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听了作的十九大报告,使大家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B: 运用正确思维方法审清材料是打开作文视野之窗很关键的一步。 C: 近视患者应当选择合适的眼镜佩戴,切忌不要因为怕麻烦而不戴眼镜。 D: 央视“朗读者”受到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的原因。 |
2、 | 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训诫 寥阔 抖擞 禄禄终生B: 嶙询 梦寐 缀连 具体而微 C: 硕果 嘹亮 清冽 小心翼翼 D: 辍泣 朗润 发髻 可望不可即 |
3、 |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荤菜 坎肩 恐吓 无精打彩 B: 旗帜 盘桓 掂量 两肋插刀 C: 惋惜 温情 礼聘 拳打脚踢 D: 伤疤 径自 扭绞 妙手回春 |
4、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天色渐渐暗下来,街道两旁的大红灯笼、气死风灯、走马灯纷纷亮起,街市上灯火阑珊 , 游人如织,夜幕下的都市美艳绝伦。 B: 记者注意到,在解释“和谐世界”这一理念时,李肇星引经据典 , 多次举起随身携带的《联合国宪章》宣读其中的内容。 C: 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有些人对政府“禁放”的相关规定熟视无睹 , 对警察的劝阻置之不理,在北京市中心违规燃放A级烟花呢? D: 欧洲中央银行总裁特里谢呼吁,应对金融海啸不分国界,各国唯有放下成见,一团和气 , 共同面对金融危机,才能够渡过难关。 |
5、 | 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孔乙已》一文通过对孔乙已的几个悲惨生活片断的描写,成功地塑造了封建社会末期受科举制度摧残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控诉了封建科举的罪恶,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病态。 B: 《变色龙》一文通过对见风使舵、趋炎附势、媚上欺下的警官奥楚蔑洛夫的刻画,揭露了沙皇专制统治的黑暗腐朽。 C: 《溜索》一文表达了作者对马帮汉子们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战胜困难精神的赞美,也表达出团结协作、相互信任、关心爱护的美好品德。 D: 《蒲柳人家(节选)》一文以时间顺序为主,中间用插叙表现人物,塑造了侠肝义胆、仗义疏财、疾恶如仇、扶贫济困的一丈青大娘和何大学问等形象,热情赞颂了那些淳厚朴实的劳动人民。 |
6、 |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考前夕,老师念念有词地嘱咐我们一定要沉着冷静。 B: 台湾电信诈骗团伙作案手段花样百出,令人叹为观止。 C: 黄石,半城山色半城湖,“三山”与“两湖”相得益彰。 D: 就算追溯到天涯海角,中国政府也要将逍遥海外的巨贪绳之以法。 |
7、 | 与下面的话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B: 三厂上领子的技术没有二厂好,上袖子的技术比二厂强。 C: 三厂上领子的技术没有二厂好,二厂上袖子的技术没有三厂强。 D: 二厂上领子的技术比三厂强,上袖子的技术没有三厂强。 |
8、 | 下列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种友谊经受了时间和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愈益深厚,历久弥坚,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 B: 妈妈是一个认真做事的人,你看,他又在漫不经心地织着手套。 C: 川流不息的人群,灯火通明的家乡,更在诉说它的祖国繁荣富强。 D: 奇怪和无法解释的事件接踵而至 , 不断加剧着恐慌。 |
9、 |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年近三十,头发梳得蓬蓬的,油光可鉴。 B: 人民群众对社会上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不正之风深恶痛疾。 C: 这部小说凝聚了创作者毕生的智慧,构思非常巧妙,故事情节抑扬顿挫 , 引人入胜。 D: 十年浩劫中遗失的大量书籍,从此杳无消息。 |
10、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国家博物馆最近展出了两千多年前西汉时期新出土的一大批海上丝路文物。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的祖国就不再是一个任意被帝国主义列强侮辱和掠夺的国家了。 C: 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将惠及沿线国家,促进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 D: 不可否认,武侠小说、功夫影片为推广、宣传武术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也把传统武术推到了神乎其神的境地。 |
阅读下列两首古诗,回答问题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寒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 2 )在《寒菊》一诗的“宁可枝头抱香死”这句中,你认为哪个字用得最为传神?简述理由。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 1 )解释下面的划线字词。①诫子书________ ②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 ③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___ ( 2 )翻译下面语句。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 3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B: “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 “宁静”的重要性。 D: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敬畏自然
大自然之所以创造出会思维的生物,也许是有深意的。宇宙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人是自然发展的高级阶段,人的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级形态,其高级之处就在于他会思维、能够理解、有自我意识。人的智慧与宇宙的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阶段。宇宙(或者说自然)借我的眼睛来观看她自己,借我的嘴来表达她自己,说出她亿万年来想说而没有说出的话。从这个角度可以说,我的智慧却是自然的智慧,我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我思维即是宇宙在思维,我痛苦即是宇宙在痛苦,我欢笑即是宇宙在欢笑。所以,人仅有的一点小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并不属于他自己所有,他只不过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因此,人对自然的种种误解,也许是自然对她自己的误解吧。
这样看来,我就只是宇宙机体上的一个部分,一个器官,就如同大脑是我们身体的一个器官一样,人与宇宙本来就是一体的。宇宙是一个大生命,而我只是这个大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让我们爱护自然就像爱护我们自己的身体一样吧。
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这个宇宙到处都隐藏着生命,到处都有生命的萌芽,到处都有沉默的声音。你难道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你难道没有用心灵听到从那遥远的星系里传来的友好问候吗?
即使那些看起来死气沉沉的物质,也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也是生命的一种存在形式。那些高级的生命形态正是从这“死”的物质中产生的,换言之,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高级生命,只是物质的另一种存在方式。在物质中,有无数的生命在沉睡着,一旦出场的时间到了,它们就会从睡梦中醒来。
因此,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因此,我们再也不应该把宇宙的其他部分看作只是我们征服的对象,再也不应该把其他生物仅仅看作我们的美味佳肴,而首先应该把它们看作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看作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看作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者,首先应该敬畏它们,就像敬畏我们自己一样。敬畏它们,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①这个宇宙到处都隐藏着生命,到处有生命的萌芽,到处都有沉默的声音。
②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 3 )请你结合本文有关知识,就我们应该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谈谈你的看法。阅读《田野上的白发》,完成题。
①母亲50岁后,头发日渐白了。先是两鬓,后来是额前,再后来满头芦花,让我们感到心痛。
②父母都不愿离开家,家里有猪鸡水牛,有房子和责任田,上高中的小弟还要人照顾,患不治之症的父亲不能劳动,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她头发还有不白的么?
③4月的一个晚上,我搭同事的便车回老家,想看看父母和小弟。到家时已是晚上11点多了,家里没人,门上挂了锁。奇怪,这么晚了,父母到哪去了呢?天气乍暖还寒,夜风吹过,身上有阵阵凉意。朝远处田野望去,怎么回事呀?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我信步朝田野走去。
④到了田边,我像被人使了定身法一般,呆立在夜色里。只见母亲一手提着脸盆,一手握根棒子,敲击着,发出当当的声响。母亲在田埂上蹒跚地转悠,田埂角上放着盏马灯,灯火如豆。田里是平整的秧圃,依稀可见撒下的稻种已经抽出嫩芽。母亲身上披了件破棉袄,手里不停地敲击着。我叫了声母亲,母亲见是我,停了下来,脸上溢着慈祥的微笑。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母亲一见,立刻又敲起来,那黑乎乎的便遣散而去。母亲说今年是少有的奇怪,撒下的稻种一个晚上便被老鼠吃得精光。没有办法,大家只好日夜在田边守着。母亲告诉我,父亲被姐姐接去了,小弟住校,星期天才回,她已经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
⑤母亲和我说话,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埂蹒跚而行。我跟在她后面,心里沉沉的。母亲,您该休息了,把田退了吧!您劳作了一辈子,难道不应享一享福么?我知道,我是劝不动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田野。平时我们劝她,她都说:你们不要管了,这田是不能退的,我做一天算一天,也好照料你爹和你弟。
⑥那个夜晚,我陪着母亲在田野上敲盆赶鼠。母亲的身影在田埂上晃动着,夜色里,只有母亲的白发看得清楚。夜风吹着,母亲的白发在田野上飘拂,飘拂,飘拂出我一脸泪花,飘拂出我又一段回忆。
⑦父亲病倒时,正是乡下大忙季节。母亲忍着悲痛,半夜里起来拔好秧,运到水田里。一早回家服侍父亲吃药,再赶到田里插秧。一大块白晃晃的水田里,只有母亲孤单的身影在移动。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
⑧我赶回家帮母亲插秧,到田边时,一块大田,母亲已插完一大半。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母亲的衣裤没一处干的地方,浑身是汗渍泥水。母亲跪在田里插完一行,又插一行。我含着泪水冲到田里,喊着:“妈,您不该这样拼命!”
⑨母亲见是我,想站起来,努力了两次却未站起。我一把抱起母亲,感到母亲已瘦得皮包骨头。母亲脸上仍是慈祥的微笑,白发被汗水湿透了,沾在额上脸上脖子上。我为母亲拂了拂头发,一阵风吹来,白发在田野里飘拂起来。母亲说:抢季节要紧啦,这秧早插一天,就能多收一成。我没说话,把母亲拉回家,就跑到田里,没命地插起秧来。我累得腰酸背痛,但一想到母亲的白发在眼前飘拂,想到母亲跪在田里的身影,便觉得不累了,腰也不酸了。我一口气插完大田的秧,哭了……
⑩母亲离开我们三年了,但我忘不了母亲的白发。她的青丝变白发,是岁月的辛劳所染。母亲的白发,装点着故乡的田野,温暖了我的心灵。
⑪啊,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
作文:
请以“我身边的 ”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不限;③600字以上;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