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0年四川省犍为第一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bì)如 狭(ài) 怪(dàn)不经
B: (yǎn)然 摇(yè) (qì)而不舍
C: (zhì)热 冠(miǎn) 自惭形(huì)
D: 妖(ráo) (wò)旋 (shè)级而上
2、

面对句子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 今齐/地方/千里
C: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D: 其/实味/不同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是满族作家舒庆春,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B: 《秋天的怀念》的作者是史铁生,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散文《我与地坛》等。
C: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D: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告诉我们学思结合的道理,它出自儒家经典著作《论语》。宋代把《论语》《春秋》《尚书》《孟子》合称为“四书”。
4、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驯良 潮汛 文质彬彬 眼花瞭乱
B: 贻误 忠贞 沁人心脾 鬼鬼祟祟
C: 粗拙 竣工 通霄达旦 辗转反侧
D: 褒奖 揉躏 张惶失措 千钧一发
5、

下列加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责 jié 尺 zhí 宽shù 正危坐 jī
B: 喻 pì 粉 zhī 酬 hè 即物起xīng
C: 钝 yú 黑 yǒu 胆 què 随机变 yìng
D: 锢 jìn 微 xī 留 zhì 首低眉 hà
6、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是( )
A: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但:只。 )
B: 其夫呓语(其:她的。)
C: 既而儿醒,大啼(既而:不久,紧接着。)
D: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虽:虽然。)
7、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半个月过去了,风平浪静,然而老赵心里的愁闷却与日俱增了。
B: 应试教育的结果是只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至于学生的思想品德往往不以为然
C: 智慧必须以学问做基础,才靠得住。无学问的智慧,只是浮光掠影 , 瞬起瞬灭的。
D: 有人要卖马,牵骏马在集市站了三个早晨,仍然无人问津
8、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看见小侄子从地上抓起一把泥沙,嫂子喊道:“你赶紧扔掉,小心我剁你的手!”
B: 售货员对小胖说:“就你这圆鼓鼓的身材,怎么可能穿得下我们店里的这些衣服?”
C: 李教授讲座结束后,主持人说:“讲座终于结束了,现在是自由提问时间。”
D: 回忆父亲的往事时,方城感慨地说:“家父常告诫我们,做人要顶天立地。”
9、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这些蔬菜长得这么好,是由于社员们精心管理的结果。
B: 近年来,我国重大科研项目捷报频传,增强了我们民族的科技自信和广阔前景。
C: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是一次共商合作大计、共建合作平台、共享合作成果。
D: 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不少优秀的文化著作,可作为青少年人格教育的读本。
10、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故乡》中的“我”,不能完全等同于鲁迅.但是在鲁迅塑造的众多知识分子中,又属于比较接近鲁迅的一个;
B: 《聊斋志异》中最有特色的是那些描写狐鬼花妖的故事,尤其是写狐妖。
C: 艾青的成名作是《我爱这土地》,发表时第一次使用了“艾青”这一笔名。
D: 《儒林外史》并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故事情节,而是由众多故事连缀而成。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鹊桥仙

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半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释)①芊洲烟雨;指长满芊草,烟雨空濛的风光。②镜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 1 )试结合全诗,分析“占断”二字的表达效果。
( 2 )“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流露出的情感与下列诗句中哪一句最相似?请简述理由。
A: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B: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C: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方干,字雄飞,桐庐人。幼有清才,散拙无营务。大中中,举进士不第,隐居镜湖中。湖北有茅斋,湖西有松岛。每月明风清,携稚子邻叟,轻舟往返,甚惬素心。所住水门髑,一草一花,俱能留客。家贫,蓄古琴,行吟醉卧以自娱。徐凝初有诗名,一见干器之,遂相师友,因授格律。干有赠凝诗,云“把得新诗草里论”。时谓反语为村里老,疑干讥诮,非也。王大夫廉问浙东,礼邀干至,嘉其操,将荐于朝,托吴融草表。行有日,王公以疾逝去,事不果成。干早岁偕计,往来两京,公卿好事者争延纳,名竞不入手,遂归,无复荣辱之念。浙中凡有园林名胜,辄造主人,留题几遍。初李频学干为诗,频及第,诗僧清越贺云:“弟子已折桂,先生犹灌园。”成通末卒。门人相与论德谋迹,谥日玄英。乐安孙邻等,缀其遗诗三百七十余篇,为十卷。

(节选自《唐才子传·卷七》,有删改)

【注】①散拙:(为人)散淡粗疏。②闼:同“秘”,幽深。③偕计:随同计吏。

( 1 )对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徐凝初有诗名,一见干之(器重)
B: 家贫,古琴(留存)
C: 往来两京,公卿好事者争纳(邀请)
D: 浙中凡有园林名胜,辄主人(冒犯)
( 2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与例句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家贫,蓄古琴,行吟醉卧自娱

A: 行有日,王公疾逝去,事不果成
B: 家贫,无从致书
C: 今诚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
D: 臣王吏之攻宋也
( 3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方干参加科举考试没有考中,隐居在镜湖中,他每天带小儿子陪邻里老人,内心无比失落。
B: 有很高诗名的徐凝非常欣赏方干,教他作格律诗,方干赠诗徐凝,却被人怀疑误解,认为方干是讥讽徐凝。
C: 方干有几次得到功名的机会,但还是与功名无缘,于是他断了追求功名的念想。
D: 方干一生德行为人景仰,著作颇丰,逝世后他的遗诗三百七十多首被汇编成十卷。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母亲

莫言

①我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县一个偏僻落后的乡村。5岁时,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紫红色的洗衣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

②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道路的起点。我用耳朵、鼻子、眼睛、身体来把握生活,来感受事物。棒槌储存在我脑海里的记忆,都是这样的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有形状的立体记忆。这种感受生活和记忆事物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我小说的面貌和特质。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忘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

③母亲没读过书,不认识文字,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难,真是难以尽述。战争、饥饿、疾病……在那样的苦难中,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她活下来,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她在饥肠辘辘、疾病缠身时还能歌唱?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那是我们家最艰难的时刻,我总担心母亲走上绝路。每当我下工归来,一进门就要大声喊叫,只有听到母亲的回答,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有次下工回来,母亲没有回答我的呼喊。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不由地大声哭起来。这时,母亲从外边走了进来。她对我非常不满,她认为一个人尤其是男人不应该随便哭泣。她追问我为什么哭。我不敢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对我说: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

④母亲的话虽然腔调不高,但使我陡然获得了一种安全感和对于未来的希望。多少年后,当我回忆起母亲这句话时,心中更是充满了感动,这是一个母亲对她忧心忡忡的儿子做出的庄严承诺。活下去,无论多么艰难也要活下去!现在,尽管母亲已被阎王爷叫去了,但母亲这句话里所包含着的面对苦难挣扎着活下去的勇气,将永远伴随着我,激励着我。

⑤我曾从电视上看到过一个终生难忘的画面:以色列重炮轰击贝鲁特后,滚滚的硝烟尚未散去,一个面容憔悴、身上沾满泥土的老太太便从屋子里搬出一个小箱子,箱子里盛着几根碧绿的黄瓜和几根碧绿的芹菜。她站在路边叫卖蔬菜。当记者把摄像机对准她时,她高高地举起拳头,嗓音嘶哑但异常坚定地说:我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即使吃这里的沙土,我们也能活下去!

⑥老太太的话让我惊心动魄,女人、母亲、土地、生命,这些伟大的概念在我脑海中翻腾着。这种即使吃着沙土也要活下去的信念,正是人类历尽劫难而生生不息的根本保证。这种对生命的珍惜和尊重,也正是文学的灵魂。

⑦在那些饥饿的岁月里,我看到了许多因饥饿而丧失人格尊严的情景,譬如为了得到一块豆饼,村里粮食保管员让一群孩子学狗叫。学得像,他便把那块豆饼远远掷了出去,孩子们蜂拥而上抢夺那块豆饼。我也曾是那些学狗叫中的一个。回家后,父亲和爷爷严厉地批评了我。爷爷对我说:嘴巴就是一个过道,何必为了一块豆饼而学狗叫呢?人应该有骨气!他们的话,当时并不能说服我,但我感到了话里的一种尊严,这是人的尊严。人,不能像狗一样活着。

⑧我的母亲教育我,人要忍受苦难,不屈不挠地活下去;我的父亲和爷爷又教育我人要有尊严地活着。他们的教育,使我获得了一种面临重大事件时做出判断的价值标准。

⑨饥饿的岁月使我体验和洞察了人性的复杂和单纯,认识到了人性的最低标准,看透了人的本质的某些方面。多年后,当我拿起笔来写作的时候,这些体验,就成了我的宝贵资源。

( 1 )文中说到“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请根据1,2段内容和提示简要概括这画面。

声音:________。

颜色:________。

气味: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

( 2 )仔细阅读下面这个句子,我们能感受到“母亲”当时怎样的心理。结合划线的词的含义,说说作者是如何把这种心理明确地传达出来的。

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忘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

( 3 )结合全文内容,说说母亲具有哪些优秀品质。

( 4 )文中的母亲、父亲和爷爷给了我那些人生启发?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体会。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关键对话指的是那些观点迥异、充满风险、双方表现出激烈情绪的对话,这种对话就好像人生航线上的一个个暗礁,稍有不慎就会让我们付出沉重的代价。

当结果充满风险、观点背道而驰、双方情绪激烈时,普通的对话便会升级为关键对话。充满讽刺意味的是,对话内容越关键,我们正确处理问题的能力就越差。事实证明,逃避对话或是把对话搞砸都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当我们无法正确处理关键对话时,生活中所有重要的方面都会因此受到不利影响,包括我们的事业、圈子、人际关系,甚至是我们的身体健康。

(材料二)

人生挑战无时无刻不在显著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家庭和企业。正如当今世界以惊人的速度发生变化,和非凡而危险的科技变得越来越密不可分时,人类体验到的压力也呈现出几何式增长。在这种高度紧张的生活节奏下,如何滋养我们的人际关系,如何利用有效的方式和技巧解决每天遇到的问题,如何形成新的、更好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无疑正变得越来越迫切。

这些新的、更好的解决方式绝非“我的方式”或“你的方式”,而应当是“我们的方式”。换句话说,更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必须具有协同效应。其应当是捆在一起的一把筷子,而不是散落一地的单个筷子,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力。这种协同性可以体现在更好的决定、更好的人际关系、更好的决策过程、更高的决策实施承诺中,或是在这些因素中得到综合体现。这就是关键对话的意义所在。

(材料三)

关键对话指出,为鼓励对方,我们应当使用四种有效的倾听技巧营造安全感,让对方坦率说出内心的想法。这四种技巧分别是询问观点、确认感受、重新描述和主动引导,它们既可以解决沉默应对问题,也可以解决暴力应对问题。

询问观点。鼓励对方说出想法,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就是请他们开口表达。在对话中要想打破僵局,你只需理解对方的观点即可。当我们表现出真正的兴趣时,对方就不会迫于压力而陷入沉默或暴力了。常见的鼓励性话语如下所示。

“发生什么事了?”

“我想听听你对这件事的看法,”

“如果你有不同的观点,可以直接告诉我。”

“别担心你的想法和我不一致,我很愿意了解你的想法。”

确认感受。如果直接询问无法让对方开口,你可以通过确认感受的方式营造更大的安全感。使用这种方式时,我们会客观描述在对方行为模式中观察到的细节,然后鼓励对方对此进行讨论,当对方的语气或体态和他们的表达内容不一致时,利用这种方法鼓励对方开口特别有效。例如:

“没事,我很好,”

“真的吗?从你说话的方式来看,好像感觉并不好。”

“你嘴上说没事,可听起来不像没事的样子。”

“你好像对我很生气。”

重新描述。询问观点和确认感受能帮助你了解对方的部分想法。如果意识到对方为什么会出现特定的感受,你可以通过复述对方表达的方式营造更大的安全感。注意,复述指的不是一字不差地把对方的话重说一遍,而是用你自己的语言简略地说出自己了解的内容。

例如:“好吧,你看看我的理解是否正确。你感到紧张是因为我对你的衣着表达了看法,这让你感到我太专制、太守旧,是这样吗?”

主动引导。不可否认的是,有些时候尽管对方愿意袒露心声,但你能感觉到他们还是缺乏安全感。或者,他们仍处在暴力状态中,自己也说不清楚为什么会感觉愤怒。遇到这种情况,你就该使用主动引导技巧了。如果意识到对方没有充分表达内心的看法,还需要你做出努力时,你可以主动引导对方实现对话。

主动引导是一种展示信念,承担风险,主动示弱和营造安全感的行为,目的是让对方彻底敞开心扉,说出内心的想法并同意你的做法。

(节选自《关键对话》,有删改)

( 1 )上述三则材料是围绕________展开论述的。
( 2 )对上述三则材料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三则材料分别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角度进行论述。
B: 材料一指出“关键对话”的三个特征是“不同的观点、巨大的风险、强烈的情绪”。
C: 材料二通过举例论证阐述了更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必须具有协同效应。
D: 材料三中作者认为展示信念,承担风险,主动示弱和营造安全感是主动引导行为。
( 3 )疫情期间,因为使用电脑问题,小王与妈妈的对话陷入了僵局。请你结合“材料三”重新设计对话,帮助小王达成目标。

[情境再现]

小王:妈妈,我想用电脑查资料。

妈妈:你查资料是假,想玩游戏是真吧?

小王:哼!不查就不查!(因为受委屈采取了沉默和逃避的方式)

[重新设计]

小王:妈妈,我想用电脑查资料。

妈妈:你查资料是假,想玩游戏是真吧?

小王:①________(询问观点)

妈妈:没错,我有这个担心。

小王:②________(确认感受)

妈妈:是的,我确实担心。

小王:你是觉得我会因为使用电脑查资料而玩游戏,所以担心我,是这样吗?(重新描述)

妈妈:是的。

小王:③________(主动引导)

妈妈:好的,我相信你。你用吧。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情感的穿越,心灵的震撼。那些新闻背后,那些人生背后,那些情感背后,那些聚散背后,那些眼泪与笑颜背后……有无言的震撼,有拈花的感动。
请以“背后的故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章中不得出现校名、人名,如必须出现,一律用“×××”代替;②不少于6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遇之表白”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