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0年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面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徨(páng) 慰(jiè) 然开朗(huò) 鳞次比(jié)
B: 羁(pàn) 葱(lóng) 义愤填(yīng) 叱风云(zhà)
C: 弱(léi) 意(qiè) 尽职守(kè) 惟妙惟(xiào)
D: 伏(quán) 悲(mǐn) 而不舍(qì) 周道如(dǐ)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使广安市广大干部进一步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B: 同学们写作文,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C: 有没有正确的环保观,是低碳生活能否实现的关键。
D: 提高和培养广大青少年的文化水平,是当前的一项重要的任务。
3、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实践,要靠理论来指导;理论,要靠实践来证明。
B: “……唔……阳春面……一碗……可以吗?”那女人怯怯地问。
C: 虽是冬季,但这里牡丹、月季、茶花……等应有尽有。
D: 一个光秃秃的地方有一块石碣,指明是“孔子小天下处”。
4、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我军占领了扬州,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
B: 什么是故乡?生在哪里,哪里就是故乡。
C: 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倾听水声,千姿百态。
D: 《与朱元思书》选自《吴均集校注》(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5、下列分析,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热烈粗犷”和“表扬鼓励”是并列短语,“更加坚强”和“完全相信”是偏正短语,“老师讲课”和“大家唱歌”是主谓短语。
B: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该句句子主干是:战斗执行命令)
C: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们学会了如何正确佩戴口罩?如何正确洗手?如何在聚餐时正确使用公筷……(句中“?”应改为“,”)
D: 我向下迈出了最后一步,然后踩到了底部凌乱的岩石,扑进了爸爸强壮的臂弯里。(该句中加点词都是形容词)
6、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惑(yòu ) 崖(xuán) 翅(bǎnɡ) 小(mǎo)
B: 间(sùn) 嶙(xún ) 小(qì) 鹤( lì )
C: 成(nínɡ) 壁(qiào ) 扰(sāo ) 呱坠地( gū)
D: 想(chī ) 次(lǚ ) 获益浅(fěi) (bìng )发
7、

根据语境,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________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现了他。

②十一二岁时,我稍活泼一点,________和一群同学组织了一个戏剧班,做了一些木刀竹枪,借得了几副假胡须,就在村口田里做戏。

③人类的知识与其祖先相比________有了极大的进步,似乎有嘲笑古人的资本;可是,殊不知对于后人而言我们也是古人,一万年以后的人们也同样会嘲笑今天的我们。

A: 果然 诚然 居然
B: 诚然 居然 果然
C: 果然 居然 诚然
D: 居然 果然 诚然
8、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词又称“长短句”,句式长短不一,讲究韵律,能自由表达思想感情。
B: “牺牲玉帛”指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牺牲,指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玉帛,指祭祀用的玉和丝织品。
C: 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
D: 《孔乙己》的作者是鲁迅,《变色龙》的作者是莫泊桑。
9、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宽(shù) 归(shěng) (lòu)空 (xiān)细
B: 两(qī) 静(mì) (zhà)栏 (jié)问
C: 脸(xiá) 鞭(tà) (shuò)方 (fēi)红
D: 桑(zǐ) 别(shù) (mù)然 (chú)形
10、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瓦(léng) 熟(xián) 辙乱旗(mǐ)
B: 吞(shì) 星宿(xiù) 山肴野(shù)
C: 空(lòu) 落(duò) 披戴笠(suō)
D: 颠(bǒ) 喧(xiāo) 一丝不(gǒu)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诗经·国风·秦风》)

( 1 )诗中的“溯洄”“右”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 2 )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増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
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范仲淹《岳阳楼记》)

( 1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属予作文以记/有良田美池桑竹
B: 至若春和明/四时之不同
C: 进亦忧,退亦忧/实欲界之仙都
D: 锦游泳/沉竞跃
( 2 )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翻译成现代汉语。
( 3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岳阳楼是滕子京在贬谪的情况下重修的,这构成了这篇文章写作的一个重要的背景。
B: 作者没有花大量笔墨描写在岳阳楼上看到的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因为前人记述详尽。
C: 文章描写了 “迁客骚人”登临此楼时,面对或雨或晴下的湖景,感受到的悲喜之情。
D: 文章的重心是探求古仁人的情怀,表达了自己“先忧后乐,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网络阅读并非风光无限

①不知怎地,如今我对网上阅读越来越不感兴趣了。倒不是因为自己因循守旧、故步自封,跟不上日新月异的网络时代。而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反复比较,方觉得网上阅读有些支离破碎,许多资讯都是零敲碎打。也许读不好,甚至会读了八卦新闻、八卦文章还觉得是不错的信息呢。有时还读了假信息。

②有一段时间,我觉得网上阅读实在是快捷、便利。随便在搜索引擎上打上几个关键字,就会即刻闪现出无数条相关信息来。而且此信息还会链接出无数个相关的信息。有一次,为了撰写一篇关于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论文,我到网上搜索一番,还真搜出不少相关的文章来。

③不过,虽说我还未到老眼昏花的程度,但在网上阅读连续几个小时后就倍感吃力了。原因是在荧屏上阅读其实是很费力的事情,不像印刷文字轻便、舒适、自在,有时一连看上十个八个小时都不觉得累。

④网上阅读如同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还得紧跟第二步、第三步。也就是为点击一个必看的条目,得不停地点击无数条信息,进行系统排他法,方能进入这个页面。如果赶上电脑有点儿小病毒,反应有些迟缓的话,所需的页面没有几分钟还真点不出来。特别是阅读重要的文字,必须成为会员后方能进入主页面,不拿出过五关、斩六将的本领,怕是一时半会儿不能读到的。

⑤曾经有不少人认为,现在都是网络时代了,谁还热衷于印刷文本。所以当有人得知我还在每天看书、读报、看杂志时,实在是不以为然,总觉得是老土和过时。其实,电子媒体和印刷媒体我每天都在接触。但经过长时间的反复比较后得出这样的看法,网上阅读只适合读点新闻,浏览资讯丰富的精短文字。同时特别适合与他人互动,资源互享。但如果幻想像《红楼梦》这样的鸿篇巨制都要在网上一睹为快,那可就要遭罪了。

⑥这不,为了追赶形势,我也请人帮我下载了一些电子书,即一些国学名著。不过,我实在也不想打开。总觉得在网上读国学不是那么回事,还是看书来得更惬意一些。一边看,还可一边读出声音来,偶有所感,还可在内文里记下自己的旁批、尾批。

⑦在网上阅读,我还时常有自己是信息盲的感叹。每天看了这么多的信息和书本,也只是这大千世界信息的一个小角落。的确,我们都不是超人,都有自己的专业、职业和主攻方向。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作为一个动态的世界和人生,每天产生的信息和知识真是无以计数。一般人也不是专门从事信息搜集的,不知道太多也没有多大害处。倒是应当业有专攻,围绕着自己的专业和爱好,将专业做深、做透为佳。

⑧然而,一直将网上阅读视为圭臬的80后、90后、00后的年轻人恐怕会不以为然。也许他们会觉得网上阅读风光无限,不必再尝试其他种类特别是传统的阅读方式。只是我无论如何追赶潮流,也对网上阅读乐观不起来。因为网上阅读还有一个去伪存真的问题。大量的伪知识、伪资讯混杂其中。特别是日益膨胀的博客,成了无人监管的“记者站”“网上发布会”。许多重要和不太重要的信息竟从此中传播。还有播客、威客也在各领风骚。由此看来,网上阅读固然快捷、方便,但还多了许多的筛选、甄别的工序,远不如书报刊的信息来得更让人踏实一些。

⑨当然,我也不是要将网上阅读彻底否定。它的优势还是很明显的。为了完善一个人的知识结构、信息结构,就需要将电子媒体、印刷媒体各自的优势进一步完善,使之互相补充,而不是有所偏废。对我来说,网上阅读是一种适度的、休闲的阅读。在我的阅读生活中只占极小的一部分。而深度阅读、书本阅读当是首选。

(选自《中国教育报》2018年3月)

( 1 )下列不能证明“网上阅读并非风光无限”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像“百度知道”这样的互动式知识问答分享平台,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方便,很多热情的网友会在上面为人解惑,但答案五花八门,有正确的有错误的,阅读者需自行筛选、甄别。
B: 网上阅读时,网页常会自行跳出一些资讯或广告,使读者分心。读者跟着链接点来点去,时间花去很多,却往往没什么真正的收获。
C: “微信读书”是一个网上读书的软件,收录的书数量多,种类齐全,有经典名著,也有网络作品,有文科著作也有理科论著,令人目不暇接,读不胜读,不知如何选择。
D: 据统计,由于长时间使用电脑,全球有57%的平面设计和程序开发人员双眼视力不佳,这主要是因为受到显示器辐射造成的伤害。可见长时间的网上阅读也会伤害眼睛。
( 2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不看好网上阅读,因为网上阅读固然快捷、方便,却大多是在传播伪知识、伪资讯。
B: 网上阅读只适合读点新闻,浏览资讯丰富的精短文字。同时特别适合与他人互动,资源互享。但不适合阅读国学名著。
C: 本文从自己的阅读体验人手,列举网上阅读的一个优点与若干不足之处,最后得出结论:网上阅读是一种适度的、休闲的阅读。而深度阅读、书本阅读当是日常阅读的首选。
D: 第⑧段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证明了“网上阅读固然快捷、方便,但还多了许多的筛选、甄别的工序,远不如书报刊的信息来得更让人踏实一些”的观点。
( 3 )请结合文本说一说进行网上阅读时要如何获得较好的阅读效果。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很现代的叶圣陶

彦 火

记得第一次去拜访叶圣陶老人,已是33年前的1979年初秋,北京香山红叶尽染的时节。年已九十三岁、霜雪毛发、皑亮白眉、银白胡子的他,精神仍健旺,侃侃而谈,有条不紊,保有中国旧时文人的气派和风范。

第一次见面,他便向我表示,他近来阅读当前出版的书籍和报刊,发现错字、别字不少,这是他过去罕见的。他还特别提到香港的报刊——叶老所阅读的报刊和书籍中,包括香港及海外出版物。叶老忧心忡忡地说,这可要贻误读者啊!

叶老说他在商务印书馆当过校对和编辑。商务出过不少青少年知识读物,如《万有文库》等,还有教科书,都不容许有错别字,否则便会“误人子弟”。他说,他所身处年代的出版工作,除了编辑外,校对是一项顶重要的职务,所以旧时的出版物,在封面或扉页或版权页上,都注有“校勘者”的名字,以示郑重。作为长期在编辑行业工作的笔者,听罢不禁为之肃然起敬。

叶圣陶在1923年当商务印书馆的编辑之前,已有长达11年的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经验。更难得的是叶圣陶虽然是一个德高望重的学者和作家,但一点也不抱残守缺和故步自封。在中国内地,他是第一个提出“易读法”的人。他亲自撰写文章指出:“现在大家都忙,挤出点时间来不怎么容易。如果只花半小时光景就能读完一篇,读完之后又觉得有所得,很有些回味,引起了好些联想,这简直是一种享受。”

其实在20世纪40年代,他与朱自清便合编了《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等书。他强调:“就学习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略读既以训练读书为目标,自当要求他们速读,读得快。”速读、易读法,在西方已有逾百年历史,叶圣陶却是最早把这种现代的阅读方式介绍到中国的人。

在新文学作家中,叶圣陶是很重视社会效益和读者效应的作家。他一再强调,在教学上,教师眼中要“以学生为本位”;编辑眼中要有读者,作为一个编辑,在编书前要“为读者着想”;作为一个作者,在“写作之前为读者着想,写作之中为读者着想,写完之后还是为读者着想;心里老记着读者才能凭借写在纸上的文字,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传达给读者,与读者交心”。这些观点可谓充满着时代活力。

叶圣陶之重视社会效益、“为读者着想”,并不是无的放矢,一味追求市场效益和迎合读者的口味。相反地,他是以严谨的编辑态度和严谨的写作态度对待的。他自己便以身作则。他写了不少作品是针对青少年读者的,如《稻草人》《皇帝的新衣》《古代英雄的石像》等童话,都言之有物、文情并茂,中年以上的读者至今耳熟能详。他的作品文笔练达,结构严谨完整,语言均经精工提炼。他自称后期“斟酌字句的癖习越来越深”,不愧为语言大师。

叶圣陶与弘一大师过往甚密,他的书法以清秀脱俗见称,我曾写信向他求一帧墨宝。1980年夏,叶圣陶老人托友人捎给我一帧条幅,那是他誊写的稼轩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难能可贵的是,九十多岁的老人,仍然写得一手工整方正的小楷,一点也不马虎,“好比一位谦恭温良的君子人,不亢不卑,和颜悦色”,自有一股亲和力。

这首词是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的作品,描写的是黄沙岭的夜景。好一幅“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的田园风景画!1980年中国内地刚开放,相信叶老也为中国崭新形势所鼓舞,所以心情是愉快的,冀望祖国大地展现出一派和平、丰美而欣欣向荣的景象。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 1 )文章开头对叶圣陶的肖像描写有什么作用?
( 2 )文章结尾部分作者为什么要写到叶圣陶送自己一帧《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条幅?
( 3 )为什么说叶圣陶是“很现代的”?
( 4 )你认为叶圣陶的创作有哪些特点?请根据全文,分条概括。
四、写作(分值:60分)
题目一:多想说声谢谢你

提示:①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诗歌除外),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600字左右。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寂寞的。空虚”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