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面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能否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考试取得好成绩的条件之一。 B: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C: 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D: 我曾倚马万言,可给你写信,笔有如千斤。 |
2、 |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冰雪融化(ròng) 孕育(yùn) 翩然(piān) 农谚(yàn) B: 销声匿迹(nì) 差异(chā) 物候(hóu) 纬度(wěi) C: 衰草连天(shuāi) 连翘(qiào) 莺飞(yīng) 侵害(qīn) D: 风雪载途(zài) 竺可桢(zhēn) 萌发(méng) 悬殊(xuán) |
3、 |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即将召开的第十三届全运会增设了围棋、攀岩、龙舟等深受群众喜爱的体育项目 B: 经过表决、推举、讨论等一系列程序,出席职工代表大会的人选顺利产生 C: 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D: 随着“天舟一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航天科技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
4、 | 文中有许多表称谓的词语,下列对文中各种称谓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下”是对自己的谦称。 B: “我小老”是旧时老年人对自己的谦称。 C: “世先生”是对有世交的平辈的谦称,是旧时人们拉关系时的客套语。 D: “生”是旧时对读书人或晚辈的称呼,如“晚生”是后进的人在前辈面前对自己的谦称。 |
5、 | 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同学们热心帮助下,使他更加坚定了追求美好人生理想的信心。 B: 中国人民有信心有能力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美好。 C: 老师那和蔼可亲笑脸和谆谆教诲总是浮现在我眼前。 D: 他迈着强壮有力的步伐正向我们走来。 |
6、 | 下列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 频临 长途拔涉 重峦叠嶂 B: 遒劲 鹤立鸡群 旁逸斜出 C: 交卸 和颜悦色 连绵不断 D: 茸毛 巧妙绝伦 自出心裁 |
7、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为了防止森林火灾不再发生,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B: 曲靖师范学院开展与策划的“学术文化体育艺术节”在市体育馆开幕。 C: 我心中由衷地感谢父母多年来对我的默默付出。 D: 随着“三严三实”专题活动的深入开展,“慵懒散混”等不良现象大大减少。 |
8、 | 下列语句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B: ④①⑤③② C: ⑤②④①③ D: ①③⑤②④ |
9、 | 下列划线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撰文(zhuàn) 应和(hé) 星宿(xiu) 咄咄逼人(duō) B: 揶揄(yé) 迤逦(lǐ) 谄媚(chǎn) 言简意赅(gāi) C: 哽咽(yè) 狞笑(níng) 倔强(jué) 苦心孤诣(yì) D: 无垠(yín) 贿赂(lù) 绰号(chuò) 彬彬有礼(bīn) |
10、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市场化的当下,传统戏曲能否兴起的关键在于观众人数要上去。B: 模式创新,让企业觅得赶超的捷径,打开一片灿烂晴空。 C: 我国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人民群众热切期盼吃得更健康,吃得更放心。 D: 阎肃能够紧跟时代,深入大众,捕捉人民的心声,是每个艺术家都要去学习。 |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定林①所居 (宋)王安石 屋绕湾溪竹绕山,溪山却在白云间。 临溪放杖依山坐,溪鸟山花共我闲。 二月四日作② (宋)陆游 早春风力已轻柔,瓦雪消残玉满沟。 飞蝶鸣鸠俱得意,东风应笑我闲愁。 【注】①定林:地名,为名胜之地。②此诗作于淳熙八年(1181年),作者落职闲居家乡。 ( 1 )《定林所居》中的“溪”、“山”分别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二月四日作》通过________和消残之雪来描写早春的景色。( 2 )尽管两首诗都有“闲”字,诗人心境却不一样,请作具体分析。 |
阅读《穿井得一人》、《齐人有好猎者》选段,按要求完成下列小题。 (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乙)齐人有好猎者,旷日①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地对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敌,乃狗劣也。欲得良狗,人曰:“君宜致力②于耕作。“猎者曰:“何为?”人不对。猎者自思,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民犬乎?于是退而疾③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选自《吕民春秋》,有改动) (注释)①旷日:荒废时日。②致力:致:竭尽(精力)、集中(意志);集中力量从事(某项事业)。③疾:急切从事。 (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①及其家穿井________ ②国人道之________ ③君宜致力于耕作________ ④人不对________ ( 2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②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 ( 3 )(甲)(乙)两文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请你分别谈一谈。 |
朋友和玩伴
①“多年父子成兄弟",是爸的名言。不仅“父子成兄弟”,而且父女也成兄妹了。他把我们当伙伴,当朋友,从不摆“父亲”的架子。
②我读书的那所小学,又破又旧,学生大部分是附近大杂院的孩子。我每次絮絮叨叨地和爸说学校里的事儿,他都很耐心甚至很有兴趣地听。那年“六一”,学校要搞篝火晚会。老师听说我爸出过书,写过剧本,试探着问:“求你爸给咱班写个朗诵词?”我当时想都没想,就大包大揽地答应下来了。
③回到家,看爸摊了满桌的稿纸,正翻着眼睛想他的唱词,我有点后悔了。吞吞吐吐地提出这个要求,心想爸如果说不行,我可就没法儿回去交代了。没想到爸很痛快地同意了。他推开手头的剧本,用一整个晚上完成我的任务。我偷偷地看着爸写,很投入的神态,一样地翻着眼睛。让他这样大动干戈,真过意不去。
④第二天一早,爸高高兴兴地“交差”。我一看,每一个字都抄得工工整整。“如果觉得哪儿不好,还可以再改。“他挺诚恳地说。
⑤篝火晚会上,我们班四十几个孩子底气十足地吼着:
“六一”又来临,
篝火放光明。
奔腾的苗火,
跳跃的火星,
就像少年激动的心……
⑥有人问,谁写的词呀?真好!我们老师牛哄哄地说:“敢情!”
⑦小时候见大人们都有图章,真羡慕。“爸,我也想要一个图章!"我刚提出要求,爸马上响应:“咱俩一块儿刻,我教你!”挑石料,爸问:“要大一点的,还是小一点儿的?”“大的!”再选字体:“喜欢隶书还是篆体呀?"我不明白,爸就在纸上就着石头的形状写了各种体的名字。“用阴文还是阳文?”“随便!”
⑧爸把住我的手,一刀一刀地刻,深一刀浅一刀地刻出个大概,又精心地修理了一遍。蘸了印泥一盖,爸有点得意:“怎么样?挺不错的吧?"我觉得不大对劲:“红底白字不如白底红字好看!”“嗐!这是阴文,那种是阳文。”
⑨爸痛痛快快地把石料拿去磨平,又刻阳文。刻得差不多了,让我试着刻几刀。“咔嚓”一下,笔画就刻断了。又磨平,再刻,爸一点儿都没有烦。
⑩一个小学生,有这么一枚“庄重"的名章,真是件神气的事。书上、本上,满世界都盖了红红的印迹。那块章的形状和字体,我现在都记得清清楚楚。
⑪一到春天,我们家院外的那片空地,就成了孩子们放风筝的地方,没有几个正儿八经的风筝,多是自制的“屁帘”。我们也抻着简陋的风筝,玩得挺高兴。
⑫有一天爸下班时看见了,很有兴致地跟我们玩了一会儿,风筝老是在空中翻跟斗,收下来一看,爸说骨子扎得有点偏了。他提议,“再做一个怎么样?"
⑬风筝的骨子是从家里的一只放劈柴的竹筐上抽下来的。爸和我蹲在那儿抽竹篾儿,被妈发现了;“嗨!你们这么七抽八抽的,好好的一个筐不就拆散了吗?”挑了两根粗细差不多的,用水浸了,压直。爸很仔细地用小刀刮得溜光,还像木匠那样用眼睛吊吊线。扎好骨架,糊上爸写文章用的大稿纸,上面用墨笔画了一张生动的脸,下边粘了三根长长的纸条子。
⑭跑到空地上放风筝,果然比我们自己扎的强得多。稳稳当当地,一会儿就升得老高,风筝上那张脸变得面目模糊。它从容不迫地飘在春日的晴空中,在那些小“屁帘”中,格外显眼。我们兴奋地大叫,爸眯眼盯着风筝,脸上泛着柔和的笑容。
⑮现在孩子们玩的风筝比我们那时的要讲究,但他们没有我们的兴致高。多少年后,风筝会让他们想起什么呢?
(选自《老头儿汪曾祺:我们眼中的父亲》,有删改)
( 1 )这是一篇回忆父亲的散文。文中主要记录了三件事情,请简要概括。清风拂面
孙春平
这是个名副其实的小理发棚,简易得没法再简易。四根竹竿做桩,四片灰白布充墙。
小棚里有四个人,理发员是个高高瘦瘦的中年汉子,罩着白褂。他很健谈,手忙嘴不停,此时正跟理发的那位老者聊得欢。坐在靠边的凳上排队的便是我和另一位小伙子。棚子虽简陋,可理发员却想得周到,竹竿上挂了几本新杂志。我漫不经心地翻着一本《婚姻与家庭》。我旁边那位是个音乐爱好者,他东张张,西望望,嘴里却一刻不停地吹着口哨。
突然,口哨独奏戛然而止。我奇怪地从杂志上抬起眼睛,只见独奏者陡地站起身,竟在这比床铺大不了多少的棚子里踱起步来,踱到理发员身后,又蹲下身去扣鞋上的卡子。可那鞋卡并没有松,只见他装模作样地在鞋面上抚弄两下,右脚轻轻一抬,飞快地从脚底抽出一张钞栗,然后站起身,把手插进裤袋……
那是一张50元的票子。棚子里好一阵没进别人,而我自己坐在这里没见地上有票子,况且站在棚子里不断活动的只有那理发员,显然,钱一定是他刚才掏东西时带出来的,而现在却进了别人的裤袋。
小伙子坐回座位,理发员回过头,淡淡地笑了笑,说:
“就这么屁股大的地方,坐乏了,连直直腰、遛遛腿的地方都没有。”
“行啊,也不是在这里长住过日子。”小伙子胡乱应了一句,口哨又响起来。
我该怎么办?要不要马上把他“揪”出来,还是躲得远一点?
“喂,你们二位,谁先来呀?”老者已在对着挂在简易“墙”上的镜子“相面”了。理发员抖着围巾,转身问我们。
小伙子慌忙站起身,拔步却往外走:“哎,你理吧,我有点急事,得走。”他对我说。
走?便宜你!我一把拉住他:“喂,你有事就先理嘛,我不忙。”先稳住他,至于下一步,我还得好好想一想。
理发师傅笑着向我点点头,那有节奏的“嚓嚓”声很快伴着两个人的谈话又响起来:
“要个啥发型啊?”“你看着来吧。”
理发师傅转身抓毛巾擦了擦脸上的汗: “小伙子,工作啦,还是念书呢?”
“俺是临时工,正给热电厂屁股挖地沟呢。”
“甭愁,临时工也照样出息人。有句老话说‘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当年诸葛亮未出隆中时,其实也是个待业青年,一直待到二十七岁,未出茅庐,先定三分天下。汉朝还有个韩信,当待业青年时,受辱胯下都不在乎,后来为汉高祖打天下立下了大功。人生就怕没个志气,对不?”
我惊羡理发师傅的博识和引经据典的能力,我无心再看书,便也加入了谈话:“师傅,您没少读书呢。”
“倒是爱翻翻,下乡那几年,几本闲书都让我翻零碎了。唉,没赶上好时候,等熬回了城,都快三十了。”
“回城没分配工作呀?”
“分了,在纺织厂,干保全。在厂里的时候,一车间男工女工的头发,差不多都归我‘保全'。这几年,厂里放长假,咱总得找个挣饭吃的营生吧,就把业余变成专业啦。可厂里那些工友们还常大老远地跑来找我,剪完头10元20元的一扔就走人。我知道工友们的心意,可那钱咱能接吗,凡是到这儿来剪头的,不是蹬三轮就是守摊儿的。大家还想着我,还记得我的这点手艺,咱就知足啦。”
说话间,棚门口跑进一个十五六岁的姑娘,怀里抱着饭盒,进门就喊:“爸,快吃饭吧。我妈说,面条一放就打团了。”
我翻腕看表,哟,快两点了,忙说:“师傅,您还是先吃饭吧。”
“不忙,不忙,这小伙子有急事呢。”
“我等等,中。”小伙子“表态”了。
“你们年轻人的时间金贵。”师傅手中的剪刀仍在“嚓嚓”地响,又对站在旁边的姑娘吩咐:“把饭盒先放凳子上,拿着扇子给这位大哥扇扇,你看他出了多少汗。”真的,小伙子怎么出了那么多的汗,顺着脸颊和脖颈儿往下流。天是热,可也没热到这个程度啊。
姑娘撕挪嘴,执拗地端着饭盒:“我妈今天腿又痛得厉害,强撑着做了饭就又躺回床上去了。她说今儿午后要下雨,叫你早点收摊儿呢。
“等你这位大哥剪完我就回去。”师傅又自言自语地说,
“她妈在冷冻厂,那个厂也是活不起的样子了。本来开工资都难,偏又得了个风湿性关节炎,刮风下雨的,比天气预报都灵。 ’
起风了,杨树叶儿又轻轻地唱起来,可小棚子里仍是闷热。姑娘站在身旁,不情愿地正对着那位小伙子一下一下地扇。
此时,再看那小伙子,端坐椅上,双目紧闭,是在安然领受父女二人对他尽心尽意的服务,还是在内心对自己做着谴责?
小伙子理完发,站起身,红头涨脸地摸出2元钱,往师傅手里一塞,连声“谢谢”都没说,便匆匆跑出去了。我急了,跳起来要追出去,可胳膊却被师傅紧紧地拖住了。
“师傅,不能让他跑了!”
“他忙哩。”
“您不知道……”
“我知道,知道。”师傅笑呵呵地拍拍我肩头,硬拉我坐下。
“他—”我要喊出来了。
师傅对我笑着摇摇手,然后抬起一只脚,指给我看。原来在他脚下,正踩着小伙子刚才捡去的那张50元的票子。
“唉,人哪,谁没从年轻时过过,知道错了,就中啦!”
( 1 )请根据以下形式,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伙子的心理变化过程。捡钱之前,悠闲无聊—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 2 )小说叙写理发师傅女儿送饭情节能否删去?为什么? (请答出两条理由)在 的影响下
从小到大,你在生活中受到的方方面面的影响可谓多矣。其中,一定有一些人、事、物对你的影响挺大、印象较深吧。请你将上面的文题的横线部分补充完整,如选填雷锋、妈妈、老师、同学、书、电脑……,然后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