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于是我转念想,对于我们,家又何尝不是一只船? ①四周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汹涌 ②但因为在这只熟悉的船上,我们竟不感到陌生 ③但只要这只船是牢固的,一切都化为美丽的风景 ④岁月不会倒流,前面永远是陌生的水域 ⑤这是一只小小的船,却要载我们穿过多么漫长的岁月啊 A: ④①③⑤② B: ④③①②⑤ C: ⑤④②①③ D: ⑤②④③① |
2、 | 选出下列划线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解密门”事件一出,美国政府和苹果公司的矛盾,立即引起外界的普遍关注,一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B: “阿尔法围棋”(Alpha-go)4:1击败韩国围棋界天王李世石,在这场举世瞩目的“人机大战”中电脑略胜一筹。 C: 在巴西里约奥运会羽毛球男子双打决赛中,中国队的傅海峰、张楠配合得天衣无缝 , 获得冠军。 D: 孩子向家长倾吐心声时,家长应洗耳恭听 , 这是家庭沟通中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 |
3、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简·爱》的作者是英国著名作家夏洛蒂·勃朗特;这部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写法,让主人公倾诉自己的喜怒哀乐、人生理想和爱情故事。 B: 鲁迅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家。他在作品中塑造了很多著名人物形象,其中藤野先生、闰土、孔乙己都是出自《呐喊》中的人物。 C: 《威尼斯商人》《海底两万里》《变色龙》《范进中举》作者分别是莎士比亚、凡尔纳、莫泊桑、吴敬梓。 D: 汉语常用烽烟指代战争,汗青指代史册,桑梓指代家乡,婵娟指代月亮,令郎指代女儿。 |
4、 | 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B: 他活过的八十四年,经历了登峰造极的君主政体和曙光初现的革命年代。 C: 上帝在这对男女的眼睛中看到了无与伦比的美和更大的力量。 D: 日本文部省别具匠心地一再修改历史教科书,掩盖其战争的罪行。 |
5、 | 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东晋文学家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述了一个与世隔绝,没有经历祸乱的美好地方,后来人们常用成语“世外桃源”来指理想中的美好世界。 B: 《最后一次讲演》是闻一多先生在李公朴追悼会上发表的演讲,整篇演讲运用了大量的感叹句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了演讲的感染力。 C: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近体诗,在诗歌篇幅、每句字数和诗歌格律上相对比较自由。 D: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这两句诗是对卖炭翁外貌的描写,表现他的年高与劳苦。 |
6、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校师生认真讨论和聆听了校长激动人心的学业考试动员报告。 B: 由于该县深居内陆,使它的经济发展水平位于全省倒数第二名。 C: 辩论是一种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经常用到的口语交际方式。 D: 大会期间,全国各地报纸、电视、网络、媒体等都参与了报道。 |
7、 | 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最恰当的一句是( ) 他们为了自己伟大的理想,有些人家可以不要,________________,有些人生命可以抛弃,有些人真正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地步。 A: 有些人妻儿可以不要 B: 有些人官可以不当 C: 有些人官可以不做 D: 有些人财产能够抛弃 |
8、 | 下列句子,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由于团省委的一系列关爱活动,使留守儿童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去掉“由于”或者“使”)B: 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并审议了“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的决议。(“通过并审议”改为“审议并通过”) C: 北京奥委会召开新闻发布会,举办奥运歌曲征集活动。(在“举办”前加“宣布”) D: 这篇报告列举了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自然,滥杀动物。(“控诉”改为“揭露”) |
9、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学习《背影》这篇课文,使我对父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B: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和言论的书。 C: 让我们一起走进冰心的童年,探索一下她成长的痕迹吧。 D: 这篇小说在给我们带来笑声的同时也令我们深思。 |
10、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仪式,是国家对待历史应持的正确态度。 B: 每年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有超过1000万左右的青少年参加。 C: 通过阅读名著,使我的语文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D: 能否培育文明家风,可以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发展,增强中国人骨气。 |
读下列古诗,按要求答题。 阙题① (唐) 刘慎虚 ( 2 )诗人善于从感官的角度表现景物的特点,请以第二联为例分析。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破瓮救友 ①退为家人讲( ) ②众皆弃去( ) ③自是手不释书( ) ( 2 )在庭院嬉戏的孩子中只有司马光砸缸救人,究其原因,前文已打下伏笔,请找出这句话。( 3 )司马光破瓮救友的故事表现了他什么样的品质? |
美丽的邂逅
①我喜欢读书,喜欢到旧书摊淘书。
②那是一个深秋雨后的傍晚,在路边一个不起眼的书屋里,我随意地在杂乱的旧书摊上翻寻着。突然,一个熟悉的名字——《林清玄散文》跃入眼帘。我赶快把书抽出,店里的书可都是二手书,基本上都是单独一本。
③这本书是1996年1月第三次出版的,一幅抽象的图画连贯着封面和封底,黄色白色相间的扉页上录有林清玄先生的经典语句。句子左下方的页脚处,有几个竖写的蝇头小字:“慧藏书96.5.26”。整本书除了书脊上下两端有些微的破损,没折叠,没涂画,像新的一样。
④一个个或月光流泻、或雨打芭蕉的夜晚,我倚在床上,追随者林清玄先生的脚步,锦绣山河、风土人情、异国风光、人情冷暖、小人物的生存和命运……这一切充实、温暖和美丽着我的心灵。“一株草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有了亲自种的心血,就高贵起来。”“如果树是生命,果实就是它的心。”细细聆听先生的心灵独白,轻轻吟诵先生的絮语箴言,一脉温情和馨香弥漫了整个心田。这些篇章大部分是先生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结晶,十多年后被这个叫慧的女孩珍藏,女孩珍藏了十多年后变成了我枕边的读本。这也是我们的一种缘分吧,素未谋面的美丽邂逅。
⑤掩卷沉思,这是怎样的一个女孩?
⑥都说字如其人,她是不是如她的字一样娟秀、精致和美丽?页脚签署的这个日子对于她有什么特别的纪念吗?我猜想:她必定是一个喜欢读书的女孩,是一个碧玉闺秀,因为喜欢读书的女孩典雅、娴静。古时评判美女的一个标准就是诗词为心,兰心蕙质。我仿佛看见轻风微拂中,淡淡斜阳下,一个明眸善睐的少女沉醉于书卷中,不时浅浅地笑,融入时光深处。一个愿意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书本上的人,除了纪念这个日子,说明书的出处和归属,更有一份喜爱和珍藏在内。这么多年,这本书还保持完好和整洁也说明她对这本书是多么的爱护和珍惜。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十年足以翻天覆地。但是,生活越来越富裕日子越来越美好的时候,她为什么忍心把喜爱的书遗弃?一起遗弃的可能还有别的书吧?是乔迁新居吗?如果乔迁新居也不差这一本书的方寸,对于一个喜爱读书的人来说,不管走多远,书籍都是不舍的伴侣,精神的家园。十多年的光阴,有多少的尘俗和烟雨,再靓丽的青春也难以抵抗岁月的侵蚀。这个叫慧的女孩也应该不再年轻了,曾经的梦想和追求也许被折断了翅膀,在生活的磨砺中,原本纯洁、满怀憧憬的心灵是不是随着网络快餐文化的盛行、社会的浮躁和功利,而变得越来越荒芜和浮躁?
⑦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一个不起眼的书屋,一本写着藏书人名字却被遗弃的好书,一段人生和当今文学的现状,使我思绪万千:今天,有多少人还会静静地捧读一本书?有多少人还会孜孜以求三国水浒西游记和金陵十二钗?
⑧这时候,我耳畔想起来了温总理感人肺腑的声音:“读书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是没有前途的。”
⑨那个深秋雨后的傍晚,一段美丽的邂逅,充实、温暖和美丽着一个个夜晚。但此刻,我甚至宁愿我没有得到这一本书,宁愿这本书一直珍藏在慧的书架慧的心中……
( 1 )“邂逅”指的是不期而遇或者偶然相遇,在本文中,指的是什么?一个个或月光流泻、或雨打芭蕉的夜晚,我倚在床上,追随着林清玄先生的脚步,锦绣山河、风土人情、异国风光、人情冷暖、小人物的生存和命运……这一切充实、温暖和美丽着我的心灵。
( 3 )文章最后一句以两个“宁愿”表达了作者的愿望。请结合文章的主旨,说说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哪些愿望。生命之芯
①庭院的上空是一架纵纵横横的葡萄藤。初春时节,昏睡的葡萄藤醒了,它们先是睁开一粒粒紫红色看似惺忪的叶芽,那些叶子便很快毛茸茸地伸展开了。它们很快就把庭院里的阳光剪得支离破碎斑斑驳驳,不到半月,院子的上空就一片摇曳的苍翠,连一片金黄阳光也漏不下来。清风徐徐地一摇,几片碎碎的阳光偶尔从叶缝间掉落下来,但那是稍纵即逝的,像梦的碎片一样。
②我是十分喜爱这些张扬的葡萄叶子的,但妻子对这些葡萄叶子却颇有微词,尤其是到了暮秋时分,那落叶总像扫不尽似的,往往清晨刚刚扫过,但中午或傍晚时就又落了厚厚一层,有时一天扫了五遍,但还总是扫不净,仿佛你一转身它就又落下了。
③妻子也想了许多的办法,费尽了周折,院子里却落叶依旧,这让妻子又气恼又无奈。这情景往往一直要到落雪时才能结束。
④去年的中秋,满架的葡萄又变紫了,妻子摘得一串不留。我很惋惜那些没有彻底紫透的葡萄,埋怨妻子说:“有些还没有完全熟透呢,怎么一下子就摘尽了?”妻子说,葡萄摘尽了,叶子落得就快,就不用像往年那样总是扫叶子了。我很不解,摘葡萄和扫落叶有什么关系呢?难道不摘葡萄那些叶子就永远不会凋落吗?
⑤果如妻子所说的那样,葡萄摘下后三四天,满架的叶子一下子就黄了,然后开始汹涌地凋落,一个夜晚或半天的工夫,庭院里就落了厚厚的一层。那些叶子显得十分憔悴,有的叶脉还青着,只是叶缘黄卷了一些,但却早早地凋落了。不到半月,葡萄藤上的叶子竟全落尽了,只剩下那些灰黑的老藤和那些褐色的新条在庭院上空寂寂地缱绻着,令人痛惜不已。
⑥难道作物也有它们自己的灵魂吗?它们在泥土和风雨中生长,它们萌芽,抽叶,开花,全都是为了自己的果实。果实是它们生命的灯芯,一旦果实夭折了,它们的生命也就夭折了,无论这世界还有多么美好,无论岁月还有多么漫长,但它们却已走到了自己生命的秋天里。
⑦果实或许就是作物们的梦想,或许就是作物们的灵魂。过早丢失了自己的果实,作物们生命的秋天就提前莅临了……我不由对葡萄叶充满了敬意。
⑧我们的生命果实是什么呢?我们的灵魂是什么呢?我们生命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呢?我们是在为自己的生命使命而生活的吗?什么才是我们人类生命的真正秋天呢?
⑨春天的庭院里,坐在静静的葡萄架下,仰望那一簇一簇摇曳的绿叶,我对一切都充满了敬意,无论是生命的,还是被我们视为非生命的;无论是一粒蛰伏在绿叶间的虫子,还是我们脚下的一粒泥土……
( 1 )①⑤自然段都用了较多篇幅描写葡萄叶,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一个个方块汉字都是一个个有趣的密码,常常蕴含着无限想象的空间。“阅,”字给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少于500字;③不得套写、抄袭:④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参考题目:《小兔的“阅”历》《我的年度“院”读史》《“阅”兵,“阅”中国》……
联想示例:
从组词的角度联想,“查阅”让我想起被丢弃在角落的《新华字典》;“阅兵”让我想起祖国的崛起;“阅览”则让我怀念小学的图书角……
从造字角度想象,“阅读”就是打开心灵之“门”,“兑”现“门”外未知的风景;“阅”像一只充满生机的小白兔蹦跳着向门外,它会获得怎样的“阅”历呢……
从读音的角度联想,“阅”和“悦”同音,阅读让人喜“悦”;和“越”同音,“阅”读“越”广博;和“月”同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