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们双方的意见存在很大分歧 , 从而导致谈判一度被迫中止。 B: 这的确是个两全其美的办法,能够让你从此安下心来专心学习。 C: 晚餐后,一家人就各忙各的了:爸爸打开了电脑,妈妈在追剧,我则埋头写作业,我们各得其所 , 互不干扰。 D: 学习如长途跋涉,不怕慢就怕站 , 只要你能坚持不懈,终有一天你会实现自己的目标。 |
2、 | 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 自栩(xǔ) 害(hài)人听闻B: 婆娑(suō) 鞠躬尽瘁(cuì) C: 呜咽(yàn) 如火如茶(tú) D: 粗犷(kuàng) 锲(qì)而不舍 |
3、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昆明是享誉全国的宜居城市,傍晚时分,身体瘦弱的李华的妈妈,总喜欢在翠湖的长堤上散步。 B: 初一上学期,通过参加班级诗歌朗诵会,我对那些充满了奇特想象的诗歌更感兴趣了。 C: 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当注意培养自己分析、观察、解决问题的能力。 D: 据她后来回忆,被偷走的包里除了妈妈给的500元钱外,还有学生证、身份证、手机等其他证件。 |
4、 | 下列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诗的题目看,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扬州的酒宴上酬答刘禹锡的作品。 B: 这首诗的首联,叙写诗人被贬到荒凉之地二十三年来的人生经历。 C: 这首诗的领联,运用两个典故分别表达诗人对亡友的怀念和回乡后恍如隔世的感慨。 D: 这首诗的颈联,对仗工整、蕴含哲理,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
5、 | 对下列一首诗理解和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A: 首句点明了“观沧海”的地点,“观”字统领全篇,传达出诗人扬鞭跃马、高瞻远瞩的昂扬气概。B: 本诗借景抒情,实写了诗人俯瞰大海吞吐日月、包孕群星的壮丽景象,表达了他渴望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C: “涌”字既写出了沧海惊心动魄的气势,也写出了诗人对海的惊叹和赞美。 D: 诗最后两句是诗的附文,为合乐而加,跟诗的内容没有关系。 |
6、 | 下列字字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禁锢(gù) 教谕 油光可见 广袤无垠(yín)B: 朔方(shù) 睥睨 千山万壑 长吁短叹(xū) C: 吞噬(shì) 媲美 众目睽睽 相形见绌(chù) D: 荸荠(bì) 翠蔓 八面玲珑 即物起兴(xíng) |
7、 | 下列各组划线字的注音及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呜咽(yàn) 睿(ruì)智 奔驰 道歉 义无返顾 B: 咀嚼(jué) 疮(chāng)痍 雄辨 享誉 风尘仆仆 C: 点缀(zhuì) 贫瘠(jí) 澎湃 浩瀚 鼾然入梦 D: 欺侮(wǔ) 矗(chù)立 惦记 震撼 神采焕发 |
8、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近期,把教育界搅得沸沸扬扬的话题,莫过于“中国狼爸”萧百佑了。B: 他一会儿看数学,一会儿看语文,真是学而不厌。 C: “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根深蒂固。 D: 海尔企业从一个镇的亏损小厂发展为家电行业公认的信得过的特大型企业,其产品质量不仅在国内名列前茅 , 而且打入国际市场,跻身于世界品牌产品行列。 |
9、 | 选出下列句子划线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B: 张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C: 当时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 D: 他的事迹如此的感人,我们觉得应该可歌可泣。 |
10、 | 下面语句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 ) A: 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此辈皆吹毛求庇之人。B: 心灵的安祥,宽厚和宽恕的精神,和谐,和平,这些都是从这伟大的微笑中出来的。 C: 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 D: 我更高兴的更安慰的是:多少过分的誉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 |
古诗文阅读 王昌龄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苏秦(节选) (苏秦)归至家,妻不下纴①,嫂不为炊,父母不与其言。苏秦喟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②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③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④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⑤,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也。” (选自《战国策》) 注:①(纴) 织布机。②(发) ①是皆秦之罪也________ ②安有说人主________ ( 2 )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限划两处)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 3 )苏秦刻苦读书的故事后来演变成一个三字词是________。古人讲刻苦读书的故事还有________、________等。(举两个即可)( 4 )简要列举苏秦在学习方面的优点。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感叹号”之后还要有“问号”
①有人说过:“永远留有问号,才会有好奇心,才会有进取的动力。”我们带着问号上路,就会在黑暗中不断寻找,最终找到光明。 ,当我们享受光明带来的愉悦时,黑暗也可能去而复返。因此,我们应该不断发问, 是获得成功赢得“感叹号”之后,还要有“问号”。
②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这样,在创造了令人得意的感叹号之后,我们常常会渐渐丧失一些发问的意识。无论中外企业,那些有志于进取者则不然。中国电子信息领头企业康佳集团的董事长曾说:“一个人静下来的时候,总会暗暗地问一下自己,康佳是不是还有什么问题?”同样,在大洋彼岸的微软公司,那位商界大亨也总是问:“微软离破产还有多少时间?”事实是,康佳集团并没有什么大问题,微软离破产也遥遥无期。但正是因为这些管理者在企业经营良好时不断自问自省,才弥补了运作体制中细微的漏洞,使企业始终运行于良好的运作轨道上。
③一个企业的发展是这样,一个民族的发展也是如此。
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进程中,专制君主被推翻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感叹号。之后,正是有了霍布斯、洛克这样的启蒙思想家对革命不断地总结反省,提出新的问号,英国革命才能完成从激进到温和的转变,英国才能成为那个时代最强盛的国家。相反,大汉盛唐时的中国,乃至宋朝,都曾经领跑于世界。但是到了清王朝,我们沉溺在“天朝地大物博,无所不有”的感叹号里,不去发问中国与外部世界已经出现的差距,一度成为了西方列强刀俎上的鱼肉。可见,盛世之时不能发问自省,这个民族往往是没有发展前途的。
⑤新中国,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已经画出了一连串的感叹号。不过,面对渐渐增多的天空灰霾,面对时常堵塞的城市交通,面对……我们是不是也应该问一句:“该如何消弭这些问题?”有了这样的问号,今天举步维艰的社会转型将会被撬动,今天纷繁复杂的各种矛盾才会被化解。
⑥在前进的时候有问号是一种进取,在创造了感叹号之后仍旧有问号,则是一种胸怀。拥有这样的胸怀,中华民族才能真正如巨人一般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中国梦”才能实现。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种春风
那天正好是立春。我拿着几张稿费单去邮局,心情很好。
邮局里人不多,我前面是个小伙子,正在给家里寄钱。后面是一个七十岁左右的老人,戴副老花镜,穿着破烂又邋遢。他肯定是来取子女们的汇款的。他手中还拿着一张报纸,我扫了一眼,是《河北农民报》,我从来没读过的一份报纸。.
老人的外套油渍斑斑,我不由得站远了一些,以免蹭脏自己新买的“宝姿”风衣。我正戴着MP3耳机听歌呢,老人忽然伸出手来,我忙摘下耳机。他说:“姑娘,麻烦你帮我取张汇款单。”
我拿了一张给他,他又说:“姑娘,你能帮我写一下吗﹖人老了,戴上花镜也怕写错。”我有点儿无可奈何,但看他恳请,也只好从命。
“寄到哪里﹖”我问。“就照这报纸上印的地址寄吧。”他指着巴掌大的一篇文章说。
我很快看完了那则煽情的报道——原来是说某村的一个小女孩,父母去县城卖菜的途中出了车祸,肇事司机至今没有消息,她只好跟着80岁的奶奶生活,学费、生活费都没有着落。
“多可怜啊!”老人说。.
“骗你呢,大伯。这肯定是骗局,连照片都没有,哪能信?”
老人很固执:“肯定是真的。以前我也寄过,人家都给回信了。你说,谁要有活着的办法会这么求你呢﹖一定是过不去这个坎了,对吧,姑娘﹖”
我抬起头来,打量着这个猛然打动了我的老人。他其貌不扬,甚至是寒酸的,摊开的双手老茧重重。老人叹口气说:“小的时候家里穷啊,要不是别人帮我,我肯定活不到现在。
为保险起见,我拨通了那家报社的电话,他们不仅知道老人的大名,还说,他每月都要寄钱来,他们对他非常感激。.
老人每月的退休金只有500元,但那天他寄出的钱是300元。我有些震惊,300元对我而言无所谓,一篇稿子而已,可对老人几乎是倾其所有。老人说:“下个月我还要寄,让她们祖孙俩起码能吃上饭。”
不知为什么,我的眼角有些湿润,如果不是亲手填写这张汇款单,我很难相信一个也刚刚吃饱的人,正在把钱寄往一个更穷的地方。那一刻,我的心隐隐不安。一个买瓶CD香水就要花上千儿八百的女人,是越来越爱自己了,却对他人越来越铁石心肠。
那天,我领取的稿费将近2000元,我也要了一张汇款单,写了同一个地址,寄去了一点儿钱。老人非常感动,一个劲地说:“姑娘,我替她们祖孙俩谢谢你!”
我连忙摇头。哪里用他替陌生人感谢我,我才要感谢他,那种本真的善良,唤醒了我心中一度被遗忘的东西。这个社会有时是冷漠的、斤斤计较的,但只要你敢爱、敢信任,它就会是热情的、柔软的。
和老人告别后,我的心头别样的温暖。外面春风乍起,心里的春天也悄悄来了,我想起三毛的一首老歌《一亩田》:“每个人心里一亩一亩田,每个人心里一个一个梦……用它来种什么?用它来种什么?种桃种李种春风……”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过这首歌,但一直不明白,春风怎么可以种﹖但那天我在风中走着,终于知道,春风是可以种的,
(虹 莲 有删改)
请以“我渴望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自定立意;④不少于600字;⑤不得抄袭、套作;⑥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