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网上对这个餐厅的评价相当高,我们品尝之后觉得名不虚传。 B: 戏曲长于在轻歌曼舞中展现历史故事,广播中华美德,演讲人生哲理,明辨善恶是非。 C: 细看如今我们所居住的城市,道路豁然开朗、绿地优美、街道整洁,市民精神风貌积极向上。 D: 日常体验式活动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 |
2、 |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震撼 蔚藉 惊慌失措 气宇轩昂 B: 擅长 噩耗 络绎不绝 一丝不苟 C: 喧嚣 亵渎 连绵不断 怡笑大方 D: 粗拙 游逛 神彩奕奕 诚惶诚恐 |
3、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喷簿 荣膺 井冈山 如坐针毡 无精打彩 B: 侍侯 暴燥 座右铭 面面厮觑 不屑置辨 C: 锱铢 部署 肖像画 披星戴月 现身说法 D: 盘桓 描摹 乱篷篷 发扬广大 语无论次 |
4、 | 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是( ) A: 文学研究会 B: 创造社 C: 湖畔诗社 D: 春柳社 |
5、 |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母亲是个好劳动。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 B: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C: “近台没有什么空了,我们远远的看罢。”阿发说。 D: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
6、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记承天寺夜游》即是他被贬黄州时的一个生活片段,与《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一样表达了他壮志难酬的苦闷及自我排遣,也表现了他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B: 书,古代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答谢中书书》便是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书信,表达了作者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的思想情感。 C: 叶圣陶,著名作家。代表作有《稻草人》等。江苏苏州人,《苏州园林》寄寓了他对苏州园林艺术的由衷赞美之情。 D: 消息,以简便的文字报道事情概貌的新闻体裁,导语部分扼要介绍新闻核心内容,如《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
7、 | 给划线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 1 )大王加惠( ) A: 增加 B: 给予 C: 施加 ( 2 )计其长曾不盈寸( ) A: 满 B: 余 C: 超过 |
8、 |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让粉丝群体活动在正确的轨道上,需要刚性制度,也需要温和疏导。 ②期待更多优秀作品、优质明星搭建起主流文化和粉丝群体的沟通桥梁,为文化市场注入更多创造力和正能量。 ③国庆档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以好故事的巨大“引力”,吸引粉丝通过现场观影、线上乐器接龙等方式为祖国点赞。 ④一些明星投身留守儿童资助、图书馆援建等公益项目,大批粉丝参与其中…… ⑤粉丝“抱团”是一个经济现象,也是一个文化现象。 A: ②④⑤③① B: ⑤①③④② C: ②③④⑤① D: ①④⑤③② |
9、 | 将下面一句话放回原文段,语序衔接、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尤其在当下,人们面对的是物质潮流的冲击、浮躁风气的侵袭和功利心态的膨胀。 原文段:①相信生活,相信理想,相信一切美好的事物,做一个真实而坦荡的人。②近期热播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道出了人心深处的呼唤。③当此之时,这些平凡的价值力量,难道不是极好的清醒剂和营养剂?④只要理想之火不灭、赤子之心不变、奋斗之志不移,人就可以超越平凡,走向不凡。⑤就此而言,最好的世界,其实就是平凡的世界。 A: ①②句之间B: ②③句之间 C: ③④句之间 D: ④⑤句之间 |
10、 |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消息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是新闻结构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B: 消息和新闻特写都要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都要抓住新闻事件的片段展开。 C: 消息常采用“倒金字塔”式结构,也称“倒三角”,即把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最先写出,然后按“次要——次重要——重要”的结构形式一一写来。 D: 新闻这种文体,广义的,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等体裁;狭义的,专指消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就是一篇消息。 |
阅读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 1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诗人通过书写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
文言文阅读 【甲诗】钓鱼不得 [唐]李舜弦 尽日池边钓锦鳞,芰荷①香里暗消魂。依稀纵有寻香饵,知是金钩不肯吞。 【注释】①芰(jì)荷:菱叶和荷叶。 【乙文】湖之鱼 [清]林纾 林子①啜茗于湖滨之肆②,丛柳蔽窗,湖水皆黯碧如染,小鱼百数来会③其下。 戏嚼豆脯④唾之,群鱼争喋⑤;然随喋随逝,继而存者,三四鱼焉。再唾之,坠缀葑草⑥之上,不食矣。始谓鱼之逝者皆饱也。寻⑦丈之外水纹攒动争喋他物如故。 余方悟:钓者将下钩,必先投食以引之。鱼图食而并吞钩。久乃知,凡下食者皆将有钩矣。然则名利之薮⑧,独无钩乎?不及其盛⑨下食之时而去之,其能脱钩而逝者几何也? (木刻本《畏庐文集》) 【注释】①林子:林纾(shū)自称,中国近代文学家、翻译家。②肆:指茶馆。③会:汇聚。④豆脯:豆豉之类佐餐小食品。⑤喋:成群的鱼儿吃东西。⑥葑(fēng)草:水生植物。⑦寻:长度单位,八尺。⑧薮(sǒu):原指水少而草木茂盛的湖泽。后比喻人或东西聚集的地方。⑨盛:多,频频。 ( 1 )用“/”为【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寻 丈 之 外 水 纹 攒 动 争 喋 他 物 如 故。 (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不及其盛下食之时而去之,其能脱钩而逝者几何也? ( 3 )【甲诗】作者“钓鱼不得”,【乙文】也说对于丢下的食物,鱼儿渐渐“不食矣”。请用【甲诗】中的两句诗来概括其原因。( 4 )【甲诗】中的“香饵”在【乙文】的作者看来,喻指什么?请用【乙文】第三段中的一个双音节词来回答。 ( 5 )【乙文】由观鱼喋食而引发人生感悟,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其蕴含的深刻哲理。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背影(选段)
①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②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A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B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C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D“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酒酿王
凌鼎年
黄阿二的酒酿在古庙镇上老老少少都翘起大拇指,没有不说呱呱叫的。古庙镇人黄、王不分,大伙习惯喊黄阿二为“酒酿黄”,但听起来总像“酒酿王”,其实喊他酒酿王倒也不虚不谬。至少在古庙镇上,还没有谁做酒酿能做得过黄阿二的。
黄阿二做酒酿,不用大钵头,而是用小钵头。据说小钵头酒酿比大钵头酒酿难做,因此做酒酿小生意的,都习惯用大钵头,不敢轻易改用小钵头,单凭这一点,黄阿二就区别其他做酒酿买卖的。
古庙镇人只要一听那吆喝就知道是“酒酿王”来了。别人喊“酒酿——酒酿来——”他喊“酒酿——小钵头甜酒酿来哉——”,酒酿王的嗓音很浑厚,有一种穿透力,能穿过门墙,撞入人们的耳膜。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都能听到酒酿王的吆喝,他那极有韵味的吆喝可以说已成了古庙镇的一种文化风景。
古庙镇的人偏好吃酒酿有些年头了,来了客,端碗酒酿小圆子,乃待客的一种,既不破费多少,也还上得台面,那些老吃客十有八九认准酒酿王的酒酿。据他们说,一上口就能吃出是不是酒酿王做的酒酿。每每这时,黄阿二脸上就浮现出一种满足,一种得意来。用他的话说,有老吃客的这些评价,比吃人参还补。
酒酿王的酒酿从来只有买不到的日子,没有卖不掉的日子。但黄阿二坚持每天只做三十小钵头,一小钵头也不多做,从无例外。通常他九点钟骑了黄鱼车笃悠悠地走街串巷,一路骑过去,一路吆喝过去。黄阿二常说:他做酒酿买卖,一半是为了能吆喝上这几声。只要每日里这么吆喝一嗓子,通体舒畅。若待在家里只吃不做,不吆喝,不出一个月保管憋出病来。
黄阿二的酒酿常常是不到吃中饭就卖光了。下午,他或茶馆里坐坐,或澡堂城泡泡。天长日久,他有了不少茶友、浴友,每日里聚在一起,嚼起来没有啥话题避讳的。有位老茶友对他说:“你的酒酿,牌子已做出了,生意这么好,何不多做点?”“我只一双手。”黄阿二说了这话再不多言。有位浴友替他出主意说:“那请一两个帮手嘛,你还可过过老板瘾呢。”黄阿二默默半晌后说:“我这人命贱,自己不动手做,比死还难受。再说了,自己做放心。做好做坏,心里有底。”
黄阿二的酒酿不论斤不论两,论钵头的,一小钵头一买,连钵头买也可,用锅用盆来倒回去也行。他的酒酿打出牌子,不挑不拣,顺着摆放的次序拿,若要比比看,挑挑看,他就不卖。老主顾都知道,黄阿二的酒酿钵钵一样,无需挑挑拣拣的,否则,咋叫“酒酿王”?古庙镇的人都说:如今像黄阿二这样信得过的生意人越来越少了。
有次,一公司总经理来找他定做五十小钵头酒酿,说有批上海客户慕他酒酿王的名,点名要吃他酿的小钵头酒酿。公司准备连钵头买,钱可以预付。
黄阿二说:“可以。但每天只有三十钵头,若要五十钵头只能分两天交货。”
那怎么行。公司总经理表示价钱上可以提高点。
谁知黄阿二说做五十钵头质量上就难保证了。只能一天三十钵头。要就要,不要拉倒,没啥商量的。
经理碰了一鼻子灰,一百个想不通。有赚不赚猪头三,这黄阿二死脑子一个。
听惯了黄阿二的吆喝,几回不听见,就有人问:“酒酿王这两天怎么没来?”往往这话还在耳边,那“酒酿——小钵头甜酒酿来哉——”的吆喝声就传来了。
最近,连着好几天未听到酒酿王的吆喝声了,生活中仿佛缺了什么。一打听,原来黄阿二病了。大家怪想念黄阿二的,几个老茶友、老浴友结伴前去看望他。进了门,大伙儿一起吆喝了一声:“酒酿——小钵头甜酒酿来哉——”
黄阿二听后浑身一震,他撑起身子说:“你们这一声吆喝,对我来说,比吃啥药都强,这不,毛病好了一半。”
(摘自《第五届小小说金麻雀奖获奖作品》,有删改)
( 1 )小说开头说“其实喊他酒酿王倒也不虚不谬”,请联系全文概括作者这样说的理由。( 2 )品读下面两句话回答:酒酿王的吆喝在古庙镇有什么特别的意义?①他那极有韵味的吆喝可以说已成了古庙镇的一种文化风景。
②连着好几天未听到酒酿王的吆喝声了,生活中仿佛缺了什么。
( 3 )文中黄阿二的语言极丰富。请任选三处说说分别表现了人物什么性格特征。 作文
请你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幸福原来
(2)以“美丽”为话题作文。
要求:①选择第一题请补齐题目后作文,选择第二题,题目自拟。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篇幅不少于600字。②思想健康,感情真挚,努力做到有新意。 ③文中若出现真实人名、地名、校名,请用“××”代替。