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0年四川省大邑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今年广府庙会上,那________的人流,叫人________的美食都让人们印象深刻。听古仔、唱粤剧、行花街,老人小孩都________。时代虽在变迁,但传统文化始终是________历史的精神坐标。


A: 络绎不绝 垂涎三尺 怡然自得 标注
B: 络绎不绝 垂涎三尺 忘乎所以 标榜
C: 车水马龙 眼花缭乱 怡然自得 标榜
D: 车水马龙 眼花缭乱 忘乎所以 标注
2、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杆(wēi) 峋(lín) 刻(juān) 皮(tuì)
B: 石(qì) 然(qiáo) 虫(ruì) 要(sài)
C: 雕琢磨(lòu) 扁(yà) 鱼(qí) 舳舻(zhú lú)
D: 池(zhǎo) 夫(qiān) 汴梁(biàn) 酷(sì)
3、下面有关文学作品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法国科幻和探险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描绘了奇幻美妙的海底世界,显示了作者非凡的想象力。
B: 《红楼梦》是清代小说家曹雪芹所著,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小说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C: 《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马致远,“天净沙”是曲牌名,此曲被誉为“秋思之祖”。
D: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自鲁迅的《呐喊》,文章批驳了“九一八”事变后一些人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
4、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慰籍 头晕目眩 一反即往 相辅相成
B: 踌躇 顾名思议 随机应变 诚惶诚恐
C: 招徕 合辙押韵 蹑手蹑脚 陟罚臧否
D: 蹲据 盘虬卧龙 正襟危座 迥乎不同
5、

划线字读音有错的是( )

A: 谢(wěi) 那(shà) 旁斜出(yì)
B: 伤(zhuó) 无(yín) 坦荡如(dǐ)
C: 分(mì) 星宿(xiù) 恹恹欲睡(yān)
D: 花(huì) 枝(qiú) 可歌可(qì)
6、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缓缓的,路面染上旭辉。缓缓的,清道妇一路挥帚出现,她们戴着斗笠,包着手臂,是树的亲戚。
B: 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力量!
C: 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
D: 这可以说是我一生中最关键的一个转折点,否则我今天仍然会在故乡种地(如果我能活着的话),这当然算是一件好事。
7、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xuàn)耀 (yù)聘 (hài)人听闻
B: (jué)士 (chēng)职 (qīn)差大臣
C: 头(xián) (ɡēng)衣 (fēn)外美观
D: 滑(jī) (dí)确 随声附(hé)
8、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2018年感动中国人物刘传建——中国民航的英雄机长。2018年5月14日,川航3U8633重庆至拉萨航班执行航班任务时,在万米高空突然发生驾驶舱风挡玻璃爆裂脱落、座舱释压的紧急情况,这是一种极端而罕见的险情。生死关头,刘传建果断应对,带领机组成员临危不乱、正确处置,确保了机上119名旅客生命安全。这是人类航空史上一次史诗级成功备降!

他的颁奖词是:仪表失灵,________,乘客的心悬得越高,________。在万米高空的险情中,________,别问是怎么做到的,每一个传奇背后,都隐藏着坚守和执着。


A: 你越发清醒;你的责任越重;如此从容
B: 你的责任越重;如此从容;越发清醒
C: 如此从容;你越发清醒;你的责任越重
D: 你越发清醒;如此从容;你的责任越重
9、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修葺 横跨 里程碑 就地取材
B: 桥梁 碑文 绿阴场 长虹卧波
C: 雕刻 序幕 拦河坝 别出新裁
D: 合拢 蕴育 佼佼者 卢沟晓月
10、说明文中常用的说明方法是( )
A: 议论 拟人 列数字 下定义 分类别 打比方
B: 作比较 抒情 插叙 引用 排比 反问
C: 打比方 作比较 列数字 举例子 分类别 下定义
D: 描写 比喻 反问 拟人 排比 设问 对比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晚望

徐侨

沼盈盈闲绿水,郊原浩浩涌青禾。

烟连山际无人语,只有晚归樵牧歌。

【注释】①徐侨(1160-1237),字崇甫,婺州义乌靖安里龙陂(今佛堂镇)人。②陂:bēi,池塘。

( 1 )以下不是属于诗人“望”见的景物是( )
A: 满塘的绿水
B: 无际的青苗
C: 弥漫的山烟
D: 悠扬的牧歌
( 2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田园诗,抒发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B: “闲”字不仅描绘出池塘绿水的动态美,更衬托出诗人悠闲自得的心情。
C: 最后两句诗写了声音,嘈杂的声音衬托出这一带的热闹。
D: 诗人通过晚归樵夫的放歌来衬托暮烟弥漫的山间空旷而宁静,表现了诗人恬淡闲心境。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下列问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 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 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1 )本文的作者孟子,是________ 时期________ 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 2 )解释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胶鬲于鱼盐之中________ ②动心忍性________ ③益其所不能________ ④人过________

( 3 )课文连举古代六位名人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 4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一句在全文有何作用?

( 5 )有人认为,国歌的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应该改掉,因为现在中国的国力强大了,“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去了。请结合这篇课文谈谈你的看法。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父爱有多坚硬

①这些年来,他很少和父亲说话,始终如陌生人一样保持距离。

②5岁时,他闹着做鸡毛毽子,追得满院子鸡飞狗跳的。父亲见了,在他的屁股上落下了大红指印;上小学时,他偷偷地在教桌里放老鼠,吓得老师花容失色。回家后,他的屁股上多了几道鞭痕;中学时,父亲教训他的话,他一脸不屑地顶回去。父亲急了,扬起手,却怔了怔,没落下来。那时的他已高出父亲一个头。

③高二的暑假,他宅在家里,整日沉迷于游戏中。一天,母亲说:“你爸腰疼病犯了,你和他一起出工吧,搭把手。”他不情愿地答应了。父亲是维修工,只要有人打电话,他便立即出门。那天,是6楼的露台排水口被垃圾堵死了,物业提出要扩建排水口,父亲满口应承下来

④正值盛夏,太阳火辣辣的。穿着白色T恤、运动短裤的他像是出行的游者,磨磨蹭蹭地跟在父亲身后上了露台。露台上毫无遮掩,阳光白花花一片。父亲躬身半跪,一只手做支撑,另一只手艰难地伸进排水口掏垃圾。恶臭一阵阵袭来,他不由皺了皱眉,退后了一步。而父亲仍然半跪在那里清理着,发白的灰色汗衫被汗水浸透,紧贴在后背。他看不见父亲的脸,只看见父亲花白的头发在阳光下发出刺目的白光,扎得他的眼生疼。在他的印象里,父亲是高大威猛的,健步如飞,声如洪钟。可是眼前的父亲却黝黑瘦削,如霜后的茄子迅速地蔫了。这让他有点不知所措起来。忙碌半晌,终于清理干净了。父亲跌坐一旁,喘粗气。看到不远处站立的儿子,愣了一下,努力地站了起来,腰却如弓似的牵扯着生疼,怎么也站不直。太阳已经爬上半空,热浪一阵阵袭来,逼得他不敢抬头。

⑤父亲躬着腰拿起电钻开始扩大排水口,电钻声尖锐地响起,火花四射,砂石飞溅,有的贴着父亲的面颊飞过。一股无形的力量驱使着他猛地上前一步,夺过父亲手里的电钻。这时,他才知道这是个不好驯服的家伙,震动起来如一匹剽悍的野马,随时准备脱缰而去。没多久,他的掌心便磨出了水泡,钻心地疼。父亲又将电钻夺了过去,只是安排他用铲子清理碎裂的砂石。阳光火焰般包围了他,有液体顺着他的脸颊滑过,涩涩的,咸咸的。

⑥当晚,他辗转难眠,起身去卫生间时,听到父母房里有细碎的说话声。他贴耳过去。“以后不要儿子陪我出工了啊,他是拿笔杆子的料,哪做得来粗活。他小时候我管得严,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看来是我错了啊。能将他供上大学,也算是了我的心愿……”那是父亲的声音,低沉而苍老,像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扼住了他的咽喉。他想起了5岁时,父亲将他顶在肩头去看露天电影。人群密密匝匝挡住了父亲的视线,而他看得兴起;小学考试,他得了双百,父亲竟喝得满面通红;为了给他筹借高中的学费,一向不求人的父亲却陪笑脸跟人说尽了好话……这些画面在他脑子里一一闪过,让他喉头发涩。

⑦那一天,他一下子长大了。虽然父亲给他的爱粗糙坚硬,却真挚朴实,无声地融入了他的生命里,让他也慢慢变成了如父亲一样坚硬的男子。

美文赏读课上,王老师为大家推荐了《父爱有多坚硬》一文,请你仔细阅读完成下面任务。

( 1 )文章结尾说“那一天,他一下子长大了”,生活中也会有触动你情思让你成长的事例,请选取其中的一个事例写下来。(不少于50字)
( 2 )本文是以第三人称的口吻来叙述的,请你以“我”的口吻来叙述。不少于100字。
阅读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东邻的竹和西邻的壁

(台湾)张晓风

①午夜,我去后廊收衣。

如同农人收他的稻子,如同渔人收他的网,我收衣服的时候,也是喜悦的。衣服溢出日晒后干爽的清香,使我觉得,明天,或后天,会有一个爽净的我,被填入这些爽净的衣衫中。

③忽然,我看到西邻高约十五公尺的整面墙壁上有一幅画。不,不是画,是一幅投影。我不禁咋舌,真是一幅大立轴啊!

④我四下望了望,明白这幅投影画是怎么造成的了。原来我的东邻最近大兴土木,为自己在后院造了一片景致。他铺了一片白色鹅卵石,种上一排翠竹,晚上,还开了强光投射灯,经灯一照,那些翠竹便把自己“影印”到那面大墙上。

⑤我为这意外的美丽画面而惊喜呆立,手里还抱着由于白昼的恩赐而晒干的衣服,眼中却望着深夜灯光所幻化的奇景。

⑥我绝少午夜收衣服,所以从来没有看到这种娟娟竹影投向大壁的景致,今晚得见,也算奇缘一场。

⑦此刻,头上是台北上空有限的没有被光害完全掐死的星光,身旁又有奇诞如神话的竹影,我忽然充满感谢。想我半生的好事好像都是如此发生的:东邻种了一丛竹,西邻造了一堵壁,我却是站在中间的运气特别好的那一位,我看见了东园修竹投向西家壁面的奇景。对,所有的好事全都如此发生,例如有人写了《红楼梦》,有人印了《红楼梦》,有人研究了红学,而我站在中间,左顾右盼,大快之余不免叫人来一起瞧瞧,就这样,竟可以被叫做教授。又例如人家上帝造了好山好水,又铺了好桥好路,我来到这大块文章之前,喟然一叹,竟因而被人称为作家……

⑧东邻种竹,但他看到的是落地窗外的竹,而未必见竹影。西邻有壁,但他们生活在壁内,当然也见不到壁上竹影。我既无竹也无壁,却是奇景的目击者和见证人。

⑨是啊,我想,世上所有的好事都是如此发生的……

(选自《张晓风散文精选》,有改动)

( 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内容。
( 2 )赏析第②段的画线句。
( 3 )第⑦节里作者说“所有的好事全都如此发生”,第⑨节作者又说“世上所有的好事都是如此发生”,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 4 )结合本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张晓风是怎样的一个人?

【材料链接】我站在花前看山下,山脚是红尘滚滚的人寰,是名利缰锁的大囚营,但因为隔着这排茶花,城市变得清纯可爱。不是因为这城市改变了,是因为我隔着那排花看它——啊,我可以跟全世界和好,只要容许我透过花阵来看万物。

(节选自张晓风《花朝手记·隔花》)

( 5 )联系上下文分析下面这段文字如果放到本文中,应该在什么位置?有什么作用?

大画我是看过的,张大千先生画荷,用全开的大纸并排连作,恍如一片云梦大泽。我也曾在美国德州,看过一幅号称世界最大的画。看的时候不免好笑,论画,怎能以大小夸口?德州人也许有点奇怪的文化自卑感,所以动不动就强调自己的大。

四、写作(分值:60分)
善于奋飞的人天上有路,敢于攀登的人山中有路,勇于远航的人海里有路。鲁迅先生也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请以“这才是我的路”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1)不少于600字;(2)不出现真实校、人名;(3)文体不限;(4)书写工整规范。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洁娜kina”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