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报载孙中山的孙女孙穗芳女士近年多次________北京大学,为推动孙中山研究做出了贡献。 ②北京市政府对城市建设布局做出了________,在2008年前将每年增加800万平方米的绿地。 ③邓亚萍现在留给大家的印象,________依然保留的拼搏精神,________日渐成熟的仪表风度。 A: 莅临 计划 不仅是/而且是B: 莅临 规划 不是/而是 C: 亲临 规划 不仅是/而且是 D: 亲临 计划 不是/而是 |
2、 | 下列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 “国家宝藏”是中央电视台重磅推出的一档大型文博探索节目,让观众在欣赏文物之美的同时,感受文化传奇。解说:这句话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B: 里头 之下 应当 纯粹解说:这四个词语的词性相同 。 C: 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了出来,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解说:这个句子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 D: 拙作 见教 垂问 家慈解说:这四个词语都属于古人称谓中的谦辞类。 |
3、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谦敬辞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 新开的超市大门上写着八个大字:“物美价廉,欢迎惠顾。” B: 8月12日是贵校七十年校庆,作为市长我一定光临指导。 C: 我前几天去您家,正巧您不在,您的家父已经把您调离的事告诉我了。 D: 听说你新买了寒舍 , 今天我有事走不开,改天我一定登门拜访。 |
4、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个是( ) A: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端正学习科学知识的目的。 B: 我们只有相信自己的能力,才能在各种考验前充满信心。 C: 通过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使我们班总成绩在年级组的排位有了大幅度提升。 D: 球馆设施齐全,可为乒乓球爱好者提供球拍、球衣、球鞋和衣柜等乒乓器材。 |
5、 |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表,是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B: 诸葛亮写这篇表以议论为主,在议论中融以叙事和抒情,对刘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达到劝谏的目的。 C: 表中7次提到“陛下”,其作用是为向后主刘禅表示忠于汉室之情。 D: 这篇表的主旨是使刘禅认识到诸葛亮的一片忠心,要听从他的意愿。 |
6、 | 下列语句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B: 人们在思考:网络技术发展将导致艺术的沉沦?还是会迎来新时代的文艺复兴? C: 大屏幕上闪现出世博会159年来人类智慧的结晶:电灯、磁悬浮列车、航天器……这一刻,“一切源于世博会”的理念得以彰显。 D: “到底去不去呀?我的小祖宗!”妈妈“咚咚咚”地敲着我的房门,“人家来电话催好几趟了,你倒是给人家一个回话呀!” |
7、 | 下列各项中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B: 掌柜(ɡuì) 蘸酒(zhàn) 羼水(chān) 舀水(yǎo) C: 门槛(kǎn) 绽开(zhàn) 哄笑(hōnɡ) 迂腐(yú) D: 颓唐(tuí) 咸亨(hēnɡ) 不屑(xiè) 踱步(dù) |
8、 | 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蔚然而深秀 B: 溪深而鱼肥 C: 泉香而酒洌 D: 而不知人之乐 |
9、 | 下列加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高者挂罥(罥:挂,缠绕)长林梢B: 下者飘转沉塘坳(塘坳:低洼积水的地方) C: 秋天漠漠(漠漠:乌云密布的样子)向昏黑 D: 俄顷(俄顷:突然)风定云墨色 |
10、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能否营造人人敬业奉献的浓厚氛围,关键是提升公民的道德修养。 B: 作为一名负责任的校长,她始终关注着学生的健康成长。 C: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校园宣传活动,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的自我保护。 D: 训练结束之后,体育馆内已经空无一人,只有他还在练习三分球投篮。 |
古诗文阅读 钱起 |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乙)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 1 )下列句中划线字读音不同的一项是( )A: 乐亦在其中 乐善好施 B: 曲肱而枕之 迂回曲直 C: 同舍生皆被绮绣 舍生取义 D: 右备容臭 乳臭未干 ( 2 )下列句中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主人日再食 食:食物 B: 媵人持汤沃灌 汤:热水 C: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同“肢” D: 略无慕艳意 慕艳:羡慕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②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4 )甲、乙两文段中,宋濂和孔子在物质生活享受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这体现了他们怎样的人生追求? |
老人趴到地上,让男孩踩在自己背上摘枣儿。男孩仍摘不到,老人站起,让男孩骑跨在肩上摘。
老人:嘿嘿嘿。
男孩:笑啥?
老人:有一回,我家枣儿也是这样骑着,只顾摘枣儿,撒尿了都不知道,竟尿了我一脖子。
男孩:呀,脏死了。
老人:脏啥,尿得我全身痒丝丝、热乎乎的!
男孩:(有些羡慕地)我从来没有尿过我爹脖子上。
(摘枣儿,塞进口袋)哟,不好,我也要尿尿了。
老人将男孩放下,男孩朝远处走。
老人:喂,过来!
男孩:我要尿尿。
老人:(指指枣树)尿树下去,给咱枣树施点儿肥。
男孩溜回树下尿尿。
老人:枣儿小时候一有尿就尿到枣树下。有一回,放学了,直往树下奔。我以为出了啥事呢,他一到枣树底下就尿开了。撒完尿才说:“爹,我放学了。”
男孩:(拍拍口袋)爷爷,我带回家吃。
老人:枣儿到了口袋里,就想回家了。
男孩:(低声地)……我在等我爹。
老人:爹嘛,天天回来的,急什么。
男孩:不,我爹他——
老人:他怎么?
男孩:我爹兴许今天能回来。
老人:那你急啥?来——(拉着不大情愿的男孩到匾子前,拿起一颗枣儿给他)
男孩:(接住,看枣)爷爷,这熟枣儿和你一样。
老人:和我一样?
男孩:和你脸一样,皱巴巴的。
老人:(捏捏男孩的脸)爷爷小时候,还不跟你一样?脸皮儿像这青枣,嫩白光滑呢。唉!眨眼工夫,六十年过去了——快吃枣儿吧。(从匾子里挑了颗熟透晒干的枣儿)你吃这颗。
男孩:(拿起熟枣放进嘴里)还是皱巴巴的甜呢。
老人:甜是甜,不中看,谁要啊。
男孩:我要。(抓一把枣儿)我带回家去,给爹留着。(转身欲走)
老人:又是爹呀爹的,快坐下吃。吃枣儿急不得。
老人拉男孩坐,男孩不肯。
老人:(对男孩)咱们学猫叫?(见男孩摇头)咱们学狗爬?(见男孩摇头)咱们过家家?(见男孩摇头)那,爷爷给你讲故事。
男孩:(怀疑)爷爷有故事吗?
老人:爷爷的故事三天三夜讲不完。
男孩:哇,我最喜欢听故事了。爷爷快讲。(老实地挨老人坐下)
老人:听好,我讲完一个故事,你才能吃一颗枣儿。噢,慢慢吃才能吃出个甜味。
男孩认真地点点头。
老人:(清清嗓子)听着。(笑)我小时候也是个馋鬼,去村东头人家偷到一颗枣儿,舍不得吃,娘要我还人,我一急,把个枣儿囫囵个儿吞下肚了。没多久,我蹲坑的地方长出了一棵小枣树。
男孩:(指指枣树)爷爷,是这棵枣树吗?
二人对视大笑。男孩吃一颗枣儿。
老人:别小看这枣树,那一年,一个小日本站在树下端枪射我。正巧,树上一颗枣儿落到鬼子的钢盔上,“咚”的一声,吓得那狗娘养的抱头就逃。
二人开怀大笑。
男孩:(忘记吃枣儿,学着做惊吓状)快讲。
老人:有一年闹灾荒,村里饿死不少人。我老伴儿把仅剩的八十一颗枣儿让给我和枣儿吃,俺爷儿俩才活了下来。
男孩忘记吃枣儿。老人闪着泪花,从匾子里捧起一把枣儿凝视。
( 1 )选文中老人回忆起了他儿子小时候的哪些事?从中你感受到了老人怎样的感情?①甜是甜,不中看,谁要啊。
②慢慢吃才能吃出个甜味。
( 5 )“老人闪着泪花,从匾子里捧起一把枣儿凝视。”这流露出老人怎样的心理?读书的三种姿势(节选)
孙绍振
①读书的姿势大致有三种。第一种是躺着读,这是陶渊明所标榜的好读书不求甚解,但是他自己并不一定实行的办法;而大多数文学爱好者就是这样读的,其特点是没有国定的目的,真所谓博览群书。这种读书姿势联系着一种态度,那就是读着玩的,读得顺就读下去,读不顺干脆就睡着了也无所谓。这种读法,是一种休息、消遣,也许还是一种享受,日积月累自然也可以增长知识,丰富精神生活,领悟人生的意义。但是,除非是天赋特别好的个别人,一般人要想迅速有效地提高自己某一方面的水平,是不可能这样轻松地达到目的。
②要真正提高自己的水平,就得采取另一种姿势,就是要坐着读。古人讲的“正襟危坐”,不但是一种姿势,而且是一种心境、态度,一种目的。那就是求知的态度,通常我们说求学问,为什么要说“求”呢,那是意味着追求。要追求就得十分认真、严肃,注意力非常地集中,和躺着相比,这里有强制自己心无旁骛的意味。这是最基本的一种读书方法。大中小学的学生都不约而同地采取了这种方法。
③这种方法的要领是对于书中的每一句乃至每一个字,都一丝不苟反复钻研,甚至背诵。上下左右联系,前后贯通思考,力求全面、准确掌握。正襟危坐的姿势表现出一种精神,那就是钻研,不满足停留在表面上。一般说文宇的表面是很完整的,甚至给你一种天衣无缝的感觉,如果你没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即使坐着,也可能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坐着读的关键是开放心灵,让它像海绵一样吸收书中全盘的精义。古人说的虚怀若谷,大致可以形容这种心灵状态。
④这种读书的方法虽然很好,但还不是最好。因为坐着钻研,全盘吸收,就意味着你承认所读的书本是绝对正确的,不包括任何错误的。但是这样囊括绝对真理的书是没有的任何作品都免不了有某种历史和个人的局限。毛泽东说过,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不犯错误,一种是已经死了的人,一种是还没有生出来的人。对于书,也可以这样说。坐着钻研的时候,也有一个缺点,那就是你的思路是被动的。读书是为了认识世界和人生,而这主要靠你自己在生活实践中去体验,书本只是一种向导和坐标。因而你要主动地用你自己的体验和智慧去检验它,或者用马克思的术语说,“批判”它。这时候,你就用不着虚怀若谷了,你也不用把书上的每一句话都当作天条,在追求真理的时候,任何的自卑感都是多余的。
⑤这时,你得改变一下读书的姿态,当然绝对不能躺着读,也不能满足于坐着读,你得站起来,也就是用俯视的姿态,把书上的东西用实际情况去检验,去分析,用你自己的头脑去批判。当你发现书中所说哪怕是有一点与实际不符时,你就要揪住不放,因为这就意味着你的认识有了提高,你已经发现了问题,而发现问题往往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第一步。这就是说在这一点上,你已经比书本的作者稍稍高明了一点。这时你当然还要反复思考,但是千万千万不要轻易放弃,不要有任何的谦虚,这时候用得上孔夫子一句话,叫作当仁不让。这是一个机遇,你和权威平等了,你在真理面前站起来了。也许你当时还意识不到,但是当你日后回想起来的时候你会感到幸福的,甚至你的脸上会出现无声的微笑。
( 1 )通读全文,具体阐述文章题目中“三种姿势”的含义。材料:在《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一在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引用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要求“领导干部要同时防止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这两种现象”。
有人说,这是一个快速变化、发展的时代,要追寻潮流乃至立于潮头之上,如果一个人不能融入现代潮流,那他就会成为落伍者。
也有人说,任凭潮流涌动,我只做自己内心的国王,就如“风可以吹走/一张无助的纸片/却吹不走/一只会飞的蝴蝶/因为生命的力量在于不顺从”。
以上内容引发了你哪些感悟与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讲述经历,可阐述观点,也可抒发感想。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