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0年西宁市第四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百家讲坛”将国学通俗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了解传统文化。(“研究”“了解”互换位置)
B: 随着秦始皇兵马佣在沉寂24年后的再次发掘,引起国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删掉“随着”)
C: 为了避免溺水伤亡事故不再发生,学校加大了安全教育力度,防范于未然。(把“避免”改为“防止”)
D: 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删去“会不会”和“能不能”)
2、

下列说法中,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都德是德国18世纪著名的现实主义小说家,其代表作《最后一课》《柏林之围》等都已成为世界文学的珍品。
B: 《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由北宋司马光主编,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C: 《水浒传》中武松是作者重点塑造的一个英雄形象,他的故事大多脍炙人口,如景阳岗打虎、斗杀西门庆、血溅鸳鸯楼、醉打蒋门神、大闹五台山等。
D: 《骆驼祥子》以20世纪三十年代末期的天津市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以祥子与车为基本线索。
3、选出修辞手法跟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特别是刮风沙的时候,就像砂轮在有力地转动,岩石被磨损得光溜溜的,造成了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
B: 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
C: 有翅膀在水上的拍打声,有蹼的划动而发出来的声音,还有观战者们激烈的辩论所发出的呼叫声。
D: 那接着而来的低语,是它们在论述食物的价值。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面对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国必须加强国防力量以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B: “感动中国”展示的是一个国家的精神脊梁,彰显的是一个民族
C: 由于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中国文学突然渐渐地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关注
D: 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5、

为下面这则消息拟写的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
扬州网讯(记者 鲍仁)4月20日,由《人民文学》杂志社、扬州市委宣传部主办,扬州报业传媒集团、扬州市文联承办的第二届“朱自清散文奖”评选结果在北京揭晓,贾平凹等5位作家荣获第二届“朱自清散文奖”。
获第二届“朱自清散文奖”的五位作家及作品分别为:贾平凹的《天气》,梁鸿的《梁庄》,李娟的《羊道》,马伯庸的《宛城惊变》、《风雨<洛神赋>》、《破案:<孔雀东南飞>》,纳兰妙殊的《粉墨》、《欢情》。
“朱自清散文奖”以朱自清命名,旨在纪念我国现代散文家朱自清先生,逢双年颁发,奖励评奖期内在中国大陆公开出版的散文作品和在散文写作中获得卓越成就的散文家,以及表现了出色老化的散文新人。

A: 第二届“朱自清散文奖”由《人民文学》杂志社、扬州市委宣传部主办
B: 第二届“朱自清散文奖”评选结果揭晓
C: 五位作家获第二届“朱自清散文奖”
D: 朱自清散文奖奖励散文家及散文新人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项是( )
A: 为了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我们应该考虑怎样才能让小组每个成员都积极地参与讨论,怎样才能使学习成果的交流展示更有效?
B: 上海电影译制片厂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如:《音乐之声》《王子复仇记》等等,为什么令人百看不厌?这首先还是归归功于本子做得精彩。
C: 根据财政部统计,近几年来,每年直接由行政费支付的会议经费达十亿多元,(有关方面认为实际耗资远大于此)且有与日俱增之势。
D: 红经带——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标识,象征着我们对艾滋病患者,感染者的关心,象征着我们对生命的热爱,象征着我们要用“心”来参与预防艾滋病的工作。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复兴号”在京沪高铁首发,实现了全面自主化、性能提升、更加智能、全面采用中国标准。
B: 为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广大用户和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广西电信开展了全民网络安全宣传活动。
C: 截至4月8日,广西高铁累计发送旅客大约280万人次左右,有效地缓解了广西交通的压力。
D: 凡是有所成就的人,必定是不怕苦的。能否克服学习上的苦难,是一个人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
8、下列字形和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田垄 奥悔 澎(bài) 污言(huì)语
B: 祈祷 嚎鸣 取(tì) 锋芒必(lóu)
C: 怪涎 亘古 粗(zhuō) (qì)而不舍
D: 咳嗽 哺育 气(fēn) 慷(kǎi)淋漓
9、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我们的日常语言中,真、善、美这三个词常常是相提并论的。仔细寻思后不难发现,自然的根本性质是真,人生的根本意义为善,艺术的根本价值在于美。如此看来,真、善、美之间似乎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是在审美的意义上,自然于潜移默化中感发和________着人的情性与思绪,也安顿和抚慰着人的心灵;人则通过审美的思维方式达到情景交融、物我统一的和谐境界。可以说,一片自然山水就是一个人诗意栖居的心灵寓所与精神家园。更为重要的是,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道________的风景,具有审美价值,而且整个审美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在于________人的生存境况,并努力成就自由完美的人生,使人生得以丰富地展开。


A: 涤荡 独到 观照
B: 激荡 独特 观照
C: 涤荡 独特 关照
D: 激荡 独到 关照
10、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看见这个乞讨的孩子,厌恶之情油然而生 , 转身走了。
B: 外面锣鼓喧天,屋内的他却充耳不闻专心画画。
C: 报恩寺是一座精美绝伦的艺术宝库,寺内除佛像外,三百多米的壁画也是精彩动人。
D: 即使奥斯卡颁奖出现了大乌龙,奥斯卡的影响力还是强大的,很多观众决定二刷《月光下男孩》。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边古诗,然后答题。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1 )诗人从对自然的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哲理的启迪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问君何能尔”中的“尔”指代什么?
( 3 )你是如何理解“心远地自偏”的?
( 4 )诗中哪个词能体现诗人陶醉于自然景物中的心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小圣施威降大圣

二郎圆睁凤目观看,见大圣变了麻雀儿,钉在树上,就收了法象,撇了神锋,卸下弹弓,摇身一变,变作个饿鹰儿,抖开翅,飞将去扑打。大圣见了,搜的一翅飞起去,变作一只大鹚(cí)老,冲天而去。二郎见了,急抖翎毛,摇身一变,变作一只大海鹤,钻上云霄来嗛(qiè)。大圣又将身按下,入涧中,变作一个鱼儿,淬入水内。二郎赶至涧边,不见踪迹,心中暗想道:“这猢狲必然下水去也,定变作鱼虾之类。等我再变变拿他。”果一变变作个鱼鹰儿,飘荡在下溜头波面上。等待片时,那大圣变鱼儿,顺水正游,忽见一只飞禽,似青鹞(yào),毛片不青;似鹭鸶,顶上无缨;似老鹳(guàn),腿又不红:“想是二郎变化了等我哩!”急转头,打个花就走。二郎看见道:“打花的鱼儿,似鲤鱼,尾巴不红;似鳜(guì)鱼,花鳞不见;似黑鱼,头上无星;似鲂鱼,鳃上无针。他怎么见了我就回去了,必然是那猴变的。”赶上来,刷的啄一嘴。那大圣就撺出水中,一变,变作一条水蛇,游近岸,钻入草中。

(选自《西游记》)

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选自《山海经·海外北经》)

(注释)①逐走:赛跑。逐:竞争。走:跑。②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③欲得饮:很想能够喝水解渴。④河,渭:黄河,渭水。⑤大泽:大湖。⑥道渴而死:半路上因口渴而死去。⑦弃:遗弃。⑧邓林:地名,现在在大别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邓林既“桃林”。

( 1 )《西游记》作者是________。请你写出一个《西游记》中含有数字的故事情节________。
( 2 )想象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阅读上面两段文字,说说在发挥想象方面你获得的启示。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课文《回忆我的母亲》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但是灾难不因为中国农民的和平就不降临到他们身上。庚子年(一九○○)前后,四川连年旱灾,很多的农民饥饿、破产,不得不成群结队地去“吃大户”。我亲眼见到,六七百穿得破破烂烂的农民和他们的妻子儿女被所谓官兵一阵凶杀毒打,血溅四五十里,哭声动天。在这样的年月里,我家也遭受更多的困难,仅仅吃些小菜叶、高粱,通年没吃过白米。特别是乙未(一八九五)那一年,地主欺压佃户,要在租种的地上加租子,因为办不到,就趁大年除夕,威胁着我家要退佃,逼着我们搬家。在悲惨的情况下,我们一家人哭泣着连夜分散。从此我家被迫分两处住下。人手少了,又遇天灾,庄稼没收成,这是我家最悲惨的一次遭遇。母亲没有灰心,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母亲沉痛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

②我不久就离开母亲,因为我读书了。我是一个佃农家庭的子弟,本来是没有钱读书的。那时乡间豪绅地主的欺压,衙门差役的横蛮,逼得母亲和父亲决心节衣缩食培养出一个读书人来“支撑门户”。我念过私塾,光绪三十一年(一九○五)考了科举,以后又到更远的顺庆和成都去读书。这个时候的学费都是东挪西借来的,总共用了二百多块钱,直到我后来当护国军旅长时才还清。

③光绪三十四年(一九○八)我从成都回来,在仪陇县办高等小学,一年回家两三次去看母亲。那时新旧思想冲突得很厉害。我们抱了科学民主的思想,想在家乡做点事情,守旧的豪绅们便出来反对我们。我决心瞒着母亲离开家乡,远走云南,参加新军和同盟会。我到云南后,从家信中知道,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

④从宣统元年(一九○九)到现在,我再没有回过一次家,只在民国八年(一九一九)我曾经把父亲和母亲接出来。但是他俩劳动惯了,离开土地就不舒服,所以还是回了家。父亲就在回家途中死了。母亲回家继续劳动,一直到最后。

⑤中国革命继续向前发展,我的思想也继续向前发展。当我发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时,我便加入了。大革命失败了,我和家庭完全隔绝了。母亲就靠那三十亩地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抗战以后,我才能和家里通信。母亲知道我所做的事业,她期望着中国民族解放的成功。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依然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七年中间,我曾寄回几百元钱和几张自己的照片给母亲。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去年收到侄儿的来信说:“祖母今年已有八十五岁,精神不如昨年之健康,饮食起居亦不如前,甚望见你一面,聊叙别后情景。”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

⑥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虽到老年,仍然热爱生产。去年另一封外甥的家信中说:“外祖母大人因年老关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

⑦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⑧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⑨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 1 )“我”家在庚子年前后遭受了哪些灾难?请分点概括。
( 2 )选文第①段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 3 )下面两段话分别表现出母亲怎样的性格?

①那时乡间豪绅地主的欺压,衙门差役的横蛮,逼得母亲和父亲决心节衣缩食培养出一个读书人来“支撑门户”。

②我到云南后,从家信中知道,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

( 4 )选文第⑨段“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中的“创造了”和“创造着”能否对调?为什么?

阅读《白杨礼赞》节选,回答小题。
白杨礼赞(节选)
茅盾
①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②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是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旁斜逸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③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④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斜逸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 1 )说说下面句中画线字的表达作用。
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 2 )阅读第②段,从文中选择恰当词语填空。
①描写白杨树自然特征的词语有:笔直 挺立
②表现白杨树拟人特征的词语有: 努力 力争上游

( 3 )文中说白杨树是一种“极普通”又“不平凡”的树,这是否矛盾?做简要解释。

( 4 )阅读第四段,从文中选择恰当词语填空。
①伟丈夫的特点是: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 与挺拔
②抗战军民的特点是:朴质,严肃,

( 5 )放声诵读第④段后,你的内心感受是什么?

四、写作(分值:60分)
请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内不得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人名、地名、否则扣分。

题目:我也可以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我的天堂”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