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很想看看这北极老鼠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便在后面紧追不舍。 B: 近来,根据严歌苓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芳华》引发观众热议,谈起原著,严歌苓称《芳华》是她“最诚实的一本书。” C: 调查显示:消费投诉呈现两大特点:一是服务类消费关注度高,二是互联网广告投诉增长。 D: 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 |
2、 | 阅读下面的通知,其中用语得体的一项是:( ) 通知 各位文学社成员: 贵社开展的名著阅读小论文征稿活动已告一段落,收到不少拙作,现定于11月29日1430在会议室举办评比活动,请准时参加,期待光临。 晨星文学社 2019年11月25日 A: 贵社B: 拙作 C: 参加 D: 光临 |
3、 | 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鲁迅是喜欢百草园呢?还是喜欢三味书屋? B: “啊,谢谢老天爷!”小鸭舒了一口气:“我丑得连猎狗也不咬我了!” C: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D: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
4、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假使它估量到外面有雨或风暴……就小心谨慎地溜到温暖严紧的隧道底下。 B: 观赏日出的人们,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巧夺天工。 C: 它们置身于大怪物之前却异常镇静,毫无顾忌 , 真令人惊讶。 D: 然而它仍然无动于衷 , 让自己牺牲。 |
5、 |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本次研学旅行中,大家走访了扬州段的历史河道,并津津乐道地谈论运河的故事。 B: 今年,《中国诗词大会》卷土重来 , 再次带领大家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C: 在“大美亚细亚——亚洲文明展”中,中国参展文物的重要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D: 用“喜马拉雅”听书,填充了人们的“碎片时间”,丰富了生活,大家趋之若鹜。 |
6、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老百姓对脍炙人口的阜阳劣质奶粉事件感到震惊。B: 在城区设置路边停车场应该说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C: 在公安机关的严厉打击下,传销集团锐不可当地被捣毁。 D: 我和老王单枪匹马参加市运动会,夺得跳远冠军。 |
7、 | 对下列各句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比喻) B: 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拟人) C: 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拟人) D: 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比喻,排比) |
8、 |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消息的最大特点是时效性强和真实客观。消息的正文一般包括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四个部分。 B: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人,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C: “聪明伶俐”、“开飞机”、“印象不错”、“桃花红”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D: “中学生理解和阅读大量的文学名著,有利于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这个句子是病句,语序不当。 |
9、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疮口(chuàng) 譬如(pì) 殷红(yīn) 姗姗来迟(shān) B: 摄制(shè) 攥着(zuàn) 诞生(dàn) 血气方刚(xuè) C: 步履(lǚ) 晌午(xiǎng) 妥帖(tiě) 海市蜃楼(chén) D: 累赘(zhuì) 毋宁(wù) 驿路(yì) 苛捐杂税(hē) |
10、 | 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忐忑:形容心神不宁。B: 襁褓:用身体来保护。 C: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了。 D: 强聒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 |
阅读《水调歌头》,回答小题。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1 )此词是①________(概括内容)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遗世独立的意绪。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终于表现出②________的情怀。( 2 )《水调歌头》这首词句句扣住“月”来写,情感多次起伏变化,在抑扬之间反复转换,有很强的感染力,结合下片划线语句,梳理作者情感变化轨迹,说说其中表达了他对人生怎样的思考。 ( 3 )“古今一轮月,千载寄情思”从古至今没有间断过,月亮寄托着人们的美好祝愿,也引发人世间无尽的哀愁。下列诗句与苏轼所抒之情相似的一项是( ) A: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B: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C: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D: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抒怀》)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会稽黄中立①,好植竹,取其节也,故为亭竹间,而名之曰“尚节之亭”,以为读书游艺之所,澹②乎无营乎外之心也。予观而喜之。 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至于涉寒暑,蒙霜雪,而柯③不改,叶不易,色苍苍而不变,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信乎,有诸中,形于外,为能践其形也。然则以节言竹,复何以尚之哉! 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中立抱材未用,而早以节立志,是诚有大过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 (选自《尚节亭记》) 【注释】①黄中立:人名,生平不详。②澹:淡泊。③柯:草木的枝茎。 ( 1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词意义和用法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而名之曰 名之者谁 B: 而柯不改,叶不易 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C: 能以节立身者鲜矣 陶后鲜有闻 D: 是诚有大过人者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 ( 3 )从上文看,作者“观而喜之”“安得不喜之”,是因为作者欣赏黄中立的哪些品格? |
阅读短文《那悠悠的槐花情》,回答问题。
今晚的月亮真好,圆润润的。静静地坐在窗前,看着柔柔的月光在墙上留下的斑影,我毫无睡意,窗外被月笼成一片淡光,轻轻地合上日记本,出去散散步吧,在这样美的夜里。
没有目的地沿着门前的小路慢慢地走着,一转弯,一团白色叫我的心微微地一颤,又到了槐花盛开的季节,时光过得真快!
不觉中已走到了树下,抚着它那粗糙的躯干,不禁潸然落泪。在每个槐花飘香的日子,我都会思念我的外婆,她在天国还好吗?
抬头望着如云的槐花,那不正是外婆的白发吗?
外婆的白发此刻正映在我的眼泪里啊,我的外婆,我真的想您!那缥缈的槐花香气,把我的思绪都带走了,飘飘悠悠又让我回到了我的童年:外婆家那屋顶长草的大屋,那干净院落里的大槐树,还有那大槐树下磨得发亮的小石桌凳……
儿时工作忙的父母把我寄居在外婆家中。在外婆身边,在大槐树下,多少美好的日子,如细沙般从指尖滑过。
在每个明朗的下午,外婆总是坐在大槐树下的石凳上,做她永远也做不完的鞋子,缝她永远也缝不完的衣服。每当这时候,我会快乐如小鸟,依着外婆转来转去,抓抓她的线团,拉拉她的小筐,外婆从不生气,总是眼角带着笑,轻轻地唤我别闹,小心针扎着。玩累了,我会安静地趴在外婆的腿上,外婆在这时就会放下手中的活计,抱起我。躺在外婆的怀里,真温暖,还有一股淡淡的草香。刚躺在外婆怀里的我总不闲着,常用自己的小手去抚外婆脸上的皱纹,她满眼都盛着笑,那眼角的皱纹可真多呀,抚也抚不平。每当这时,外婆就笑得更厉害了,抱我更紧,开始哼上一些美的歌谣,低低地、缓缓地,直到我的小手软绵绵地垂下,进入梦乡。
而每当槐花盛开的季节,那被风吹落的如云般的槐花,都会被外婆仔细地收起,装在一个素雅的棉布花袋里。在每个槐花落尽的初夏,外婆的大床边定会多上一个花的槐花枕头,那小小枕头里藏着多少朵细碎的小槐花呀。而我那可亲的外婆只是知道那柔软的、带着淡淡清香的小枕头,能让他的小孙女在夏夜里睡得更舒心。
后来随父母进城入学了,离开了老屋,离开了槐树,还有我亲爱的外婆。但每年槐花盛开后的某个日子,外婆定会让乡下进城的亲戚带给我一个槐花枕头。虽然妈妈不愿年纪大的外婆费神地收那小小的槐花做枕头,可外婆依旧在做,谁又能体会外婆缝在这小小的枕头里的那浓浓的思念呢?
然而在1990年那个槐花没飘尽的日子,外婆去了。在送外婆走的时候,舅舅拿出做了一半槐花的枕头,说起外婆临终时还在惦记着给她的小琦琦做的枕头。“琦琦,枕头……”那是从天国传来的外婆的声音吗?我眼黑了,手软的当时竞拿不动一个只做了一半的小槐花枕头,只是默默地在外婆床边流泪,流泪……
猛然,手背感到一阵冰凉,落下的眼泪竞有一颗随冷风飘在了我的手背上,不知什么时候起风了。
擦干泪水,月亮不知什么时候隐进云里去了,周围也不知从何时起暗下去了,大槐树下,留下了一片伤感。轻声叹了口气,紧紧衣领静静地从树下离去,只留下大槐树在那里伫立,顶着如云的槐花,孤独地张望,张望,张望……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诗意的稀薄
费良琼
①诗意并不是专属于诗人的奢侈品,其实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享用诗意的滋润,否则,心灵就会干涸。
②那一次,我在新疆游完天池,天已经擦黑。我搭上一辆返回乌鲁木齐的卡车,沿蜿蜒的山道急驶下天山。潺潺溪水在晚霞中吟唱,溪畔是牧民的毡房,一群马驹在草坡上奔逐,袅袅炊烟随风飘逝,带走松脂的香味。
③汽车终于驶上正式的沥青路面。夕阳正在西坠,两边铁青的山崖被晚霞烧灼得通红,有点像美国西部科罗拉多大峡谷的景致。远处的戈壁滩一片苍茫,到处像撒满了金箔。卡车像野马狂奔,毫无遮拦地放肆,仿佛要想追上戈壁雄浑的落日。我体验到了速度的刺激,灵魂随着粗砺的晚风一起翔舞……
④还是在新疆。那天傍晚,蹀躞(diéxiè,往来徘徊。)在石河子城郊外的我,终于读到了深林的白杨林依然高耸着的诗意。地上铺满厚厚的金黄色的落叶,踩上去松软得像地毯,脚下的跫(qióng)音,是岑寂中最美的天籁。我想起了一幅版画:一片白桦林,林梢上燃烧着晚霞,把整个林子烧灼出酡红色的醉意。
⑤我想我内心的激动,是因为触摸到了生活中的诗意。
⑥久居繁华都市,对我来说,看落日,看晚霞满天,几成奢侈。窗外,虽然也有大片的林子与绿地,但依然听不见鸟的啁啾。倒是在寂静之夜,有摩托车疾驰而过,那轰鸣的声音,带给我莫名的惊恐与焦虑。在新搬的优雅小区,固然听不见市井的嘈杂,但在陌如路人的邻居脸上,你一定读不到温暖的微笑。雨中的石板路,汪着一滩诗意的水渍,那是记忆中的昨天;如今是宽阔平坦的沥青路,一辆的士疾驰着穿过秋雨的城市,你来不及躲闪,被溅上满身污水,远处的霓虹灯却在恶作剧似地对你眨着狡黠的眼睛。
⑦母亲河畔的“情人墙”絮语绵绵,夜涛声声,曾经有多少颗炽热的心在这儿靠近;可如今却是网络上虚拟的爱情,仿佛一场躲躲闪闪的游戏。
⑧都市夜归人,望见自家窗户上的灯光,心里漾开的是温馨与安慰;可偏偏有人刚从灯红酒绿的欢娱场疲惫而归,眼神里写着迷惘的醉意。
⑨老同学们的一次没有功利的聚会,本来纯粹是为怀旧,追忆似水年华,可有人偏偏礼数周到,带来了礼物,声称有要事相求。现代人的人际交往,竟是这样的世俗。
⑩在城里,找不见满地金黄色落叶,只有满地爆竹的纸屑。在一阵喧闹中,有人发财了,得意忘形;有人贫穷了,寒酸落魄。连中秋月也失去了诗意。月饼终于变了味,在奢华昂贵的模子里,炙烤出送礼的符号,任你细嚼也品尝不出岁月的滋味。
⑪时尚生活——午后红茶的本意是闲适与惬意,如今却被用来变成一次交易的谈判。在锱铢必较中品茗,只能品味苦涩。
⑫那就去咖啡屋坐坐吧。在意大利,在法国,有许多老咖啡馆,沉淀着厚重的人文。作家与诗人就在烛光里写下传世佳作。老上海的咖啡馆里也有过如此优雅的风尚。可是,现代人的咖啡馆,除了暧昧的烛光摇曳,恐怕就只剩下寂寞与惆怅。
⑬那次去木渎,到太湖船上啖河鲜,不禁让人联想到“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意境。原本诗意洋溢,可偏偏有女抚琴卖唱,有声凄清,流韵欲沉,心里好不是滋味。
⑭怅回寓居,不觉又是一天。茫然若失中,望白鸽驮着城市的晨光,盘桓远去。电视里正在播放巴厘岛的“天堂”噩梦。我忽然变得忧郁起来,怅怅然不禁想起本雅明说过的一句话:我们只能用惊愕与恐惧去观照世界上某个角落的不太平。失却诗意,也就失去了这个世界的平和(或者和平)。
⑮诗意真的在稀薄着。诗意的稀薄,只能换来匆匆的脚步。没有悠闲,只有紧张;没有从容,只有焦虑;没有细语,只有吆喝;没有沉思,只有喧哗;没有理性,只有炒作;没有隐士,只有深恋红尘的解不开的结。
⑯也许,这就是现代人的尴尬!
(摘自《文汇报》)
( 1 )请说说作者用②-⑤这么大的篇幅写“我”在新疆的经历的用意。( 2 )请说说你对第⑩小节中画线句的理解。( 3 )“诗意的稀薄”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概括。( 4 )读完全文,你觉得怎样的生活才是诗意的生活?家是一只船,载满成长的故事;国是浩瀚的海,托起点点的帆。家,展露了国的文明和荣耀;国,汇集了家的幸福与期盼。
请以“家与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围绕话题自拟题目。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述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在600至800字。④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⑤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题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