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0年遵义市第四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面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字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xī)息 (qǐ)丽 惺(sōng) 轻(zhuāng)淡抹
B: (xié)取 (nèng)绿 负(hè) 融(huì)贯通
C: (yǒu)黑 温(xīn) 新(yǐng) 墨守(chāng)规
D: 望(qiáo) (xiān)细 屏(zhàng) 张(huáng)失措
2、下列各句中划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的不幸。(深刻,表程度)
B: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青布棉袍。(颜色浓)
C: 这本书很 , 初学的人不容易看懂。(深度)
D: 对于遭受战乱、饱经不幸的伊拉克人民,我表同情。(很,十分)
3、下列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海用涛声歌颂,大山用巍峨见证,大地用缄默宣誓:中国,我为你骄傲。
B: 情人节的由来众说纷纭,其中最为多数人所认同的传说可追溯到古罗马时代。
C: 这处旅游圣地的环境脏乱差到如此地步,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D: 年节将近,民众纷纷前往菜市场采办年货,摩肩接踵的人潮把整条街挤得水泄不通。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纯粹 鄙薄 凛然生畏 神彩奕奕
B: 悔恨 眩耀 畏罪潜逃 富丽堂皇
C: 诀别 安详 深恶痛疾 见异思迁
D: 分岐 帐蓬 疲倦不堪 骇人听闻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叙述和描写,但议论和抒情在记叙文中也经常运用。
B: 记叙文中的议论,一般是先叙后议,使读者提高对所叙事物的认识,增强文章的思想深度;也有先议后叙的,使读者很快进入对将要叙述的事物的思考,引起对下文的密切注意。
C: 记叙文中的抒情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作者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阅读时只有掌握了产生这种感情的依据,才能更加深刻地受到感染。还有一种是寄情于人,寄情于事,寄情于物,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的感情。阅读时要注意在情景交融、情事结合的内容中去接受感染和美的熏陶。
D: 《老王》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其中也有作者的记叙。
6、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
A: 有时我贴在一个大人身边,仿佛我是与他同来的小妹妹或者女儿。
B: 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C: 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D: 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
7、

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涉足 迷散 熙来攘往 踌躇不绝
B: 憧憬 不屑 走投无路 陈词烂调
C: 浏览 沐浴 出谋划策 邪魔鬼祟
D: 沉淀 撺掇 忘呼所以 谈笑风生
8、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在世界杯羽毛球女子双打决赛中,中国队的两位姑娘配合得天衣无缝 , 获得冠军。
B: 孩子向家长倾吐心声时,家长应洗耳恭听 , 这是家庭沟通中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
C: 几经周折,老人终于回到了阔别三十年的故乡,长年漂泊在外的愁绪荡然无存了。
D: 杨绛先生为人谦逊低调,做学问孜孜不倦 , 钱钟书先生评价她: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9、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B: 颔联总写秋色,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山川也笼罩在一片夕阳的余晖中。
C: 颈联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驱犊归家,猎人满载而回,似乎兴致盎然。
D: 尾联写诗人遇到不相识的人,因兴致高而想长歌一曲以抒发愉悦之情。
10、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邓稼先》的作者杨振宁在中国几乎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与李政道同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99年,杨振宁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B: 《一颗小桃树》选自《平凹散文》,作者贾平凹。文章状物抒情、托物言志,通过描述一颗小桃树曲折艰难的生长过程,赞颂了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
C: 《陋室铭》,作者刘禹锡,唐代文学家。“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D: 《紫藤萝瀑布》选自《铁箫人语》,作者宗璞。本文写于“文化大革命”动乱结束不久,作者心灵的创伤尚未平复,小弟又身患绝症,不久于人世,作者内心伤痛,偶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从花的由衰转盛,感受到紫藤萝顽强、旺盛的生命力,受到鼓舞,增强了生活的勇气,于是写成此文。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民歌

[台湾]余光中

传说北方有一首民歌

只有黄河的肺活量能歌唱

从青海到黄海

[甲] 也听见

[甲] 也听见

如果黄河冻成了冰河

还有长江最最母性的鼻音

从高原到平原

[乙] 也听见

[乙] 也听见

如果长江冻成了冰河

还有我,还有我的红海在呼啸

从早潮到晚潮

[丙]也听见

[丙]也听见

有一天我的血也结冰

还有你的血和他的血在合唱

从A型到O型

[丁] 也听见

[丁] 也听见

( 1 )依次填人甲乙丙丁中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①哭 笑 ②风 沙 ③醒 梦 ④天 地 ⑤鱼 龙

A: ②⑤③①
B: ⑤②③①
C: ②⑤③④
D: ⑤②①④
( 2 )对“民歌”的含意有四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专指流行于北方的一首民歌
B: 泛指所有的民歌
C: 比喻中华民族的特性
D: 象征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 3 )“我的红海”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
( 4 )全诗的主题是( )
A: 抒写中华民族具有喜爱唱歌的特性,赞扬中国是一个热爱音乐的国度。
B: 抒写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文化传统,赞颂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
C: 抒写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赞美一个古老民族的顽强的生命力。
D: 抒写民族文化的广泛普及,称赞中华民族的良好素质。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又西五十二里,曰竹山,其上多乔木,其阴多铁。有草焉,其名曰黄雚,其状如樗,其叶如麻,白华而赤实,其状如赭,浴之已疥,又可以已胕.竹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其阳多竹箭,多苍玉。丹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洛水,其中多水玉,多人鱼。有兽焉,其状如豚而白毛大如笄而黑端,名曰豪彘

【注】①黄雚guàn:草名。②樗chū:树名。③赭:赭石,就是现在所说的赤铁矿,即古人使用的一种黄棕色的矿物染料。④疥:疥疮,一种皮肤病。⑤胕fú:浮肿。⑥笄:古代的一种簪子,用来扎住挽起的头发或插住帽子。⑦豪彘:即豪猪,俗称箭猪。

( 1 )下列各选项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起多铁 风怒号
B: 其曰黄雚 之者谁
C: 白华而赤味不同
D: 其状如豚而毛 余强饮三大而别
( 2 )下列选项中的“于”,与“北流注于渭”中的“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积今六十岁矣
B: 受地先王
C: 万钟我何加焉
D: 告知
( 3 )翻译句子。

浴之已疥,又可以已胕。

( 4 )请在横线上,将句子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________有兽焉,其状如豚而白毛,________大如笄而黑端,名曰豪彘。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秋天的怀念(节选)

史铁生

①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②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③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④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⑤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 1 )第①段画线句,“我”的回答为何让母亲喜出望外?
( 2 )本文语言富有表现力。请参照示例,结合语境,赏析下面两个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示例:母亲进来了,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赏析:“挡”这个动作体现母亲怕儿子看到落叶凋零萧条景象会触景生情,产生痛苦,更失去生活的信心,体现母亲爱“我”,细心地照顾“我”,希望“我”好好地活下去。

①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②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 , 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 3 )对《秋天的怀念》这个题目的理解,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秋天是故事发生的特定时间,有意境。
B: 母亲是在秋天去世的,更易引发怀念之情。
C: “我”是在秋天懂得了母爱,同时收获了生存的勇气。
D: 秋天萧条景象衬托“我”遭遇不幸后的绝望心情,反映“我”的人生一直是“秋天”。

阅读《风筝》(节选),完成下面题目
①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②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见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胡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抓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③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之后,我已经是中年。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

( 1 )阅读第①段,简要分析下面这三个词语分别表现了小兄弟怎样的心理活动?
呆看:________
惊呼:________
跳跃:________

( 2 )小兄弟是怎样“苦心孤诣”地偷做风筝的?

( 3 )阅读第①段,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写一段话,表现小兄弟“绝望”的心理活动。(不少于40个字)

四、写作(分值:60分)

小作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在上段文字中,作者从生长环境、外形体态、风度气质等方面,描绘出莲花的独特形象。请你模仿这种写法,另选一种植物进行描写。要求至少用上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1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爱笑的眼睛ヽ”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