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面与“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的意境相同的诗句是( ) A: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B: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C: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裴多菲) D: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
2、 | 下列各句中,没有用典故的一项( ) A: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B: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C: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D: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
3、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咸亨(hēng) 羼水(chàn) 颓唐(tǘi) B: 阔绰(chuò) 舀出(yǎo) 跌断(dié) C: 蘸酒(zàn) 门槛(kǎn) 荐头(jiàn) D: 蒲包(pú) 笔砚(yàn) 哄笑(hōng) |
4、 |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泄气(xiè) 要塞(sài) 殚精竭虑(dān) B: 轨迹(guǐ) 咆哮(páo) 悄然不惊(qiǎo) C: 刹那(chà) 娴熟(xián) 屏息敛声(bǐng) D: 镌刻(juān) 遗嘱(zhǔ) 一丝不苟(gǒu) |
5、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颁发(bān) 绮丽(qí) 不屈不挠(náo)B: 哺育(bǔ) 粗犷(guǎng) 刚正不阿(ē) C: 猝然(cù) 侥幸(jiǎo) 称心如意(chèng) D: 干涸(kū) 参差(cēn) 杳无音信(yǎo) |
6、 |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B: ⑤④②③① C: ⑤④③②① D: ④⑤①②③ |
7、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左传》是编年体史书,《战国策》是国别体史书,《史记》是纪传体史书。 B: 《陈太丘与友期》(《期行》)《伤仲永》都出自刘义庆编写的《世说新语》。 C: 老舍,原名舒庆春,现代著名作家,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 D: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给巴特勒的信》)作者是法国作家雨果。 |
8、 | 能与花和尚形成工整对仗的一个短语是( ) A: 智多星B: 青面兽 C: 黑旋风 D: 豹子头 |
9、 | 选出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读音全对的一项( ) B: 嗔怪(chēn) 涟漪(qǐ) 遒劲(qiú) 忍俊不禁(jīn) C: 阔绰(chò) 伶仃(líng) 逶迤(yí) 鳞次栉比(jié) D: 真谛(dì) 炽热(chì) 酝酿(niàng) 惟妙惟肖(xiào) |
10、 | 下列语句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生活的河流里,有碧波荡漾也有逆浪翻卷,有水缓沙白的平川也有礁石林立的急弯险滩。 ②可是,人生俗世间,又岂能事事如意时时顺风? ③生命是舟,注定要在生活的河流里破浪航行。 ④放舟平湖,一帆风顺固然是天下人之心愿。 ⑤因此,我们不但要学会在顺境中生活、工作,更要学会在逆境中奋斗、 拼搏,在痛苦的时候,要笑着流泪! A: ①③②④⑤ B: ②④⑤①③ C: ③②⑤④① D: ③①④②⑤ |
阅读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选出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A: 这首词上片浓墨重彩地描绘出猎时的场面,下片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一位挽弓劲射的志士形象,反映出词人的豪情狂态和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B: 词中“卷”字极具表现力,既写出了出猎时千骑奔腾的壮阔场景,又表现了出猎者情绪高昂的豪迈气概,为凸显“老夫”的狂放形象营造氛围。 C: 词人在词中多次用典,以孙权、魏尚自比,以“天狼”借指敌人,直接表达自己期盼重被朝廷重用、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强烈愿望。 D: 词人用语刚劲,挥洒自如,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完成了艺术形象的塑造,体现出词人粗犷、豪放的风格。 |
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 1 )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 2 )这一场辩论中,庄子与惠子你欣赏的是谁?为什么? |
鱼鳞瓦(周华诚)
开车去何田乡,一路越往深山里走,越觉得山清水幽。
白墙黑瓦,零星隐现于远处山林里。真是好风景。我忍不住在路边停车,远望河对面那林间的老屋,看那白墙与黑瓦,那层层叠叠鱼鳞瓦构成的屋顶,斑驳的样子,真美。
这样有鱼鳞瓦的屋顶如今已不多见了。在浙西南乡间,这样的瓦却曾经随处可见。仔细去看屋顶,杉木的檩子架在墙上,细密的椽条架在檩子上。一片片瓦排着队,肩并肩,手拉手,重叠着从屋脊一直排布到屋檐。单独的瓦片,本来是最为简单的几何造型,却因为群体的构成而造就了奇迹。仰放则为谷,反覆而成峰,峰谷相连,山意起伏。这样的屋顶,呼应着远处的山林,近处的树影,也呼应着鸟的翅膀,风的足迹。
如果你的童年,有幸生活在这样一片鱼鳞瓦的屋顶之下,那么,你此后不论去到哪里,她都与你同在。鱼鳞瓦的屋顶之下,是一座遮风挡雨的家,是一纸水墨的江南,是一抹黛色的东方乡愁。
不禁浮现记忆中的鱼鳞瓦了。
童年时光中的盛夏,我们常坐在瓦下听风。
风在瓦隙间掠过,有如带笛行走。急雨敲瓦,更有激昂之声。譬如盛夏时的暴雨来临,风携带着雨,哗,一阵急,哗,一阵缓。你可以听见雨的脚步,在瓦背上奔跑,一忽儿过来,一忽儿过去,声声切切,不绝于耳。
风是从山巅松林吹起来的,经过山涧,掠过鸟的翅膀,遇到一座屋脊,顺势栖落,继而从瓦隙间钻进来。风钻进来的时候,打了一个长长的唿哨,然后从天井散开。夏夜我们坐在天井里,仰头就是满天星斗,夜空湛蓝,月光如水,浸过天井。从瓦顶落下的风在天井四面打着回旋,所有的暑热一下子被带走。
去年我到“五峰拱秀,六水回澜”的古老徽州,特意去看了好几座有鱼鳞瓦顶的老民居。那些房子沐浴风雨,显出古朴雅致的样子,在时光里静默。天井里,风从瓦顶吹来,有兰花开放,递出馨香。我在天井拿把竹椅躺下来,不一会儿,居然睡着了。
我喜欢鱼鳞瓦上的秋。
有一年,我去高田坑村,看见很多的完整的夯土墙与黄泥屋。黄泥屋的屋顶,就是成片的鱼鳞瓦。秋意真浓呀,在高田坑,村民们把秋天丰收的辣椒用竹匾盛起,搁在这样的瓦背上晾晒,乡村的屋顶,不似大厦般高不可攀,最普通的瓦片,就是村民们朴实无华的天地,没有刻意摆布,也没有精心设计,村民们随着自己的心意,在屋顶上满足地展示着自己劳动的收获。秋天的阳光打下来,整座村庄都是温暖的颜色。
冬天的鱼鳞瓦则别是一番风味。
雪落江南,不像落在东北那么恣意,那么狂野。雪在江南是克制的,下了一夜,就不下了。雪在瓦上铺了半尺,最多不过一尺。太阳出来了,雪水融化,雪水沿着瓦隙滑到檐边,滴答滴答,敲打在石阶上,冰凌也在屋檐下越挂越长。雪铺在鱼鳞瓦上。黑瓦不见了,代之以一片素净。雪让屋顶变得温柔起来。雪让整座村庄变得像一个童话。雪屋顶下,是炭火、火炉,是煮沸的茶,是躲在灶后猫耳洞里打鼾的猫,是一串串腊肉与一串串油豆腐,是越来越浓的年味。我们坐檐下,手里笼着一只火熜(熜读“cōnɡ”,取暖用具)。火熜里煨着一只番薯。嗯,快过年了。
四季里,在鱼鳞瓦屋顶下你还可以看见青草、竹林、茶园、花朵、紫云英、银杏、板栗,可以听见五月的山歌、八月的号子、鸟鸣、鸡叫、蛐蛐声声。
这样的瓦顶,早已被吴冠中画进他的江南中。青山老树,屋舍俨然。乌黑的瓦、洁白的墙,是吴冠中每一幅水墨江南中都有的元素。白墙是虚的,黑瓦是实的,这虚与实之间,已是一整个江南。
我继续在山野间行走,遇见那些林间白墙黑瓦的老屋时,真想去问一问,他们的瓦是哪里买的,还能买得到吗?我觉得是不容易买到了。以前,我们村庄附近从前就有砖瓦厂。工人从田中取泥,摔坯,割泥——用铁丝割泥,割出一块砖,割出一片瓦,再层层叠叠摞进窑子里烧。几天几夜,火让砖成了砖,让瓦成了瓦。现在没有这样简陋的砖瓦厂了。如果鱼鳞瓦需要更换,也几乎买不到了。
眼前这样的鱼鳞瓦屋顶,真是珍贵呀。城市的高楼大厦是见不到它的,只有在这样的深山林中,这些朴素的民宅才得以穿越时间保存下来。当春雨点点滴滴地落下来,敲打在瓦背上,或者又从屋檐渐渐沥沥成串地落下来,你也一定会觉得,整个江南的乡愁,都在这样的瓦隙间了。
在宁波博物馆,我又被这座房子墙壁里的旧瓦所打动。设计这座博物馆的是获普利兹克奖的建筑师王澍。他用了大量的残砖旧瓦,来建这面“瓦片墙”。“瓦片”就是当地人所说的残砖碎瓦。这座博物馆,用了大约百万块以上的旧砖旧瓦,包括青砖、龙骨砖、瓦、打碎的缸片等等。这些东西,大多是当地在旧城改造时,到处可见的瓦砾碎片。面对这样一座墙,会觉得城市的记忆与历史,被这些残砖碎瓦给接续上了。
你说,为什么,在都市里,建筑师要用残砖断瓦搭建起这样一个博物馆呢?
(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04月17日20版,有删改)
作者回忆里与鱼鳞瓦相关的场景 |
作者的感受 |
① |
美妙清凉 |
古老徽州老房瓦下入睡 |
② |
③ |
满足、丰收的喜悦 |
家中围炉取暖赏雪景 |
④ |
黛色的东方乡愁”?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 3 )下面句子从哪些角度写景呢?请分析这样写景的表达效果。四季里,在鱼鳞瓦屋顶下你还可以看见青草、竹林、茶园、花朵、紫云英、银杏、板栗,可以听见五月的山歌、八月的号子、鸟鸣、鸡叫、蛐蛐声声。
( 4 )读完全文,你认为建筑师为什么要在都市里用残砖断瓦搭建起这样一个博物馆呢?小的事物往往就是最重大的事物”,她为什么这样说呢?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道是缺憾却完美
①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既然太阳上也有黑点,人世间的事情就更不可能没有缺憾。”是的,缺憾是人生的一种常态,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正因为有不完美,人们才会不断地弥补、完善。我们应该正视缺憾,追求完美。
②身体的病残是一种缺憾。对待这种缺憾,有的人恨,恨它们破坏了本该有的完美,恨它们破坏了本该有的幸福。可转念想想,如果霍金拥有分健康的身体,如果邰丽华能言善听,如果史铁生可以向着大海奔跑……完美,就真的存在了吗?因疾病缠身的缺憾,霍金用超凡的意志在轮椅上,给现代物理科学添了完美的一笔;因听说障碍的缺憾,邰丽华在舞蹈方面逐渐显露天赋,给舞台艺木添了完美的一笔;因双腿瘫痪的缺憾,史铁生爱上了写作,他的《命若琴弦》《我与地坛》给文学艺术添了完美的一笔。由此可见,身体病残的人也可以创造人生的完美。
③人生的不如意也是一种缺憾。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向往美好,排斥缺憾,但出现错误,遭受挫折和失败,往往是难以避免的事情。面对这些缺憾,有的人徘徊不前,半途而废;有的人唉声叹气,急流而退;有的人甚至自暴自弃,悲观绝望。
④“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进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西楚霸王“无颜见江东父老”的乌江自自刎,是不是令人潸然?其实,胜败乃兵家常事,不会有谁认为项王渡江而逃有失颜面,不会有谁认为这是项王人生中的一个缺憾,除了他自己。他因为这所谓的缺憾迷失了方向,因为这所谓的缺憾放弃了梦想。因为这所谓的缺憾,给本可以完美的明天画上了休止符。
⑤项王拒绝缺憾,放弃梦想,将自己的人生结束在了缺憾中,他永远跨不到那个叫“完美”的殿堂。其实在人生这场戏中,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只要能正视人生的不如意,就可能将缺憾转变为完美。
⑥1868年,美国3M公司发明了—种胶水,却不是很成功。这种胶水看上去很粘,可就是粘不牢东西。这一缺憾一直困扰着工程师福莱。直到1974年,福莱参加礼拜翻开歌本时,书签掉了下来,他突然想起那次不成功的发明,于是灵机一动:把这种胶水粘在书签上,书签不就掉不下来了吗?通过实验,—种带粘性的书签涎生了,无论把这种书签粘貼到哪儿,它都会乖乖地呆在那儿,不需要时把书签揭下来,也不会对书有任何损伤,而且往上写字也非常方便,这就是不干胶便利贴的前身。便利贴一经问世,便十分畅销,至今仍是3M公司的不败商品,并持续演化出其它无痕挂钩等明星产品。一次失败未必永远失败,工程师福莱就是一个人生的智者,他将生活的缺憾智慧地转变成了完美。
⑦ ?面对缺憾,我们无须听从命运的安排,要以坦然的心态逆势起飞,不被缺憾羁绊,勇敢地走出阴影;面对缺憾,我们要用坚强的毅力将缺憾化作一种动力,凭借坚韧不拔的努力营造完美;面对缺憾,我们还应有智慧的思考、创新的意识,改变缺憾带来的不利因素,最终得到一个完美的结果。
⑧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追求完美,但不能苛求人生十全十美。完美并不意味着缺憾的完全消失,只要能将缺憾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尽力使缺憾最小化,也就能更加接近完美。
(选自《文道》有改动)
( 1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正视疾病,敢于承受的人,将变得更加坚强、壮大。——希尔泰
( 3 )选文④⑤⑥段除了举例论证外,还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作用。①故乡,可以随时回去追寻旧梦。(董桥)
②回不去的地方叫做故乡。(宫崎骏)
③此心安处是吾乡。(苏轼)
请在以上句子中选择其一,确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写作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套写抄袭;④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写作建议:你可以叙述身边的故事;可以进行文学创作;可以就自己的理解,发表观点;也可以结合生活和阅读的积累展开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