

我紧紧抱住她,眼泪哗地淌下来。后来靠着带的一个指南针,走出了沙漠,每每想起那个瞬时,我总会心头一暖,眼中泛起湿潮。

女儿一向乐观自信、宽容平和,有一颗喜悦、宁静且充满爱意的心。在这样的心态下,她勤学善思,在班上成绩还不错,并顺利考上市重点高中。

山水是一本大书,每一页都是一个故事,一段记忆。当然,最好的山水在心中,读读闲书,抚琴下棋,看月问花,将清浅的日子,叠进诗行里。在快节奏生活的当下,很多传统的东西正逐渐被消解,被替代。然而,亲爱的孩子,永远记得别只顾低头赶路,偶尔让心灵慢下来,再慢一些。

要知道,那些看似无用却美好的事物,和阳光、空气一样,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滋养。总有一天,会成为你内在气质的外化,是你面对生活的底气和勇气。

( 1 )文中①-⑦段写女孩子下棋是件美好的事情。请用四字短语概括填空:

①具有________之美;

②具有________之美;

③具有生活轻松之美;

④具有________之美。

( 2 )按照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①请你分别说说“花开时一树梨花白”“阳光火舌般灼烤着”这两处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

②赏析第②段划线句“声音清越入耳,如风敲 寒竹,如雨拍蕉叶,那感觉甚是美妙”的妙处。

( 3 )从内容和结构上说说第⑭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阅读下文,按要求回答小題。

“二十四节气”的传统文化魅力

①二十四节气是古代劳动人民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三百六十度,因此分为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九分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它们当中有反映季节的、反映气候特征的,
还有反映物候现象的。

《二十四节气歌》中这样写道“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诗词般的韵律、图画般的意境、波浪般的节奏,使这首《二十四节气歌》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传诵。《二十四节气歌》不仅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成长,也为折射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和丰富内涵的“二十四节气”增添了几分迷人的色彩。

③“二十四节气”凝聚了古人的智慧。起源于黄河流域的“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这一体系深刻揭示了四季轮回的客观规律,是农耕时代社会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如果我们只是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二十四节气”可能没有么特别之处,但是在当时落后的生产力条件下,人们认识自然能达到如此之高的水平,的确令人惊讶。所以从这个角度讲,“二十四节气”是一项重大的发明,凝聚了古人的智慧。

④“二十四节气”并不过时。当今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速度不断加快,“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在逐渐减弱,对现代人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小。即便如此,现代农业的耕作仍然没有逃脱原来的节气规律,即便由于气候变暖和地区差异的确有些出入,一般也都在较小的范围之内。在日常生活中,根据节气变化来准备需要添减的衣物,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一种习惯。所以,“二十四节气”对现代农业和现代生活的指导或参考意义仍然存在,“二十四节气”并不过时。

⑤“二十四节气”具有不容磨灭的文化价值。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二十四节气”不仅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而且鲜明地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所以,“二十四节气” 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另一方面,“二十四节气"所带给我们的,不只是对生产生活的指导意义,还有人类应该亲近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积极态度,这种文化价值是永远也无法磨灭的。

⑥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这是对传统文化的肯定与褒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1届常会在2016年11月30日通过审议,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遺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遺产代表作名录,不仅表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该遗产项目的一致认可,同时更影显出中华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选文有改动)

( 1 )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二十四节气”有哪些传统文化魅力。
( 2 )第②段中“如果我们只是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二十四节气’可能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句中划线的“可能”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 3 )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

①《二十四节气歌》中这样写道:“春雨惊春淸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________

②在日常生活中,根据节气变化来准备需要添减的衣物,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一种习惯。________

( 4 )下列关于文章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二十四节气歌》为大家熟知,歌中包含了所有二十四节气的内容。
B: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通过观察太阳一年运动,找到四季轮回的规律,指导当时的社会生产生活的重要依据。
C: “二十四节气”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
D: “二十四节气”不仅是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更是劝告我们应该敬畏自然。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人生旅途中,总有一些人给予你最无私的关怀和帮助,让你倍感温馨和幸福,请以“因为有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掌心一朵微笑”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