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对名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水浒传》通过一系列梁山英雄反抗压迫、英勇斗争的故事,暴露了北宋末年统治阶级的腐朽残暴,揭露了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和“官逼民反”的残酷现实。 B: 宋江醉酒在浔阳楼吟反诗被打入死牢,石秀因带回伪造的蔡京回信被识破,与宋江一起将被问斩,梁山好汉在吴用的策划下劫了法场。 C: “现在看看《陶庵梦忆》,觉得那时的赛会,真是豪奢极了…他记扮《水浒传》中人物云:‘…于是分头四出…寻青面,寻歪头,寻赤须…’”这段文字出自鲁迅散文《五猖会》,引文中的“赤须”是梁山好汉杨志。 D: 李逵想把母亲接到梁山泊,路遇李鬼打劫,因李鬼假称有老母无人奉养而放他生路,但随后又图谋作恶的李鬼还是被李逵杀了。 |
2、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党的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概括了中国人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B: 我市的灯饰将从“亮起来”变为“美起来”,目前正在实施让灯饰“动起来”的目标。 C: 为了防止恶性交通事故不再发生,交警部门对道路交通安全加大了监管力度。 D: 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热播后,林志颖的儿子小小志和李湘的女儿王诗龄立即迅速蹿红网络。 |
3、 | 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语句的表达效果,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朱自清《春》)理解:“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写出了桃花开过杏花开,杏花开过梨花开,百花相继开放的景象B: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落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朱自清《春》)理解:“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写出了草丛中的片片野花迎着阳光,灿烂绽放的景象 C: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鲁迅《故乡》)理解:“厚障壁”表明“我”与中年闰土由于长期不见面,两个人之间产生了误会,关系越来越疏远 D: 我想: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故乡》)理解:把“希望”比作“路”,表明只要始终不渝地去探索\实践,希望就会出现在眼前,就会迎来新的生活 |
4、 | 下列句子划线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膛里咚咚直跳。 B: 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绝不庸俗,虽然简朴却别有用心。 C: 幸福是一种回味绵长的情致,是一种美不胜收的意境,它距离每一个人并不遥远。 D: 站在罗布泊的边缘,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胸膛里面深藏的苦痛与无奈。 |
5、 | 下列各项中加线字字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蜷曲(quán) 谮害(zèn) 亘古(gèng) 强聒不舍(qiǎng)B: 攲斜(qī) 时辰(chen) 铁锹(qiū) 混为一谈(hùn) C: 气氛(fèn) 顷刻(qīng) 犷野(guǎng) 忧心忡忡(chōng) D: 烘托(hōng) 抽搐(chù) 憎恨(zēng) 廓然无累(lěi) |
6、 | 依次填入下列语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①舞台上艺术家演奏的乐曲_________动听,台下观众听得如痴如醉。 ②正在进行旅游开发论证的千岛湖水下古城,其历史可以_________到一千年以前。 ③2016年世界园艺博览会在唐山举行。开园以来参观者非常多,可谓游人如织,_________,热闹非凡。 A: 优雅 追溯 接踵摩肩B: 优雅 追述 纷至沓来 C: 幽雅 追述 纷至沓来 D: 幽雅 追溯 接踵摩肩 |
7、 |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熟悉的。 B: “听着,朋友,”他们说:“你丑的可爱,连我都禁不住要喜欢你了。” C: 记者在一些家中采访,不少家长反映:孩子作业多,作业时间长,有时做作业到深夜,这些情况在全国多处学校都存在。 D: 西湖之美在于精致而大气,它宛如江南女子尽显柔美情怀;在于豁达而豪放,又像热血男儿袒露宽阔胸怀。 |
8、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这次社会调查,使我认识到人类要与动物和谐共处。 B: 听到几位华人拾贝者在英国遇难的消息,我的心长时间久久不能平静。 C: 伊拉克局势能不能稳定下来,是联合国工作人员返回巴格达工作的基本条件。 D: “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和顺利返回,是载入中华民族史册的不朽盛事。 |
9、 | 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朗读者》节目的创办宗旨是发挥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展现有血有肉的人物的真实情感。B: 《汉字英雄》让观众领略到中华汉字的无穷魅力,不仅夺得较高收视率,还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C: 《开讲啦》每期节目都有一位知名人士设述自己的故事,分享人生的感悟,给予青年人心灵的启迪。 D: 《中国新歌声》将延续前四季的模式,由导师分班、导师考核、终极考核和巅峰之夜四个部分组成。 |
10、 |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该句是( )句式 A: 陈述句 B: 疑问句 C: 祈使句 D: 感叹句 |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
古诗文阅读 (甲)泛舟后溪 [唐]羊士谔① 雨余芳草净沙尘,水绿滩平一带春。 唯有啼鹃似留客,桃花深处更无人。 【注释】①羊士谔:唐朝人。顺宗时,贬汀州宁化尉。 (乙)游岳阳楼记(节选) [明]袁中道 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绳头细字,(A)白溪练①上。取酒共酌意致闲谈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日墓,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时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②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 昔滕子京左迁此地,郁郁不得志,增城楼为岳阳楼。既成,宾僚请大合乐落之,子京曰:“直须凭栏大哭一番乃快!”第以束发③登朝,(B)为名臣,(C)为名帅,已稍稍展布其才; 而又有范公为知己,不久报政最④矣,有何可哭?至若予者,为毛锥子⑤所窘,一往四十余年, 【注释】①练:白色丝绢。②愀然(qiǎo):形容神色变得严肃或不愉快。③束发:年纪轻。④政最:政绩考核第一等。⑤毛锥子:毛笔的别称。 ( 1 ) 请将文言词语 “出”“入”“着”准确填入(A)(B)(C)处。( 2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下划线词语。 ①泫然不能自已也________ ②昔滕子京左迁此地 ________ ③壮心日灰 ________ ④是则真可哭也 ________ ( 3 )用“/”为下面句子断句,共断3处。取 酒 共 酌 意 致 闲 淡 亭 午 风 渐 劲 湖 水 汩 汩 有 声。 ( 4 )根据选文画横线句的内容和你的理解填空。古人惜墨如金,却蓄意无尽。有人认为要解读古人文意,翻译不如品味咀嚼。 “炮车云生”,绘尽云之状貌;“猛风大起”极言风之狂烈;“湖浪奔腾”摹写浪涛之________;“雪山汹涌”则描画________之澎湃。 ( 5 )古诗《泛舟后溪》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结合诗歌意象描述。( 6 )结合《泛舟后溪》《游岳阳楼记》,说说羊士谔、袁中道的情怀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古仁人的情怀有何不同? |
济南的冬天(节选)
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这样慈善的冬天,干什么还希望别的呢!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外婆的早饭
李娟
①太阳还没出来,天空也白茫茫一片,整个世界清晰而冷淡。这时,第一缕炊烟在群山和森林间缥缥缈缈地升起。如果我也是一个远行的人,看到这种情景也会马上改变自己原来的方向,非常高兴地循着炊烟寻去。
②一般来说,外婆吃过早饭都会睡一会儿觉的。睡醒了,屋前屋后转一转。然后,一般来说,还要再睡一觉,这一觉得睡到午饭做好了才能结束。吃完午饭后,一般来说,她老人家一定还得躺上一会儿。躺到半下午,睡得实在睡不着了,起来再屋前屋后转一转。然后,回到帐篷里,往床上一倒,一般来说,又要睡到晚上开饭时候……
③白天睡成这样,那晚上干什么?晚上就开始玩了呗。一整夜,她睡的帐篷角落那边窸窸窣窣响个不停。有时会有“哐嗵”一声,肯定是摔跤了,要不就一定是弄倒了什么东西。
④“吱!吱吱”的声音源自一捏就响的橡皮小耗子(真后悔,当初为什么要给她这个……)。
⑤“嚓嚓~嚓嚓~嚓嚓~……”在给会跳的玩具小青蛙拧发调(后悔……)。
⑥“啪哒、啪哒、啪哒……”小青蛙开始跳了。
⑦“窸窸哗哗……”不用说,又在数她的私房钱。
⑧有时候,各种各样的怪声音还会一路延伸到摆放糖果的小食品货架那边……也不能怪老太太嘴馋,闲着也闲着,不吃怎么着?而她老人家只要来了兴致,深更半夜也会旁若无人地唱歌,唱那种川味极浓的,调儿根本就不带拐弯的招魂一般的曲子。好在我们也听习惯了。乍然一听的人还真受不了呢。总之一夜不得安宁,直到天蒙蒙亮了,我们才能疲惫地沉沉睡去。那时,天大的声响也惊动不了。那样的时刻,外婆也开始起床做早饭了。
⑨如果那个时候我醒着,会从帐篷缝里看到外婆一手拎一截小木桩(我们家的小板凳),一手捏着窄窄一溜儿桦树皮,弓着腰,慢慢向炉灶那边走去。
⑩为预防火灾,我们家的灶砌得离帐篷比较远,在沼泽边的下风处。炉子很简单,三块石头往那儿一堆就行了,旁边还有一个大大的石头,很平,做饭时可以放些油盐酱醋。没有风的时候,我们也把它当作饭桌围着吃饭。炉灶旁边还支了个“人”字形的小棚,里边垛了柴火。
⑪外婆引燃桦树皮,小心放在灶膛里,又添些碎柴掩在上面,拢着手罩上火苗,挡住风,等火苗慢慢地越燎越大,才轻轻地搁上大柴。然后置锅烧水,淘米下锅。
⑫就这样,清晨里,世界的第一缕炊烟在群山和森林间缥缥缈缈地升起了。我又蒙眬睡去,梦里也去到了炊烟所抵达的最高处……
⑬除了外婆,一些牧羊人和外地来的收购羊和羊皮的人也要早早地开始一天的内容。而在此之前,他们已经在路上走了很久了。早上多冷啊,他们裹着沉重的皮大衣,在清晨发白发亮的冷气里走着。草地被冻上了,泛着白霜,硬硬的,被踩得“嘎吱嘎吱”响。太阳还没出来,天空也白茫茫一片,整个世界清晰而冷淡。这时,第一缕炊烟在群山和森林间缥缥缈缈地升起。如果我也是一个远行的人,看到这种情景也会马上改变自己原来的方向,非常高兴地循着炊烟寻去。
⑭于是每天的清晨,在荒野里的火炉旁,总会围过来很多寒冷的行人烤火取暖。还有人在路上远远地朝这边打招呼,急急忙忙往这边赶。他们以炉灶为中心紧紧围坐一圈,高兴地说这说那,不时帮忙往炉子里添一块柴。稀饭沸开了,就赶紧帮着揭一下锅盖。每到那时,外婆就会进帐篷捧出一摞碗出来,为他们一人匀出小半碗滚烫的米汤,他们连忙感激地接过,谢个不停。然后在热气腾腾的水蒸气和炊烟里,很幸福地小口小口啜饮。这时,远处的天空越来越蓝……突然,大地“轰”地一片金黄,太阳从群山间升起来了!
⑮似乎也在同一时刻,羊群的咩叫声和牛哞声突然密集起来,一声声长呼短应。整条山谷都热闹起来。听着这声音,我们倦意更浓,犹在梦中。只觉得枕边一片透亮,被窝更加温暖了。偶尔眨开条眼缝,从帐篷缝隙里瞟到外面炉灶边的人们正恋恋不舍地起身离开。远一点的地方有他们的牛羊,在朝阳里耸动着点点金黄。
⑯外婆早饭的火炉多亲切啊,它砌进了多少寒冷行人最幸福的时光啊……但是,正在最感动着的时候:“大懒虫小懒虫快起来!太阳晒屁股啦!都睡一晚上了还没有睡够?……”
⑰真是窝火!也不知是谁让我们睡一晚上都没法睡够的……
⑱但这时候要是再不起来的话,就有顾客钻进帐篷掀被窝买东西了。没办法,我睡在柜台上,我妈睡在货架下,都不大雅观。
⑲我们便哈欠连天地离开被窝,迷糊着眼睛叠铺盖、穿戴、梳洗。但是看到稀饭已经盛出,新新鲜鲜、热气腾腾地搁在炉灶边的大石头上。三碗稀饭间摆着一碟子泡菜,也刚捞出来,水淋淋的。不禁让人精神一振,好心情伴着好胃口全来了。
⑳我们一边喝稀饭,一边装作什么也不知道似的问道:“咦,你什么时候把饭给做好了?”
㉑她得意的呀:“我怕吵醒你们,干什么都悄悄地……”这话更是比什么都气人。
㉒接下来她又很体谅地说道:“你们干活从早到晚,太辛苦了,我给你们做顿饭嘛,也没什么的。我又不是老得动不得的人,能干一点就干一点嘛……你们太辛苦了,我只想让你们好好地休息……你们只要休息得好,我也就放心了……”
㉓真是毫无办法。吃完这顿珍贵的早饭,一般来说,她老人家又上床睡觉去了。
( 1 )选文第①“一般来说”在文中出现了五处,有人认为用词重复啰嗦,删去了,意思更加简洁明了。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②外婆引燃桦树皮,小心放在灶膛里,又添些碎柴掩在上面,拢着手罩上火苗,挡住风,等火苗慢慢地越燎越大,才轻轻地搁上大柴。然后置锅烧水,淘米下锅。(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表达效果。)
( 3 )全文有两处写道:“太阳还没出来,天空也白茫茫一片,整个世界清晰而冷淡。这时,第一缕炊烟在群山和森林间缥缥缈缈地升起。如果我也是一个远行的人,看到这种情景也会马上改变自己原来的方向,非常高兴地循着炊烟寻去。”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提示:①这一建筑可以是单体建筑,比如一栋楼、一座桥,也可以是群体建筑,比如一条街巷、一片塔林。②抓住建筑的特征来写,注意介绍建筑的位置、外观、用途等。③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可以先总说建筑的特征,然后再加以具体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